分享

道教宗派

 情憶丶小明 2014-01-28
 

黄老道
黄老道:其名源自古代学术的一个主要流派——黄老学,“黄”指黄帝,代表古代“神仙家”和“阴阳家”的思想,“老”指老子,代表道家的思想。

楼观道
楼观道为早期道教派别之一。道教素有“夜观星象”的传统。楼观道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形成于北朝北魏时期,流传至隋唐间。 楼观道尊尹喜为祖师。尹喜的原型是春秋时代与老聃齐名的道家关尹。《庄子·天 下》将其与老聃并列,叹为“古之博大真人哉”!关尹主张“在己无居,形物自著”, 做人要“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隐仙派
隐仙派,全真道支派。又称隐派或犹龙派。历史记载隐仙派源于老子,后由老子传关令尹子﹙喜﹚开派,关令尹子传麻衣道者李和,麻衣道者传陈希夷,陈希夷传火龙真人,火龙真人传张三丰。尊明初道士张三丰为祖师。

天师道
天师道即五斗米教。五斗米道,亦称“米道”、“鬼道”。中国早期道教派别之一。据《三国志·魏书·张鲁传》注引《典略》记载:“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曜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修法略与角同,加施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思过。又使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为奸令。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曰五斗米师。实无益于治病,但为淫妄,然小人昏愚,竞共事之。后角被诛,修亦亡。”《后汉书·灵帝纪》亦载:“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秋七月,巴郡妖巫张修反,寇郡县。”〈注〉引刘艾《纪》曰:“时巫人张修疗病,愈者雇以五斗米,号为五斗米师。”

灵宝派
灵宝派是道教教派。始创于东晋末年。道教经典中,“灵宝”一词最早见于《太平经》,原为神灵宝贵之意。隆安中,葛洪族孙葛巢甫附会引申,造作《灵宝经》30余卷,并胪列一个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后嗣的传经系统。至南朝宋时,陆修静“更加增修,立成仪轨,于是灵宝之教,大行于世”。

上清派
上清派是道教宗派中极有影响力的一个派别。上清派约形成于东晋时期,以专门传播习炼《上清经》而得名。上清经是由《黄庭经》而衍生出的道经系列,也称《大洞真经》。上清派以存神服气为修行方法,辅以育经、修功德。

茅山宗
茅山宗是以茅山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别。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它的实际开创者是陶弘景。南齐永明十年(公元492年),陶弘景归隐茅山,自号“华阳隐居”。他继承杨羲、许谧所传上清经,悉心搜求散失的杨、许手书上清经诀真迹,编纂了专门记述上清派早期教义、方术及历史的《真诰》以及《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二百余卷道经,弘扬上清经法。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上清派的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实际上,当时茅山已成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后来上清派即被称为“茅山宗”。

神霄派
神霄派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产生于北宋末,流传于南宋至元明。 “神霄”之名,来源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该经根据古代天有“九霄”、“九重”之说,指认其中最高一重为“神霄”。并对之作了如下的描绘:“高上神霄,去地百万。

太一宗
大道之祖太上老君,万化之师,历代以来,应时垂教,无世不出,周昭王二十七年,老君下降于四川云台山演经说法,传授太一大道,老君曰:“道之始,混沌虚空,太一真气,分布清浊,开辟乾坤,天地成象,品物俱备,是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者,大道之源,万化之始。” 又曰:“天常清,地常宁,皆太一之道也:::天有太一万物生焉,人有太一五行用焉。”老君乃建立法度,弘法天下,创立太一宗,传授云台正治官图治山灶鼎,是时万民悉化,咸归太一之道,道德之风普扬。周昭王二十七年,下诏老君为太一宗第一代大宗师。

全真道
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遗教、秉东华演教、承钟吕传教,开宗于辅极帝君王重阳 。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气、全神”和“苦己利人”为宗旨,并逐渐包容合并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开启了道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创建者王嚞,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早年曾应武举为武状元,入仕,后辞官归隐。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镇遇仙,相传为汉钟离和吕洞宾,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间出关赴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其中龙门派祖师丘处机以74岁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为全真道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末著名道士王常月,提出“戒行精严”,整顿教门,开创“龙门中兴”,促进全真道复兴。全真道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最是成绩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只有全真龙门派一度“中兴”,其他道教派别,例如正一派,则大都衰落不振。全真教除了全面而深刻的继承了中国传统道教思想以外,更将科仪、戒律、符箓、丹药等道家文化内容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明清两代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北、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广泛传播。成为几乎所有道家洞天福地的主人。全真教始终代表世界道教正宗。当今中国道教协会会址即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的北京白云观。

妙真道
妙真道,中华道教经典派的代表,道教重玄派中庄子思想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奉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祀天尊,行三台五阶,契三品,贵“无知、无言、无名、无形、无心、无己”,崇尚隐逸,守清朴,恶显达,超然世外,真正体现了道教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净明道
净明道,为正文道教教派。亦称净明忠孝道。始见于南宋绍兴年间。据道教传说,当时西山(在今江西南昌)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逊降临解救战乱,因得许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净明大法”遂行于世。元初道士刘玉清整教法教理,正式采用“净明”为教派名称。主要经籍《净明忠孝全书》,收于《正统道藏》太平部。

闾山派
闾山派,又称闾山道、闾山教等,是一个华南道教重要流派,以福建为中心。相传其发源于闽江之底的神秘世界闾山,流行于中国大陆的福建、广东、浙江、江西、江苏、湖南等地,与海外的台湾、东南亚。

方仙道
方仙道一名最早见於《史记·封禅书》∶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都是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於鬼神之事。战国时,燕齐一带的方士将其神仙学说及方术与邹衍的阴阳五行说揉合起来形成了方仙道,主要流行於燕齐的上层社会,其法形解销化,依於鬼神,企图长生求仙。其所谓「方」指不死的神方,所谓「仙」指长生不死的神仙。

清微派
清微派,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始于南宋,流传于元至明初,清初间亦有传承。该派自称出于清微天玉清元始天尊,故以清微为名。又谓其教在元始天尊传法后衍而为真元、太华、关令、正一四派,至十传乃由祖舒元君会四派而为一,始立清微宗派。清微派著有道法,《清微元降大法》、《清微神烈秘法》、《清微斋法》、《清微丹法》、《清微玄枢奏告仪》等皆为著作。该派以行雷法为事,主天人合一,以内练为基础,辅以外法。强调诚于中,方能感于天;修于内,方能发于外。后于明中叶衰落,自清朝后销声匿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