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篇)《花椒苍术苍耳草苍耳子芦根芦荟赤芍》 花椒【 成分】花椒果实含挥发油0.7%。挥发油中含拧檬烯、枯醇等。果实还含甾醇、不饱和有机酸等。 【药理】 (1)降压作用:给兔静脉注射花椒液可发生迅速而显著的降压作用。 (2)局麻作用:花椒稀醇液有局部麻醉作用,在家兔角膜的表面麻醉,效力较地卡因稍弱;在豚鼠的浸润麻醉中,效力强于普鲁卡因。 (3)其他作用:给大鼠口服花椒后,能抑制胃肠运动(食糜的通过速度减慢),对大肠运动则影响不大。接近致死量 时则有泻下作用。小量口服,对大鼠有轻度利尿作用,但大量可抑制尿排泄。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肺、肾三经。【传统功用】 (1)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心腹冷痛、疝痛、齿痛、肠痉挛、溃疡疼痛、胆绞痛等。 (2)杀虫解毒:用于蛔虫病、蛲虫病、细菌性痢疾、阴痒、疮疥癣、解鱼腥毒。【用法与用量】口服:煎汤,1-3g;或人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 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 【主治】 (1)血吸虫病:取花椒炒研成粉装入胶囊,成人每天5g,分3次服。20一25天为1个疗程。用上药治疗早、中期血吸 虫病,对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服药后食欲增加,肝脾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2)蛲虫病:有人用花椒治疗小儿蛲虫病108例,经用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粪检3次虫卵皆为阴性。治疗方法:取花 椒50g,加水1 OOOml,煮沸40一50分钟,过滤。取微温滤液25一30ml行保留灌肠,每天1次,连续3一4次。 (3)蛔虫性肠梗阻:将花椒中的杂质及椒目去除,称取9g后加入麻油l25ml,置锅内加热,再将花椒倒入熬煎至花椒 微香时停火,待温取出花椒,此油即为1剂用量。用时将此油1次顿服,或1次服不下,可间隔2一9小时后继续服药。 治疗期间失水显著者,给予适当补液;体温、血象明显升高者,加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10例,全部有效 。一般服药2小时腹痛明显减轻,不再出现呕吐,半天以后,可以自动排虫。 (4)止痛:取花椒果皮制成50%的注射液,痛时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每次2ml。治疗结果:治疗266例,其中腹痛(溃 疡痛、肠痉挛、胆绞痛)246例,有效240例;肝区痛4例,均有效;腰痛3例,有效2例;其他疼痛(头痛、心绞痛等)13 例,有效5例。266例中,疼痛完全缓解者186例,部分缓解者68例,无效12例。注射后一般10一15分钟疼痛缓解,可 持续2一4小时。治程中未见副作用。 (5)回乳:取花椒6一l5g,加水400一500ml.浸泡后煎煮浓缩成250ml,然后加入红糖(白糖效果不佳)30一60g,于断 奶当天趁热1次服下,每天服1次, 1一3次即可回乳。绝大多数于服药后6小时乳汁即显著减少,第2天乳汁消失或 胀痛缓解。 (6)支气管哮喘:据报道,用椒目(即花椒)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效果满意。用法:将椒目榨油,制成胶丸(含油量约 15%一90%),每丸含生药200mg,每次服600一1 OOOmg,每天服3次,儿童酌减。以1972年全国防治慢性支气管炎会议 制定的标准为疗效标准,共治疗958例。根据发病情况分为即刻组和近期疗效组,急性发作患者为即刻组,共观察 172例,即刻控制72例,显效30例,好转33例,无效37例。总有效率为78. 5%。一般哮喘患者为近期疗效组,共观察 786例,近期控制274例,显效181例,好转208例,无效129例。总有效率为84.4%。 (7)婴幼儿腹泻:朱翠茹应用花椒为主治疗婴幼儿腹泻患者60例,其中痊愈者48例,好转者7例,5例因伴有轻度脱水,加服DRS液。治疗方法:取川椒(花椒)、艾叶、透骨草各适量。加水煎至1 OOOml,浸没双脚,每次20-30分 钟,每天2次,3天为1个疗程。 (8)胆道蛔虫症:据《新疆中医药))1989年第2期吴玉华等报道,应用花椒治疗胆道蛔虫症发作期患者30例,病程15小时至3天,平均1.1天,均有突发的阵发性右上腹或剑突下绞痛,且有钻顶感。其中1次治愈者26例,2次治愈者4例。均在疼痛消失2一3天后服驱虫药,以防复发。治疗方法:花椒 60g,食油200g(豆油、菜油为佳)。将食油置铁锅内炼熟后,投放花椒,以文火煎熬约3-分钟,闻到较浓的花椒味时,离火冷却,滤去花椒即成花椒油。 (9)鸡眼:杨向东以花椒为主治疗鸡眼患者158例(192个鸡眼),全部治愈,一般用药1一2次即愈。治疗方法:花椒3一5粒,大蒜1头,葱白10cm长。将上药共捣烂如泥状,取药泥涂于卫生纸上,敷于患部,再用胶布固定,24小时即可取下。 参考文献 江苏省镇江地区人民卫生院.花椒麻油治疗蛔虫性肠梗阻.中草药通讯 , 陈孝伯.椒目治喘疗效好.中医药信息报,1990年3月10日 朱翠茹.中药泡脚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浙江中医杂志,l997;32(2):67 苍术 【成分】苍术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醇及苍术酮,并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 【药理】 (1)对血糖影响:据报道,苍术浸膏生药6g/kg可明显降低家兔血糖及蟾蜍血糖。 (2)镇静作用:苍术所含的挥发油,少量对青蛙呈镇静作用,大量则呈现中枢神经抑制现象,甚至呼吸麻痹而死亡。 (3)排钾、钠作用:苍术有明显的排钾和排钠作用,但无明显利尿作用。 【性味与归经】苦,温。归脾、胃二经。 【传统功用】燥湿健脾,祛风胜湿。用于湿阻脾胃,胸脘满闷,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温湿发热,肢节酸重,风湿痹痛,肢体关节疼痛等病症。 【用法与用量】口服,10一15g。 【禁忌】阴虚内热者慎服。 【主治】 (1)寻常性鱼鳞病:取苍术(米泔汁浸1夜后蒸1小时)、鸡血藤各1 OOOg, 当归(切薄片)、薏苡仁(打碎)各900g.加水7.5kg浸渍1昼夜,煮沸,文火煎2 小时,过滤取液,再加水5kg,煮涕1小时过滤,合井滤液,置锅中加热收膏约 5 OOOml,再加入蜂蜜500g,尼泊金1.5g,搅匀煮沸15分钟,冷后分装。每天 40ml分2次口服,10岁以下减半。外用甘草油(甘草50g切片放入黑芝麻油 500g内浸24小时,文火炸至深黄色,过滤,加入鱼肝油50m搅匀)涂皮损处, 每天2次。治疗结果:用苍术膏治疗寻常性鱼鳞病患者60例,经用药6个月后,其中痊愈者(皮损完全消退)23例;显效者(皮损消退80%以上)19例;有效者(皮损消退50%以上)订例;无效者7例。总有效率为88.3%。1年后随访痊愈患者未见复发。 (2)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包括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甲组 32例,单服本药丸(苍术、黄芪、首乌、当归、生地、丹皮、羌活各50g.桃仁、pI 芎、草乌、蝉衣各30g。研末过80一100目筛,炼蜜为丸,每丸6g)每天3次,1 次1丸。乙组32例,穿药物内衣(将苍术、百部、白鲜皮、生地、丹皮各500g,细辛、枯矾、雄黄各100克,加水10 OOOml煎30分钟后过滤,再将冰片、青黛各 50g.固定剂适量加入滤液内溶化摇匀,然后将全棉内衣4一6件浸入药液内1 一2小时后取出凉干),10天换洗1次,每件药衣换洗3一5次。丙组30例用上述两法。2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再观察2个月,甲、乙、丙组分别痊愈5例、14例、19例,显效18例、12例、11例,无效9例、6例、丙组无无效病例。总有效率为71.9%、81%、100%。丙组疗效为优。 (3)下肢深静脉炎:宋明会以苍术为主治疗下肢深静脉炎患者86例,其中临床治愈者48例,显效者31例,有效者5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 97. 7%。治疗方法:以苍术30g为主,配川牛膝、桂枝各lOg.黄柏、赤芍各 l5g。并随证加减。同时用苦参、黄柏、红花各30g,川椒lOg.水煎熏洗患肢, 每天1次。 (4)儿童骨盆倾斜症:苍术、川牛膝各l5g,鸡血藤、丹皮各l2g,地龙、僵蚕各108,甘草6g。随证加减,每天1剂水煎服。治疗结果:以苍术为主治疗儿童骨盆倾斜症30例,经用药6一12剂,其中治愈者25例,好转者5例。总有效率为100%。 (5)婴幼儿腹泻:治疗组100例,用苍术、吴茱萸、川椒、公丁香、小茴香、五倍子各6g,肉桂3g。共研为细末,过120目筛。每次2g,加食醋(<6个月的患儿用生理盐水)调匀,置于4cmX 4cm的麝香追风膏上,敷脐,每天1次。停用其他药,并酌情补液。对照组50例,常规用丽珠肠乐、维生素B1。均3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两组分别痊愈者62例、26例,有效者26例、17例,无 效者12例、7例。总有效率为88%、86%(P>O. 05)。有效者治疗天数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O. 01)。 (6)烧烫伤:刘耀驰应用单味苍术治疗烧、烫伤患者,效果良好。一般轻者 3一4天可结痂,7一10天脱痂愈合。重者疗程稍长,不必包扎。治疗方法:取苍术适量,研为极细末,用时与白芝麻油调成稀糊状后,涂在烧、烫伤部位,每天1一2次,直至愈合为止。 (7)细菌性痢疾:有人以苍术为主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96例,其中痊愈者 62例,好转者28例,无效者6例。痊愈病例中2一4天痊愈者56例,6一8天痊愈者6例。用法:炒苍术90g,制大黄、炙草乌、炒杏仁、川羌活各30g。共研为细末。1.5g为1包,每次1包,每天2次。 (8)胃下垂:苍术10一l5g.加水武火煮沸3分钟,再文火缓煎20分钟,煎成药汁约300ml,亦可用沸水浸泡,服时如喝香茗。每天1剂,3个月为1个疗程。用上法治疗胃下垂90例,颇获佳效。 参考文 王藕辉.苍术膏为主诒疗寻常性鱼鳞病60例.浙江中医杂志,l991;26 张立展.脱敏丸及药物内衣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94例疗效观察。实用 中西医结合杂志,l991;4(lO):59 1 宋明会.四妙活血汤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下肢深静脉炎86例.贵阳中医学院 毕荣修,苍膝鸡血藤方治疗儿童骨盆倾斜症30例,山东中医杂志,1997;16 刘秀春.脐敷中药治疗婴幼儿腹泻100例.中医外治杂志,1997,6(6):18— 19 王辉武.中药临床新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9 苍耳草 【成分】全草含苍耳甙、黄质宁、苍耳明、δ-(△3-异烯基)-5,7,3′,4′—四羟基黄嗣,以及咖啡酸和1,4-二咖啡酰奎宁酸。此外,还含查耳酮衍生物,水溶性甙、葡萄糖、果糖、氨基酸、酒石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硝酸钾、疏酸钙等。 【药理】叶浸剂能增加离体兔肠的运动,抑制蛙心的兴奋传导,导致心脏阻滞。在离体兔耳上,可使血管扩张;在蛙后肢灌流中,引起血管的先扩张后收缩。叶的酊剂对猫静脉注射,可引起短暂的血压下降,并抑制脊髓反射的兴奋性。苍耳各部分都含相当量的碘。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有毒。归肺、肝二经。 【传统功用】 (1)祛风散热,用于头风、头晕、目赤、目翳、湿痹拘挛、癫痫。 (2)解毒杀虫:用于疔肿、热毒疮疡、皮肤瘙痒、虫咬性皮炎、中耳炎、痢疾、疥疮。 【用法与用量】口服,煎汤,6一l2g;捣汁、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禁忌】《千金·食治》:“不可共猪肉食”。 【主治】 (1)麻风:有人用苍耳草治疗麻风患者,对改善症状有较好作用。治疗方法:取新鲜苍耳草制成浸膏丸或片内服。浸膏丸每粒相当于生药30一60g或 l20g.开始用l20g,每天1次,3天后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病情轻重逐渐增加用量,最多每天480g.2次分服;有的每天用240一720g,连服3个月,休息2 周;也有主张每天用360g,3次分服,若出现副作用可酌量减少,如无不良反应面见效迟缓者,可酌情渐增剂量。副作用:有食欲减退、便秘及发热、神经症状等,但均较轻微。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大剂量时,应注意安全,以免发生中毒事故。 (2)肠伤寒:据报道,采用苍耳草治疗肠伤寒,效果较好。治疗方法:将新鲜干苍耳草608,水煎,浓缩至200ml.口服每次100一125mI,1天4次。结果:治疗肠伤寒15例,体温下降天数<3天者7例,4一8天者4例,19天者例。7例血、便、胆汁伤寒杆菌培养阳性者,治疗后全部阴转。肝脾肿大,一般在服药后5一7天消失,临床症状随体温控制而好转、消失。服药总量最少 720g。最多6 600g,平均2 lO6g。15例均经随访,未见复发。 (3)功能性子宫出血:有人用苍耳草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一般轻者 3一5天,重者7一10天即可见效。治疗方法:取苍耳草60g(干品30g).水煎服,每天1剂。! (4)慢性鼻炎:将苍耳草制成注射液,每支2功1(相当于生药28),肌肉注射,每天1一2次。治疗结果:治疗50余例,有效率在50%以上。本品对急性副鼻窦炎也有较好效果。治疗中未见副作用发生。 (5)足跟痛: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以小片塑料薄膜垫敷患处,干后换药, 不拘次数。如有小泡发生,可按烫伤处理,伤好后再继续敷药。治疗结果:用上药治疗足跟痛,一般5一6天见效。疼痛消失后,骨质增生仍存在,但不再发展,宿宗菊以鲜苍耳叶适量,捣敷患处。治疗足跟痛症,疗效满意。 (6)流行性腮腺炎:取苍耳子适量(1一2岁小儿用4.5g,以后每增2岁增加4.5g,14岁以上30一45g);水煎,1天内分4次口服。连续服药2一3天,重症者,可配鲜苍耳草捣敷患处,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何文坚.苍耳草治疗伤寒l5例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l981; 孙树成.鲜苍耳叶治疗足跟痛.广西中医药,1986;增刊:1997 宿宗菊.足跟痛治验.中医函授通讯,l997;l6(4):22 雷载权.中华临床中药学(上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4—260 苍耳子 【成分】果实含苍耳子甙、树脂,以及脂肪油、生物碱、维生素C和色素等。干燥果实含脂肪油,其脂肪酸中亚油酸占26. 8%,油酸66%,棕榔酸 5.32%,硬脂酸3.63%。不皂化物中有蜡醇、β-、γ-和δ-谷甾醇。丙酮不溶脂中卵磷脂占33.2%,脑磷脂占.8%。 【药理】 (1)抑菌作用:苍耳子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某些抑菌作用,其丙嗣或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红色毛癣菌也有抑菌作用。 (2)其他作用:苍耳子有毒。经分析,苍耳子油及其所含蛋白质无明显毒性,而从脱脂部分制得的水浸剂毒性很大。从水浸剂中分离出一种甙类,可能是苍耳子的主要毒性成分。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各种动物中毒后损害的主要脏器,除程度上的差异外,基本病变相同。肝脏退行性变成坏死;肾脏曲管上皮浊肿,管腔内有蛋白管型;肺和脑充血,水肿;心脏轻度浊肿。其中肝损害最为严重,与四氯化碳损害相似,故认为种仁浸剂中毒的主要原因为肝脏坏死,继发的脑组织水肿所致的惊厥,可能为死亡的直接原因。也有人认为,动物中毒后发生的强烈阵发性惊厥,与苍耳子中所含的甙类物质使血糖显著地降低有关,注射大量葡萄糖,可缓解惊厥并延长寿命。 【性味与归经】甘,温,有毒。归肺、肝、肾三经。 【传统功用】 (1)散风止痛:用于风寒头痛、鼻渊、四肢挛痛、齿痛、目痛、耳鸣。 (2)祛湿杀虫:用于风寒湿痹、疥癞、皮肤瘙痒、麻风、疔疮肿毒、疟疾。 【用法与用量】口服:煎汤,4.5一9g;或入丸、散。 【禁忌】血虚之头痛、痹痈忌服。 【主治】 (1)疟疾:将鲜苍耳子90g,洗净捣烂,加水煎15分钟去渣,打入鸡蛋2一3 个于药液内煮熟。于疟疾发作前将蛋与药液1次服下。如1次未愈,可按上法再服。一般2一3次可愈。 (2)腮腺炎,有人用苍耳子治疗腮腺炎患者,一般轻症服2一3天即可显效,重症可配合苍耳草叶捣敷患处。有并发症者宜配合其他疗法处理。治疗方法:苍耳子加水煎服,每天4次,连服3天。用量:新生儿每天9g,l一2岁 4.5g,以后每增加2岁增加4.5g,14岁以上30一45g. (3)腰腿痛:据报道,用苍耳子注射液治疗腰腿痛患者,效果颇佳。治疗方法:将苍耳子制成30%针剂,每次用2一4ml于痛点注射,隔天1次,10次为1 个疗程。疗效:治疗腰腿痛(包括腰部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肥大性腰椎炎、腰椎隐裂等)计263例,其中治愈146例,好转51例,有效48例,无效18 例,有效率89%。快者1次减轻,3一5次显效。 (4)慢性鼻炎:采用苍耳油治疗慢性鼻炎,效果满意。治疗方法;取苍耳子 30一40个,轻轻锤破,放入小铝杯中,加入麻油30ml,用文火煎开,去苍耳子, 待油凉后,装入干燥清洁的玻璃瓶内备用。使用时用消毒小棉签蘸油少许,涂于鼻腔内,每天2一3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治疗307例,其中痊愈 292例,未能坚持用药复发12例,无效3例。无副作用。 (5)下肢溃疡,用苍耳子治疗下肢溃疡,效果较好。治疗方法:将苍耳子 60一l20g炒黄研为细末,生猪板油120一l80g.共捣如糊状。使用时,先用石灰水(石灰500g,加开水4 000功l冲泡,静置1小时吸取上清液)清净创面,揩干后涂上药膏,外用绷带包扎。冬季5一7夭,夏季3天更换敷料。治疗26 例,痊愈20例,显效4例,有效2例。 (6)牙痛:将苍耳子7g焙黄去壳,研为细末,与鸡蛋1个和匀,不放油盐, 炒熟食之,每天1次,连服3剂。治疗结果:用上药治疗顽固性牙痛患者56 例,其中包括龋齿、牙周炎、牙髓炎、急性牙周脓肿,除2例无效外,其余均1次止痛,服3剂痊愈。经长期随访,均未见复发。 (7)慢性气管炎:有人用苍耳子治疗慢性气管炎(各型)患者共275例,总有效率为97. 5%。治疗方法:50%苍耳酊,每天3次,每次10一20ml口服;或苍耳子片(每片含苍耳子2.5g),每天3次,1次3一4片口服。10天为1个疗程。 (8)面神经炎:据《河南中医》1995第2期王广智报道,以苍耳子为主治疗面神经炎(即面瘫、口眼喁斜症),患者87例,取得良好效果。治疗方法,苍耳 子6一l2g.辛夷9一l2g,薄荷3一l5g。每天1剂,水煎服,并视兼证之性质加味,随机应变。 (9)急性细菌性痢疾,①取苍耳子120一150g/天,每天3一4次水煎服(治疗106例);②用新鲜干苍耳茎、叶60g/天,水煎,分3一4次服(治疗4例)。治疗结果:用上述煎剂治疗急性菌病患者110例,其中1例服后发生呕吐而未用,其余109例均获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5天. (10)带状疱疹:宋桂揭以苍耳子为主治疗带状疱疹46例,亦获良效。苍耳子30g(土炒黄研末),冰片2g,香油调成糊抹患处,每天2次。 参考文献 雷载权.中华临床中药学(上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4 王辉武.中药临床新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2 芦根 【成分】芦根含薏苡素,以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天门冬酰胺。芦苇含纤维素、木质素、木聚糖、灰分。多糖水解产生D-木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L-半乳糖和两种糖醛酸,另含多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以及苜蓿素。 【药理】据报道,芦根能溶解胆结石,又为鱼、蟹、河豚中毒的解毒剂。 【性味与归经】甘,寒,无毒。归肺、肝、肾三经。 【传统功用】 (1)清热解毒:用于热病烦渴、冒热呕吐,并解河豚鱼毒。 (2)利水止血:用于小便不通、肾炎浮肿、牙龈出血。 【用法与用量】口服:煎汤,5一30g(鲜品60一l20g);或捣汁。 【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主治】 (1)脓胸:成人每天取干芦根250g,用文火久煎2次,取药汁分次服用,疗程1一2个月。一般治疗约10天即可见效。治疗6例,均获痊愈。 (2)牙龈出血:将芦根l5g,水煎,每天1剂,分3次口服。一般用药2一3 天即可收到显效。 (3)癫疝(睾丸肿大):取芦根50g.水煎,每天1剂,早晚分服。用上方治疗癫疝患者2例,均获显著效果。 (4)小儿睡后X蚧齿:将芦根40g.开水泡饮。用上法治疗1例7岁患者,1 剂则X骱齿停,2剂愈而未再复发。 参考文献 湛德刚.芦根治疗脓胸6例.湖南中医学院学报,l992;l2(4):35 张德文.芦根治疗睾丸肿大2例.浙江中医杂志,l988;(l2):538 汪德云.芦根治疗小儿睡后龄齿.浙江中医杂志,l990;(5):205 芦荟 【成分】库拉索芦荟叶的新鲜汁液含芦荟大黄素甙;对香豆酸、少量α-葡萄糖、一种戊醛糖、蛋白质及许多草酸钙的结晶。好望角芦荟叶的新鲜汁液含芦荟大黄素甙及异芦荟大黄素甙。 【药理】 (1)泻下作用:各种芦荟属植物皆含蒽醌衍化物,尤其是芦荟大黄素甙;这些含蒽配糖体要在肠管中放出大黄素等才能发挥刺激性泻下作用。在所有大黄甙类泻药中,芦荟的刺激性最强,其作用具有显著腹痛和盆腔充血,严重时可引起肾炎。 (2)创伤:曾用芦荟水浸物于人工结膜水肿的兔,可缩短治愈天数;对人工创伤的鼠背,也有轻度促进愈合的作用。 (3)抑菌作用:芦荟水浸剂在试管内对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醇浸液对人型结核杆菌在体外也有些抑制作用。 (4)抗癌作用:芦荟提取物1 : 500醇浸出物,在体内可抑制肉瘤-180和艾氏腹水癌生长;从浸出物中分离出一几乎纯粹的物质有更高抗癌作用,其小鼠半数致死量为5g/kg。 【性味与归经】苦寒,甘淡,无毒。归肝、心、脾三经。 【传统功用】 (1)清热解毒:用于萎缩性鼻炎、瘰疬、牙龈肿痛、痔瘘。 (2)通便杀虫:用于热结便秘,疳热虫积、癣疮。 【用法与用量】口服:入丸、散,1一4g。外用:研末调敷。 【禁忌】孕妇忌服。 【主治】 (1)拔牙出血等出血症:将芦荟研为细粉,对部位暴露的出血患者,可将芦荟粉撒于出血处,以敷盖出血部位为限;对出血部位隐蔽的患者,应找到出血 点,用消毒药棉签蘸粉堵塞出血处。治疗结果:用上药治疗出血患者148例, 其中包括拔牙出血30例、鼻出血33例、血友病因外伤和口腔溃疡出血5例、血小板减少齿衄17例、肛裂出血6例、痔疮出血13例、下肢溃疡出血5例、白血病口角溃疡出血1例、一般性软组织外伤出血36例、直肠溃疡出血1例、直肠镜检扎破肠壁小动脉血管出血1例。经上药治疗,均1次止血。连续观察 1一7天未再出血,无1例感染。 (2)鼻臭症(萎缩性鼻炎):先以2%地卡因浸湿的棉片贴附注射部位5一 10分钟,然后用20%芦荟浸出液注射于两侧下鼻甲前端黏膜下,其深浅以注射部黏膜出现苍白水肿状为度,每侧注射药液2ml;再用棉球轻压注射部位以防出血。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治疗48例,1个疗程29例,1 个疗程以上6例,不足1个疗程13例。其中2例于第1次注射后即觉鼻内舒服,干燥减轻,鼻塞感消失;24例于注射2一3次后觉头昏、头痛与恶臭减轻或消失,痂皮减少,鼻涕变稀,容易擤出。有的注射15次后始感到部分症状改善。治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3)鸡眼:取适量芦荟叶置于鲜童便或自己的尿中,浸1一2小时,取出清水漂洗后备用。首次贴药前将患部用温水浸洗,使皮肤软化,用刀刮去角质皮层,然后将芦荟切去表皮,贴患处,用胶布固定,每晚睡前换药1次。用上方治疗脚部鸡眼18例,均获痊愈,轻者连续用药3一4次。重者连续用药6一7次即可痊愈。 (4)痤疮:用普通膏剂(非药物化妆品),加入芦荟叶汁(浓度为5%一7%), 和匀即成。按一般化妆品用法,但用量宜稍多,轻者每天早晨搽1次,中度者每天早晚各搽1次。重者每天早、中、晚各1次。治疗结果:用上药治疗青年痤疮 140例,其中显效82例,有效54例,无效4例。另有人用芦荟治疗痤疮患者140 例,其中显效者82例,有效者54例,无效者4例,总有效率为97. 14%。治疗方法:取芦荟美容膏(普通膏剂化妆品加入芦荟天然叶汁,浓度为5%一7%),按一般化妆品用法涂搽,轻者每天1次,中度者每天早晚各1次。 (5)银屑病:张肇升采用芦荟注射液治疗银屑病患者30例,经用药16一 90次,平均38.3次后,其中治愈者3例,显效者7例,进步者19例,无效者7 例。总有效率为76.7%。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芦荟具有抗病毒、抗过敏和抑制皮肤真菌等作用。故用于银屑病,效果较好。 (6)青光眼:李纪源以芦荟为主治疗青光眼患者37例(71只眼),其中显效者51只眼,占 71. 89%;进步者17只眼,占9.86%;无效者13只眼,占 l据. 3 % .总有效率为Sl. 7%.用法:取芦荟50g.丁香50g,黑丑50g,磁石 100g,共研为极细末,混合均匀,装入空心胶囊内,依据病情每天早、晚各服3一5粒(2一4g).饭后1小时服用。 (7)慢性肝炎锌浊度异常:名中医焦树德的经验,用芦荟0.3g装入胶囊, 吞服,每天2次,药后腹泻减服1次,配合辨证用药。治疗慢性肝炎锌浊度异常者,一般共服用芦荟lOg左右,即可见锌浊下降。 (8)鼻出血:急性出血者用芦荟3一6g研粉,油纱布条粘着,填塞出血鼻腔。慢性出血者,将芦荟0. 5一lg加温开水5一10功l搅化,仰面滴入出血鼻腔 1一2滴/天3一5次。治疗53例,用药1次止血者8例,1天止血者37例,2天止血者8例。止血率为100%。采用芦荟外用止血20例(包括鼻出血、拔牙、血友病外伤血小板减少、软组织损伤、直肠小溃疡、直肠镜活检扎破肠壁、白血病口角溃疡、肛裂、痔疮下肢溃疡等出血),亦获显著效果。其中采用撒敷法和填塞法共156例,均1次止血;滴鼻法45例,1天血止者37例,2天8例,连续治疗2周后,半年至2年未出血者43例,停药7一10天又出血者2例。另有人用芦荟粉外用治疗鼻出血38例,均用药2一5次即可止血,且未见复发。 参考文献 王良如.芦荟叶治疗鸡眼18例.福建中医药,l982;(4):27 王啸天.芦荟叶汁治疗青年痤疮140例.辽宁中医杂志,l987;(9):27 王啸天.芦荟美容膏治疗青年痤疮临床小结.辽宁中医杂志,l987;ll(9): 27 王辉武.中药临床新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5 孙浩.芦荟外用治鼻出血.中医杂志,l989;30(4):34 孙浩.芦荟外用止血201例.南京中医学院学报,l989;(2):l8 赤芍 【成分】本品含有芍药甙、苯甲酸、β-谷甾醇、鞣质、少量挥发油、脂肪油、淀粉、草酸钙等。 【药理】 (1)镇静、镇痛作用:据报道,赤芍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尤其对缓解肠痉挛引起的腹痛有明显作用。实验证明,芍药浸出液通过刺激副交感神经, 对家兔离体肠管显抑制作用。亦有人认为,对感觉中枢能起镇静作用。 (2)抑菌作用:体外试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3)其他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芍药具有解痉、降血压、扩张血管、抗 血栓形成、抗惊原、抗炎、抗溃疡、解热等作用。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传统功用】清热凉血,活血化淤。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身发斑疹、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以及经闭、跌仆损伤,疮痈肿毒等。 【用法与用量】5一15g。 【禁忌】 (1)血虚者慎用。 (2)传统习惯认为,不能与藜芦配伍。 【主治】 (1)急性黄疸性肝炎:杨军等以赤芍为主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25例, 均在3个疗程内全部获得治愈。用法:赤芍lOOg,丹参30g。水煎至200ml,每天2次口服。10天为1个疗程。 (2)色素性紫赚性苔藓样皮炎:朱光斗等用赤芍注射液治疗色素性紫摄性苔薛样皮炎患者13例,其中治愈者9例,显效者2例,好转者2例。总有效率为100%,用法:赤芍注射液4ml(含生药88),肌肉注射,每天1次。 (3)急性乳腺炎:据报道,贺方礼以赤芍为主治疗急性乳腺炎患者102例 (其中单纯性乳腺炎94例,伴溃疡者3例,慢性湿疹者2例,乳房结核伴本病3 例)。处方:赤芍50g,甘草50g。脓性分泌物较多者,加黄芪30g;湿疹搔痒者,加地肤子20g;乳房结核者,加穿山甲lOg,昆布20g。每天1剂,水煎服,3 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102例经服药2一7剂,全部获得治愈。 (4)胆红素增高:李秋贵以赤芍为主治疗胆红素增高92例,经用药1一4 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61例,有效者25例,无效者6例。总有效率为93.5%。用法:赤芍30一90g,郁金15一30g~明矾10一l5g.川黄连8一lOg(或炒麦芽 10一l5g)。若气虚者,加黄芪15一30g;血虚者,加当归10一l5g,何首乌30g; 阴虚者,加仙茅、仙灵脾各10一l5g;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0一l5g;湿盛者加佩兰、苍术各10一l5g;热甚者或兼谷丙转氨酶高者,加板蓝根30一60g;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加板蓝根60一90g.虎杖30g。全方用药勿超过6 味,组方超过4味者,酌情加大赤芍与郁金用量。各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 每丸重9g,每次1一2丸,每天2一3次,饭后服。1个月为l个疗程。 5;肝硬化黄疸;乔爱萍采用大剂量赤芍为主治疗肝硬化黄疸60例,效果卓著。用法:赤芍60一120g,川牛膝、怀牛膝15一30g.当归、鳖甲、白术、牡蛎各l5g,云苓30一60g.厚朴、陈皮、枳壳各10g。随证加减。对照组15例,用肝泰乐0.28,维生素C每次0.3g,每天3次,口服。用药均3一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分别为32例、4例,好转22例、5例,无效各6例。总有效率为 89.9%、S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6)戊型肝炎:以赤芍为主30g,配苦参、板蓝根、丹参各20g,虎杖、茯苓各 l5g,白术lOg,鸡内金8g,茵陈、金钱草各30g,车前子lZg(包)。随证加减. 每天1剂水煎服。并用益肝灵每次4片,每天3次;施尔康每次1片,每天1 次,均口服。恶心呕吐酌情补液。治疗效果:48例中,治愈42例,好转4例, 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8%。 (7)下肢溃疡:以赤芍l2g.为主,配桂枝、白芍各l2g,知母、苍术、白术、防风、制附子、麻黄、川黄柏各l5g,川牛膝、薏苡仁、忍冬藤各30g。每天1剂,水煎后分2一3次口服。治疗期间,忌烟、酒、辛辣之品。治疗效果:治疗下肢溃疡患者200例,其中治愈者180例,显效者20例。总有效率为100%。 (8)乳腺增生:赤芍为主30g,配公丁香、郁金、地龙、丝瓜络各l5g。共研为粗末,装6cmX 5cm棉白布袋2袋,外侧加1层软塑料膜,置于乳罩夹层内, 非塑料膜一面紧贴乳腺并完全覆盖患处,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用自拟乳罩散外治乳腺增生患者29例,其中治愈者14例,占48. 28%;显效者13例, 占44. 83%;无效者2例,占6. 9%。总有效率为93. 1%. 参考文献上海中医学院.中药临床手册.第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 83——85 王辉武.中药临床新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6 贺方礼.赤芍甘草汤治疗急性乳腺炎102例报告.湖南中医杂志,l990;6 李秋贵.赤芍郁金丸治疗胆红素增高疗效观察.中医杂志,l990;31(ll): 37——38 乔爱萍.大剂量赤芍为主治疗肝硬化黄疸60例临床观察.山西中医,l992r 韩金水.清肝活血汤治疗戊型肝炎48例.江苏中医,l998;l9(3):24 邱志济.自拟速效臁疮饮治疗下肢溃疡200例.辽宁中医杂志,l998;25 文明峰.自拟乳罩散外治乳腺增生29例.中医外治杂志,l998;7(4):l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