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篇)《石灰 石膏 石榴皮 石菖蒲 》
石灰 【成分】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常见夹杂物为硅酸、铁、铝、镁等。石灰岩加高热,则发生二氧化碳而遗留氧化钙,即生石灰。生石灰遇水,则成消石灰,成分是氢氧化钙。生石灰或消石灰露于大气中,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钙。因此,石灰陈旧,成分都成为碳酸钙。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肝、脾经。 、 【传统功用】 (l)止血痛:用于创伤出血、便血、痄腮肿痛、偏坠气痛、疔肿、腹胁积块、烫伤烧伤。 (2)燥湿杀虫:用于湿疹、赘疣、疥癣、痱子、细菌性痢疾、下肢溃疡。 【用法与用量】口服:入丸、散或加水溶解取澄清液服。外用,研末调敷, 或以水溶化澄清涂洗。 【主治】 (1)慢性气管炎:有人用石灰治疗慢性气管炎,效果较好。治疗方法:取石灰250g,加水2 500ml,搅拌后沉淀24小时,取上清液过滤,每天服3次,每次 20一30ml。或再取黄芩250g,水煎2次去渣,将药液浓缩成200ml左右,加入石灰液中,使成2 OOOml,黄芩含量约10%。每天服3次,每次20一30ml.治疗结果:治疗162例,经4个月随访,其中痊愈2例,显效36例,好转112例, 无效12例。
(2)下肢溃疡:用陈石灰治疗下肢溃疡200余例,效果满意。用法:取陈石灰去浮污后研成细末,撒布创面。用时,先将创面清洗干净,上药后再用硼酸油膏敷料外贴。如创口湿水淋漓,单用药粉即可。
(3)头癣:采用石灰治疗头癣,效果显著。治疗方法:取刚风化的石灰半碗,加水至1碗,搅拌后沉淀3分钟,取上层乳状液,加入桐油4滴,用力搅拌, 去多余水分使成膏状,外搽患部。治疗结果:治疗60余例,一般搽数次治愈。
(4)烫伤:据报道,用熟石灰治疗烫伤,效果颇佳。用法:熟石灰粉500g. 加冷开水1 000ml,搅匀静置,滤取其澄清液,与等量花子油(煮沸待冷)混合后即得。用时,将油摇匀,涂抹患处。治疗效果:治疗72例,其中I度烫伤48 例,用药1一3次后全部治愈;度烫伤21例,经用药2一3次治愈9例,3次以上治愈12例;世度烫伤3例,经用药10一30次后全部治愈。未见副作用发生。另有人用生石灰治疗烫伤患者48例,效果颇佳。用法:取新鲜生石灰 500g,加凉开水1 250ml,待石灰潮解溶化成糊状沉淀后,倾取上清液适量,置容器内;加入适量香油,并随时搅拌至白色乳膏状即成。因色白似玉,故名“白玉乳膏”。可根据创面的干湿程度配制,油脂加得愈多,所制成的乳膏愈稠。使用时可用干净的棉球蘸涂患处,每天1一2次,手足部位无须包扎。治疗结果:临床治疗并随访48例,其中I度32例,用药3一5次后全部治愈;Ⅱ度14 例,用药4一7次治愈的8例,9次以上治愈的6例;沮度2例,涂药15次治愈的1例,改用他药治疗的1例。Ⅰ度、Ⅱ度烫伤涂药后热痛症状立刻消失的 46例,3天内红肿症状消失的42例。治愈率为98%。
(5)寻常疣:取1小块条状生石灰,使之一端成钝尖。用手拿一端,将另一钝尖端放入煮沸的油中,待生石灰炸熟,即拿出按在寻常疣上,切勿伤及周围好皮肤。在20分钟内反复烫几次,则疣全部坏死。之后,用镊子将坏死组织剥离掉,敷盖乙醇或新洁尔灭棉球。一般于1周内长平创口而愈。疗效:治疗寻常疣患者33例,全部治愈。本法对手背及手指背处的疣尤为适合,对于颜面及其他部位者,宜谨慎操作。若有数个疣,可同时除掉;若有十数个疣以上者,可逐日分批除掉。
(6)跟骨骨刺:据报道,王作顺应用醋泡石灰中心石治疗跟骨骨刺患者52 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疗方法:将生石灰制成熟石灰所剩的石块碎成小块,放入盆中,加入食醋,使石块完全浸入食醋中,放上盆盖,加热至沸,拿下盆盖,将患足悬于盆上熏20分钟,然后待食醋冷却后,用食醋(或称药醋)洗患足,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52例中,显效者(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的有46例,占88.5%);有效者(经1一2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6例,占11. 5%。总有效率为100%。作者认为,本法无痛苦及副作用,适应性广,易被患者接受,且患者能自行操作,经济方便,见效特快,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7)带状疱疹:任君等用石灰治疗带状疱疹患者28例,用药4一7天后结痂,随后脱落者27例,1例疱疹布及全躯干者28天治愈,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治疗方法:按照lOOg生石灰粉加50%一70%乙醇l20ml的比例。先将生石灰粉装入烧杯中,再倒入乙醇搅拌均匀,待气泡消失后,用无菌棉签蘸取涂抹在局部疮疹表面,待干后再加涂1层,反复多次,直至形成较厚的保护膜。对于局部疱疹面积较大的患者,可配合转移因子肌肉注射;若伴有发热症状者,可酌情选用抗生素。靳桃刚用新出窖的石灰细面若干加白酒适量,调成稀糊状,外敷患处,干则再易。治疗带状疱疹患者,一般2一3天结痂,6一7天痊愈。治疗中未见任何副作用。
(8)小儿血管瘤:据报道,李造坤等以石灰为主治疗小儿血管瘤患者9例, 效果卓著,其中1次治愈者7例,2次治愈者Z例,治愈率为100%。治疗方法:取石灰末l5g,石碱6g,糯米50粒。将石灰末、石碱用白开水溶化,再将糯米撒于灰上,泡1昼夜,取糯米捣烂成膏状,外敷于瘤体即可。
(9)鼻出血:据《福建中医药》1992年第4期王道俊等报道,以石灰为主治疗鼻出血患者,亦获满意疗效。治疗方法:取白石灰240g,水泼成末后与大黄 45g.同炒至桃花红色,去大黄,研为极细末后,装入瓶中备用。同时,以棉球蘸满上药散,塞于鼻腔出血区,每天用药1一2次。治疗结果:用上药治疗鼻出血患者54例,其中临床治愈者48例,占88.89%;显效者4例,占7.4%;无效者 2例,占3.7%。总有效率为96.3%。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宋永照,许清选.白玉乳膏治疗烫伤.浙江中医杂志,l992;27(3):ll3 刘景君.治寻常疵特效验方.中医函授通讯,l993;(4):24 王作雁.醋泡石灰中心石治疗跟骨骨刺52例.四川中医,l997;l5(l2):44 靳桃刚.带状疱疹治验.中医函授通讯,l997;l6(4):23
石膏 【成分】天然石膏的初步分析,悬浮液含硅酸、硫酸钙、氢氧化铝,溶液含硫酸钙、硫酸铁、硫酸镁。据报道,石膏在复方汤剂中含量大多数比单味石膏有所增加,石膏与一些有机酸、鞣质、维生素和生物碱类等在水中同煎时可使其溶解度增加;与碱性物质、淀粉、黏液、胶质、蛋白质等同煎时可使溶解度降低。而脂肪油、挥发油、树脂、醣类、甙类和叶绿素等对石膏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药理】石膏的水煎溶液,对家兔等实验性发热,有退热作用。有的认为,石膏的水煎溶液内服后,经胃酸作用,变成可溶性钙盐,吸收入血后,对神经(包括体温调节中枢)及肌肉有抑制作用,并能减低血管渗透性,因而有解热、镇痉及消炎作用。煅石膏(熟石膏)有收敛生肌的作用。 【性味与归经】辛,甘,寒,无毒。归肺、胃经。 【传统功用】 (1)解肌清热:用于热病壮热不退、谵语发狂、肺热喘急、热毒壅盛、发斑发疹。 (2)除烦止渴:用于心烦神昏、口渴咽干、中暑等。 (3)止痛敛疮:用于胃火头痛、牙痛、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痔漏, 【用法与用量】口服:煎汤,1.5一30g(大剂量可用180一240g),或入丸, 散。外用:煅研撒或调敷。 【禁忌】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主治】 (1)烧烫伤:有人用石膏粉治疗烧伤患者,取得显著效果。用法:先将创面清洗干净,拭去污物,剪开水疱,除掉腐皮,再用2%一4%普鲁卡因溶液涂布创面,然后将炒过的石膏粉装入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于创面上(可撒得厚些), 经1一2小时,石膏粉干固;如创面分泌物较多,可继续撒布。一般在12一24 小时后即可形成石膏痂片。痂片干固后不宜过早剥去,以免引起剧痛、出血及感染。一般Ⅱ度烧伤经3一7天痂片即可脱落。如痂皮过硬且感痛痒时,可涂 2%普鲁卡因油或青霉素软膏(宜先作过敏试验)。如痂下感染,应将痂片除去,清洗干净后再撒上石膏粉或同时涂以青霉素软膏。疗效:用上法治疗36 例,其中I度烫伤25例,Ⅱ度、Ⅲ度混合烫伤11例;烧伤面积在10%以下者例。治疗结果:治愈35例,死亡1例(因小儿合并麻疹、肺炎,烧伤面积90%, 入院时即出现中毒症状)。另据报道,用以石膏为主治疗由开水、热油等烫伤的14例,均收到良好效果。
(2)阑尾脓肿:取生石膏2份、生桐油1份,混合成糊状,用油纸或塑料薄膜盛上药适量,外敷于右下腹阑尾脓肿体表投影区,外盖棉垫,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一3次。治疗2000例,敷药后能使疼痛、肌紧张及右下肢活动障碍于3 一4天内好转,能使8cm X 8cm以下的阑尾脓肿于4一14天消失。若配合抗生素治疗尤为满意。
(3)淋巴结炎等:据报道,有人用石膏治疗急性淋巴结炎、蜂窝织炎,急性乳腺炎及脓肿等,效果颇佳。治疗方法:将生石膏lOOg研成细末,过筛,与桐油调匀即得。用时,取适量本品涂在油纸上,敷于患处,外加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重者每天换药2一3次。脓肿破溃者勿用。
(4)肌肉注射部位发炎:先将生石膏15一30g研成细粉,再将鸡蛋1枚打个黄豆大小的小洞,把蛋清甩到碗里,然后加生石膏粉,用筷子搅成胶糊状即可。用此鸡蛋清胶糊均匀地摊在纱布上,贴在患处并固定,每24小时更换1 次。治疗结果:治疗肌肉注射局部发炎未破溃3例,经用药2一3次后,全部获得痊愈。
(5)流行性感冒:杨作诗用生石膏治疗婴幼儿流行性感冒131例,其中1 天内退烧者37例,2天内退烧者78例,3天内退烧者9例,无效者3例(未服完药)。治愈率为97.71%。用法,将生石膏捣烂放入搪瓷器皿或新药锅内, 加水500ml.煎至50ml左右,共煎4次,每次煎煮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药液可以加糖。用量:1岁以上每天用200g,l岁以下每天用100g。另有报道,用生石膏、板蓝根各30g,治疗流感高热患者15例,疗效满意。
(6)流行性腮腺炎:张宏等用石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05例,其中治愈者54例,占51.43% ;好转者7例,占6.67%;无效者44例,占41.9%。平均用药9.7天。治疗方法:将石膏500g.研成极细末,加适量桐油拌成糊剂, 涂敷患处,每天换药1一2次。 7;酒渣鼻:张桂宝以生石膏为主治疗酒渣鼻患者12例,全部获得治愈。用法:将生石膏、生石灰各等份,研为细末后过筛,再用乳钵研匀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先将患处用清水洗净,取药粉适量,加烧酒调成泥糊状,外敷患处, 每天1次,一般连用3次即可。局部有皮损者禁用本方。
(8)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人以石膏为主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22 例,总有效率为94.6%,其中显效率为77.4%,经X线钡餐透视复查有效率为 68%。用法:空腹服用赛霉安胶囊(石膏、冰片等),每次4粒,每天3一4次,30 天为1个疗程。
9;急性肠炎:据报道,李乃庚以生石膏为主治疗急性肠炎患者175例,其中痊愈者155例,占89%;好转7例,占4%;无效者13例,占7%。总有效率为93%。用法:生石膏、寒水石、滑石各30g,水煎2次。将2次煎出药液混合后澄清,分数次饮服。轻者24小时服1剂,腹泻口渴严重者,24小时可服2一 3剂。
(10)智齿冠周炎:杨国礼以石膏为主治疗智齿冠周炎患者112例,治愈率为81.2%,好转者为13.4%,无效者为5.4%。总有效率为94.6%。治疗方法:生石膏40g,黄连、白芷、川芎各20g,细辛3g。上药共研为极细末,混合均匀,小瓶保存。用时,每次5一lOg,温开水送服,每天3次,5天为1个疗程。产妇忌用。
(11)骨髓炎、骨结核所致的骨缺损:手术彻底清除炎性或结核病灶,凿成新鲜骨面,尽量保存骨膜及软组织,以混有青霉素及链霉素的淀粉石膏充填, 缝合创口,患肢用石膏固定,注射抗生素。有人应用上述石膏充填法,治疗骨髓炎、骨结核所致的骨缺损患者14例,其中12例经2一17个月观察,均获得痊愈。
(12)大骨节病:临汾地区卫生局报道,用石膏粉治疗大骨节病患者600余例,有效率在80%以上。用法:口服石膏粉,每次1一3g.每天2次。
(13)小儿肺门淋巴结核:徐祖德以石膏为主治疗小儿肺门淋巴结核患者 20例,疗效卓著,平均治愈天数为45天。治疗方法:生石膏10份,粉甘草3 份,朱砂1份,共研为极细末,装入瓶内备用。用时,3一6岁者,每次服2g,7一9 岁者,每次服3g.lO一13岁者,每次服4g,13岁以上每次服4.5g,均每天服3次,
(14)输液外渗而至的局部炎症:取石膏、大黄末适量,用仙人掌捣烂或蜂蜜调和外敷于患处,每天1次,3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用上药治疗输液外渗而致的局部炎症患者102例,痊愈94例,有效7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
(15)感染创面:据报道,江洪河应用锻石膏粉剂外用治疗感染创面56例, 收到良好疗效。治疗方法:将煅石膏粉经消毒用无菌瓶储存。感染创面上分泌物和窦道用新洁尔灭液及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切除坏死组织。通过彻底清创,用雷佛奴尔纱布覆盖创面,将锻石膏粉撒匀,或用鸡蛋清与煅石膏粉和匀外敷创面。窦道则用锻石膏粉纱条引流,无菌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作者认为,煅石膏具有清热收湿,生肌收敛的功效,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而起到消炎的作用,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生肌)生长,达到创面愈合的目的。
(16)牙周炎:生石膏30g(先煎),生地l5g.麦冬l2g,连翘l2g.丹皮、大黄、黄连各9g,淡竹叶、牛膝各6g。每天1剂,水煎服。服法以饮凉药为佳,饮前可先将药液含在口中十余分钟,然后咽下。治疗结果:用生石膏为主治疗牙周炎16例,治愈者9例,有效者5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87%。多数患者在服用3一6剂后获得治愈。
(17)痛风:生石膏、金钱草各30g,泽泻、车前子、防己、知母,黄柏、地龙各 lOg.生地、赤芍各l5g.生甘草5g。随证加减。急性期并用金黄散蜜水调敷局部。用7一35天。治疗结果:60例中,治愈51例,好转9例。
(18)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两组各60例。治疗组用生石膏30g(先煎),青黛5g(包),生地、麦冬、僵蚕各lOg,地骨皮、苦参各l5g,南沙参l2g. 每天1剂。对照组用优降糖每天2.5mg分3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治愈率分别为91.67%,76.67%。 参考文献
王责森.石膏在外治法中的运用.云南中医杂志,l986;(l):45—46 王辉武.中药临床新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3 汪洪河.烦石膏粉剂外用治疗感染创面,中国民间疗法,l998;(2):28 王琳,张平.加减玉女煎治牙周炎16例.中国民间疗法,l998;(2):36 陈青松.痛风定痛汤治疗痛风60例.甘肃中医,l998;ll(3):23 耿健.二地降糖汤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6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
石榴皮 【成分】石拖皮含鞣质、树脂、甘露醇、树胶、菊粉、黏质、没食子酸、苹果酸、果胶和草酸钙和异槲皮甙等微量生物碱。 【 药理】 (1)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及结核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2)抗病毒作用:先将药液注入鸡胚尿囊腔,30分钟后接种流感病毒或先接种病毒再注射药物,孵育48小时后再进行血细胞凝集试验,结果证明本品煎剂稀释到1:10 000一1:100 000仍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由于含有大量鞣质所引起的。 (3)避孕作用:雌性大鼠或豚鼠服果皮粉后,可明显减少受孕率。 (4)凝血作用:家兔灌服根皮水浸液可促进血液凝固。 (5)驱虫作用:石榴皮碱对绦虫的杀灭作用极强,1:10 000的盐酸石榴皮碱于5一10分钟能杀死绦虫。由于石榴皮毒性较大,现已被更好的药物所代替。 【性味与归经】酸,涩,温,有毒。“归胃、大肠二经。 【传统功用】 (1)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脱肛。 (2)止血驱虫,用于便血、崩漏、疥癣、虫积腹痛、绦虫、钩虫、蛔虫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煎汤,3一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禁忌】《本草从新》:“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pp158 【主治】 (1)急性菌痢、慢性阿米巴痢等:有人用石榴皮治疗急性菌痢,效果显著。治疗方法:取干燥石榴果皮1000g,清水洗净,加水5 OOOml,放人缸中微火煮沸30分钟后,用纱布滤过,然后另加温水照上法重煎1次。将两次滤液混合浓缩至2 000ml相当于50%石榴果皮煎剂。每6小时给药1次,每次20ml。治疗结果,治疗50例,治愈49例,有效1例。出院后门诊追访观察5一8个月,无1例复发。另据报道,用石榴皮60g.加水200ml,煎成100ml,成人每天 3次,每次20ml,饭后服。治疗慢性阿米巴痢疾及菌痢44例,经服药7天后, 均获痊愈。
(2)绦虫病:用石榴皮治疗绦虫,效果颇佳。治疗方法:取干燥石榴根皮的肉皮25g,加水300ml,浸泡1天后用文火煎至100ml,于上午9时服,服药前1 天不进晚餐,服药当日早晨及服药后2小时各服硫酸镁20一25g。如绦虫头部未排出,隔3一4周再进行第2次治疗。绦虫排出后应进软食,暂时禁食油脂类食物。治疗结果:治疗9例,经用药1次治愈8例,因服药后立即引起呕吐而无效1例。有胃炎者不宜用。
(3)蛲虫病:据报道,用石榴皮治疗蛲虫病数百例,均收到较好效果。治疗方法:用石榴皮(红色者为佳)30g.研粗末,加水500ml,煮开后加食醋l5g.适当温度(避免烫伤),熏洗肛门,每晚睡前1次。
(4)多种感染性炎症:将石榴皮制成100%煎液,烘干研粉装胶囊口服,每天3次,每次1一2粒。治疗结果:治疗肺部感染、急慢性气管炎、肠炎、胆道感染、慢性阑尾炎、淋巴结炎、多发性疖肿、外伤感染等共415例,其中治愈305 例,基本痊愈57例,好转36例,无效17例。
(5)烧伤:取石榴皮500g.加水500mI,文火煎成250ml,过滤加少许防腐剂备用。用时,以上药液浸湿的纱布块多块贴于创面(纱布之间留1mm间隙)。如无渗液,不必换药,痊愈时纱布自行脱落。治疗结果:治疗45例,其中 Ⅰ度烧伤35例,Ⅱ度烧伤10例,经用药7一18天,全部治愈。
(6)小儿消化不良。将鲜石榴果皮30g.砸烂成泥状,敷于肚脐;外用胶布封贴,每24小时换药l次。用上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患儿24例,其中单纯性消化不良11例,中毒性消化不良13例(轻度8例、重度5例)。1次治愈者12 例,2次治愈者5例,3次治愈者4例,好转3例。全部有效。
(7)化脓性中耳炎:有人用干石榴皮为主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患者36例,其中痊愈者28例,好转者5例,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91.5%。治疗方法:取干石榴皮30g.冰片2g。先将干石榴皮放在土瓦或炉上烤焦,晾冷,然后捣碎并加入冰片共研成细粉,密闭储瓶备用。用时,先以双氧水把耳内脓液及分泌物洗净,用棉签擦干,再用一细纸筒取上药粉少许吹入耳内,每天1次或隔天 1次。另据报道,马保荣用石榴花治疗慢性中耳炎患者36例,全部获得痊愈。治疗方法:取石榴花数个,研为极细末;冰片适量研末,按5:1比例混合均匀后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先将耳内脓液用药棉拭去,然后再滴人双氧水,清洁耳道,再用药棉擦干,以小管将药粉吹人患耳,每天2次,一般7天即可痊愈。
8;全身性银屑病,谢旭林以石榴皮为主治疗全身性银屑病患者2例,皮损消失,获得治愈,仅见厚皮损处色素沉着。用法:将石榴皮200g,炒炭研末调合紫草油(紫草30g,植物油500mI,浸泡7天后即成)。将上药涂搽于皮损处,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用药2周。
9;浅部真菌病:据报道,王昊等以石榴皮、五倍子等组成,制成浅菌净,治疗浅部真菌病(包括头癣、体癣、股癣、花斑癣、手足癣、甲癣等)l24例,其中痊愈者113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10)黄水疮:冯占鸣以石榴皮为主治疗黄水疮20余例,一般2一3天获愈。用法:石榴皮20g,黄柏、枯矾各5g,将上药共烘干后研为细末与香油或陈醋调为膏剂,涂在创面上。
参考文献 王宝山.石榴皮治疗烧伤45例.吉林中医杂志,l983;(5):29 王辉武.中药临床新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1
石菖蒲 【成分】根茎和叶中均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是β-细辛醚、细辛醚;其次为石竹烯、α-X草烯、石菖醚等。还含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 【药理】 (1)抑菌作用:石菖蒲水浸剂(1:3)对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镇静作用:用挥发油的1/6和1/3半数致死量可以减少小白鼠的自发活动,减弱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并可解除独居小鼠的攻击行为,这些作用显示石菖蒲挥发油具有镇静作用。此外,还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内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 并有弛缓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4)其他作用:石菖蒲煎剂在体外的筛选试验中,初步证明能杀死腹水癌细胞。对小白鼠的急性中毒主要症状为抽搐,外界刺激可诱发和加剧抽搐,最后死于强直性惊厥,说明中毒主要在兴奋脊髓。 【性味与归经】辛,傲温,无毒。归心、肝、脾三经。 【传统功用】 (1)开窍豁痰:用于癫扃、痰厥、昏迷、心悸怔仲、神志不安。 (2)理气活血:用于心胸烦闷、胃痛、腹痛、跌打损伤。 (3)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痈疽肿毒、腰腿疼痛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煎汤,3一6g(鲜品9一24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禁忌】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滑精者慎服。 【主治】 (1)跌打损伤:有人用石菖蒲治疗跌打损伤患者,效果满意。治疗方法:取石草蒲鲜根适量,加入甜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患处,每天1次,一般1一3次肿消痛止。
(2)耳鸣:取石菖蒲60g,每天1剂,水煎分2次口服。左耳及双耳耳鸣者,同服六味地黄丸,每天2次,每次1丸;右耳鸣者同服金匮肾气丸,每天2 次,每次1丸;药毒性耳鸣者加生甘草20g。注意石菖蒲少于30g者,效果不佳。治疗结果:治疗20例,一般服药3一7天即获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
(3)支气管哮嚼;采用石菖蒲挥发油制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用药20 天以上者有一定平喘效果。治疗方法:取石菖蒲片剂,每天240mg.或微型胶囊每天l80mg即可。
(4)耳聋:据报道,郭翠华以石菖蒲为主治疗耳聋患者9例,全部治愈。方药:石菖蒲l5g.辛夷8g,砂仁5g,苍耳子lOg,青蒿l5g~天麻lOg.灵磁石90g. 水煎服,每天1剂,分2一3次内服。
(5)肺性脑病:金维岳应用石菖蒲注射液治疗肺性脑病患者279例,近期疗效为:显效者128例,好转者81例,无效者37例,死亡者33例。总有效率为74.97%。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6)眩晕:取鲜石菖蒲lkg,切成约5cm长的节段,煎水去渣取汁500ml, 每天1剂,以此药剂代茶,15天为1个疗程。疗效:用石菖蒲治疗眩晕患者39 例,其中痊愈者(眩晕、耳鸣及其他症状消失,正常工作如常人)25例,占 66.67%;显效者(连服3个疗程,眩晕程度和发作频率明显减少60%以上,其他症状消失)10例;有效者(眩晕及其他症状明显减少,偶有发生,能正常工作)3例。总有效率为100%。作者认为,石菖蒲挥发油能减弱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还能显著延长巴比妥钠的麻醉作用时间,故镇静作用较强,并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相当于祖国医学的健运脾胃之功。故用石菖蒲治疗眩晕而取得满意疗效,并且大剂量长期服用未发现其他不良影响。
(7)各种原因引起的癫痫大发作:陈建家用石菖蒲煎剂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癫痫大发作患者60例,其中显效者(大发作停止)17例,有效者28例,无效者15例,总有效率为75%;其中对原发性癫痫和颅脑外伤所致症状性癫痫疗效较好,有效率分别为82%和78%;年龄在20岁以内者,有效率为91%。用法:石菖蒲煎剂,每100ml含有石菖蒲干品9g,每次服10ml,每天3次,30天为1个疗程,可连续服用本药,中间不停药。若连服2年,癫痫不发作者,可停药观察。
(8)小儿久咳不愈:采用石菖蒲治疗小儿久咳不愈者,疗效满意。治疗方法:取石菖蒲6一9g.加水约250ml,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20分钟,取汁 lOOml,二煎加水约200ml,取汁约100ml,两煎混合,分数次频服,每天1剂,咳嗽较甚者或哭啼不安者加蝉蜕;痰多清稀者加白前。服药6一10剂后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结果,用菖蒲治疗小儿久咳不愈者78例,其中痊愈者32例,占 41.0% ;有效者38例,占48.7 % ;无效者8例,占10.3%.总有效率为
(9)乳糜尿:取石菖蒲、薏苡仁、山药、扁豆、芡实、萆薢各等份研末,每次 15g冲服,血尿者加地榆5g。治疗43例,治愈者40例,无效者3例,治愈率为 93.02%。治疗期间,忌食油腻、辛辣、醇酒。若查见微丝蚴者,宜服海群生。
(10)婴幼儿痉挛症:据报道,左宣恭应用石菖蒲为主治疗婴幼儿痉挛症患者,疗效显著。用法:石菖蒲、全虫、蝉蜕各20g,海浮石l8g.金蒙石24g.神曲、炒牵牛子各60g。共研为极细末,装入瓶内备用。用时,3g/天,分3次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婴儿痉挛症患者12例,其中治愈者7例,好转者3例,无效者2例。
(11)痹痛:将鲜石菖蒲60一lOOg洗净捣烂,用清洁布包好,放于开水中煮热,熨患处,冷后可煮热再熨,每次熨l5一30分钟,重者每天熨3次。辨证分型属湿热痹者,加鲜忍冬藤叶50g以清热通络;属寒湿痹者,加鲜葱根叶20g, 以通阳散寒。作者认为,石菖蒲辛苦性温,芳香走窜,能散风湿,宣经络。临床用之,多可获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潘米川,于峥嵘.石菖蒲治疗耳鸣20例.中医函授通讯,l989;(5):42 王辉武.中药临床新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9 徐昌贤.石菖蒲饮治疗眩晕39例.四川中医,l997;l5(l2):30 左宣恭.定病散治疗婴儿痉挛症12例.国医论坛,l990;(6):35 彭述宪.痹痛外煲方.中国民间疗法,l998;(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