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0-14 《昆曲》

 qyu1998 2014-01-29

《昆曲》特种邮票(图)

中国邮政定于2010年6月12日发行《昆曲》特种邮票1套3枚。详情如下:
志号:2010-14 
 图  序            图  名           面  值 
(3-1)T             浣纱记           1.20元
(3-2)T             牡丹亭           1.20元
(3-3)T             长生殿           1.20元
邮票规格:30×50毫米
齿孔度数:13.5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 16枚 ;版式二 9枚(3套)
整张规格:版式一 150×240毫米;版式二 165×180毫米
版  别:胶印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设 计 者:叶华
责任编辑:董研
印 制 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出售办法:自发行之日起,在全国指定邮政网点出售,出售期限6个月。
此套邮票通过点触,可欣赏到昆曲片段影像。
视频提供: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志 编 号 2010-14 版    别 胶印版
名    称 昆曲(T)
全套枚数 3 发行日期 2010-6-12
整版面值 (3.60×3)元 整版售价 10.80元
发行机构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印制机构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原 作 者   设 计 者 叶华
责任编辑 董研 版式归类 版式二
整版枚数 9(3×3),横3枚连印 整张规格 165mm×180mm
发行总量   参考价格 13.00-15.00(元/版)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备    注 此套邮票通过点触,可欣赏到昆曲片段影像。视频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提供。
图序 票图名称 面值(元) 票规格(mm) 齿孔度数 发行量(万)
3-1 浣纱记 1.20 30×50 P13.5 -
3-2 牡丹亭 1.20 30×50 P13.5 -
3-3 长生殿 1.20 30×50 P13.5 -
背景资料:
《浣纱记》
剧情为春秋时期吴越争雄的故事。吴王夫差在相国伍子胥的支持下兴兵伐越欲报父仇,将越王勾践困于会嵇山。勾践采纳大夫范蠡计谋,厚礼卑辞吴王称臣,并携妻子大臣付吴服役。勾践在吴三年,敝衣劳作,曲意事关。吴王不听伍子胥劝谏赦勾践还乡。越王卧薪尝胆,伺机复仇雪耻。范蠡举荐未婚妻西施使用美人计,西施与范蠡倾诉离情,并把当年定情物溪纱各留一半,互嘱勿忘。吴王色迷心窍不顾伍子胥反对,恣意荒淫。越国此时兵精粮足,又阴施计谋使吴年荒粮尽并出师伐齐,越乘机侵吴,西施又从中迷惑吴王,使吴大败,勾践拜谢西施。范蠡与西施登舟远遁。
《寄子》为《浣纱记》中一折,常在舞台上演出,讲的是伍子胥忠心耿耿,冒着灭族的危险死谏吴王,并把儿子寄养在齐国大夫鲍叔家的故事。作者梁辰鱼(约1521-1594),字伯龙,号少白,别号仇池外史,江苏昆山人,明代戏曲作家,他首创用昆腔演唱传奇《浣纱记》,一时广为传播,为昆剧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牡丹亭》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呼声。《牡丹亭》以文词曲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婉转清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长生殿》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清代初期,有许多人在作品中影射和探索明代灭亡的教训,《长生殿》也同样,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有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明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中国集邮报)
原地争鸣 《昆曲》邮票的主题原地:昆山还是太仓
中国邮政将于2010年6月12日发行《昆曲》邮票一套3枚,邮票主图分别为“浣纱记”、“牡丹亭”、“长生殿”。昆曲能登上“国家名片”,体现了昆曲的无穷魅力。
《昆曲》邮票的主题原地大都以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邮政局千灯支局(邮政编码215341)作为原地邮局,但笔者对此提出异议。
元末明初,昆山千灯人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是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称为“水磨腔”,这就是昆曲。隆庆末年,昆山人梁辰鱼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中央电视台八集文化纪录片《昆曲六百年》第二集《迤逦之声起江南》中有如下描述:“昆山腔就是昆曲的前身,明代寓居太仓南码头的魏良辅等人经历10年的时间,最终创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腔,时称水磨调。这就是它作为全国性剧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当时的文学巨匠钱谦益也说:'时称昆山腔者,皆祖魏良辅’”。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教材《历史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著名历史教育家欧阳中石和马执斌主编)中称:“嘉靖年间,戏曲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改革,形成新的昆腔,又叫昆曲。不久,戏曲家梁辰鱼利用改革后的昆曲,创作《浣纱记》,获得巨大成功。”朱汉国主编的历史选修教材《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中也称魏良辅为昆腔之祖。
可见魏良辅才是真正昆曲的鼻祖。当年他在太仓南码头一带致力改革昆曲水磨调,为昆曲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明代昆山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记载:“魏良辅,居太仓之南关。”南关就是南码头,即今天太仓南郊镇。《太仓州志》也记载:“魏良辅局南关,善声律......昆山梁伯龙效之......又号南码头曲。”
笔者并不否定昆山千灯在昆曲发展史上的地位,它是昆曲历史的源头,但并非今天意义上的昆曲。原地集邮并不等同于“源地集邮”。正如在探究国粹京剧的主题原地时,我们不可能把徽班和汉班的原地作为京剧的主题原地一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也可以把江苏太仓市邮政局南郊支局(邮政编码215411)列为《昆曲》邮票的主题原地邮局,该邮局的地址是太仓市城厢镇南郊社区南街16号(中国集邮报 吴伟钢)
趣味原地:上海世博会江苏馆
中国邮政于6月12日发行2010-14《昆曲》邮票一套3枚,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正在举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江苏馆里,昆曲《牡丹亭》不时演出,这一江苏文化瑰宝的魅力最引人入胜,引起轰动,一台昆曲醉倒万名游客。观众不停地拍照留念,演出结束后还争着与演员合影。昆曲原地可选苏州昆山,届时6月12日苏州会举行首发活动。集邮者朋友们也可以把上海世博会江苏馆作为趣味原地之一(中国集邮报 屠建明)
原地探微 《昆曲》邮票的起源原地和剧目原地
    6月12日发行的《昆曲》是集邮者非常关注的一套邮票,它以典雅的设计和绚丽的邮票画面而深受集邮者的喜爱。这里从昆曲的起源和邮票所选剧目谈谈该套邮票的主题原地和主图原地。
一、起源
    昆曲是出现于中国明代的一种新兴戏剧样式,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从起源到正式形成经历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