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到底吉利不吉利?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马年又到了。如果生在马年,那么马就是其属相。
属相,又叫生肖,是中国特有传统文化之一。人所生年的属相一共有十二个,分别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即所谓“十二生肖”。马虽然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七位,与十二地支的第七位“午”配成“午马”,但在十二生肖中,最早被提及的一种动物就是马。从古至今,流传有各种各样关于马年的说法……

图:甲骨文“马”字
“八月马”何来不吉利之说?
将属相与人的命运关联起来,是中国古代生肖文化的又一大特点。古人往往将动物在生理和习性上的优缺点,转移到人的身上,以此推断其命运好坏,因此出现了很多迷信的说法。如属羊的女人,过去被认为“克夫”,所谓“女子属羊守空房”。
同样的,过去男人也不喜欢属虎的女人,很显然这是“畏虎”心理作祟,真把女人当“母老虎”了。如果属虎,还要忌夜里出生的,尤以下半夜出生为最凶,被认为是“下山虎”,是饿虎,比上半夜出生的更可怕。
为了避开属虎和属羊的女人这种所谓的“不吉利”,古时还有一种“破忌”的风俗:凡在上半年出生的,虎说成牛,羊说成马;下半年出生的,虎说成兔,羊说成猴。
同样的原理和心理,过去认为马年生的人一生劳碌,比较辛苦,因为马是一种被役使的动物,长年奔波,所以“命”不好。具体到各个人的命运又有不同,得看出生的月份和时辰。就时辰来说,如果是上午出生的不好,得去拉车;如果是夜里出生的,因为“马有夜草”,故一生不愁吃穿。
就月份来说,又因男人和女人的不同而说法有异。男人生在阴历八月是“犯月”。过去,陕西一些地方流传着这样一种属相与月份的关系——
“正蛇二鼠三牛头,
四猴五兔六狗头,
七猪八马九羊头,
十月鸡儿架上臭,
十一月虎儿串山走,
腊月老龙不抬头。”
女性则不一样,属马的女人生在阴历二月里“命苦”——
“正猪二马三犯牛,
四月之虎满山游,
五鸡六狗七在蛇,
八月老鼠九月羊,
十猴十一忌见兔,
十二月蛟龙水内藏。”
另外,对具体出生日期也有说法。过去民间认为,在所有属马的人中,阴历五月初五出生的马最毒、最“克”家人。
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上述说法都是所谓的“交感巫术”,纯属无稽之谈。事实上,马在古代是战神,是胜利和成功的化身,“马到成功”就是这个意思,马年生的人何来不好?
 图:民间版画《亲事有成》
民间为何说“白马犯青牛”?
在生肖文化中,婚配属相的说法是最为神秘的。在古代,男女婚嫁都要推“八字”,请算命先生测算一下是否适合做夫妻。男女吉祥的生肖属相为——
上吉:青龙黑猪上等婚,男女相合亲如宾;
中吉:红蛇白猴满堂红,合婚相配乐融融;
下吉:青兔黄狗古来有,合婚相配能长久。
马年生的人对象最好找属羊的。其民俗具体原理是——
“红马黄羊两相宜,
这等婚姻不累罪;
日子豪富久长在,
子孙寿禄更夺魁。”
而属马的人,最忌讳与属牛的人结合,即所谓“白马犯青牛”。最好找属虎的、属羊的或属狗的,这几种叫“绝配”。最糟糕的是找属牛的,即“白马犯青牛”——
“只未白马怕青牛,
十人近看九人愁;
配夫若犯青牛马,
妇女也难到白头。”
此外,婚嫁属相还有其他三忌,合起来共四忌——
“白马犯青牛,
羊鼠一旦休,
蛇虎如刀绞,
鸡犬泪交流。”
更详细点的说法是——
“子鼠见羊万年愁,
不叫白马见青牛,
虎见巳蛇如刀割,
兔子见龙不长久,
酉鸡不与犬相见,
亥猪不可见猿猴。”
古人认为,男女结合一定要属相配,不犯冲,这样才能白头偕老,一生和美。很显然,这种说法并不靠谱。以白马、青牛这两个过去被视为“冤家对头”的属相来说,就是与古人迷信的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相悖的。
在传统生肖文化中,午马属性为“火”,丑牛属性为“土”,依五行来说,两者并不相克,反而能相生,即“火生土”。面对如此矛盾,东汉人王充在《论衡·物势篇》中曾质疑,“水胜火,鼠何不逐马?金胜木,鸡何不啄兔……”
白马和青牛,本是古契丹族的图腾。明陈仁锡《潜确类书》引《舆地考》称:“相传昔有神人乘白马,自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黄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为配偶,生八子。”八个儿子后代繁衍成八大部落,这就是古契丹人的祖先。
由此传说可见,“白马”并不犯“青牛”,反而很配。那么为何大家仍认为马牛配不吉利?这或许与早期青
牛是恶神的化身有关。《山海经·大荒东经》称,有一种叫“夔”的神,“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这里的夔其实就是青牛形象。
在李冰治理都江堰的神话中,兴风作浪的江神也是一条青牛(苍牛)。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李冰化身为白牛,在众人帮助下才将青牛杀死,驯服了岷江水。
 图:古代骑马壁画(局部)
“牛马年好种田”真的吗?
过去,关于“牛马年,好种田”的农谚由来已久。长江流域的湖北境内流传的农谚是——
“牛马年,好种田,
就怕鸡猴这二年。”
意思是说,牛年马年里风调雨顺,庄稼都会有好收成,不愁不丰收,而鸡年和猴年的收成一般都不好,或旱或涝,往往歉收闹饥荒。
在北方的黄河流域,也有类似说法。《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收录了民国十八年河北《新河县志》中的部分内容,其中“俗语”称——
“牛马年,多利田,
防备鸡猴那二年。”
“牛、马年多丰收,
鸡、猴年多歉也。”
在河北卢龙县一带,说法稍有不同——
“牛马年,好种田,
准备猪猴那二年。”
这是民国二十年河北《卢龙县志》上的记载,“鸡猴”换成了“猪猴”,注解亦说,“言牛马年主丰,猪猴年主歉也。”
在河北无极县一带,“牛马”又成了“羊马”。民国二十五年《无极县志》记载——
“羊马年,多种田,
预备着鸡猴那二年。”
在河南密县一带,说法更多——
“牛头鼠尾叹如何,
转过兔年笑呵呵。
羊马年,广收田,
防备鸡猴那二年。”
密县的说法中,除了羊马年是好年头外,兔年也被看好。
在山西西部的中阳县,民间也有这么一说——
“羊马年,管种田;
鸡猴年,不收田,
要吃好的等狗年。”
依据生肖变化预测来年收成的说法还有很多,从中可以发现一个不变的地方,不论是“牛马年”,还是“羊马年”,好年景都少不了马年,都认为马年有利于农业生产。
这种农谚是否有科学道理?现代农业专家曾就“地支与气候”的关系,对东北吉林一带74年间的气象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丑年和午年雨水多”,丑年即牛年,午年即马年,雨水多对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利,中东部地区则容易发生涝灾。
因此,对“牛马年,好种田”的说法并不能一概而论,将其看成是过去民间对马年的良好愿景更为恰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