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氨酶升高都需要治疗吗

 ykz480 2014-01-31


 

 肝脏是各种致病因子或疾病常侵袭的器官,已证实多数肝损伤常伴有炎症反应,肝纤维化/肝硬化及癌变是最常见肝病进展形式及转归。因此,对不同病因的肝病,均需充分了解其与炎症的关联,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尽管有多种抗炎保肝类药物用于临床,但关于是否使用及如何使用抗炎保肝类药物仍存争议,对于药物种类和疗程选择等具体问题缺乏统一认识,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为规范肝脏炎症的预防和诊治,国内该领域专家对近年来国内外肝脏炎症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形成了《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并根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提出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1:多种证据提示,肝脏炎症见于几乎所有原因所致的肝病(Ⅰ)。

  推荐意见 2:当前我国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炎症患者数量庞大,仍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但药物性肝炎、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的发病率(发现率)呈显著上升趋势(Ⅰ)。

  推荐意见 3:肝脏炎症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衰竭等是肝脏疾病进展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和病理组织学基础(Ⅰ)。

  推荐意见 4:应当通过全面的辅助检查对肝脏炎性损害的程度进行评估。血清 ALT 升高是反映肝脏炎性损害的常用指标,但目前对血清 ALT 的正常上限值(ULN)仍存在争议。建议临床医生针对不同病情及年龄加以区别对待(Ⅰ)。

  推荐意见 5:抗炎保肝治疗是肝脏炎症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并不能取代抗病毒等病因治疗;反之,抗病毒治疗等病因治疗也不能完全取代抗炎保肝治疗(Ⅰ)。

  推荐意见 6:对于肝脏炎症,无论是否存在有效的病因疗法,均有必要实施抗炎保肝治疗(Ⅲ)。对于缺乏有效病因治疗或暂不能进行病因治疗的部分患者,更应考虑抗炎保肝治疗(Ⅰ)。

  推荐意见 7:虽然抗病毒治疗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B)及慢性丙型肝炎(CHC)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能充分和直接控制肝脏炎症反应,包括 ALT 增高的问题,故应同时适当予以抗炎保肝治疗(Ⅰ)。

  推荐意见 8:抗炎保肝药物的药理作用各有特点,应结合各种肝脏炎症的特点和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特性进行适当选择(Ⅱ)。

  推荐意见 9:不同抗炎保肝药物的功能特性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不同抗炎保肝药物的联合应用有可能起到更理想的抗炎保肝效果,包括抗炎类保肝药(甘草酸类制剂等)和非抗炎类保肝药,如:肝细胞膜稳定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的联合应用(Ⅲ)。

  推荐意见 10:对于各类急慢性肝脏炎症,血清 ALT 水平显著升高或肝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者,在及时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应给予适当的抗炎保肝治疗(Ⅰ)。以慢性乙型肝炎(CHB)为例,若血清ALT≥2倍ULN,或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存在明显炎症(分级≥G2),应给予抗炎保肝治疗(Ⅰ)。

  推荐意见 11:同时使用的抗炎保肝药物种类一般不宜过多,通常选用1~2种抗炎保肝药物,最多一般不超过 3 种,以免增加肝脏负担;且通常不推荐选用主要成分相同或相似的药物进行联用。用药期间注意定期随访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Ⅲ)。

  推荐意见 12:对于慢性HBV 感染者,当首次出现血清 ALT 升高时,为了准确判断其是否进入免疫清除期及进行抗病毒治疗,不建议过早进行抗炎保肝治疗(Ⅲ)。

  推荐意见 13:对于慢性HCV感染者,只要血清HCVRNA阳性,且无抗病毒治疗的禁忌证,均应给予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其中,对于血清 ALT 升高或肝组织学显示有明显炎症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抗炎保肝治疗(Ⅲ)。

  推荐意见 14:在易于引起药物性损伤(DILI)的各种治疗处理包括抗结核药物及抗肿瘤药物等时,通常建议预防性应用抗炎保肝药物(Ⅰ)。

  推荐意见 15:用药疗程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病情而定,并注意逐渐减量、维持治疗,然后缓慢停药,以免病情反复(Ⅲ)。

  推荐意见 16:适当休息,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控制或避免各类肝损害因素的刺激,定期体检和发现肝脏病情变化,上述措施对于防治各类肝脏炎症具有重要意义(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