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首届金麻雀小小说节在郑州举行。鉴于许行先生在小小说创作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影响,特授予“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
颁奖词
在中国当代小小说作家中,许行先生以82岁高龄,依然活跃于小小说创作领域,他以不懈的创作追求,实践并见证着中国当代小小说文体从兴起、勃发到繁荣的过程。
许行先生早年参加学生救亡运动,青年时代投身于推翻旧社会的人民革命,中老年时期献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他将个人的成长融入社会历史的变迁之中,并以此为背景,使得他的创作具有宽阔的题材空间和鲜明的历史感。从上世纪80年代初,许行先生即致力于小小说的创作与探索,他阅历丰富,见解深刻,每每谋篇布局,匠心独具,善于塑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各色人物典型。他相继创作的《立正》、《老姜太太的眼力》、《抻面条》、《最准确的回答》、《白雪雕像》、《天职》、《火红的枫叶》等作品,立意深邃,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是当代小小说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在艺术探索方面,许行先生既秉承中国古代传奇笔记小说长于构建情节的传统,又融合现实主义文学直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生存状态的创作特征,人物塑造一以当十,情节设置巧妙精彩,语言叙述简练精湛,有着成熟的、独具魅力的许氏风格。他的创作,构成了富于个性的艺术风景线,投射出一部当代小小说发展的编年史。就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而言,许行先生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小小说创作领域的一面旗帜。
数十年来,许行先生以“在读者心灵上打下烙印”的创作姿态,以博大爱心和悲悯情怀,勤奋写作,出版小小说文集多本,数十篇作品被选入多种教材、选本或者译至国外,曾荣获首届“小小说金麻雀奖”等国内多项文学大奖。对于喜欢小小说的读者来说,不管是现在还是今后,“许行”都不会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为表彰许行先生在当代小小说创作中取得的杰出成就,在首届“金麻雀小小说节”隆重举行之际,特授予许行先生“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
答谢词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春天是一个万紫千红、百花争妍的季节,很遗憾不能亲自参加首届“金麻雀小小说节”的盛会,我只能通过我的文友于德北,祝福所有参加会议的小小说领域的朋友们。让我们跟鲜花和快乐相拥抱吧!
感谢《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怀和厚爱,感谢与会的小小说编辑、文友、读者朋友对我一如既往的鼓励与鞭策。两年前,我80岁生日那天,吉林省文联、省作协送给我一块匾,上题“德高年寿”四个大字。今天,百花园杂志社又授予我“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的极大荣誉。每次面对这些赞誉与祝福,我都诚惶诚恐,亦喜亦惧。
我于1946年秘密入党,现已大半个世纪了。当时主持入党宣誓仪式的一位老县委书记在解释入党誓词中“革命到底”这句话时说,什么是“革命到底”?他一拍桌子说,我们共产党人只有到棺材底儿才算到底。这话说得声震四野,气贯长虹,一直回荡在我心中。同样,从事小小说这个事业,我想也应该坚持到底,与它荣辱一生。
16岁我从东北沦陷区流亡到北京,那时跑旧书摊和民众教育馆,许多大作家的作品我都胡乱翻阅过了,尽管有些我还啃不动,但翻阅一下,也增长不少见识。对谢冰心的作品我很爱读,它对我走上文学道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磕磕绊绊在极度繁忙的行政事务工作中,写一点半生不熟的小东西,多无可见大家者。1990年我把出版的两本小书寄给冰心老人,那时她已八十多岁高龄了,但很快就给我回信予以鼓励。如今老人虽已去了,对此我却无法忘怀。生活永远是一条前进的激流,我愿以我受到奖励的微小成就,来告慰地下有知的老人。
建国初期,我到一个工厂看工人做铆钉。一个一个,总在重复着简易而单调的动作。一位工人见我站那儿看了很久,就说,作家,你也来两个吧!我就做了,事后并未在意,可一天火车头要出厂,他非常兴奋,拉着我去看火车头。火车头开过来,人群一片欢腾,他说作家你那两颗铆钉也在上面呢。我惊得啊了一声,比铆钉工还激动。生活就是这样哺育人和滋养人的。亲爱的作家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做一颗钉在小小说事业上的铆钉吧!
许行
200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