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营养与健康

 中国健康食品网 2014-01-31

春节营养与健康

走出春节饮食误区

  春节期间往往是一年中摄入营养最超量的时节。

  现代营养学告诉人们,病从口入已不再局限于因吃进不净的食品而致病的概念,病从口入新的内涵还包括——人们每天吃进过多的高营养食品而使人们患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几率大大增高。

  人们在营养问题上存在着许多认识误区,这些误区在春节时节往往表现得更为突出。

  误区1

  高价食品=高营养价值食品

  有不少人以购买名贵、高价的食品来追求高营养,有的人还相互攀比,以为越高价,就越有营养。

  其实并不尽然,许多名贵的食品,营养并不全面,不一定有营养的作用。

  比如名贵的补品燕窝,虽然含有50%的蛋白质,但是经分析,燕窝所含的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种类并不全面,是一种不完全蛋白质。

  价格达上千元一公斤的鱼翅,含80%的蛋白质,但是其中缺少必需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也是一种不完全蛋白质。

  相反,价廉物美的蛋类、禽类、牛肉乃至乳品、豆制品,其中含的氨基酸全面,其营养价值很高。

  消费者应树立营养价格比的概念,即同样花100元钱所能获得的营养成分的多少,以此来衡量该食品是否既价廉又富有营养。很显然,相比之下,燕窝与鱼翅是营养价格比低下者,而豆制品、牛肉等是营养价格比高的食品。

  误区2

  美味佳肴=营养丰富有益健康

  高明的厨师善于使用各种调味品,采用多种烹调方法,做出颇有风味特色的佳肴。比如各种麻辣粉、肥肠粉等,色香味齐全,但是这类食品大多是淀粉制品,营养单调。不少油炸、干煸的食物,有诱人香味而又色泽金黄,受到食客的青睐,但事实上这些食品在高温下营养损失很多,而且蛋白质焦化而产生毒素,对人无益。

  还有不少熏烤、烧烤食品如烟熏腊肉,有特殊的香味,是春节宴席上常备的佳肴,但烟熏、烧烤产生致癌物质苯并芘,不利于健康。

  所以,美味的食物并不等于营养丰富、有利健康的食物,对味美的淀粉制品、油炸食品、熏烤食品要适度选择。

  误区3

  多吃菜少吃饭或不吃饭

  宴席上最大的问题是先菜后饭,并且菜肴量过多而挤占了主食的空间。国人习惯于排场,怕菜肴少了颜面上不好看,宁可吃不完而浪费,结果,每每到宴席尾声,服务员询问是否要上主食时,吃得酒足菜饱的食客往往连连摆手称

  亲友聚会,中国人的传统更要摆上满满一桌的菜品,并以劝人多吃多喝为待客之礼。这样,在喜气洋洋的春节里,人们天天大鱼大肉吃得太饱,天天受到高蛋白、高脂肪的冲击,而没有容量留给主食。

  但科学的膳食应食物多样,谷物为主,碳水化合物供给的热能应占总能量的60%

  在春节丰富的饮食中,千万别忘了吃

  误区4

  多喝饮料不喝水

  品种丰富而可口的饮料确实丰富了春节的宴席,增添了饮食的氛围与情趣。但是,大量喝饮料会有不少弊端。

  首先,大部分饮料中真正的天然果汁的用量和比例都是很少的,因此,所含的天然营养素并不多。其次,大部分饮料中含糖量比较高,而过春节本来摄入的热量就偏高,没有理由再喝那么多甜水使之加剧。所以,应当多喝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误区5

  以水果代替蔬菜

  蔬菜和水果从总体来看,营养成分有相似之处——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而这些成分都是谷物和动物性食物中缺乏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水果与蔬菜接近。因此,人们在安排春节食品时,容易肉类菜品数量比较多,就不做素菜了,以水果替代。

  但是,水果不能代替蔬菜。因为通常蔬菜中的矿物质比水果丰富,糖度低,且膳食纤维比水果丰富,有利肠道健康。

  因此,在春节的大鱼大肉、果盘丰盛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不能冷落了蔬菜。

  误区6

  送补品就是送健康

  在春节中走亲访友时,习惯要带些补品。人们现在注重健康,又受广告宣传的影响,认为将补品、保健食品作为礼品符合新时尚。

  事实上,各种保健品由于其中所含的成分不同,其保健功能也不同。因此在不了解对方的真正健康状况之下,盲目买些保健品会张冠李戴,甚至导致不良反应。

  比如有些健康人盲目服用了人参、鹿茸、阿胶、燕窝等之后,反而会出现舌苔变厚腻、胃口减小、上火、流鼻血等不适应的症状。因此,需要选择保健食品或补品时,最好是本人或在熟悉其身体状况的前提下选择,不要作为送健康的春节礼品,盲目赠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