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1644~1911) 1644年 世祖顺治元年(甲申) △清军攻陷北京,黔阳邱式耔化名邱良玉,得南明靖州守将陈友龙之助,成立靖州“临济会”抗清。顺治六年(1649),邱式耔被清廷诱捕后杀害,“临济会”仍坚持抗清斗争达十余年之久。 1645年 世祖顺治二年(乙酉)(大顺永昌二年) △三月,李自成兵至辰州,将与张献忠会合,而献忠己入四川, 自成遂留屯黔阳。时有1O余万人,结营于罗公山(今黔阳罗翁八面山),倚险筑堑,打算长期屯驻。由于缺粮,自成亲率轻骑外出找粮食,中南明何腾蛟埋伏,伤亡惨重,仅余数十骑突围走村落中,为地主团练包围,自成与左右都陷入泥淖中,遂被害,年仅39岁。村民不知为自成,戮其首献何腾蛟,验之左胪有箭伤,始知为李自成。李过闻自成被害,带兵赶至,仅夺回自成尸体,于是结草为首,按帝王礼葬于罗公山下。余部奉李过为首,改名李绣(一说名李锦),后又改名赤心,继续坚持抗清斗争(按:《明史》、《永历实录》等书,均言李自成遇害于湖北通城九宫山,惟清初谷应泰所著《明史纪事本末》、《荡寇志》及旧志述李自成遇害于黔阳罗公山事甚详,必有所据,特录之)。 1646年 世祖顺治三年(丙戌) △七月,定湖广绿营兵编制。其中,偏沅巡抚标下2营,兵1500人;辰州副将标下3营,兵3000人。 1647年 世祖顺治四年(丁亥) △三月,南明何腾蛟部破清军于辰州。 △是年,李自成旧部王进才及南明马进忠率部克石门,取慈利, 占领沅陵坳坪、渭溪等地。随后进驻乌宿一带,曾在明溪一个大洞穴中驻军达半年之久。义军自耕自食,秋毫无犯。今“藏军洞”内尚有石凳、石磨等遗物。 1648年 世祖顺治五年(戊子) △二月,偏沅巡抚线缙上言:南明江西贵溪王朱常彪与当地苗民联结抗清,分兵二路攻沅州。清廷派兵进剿,克永宁,杀朱常彪。 △同月,南明南宁侯张先壁部据靖州、沅州。 l649年 世祖顺治六年(己丑) △四月,清军克沅州、靖州。 △八月,清军克辰州。 △是年,南明王进才、马进忠、高必正、李赤心等攻沅、靖州。王进才据黔阳罗翁山抗清,得到当地瑶民全力相助,后败走武冈。 l650年 世祖顺治七年(庚寅) △五月,清军克武冈,马进忠部走靖州;清军随克靖州,马进忠又走贵州。 △黔兵(即大西军张献忠旧部)攻辰州,为清知府王任杞所败,退据辰溪。 1651年 世祖顺治八年(辛卯) △闰二月,清偏沅巡抚金廷献以大西军(即张献忠旧部)及南明张先壁等逼近沅州,又有各路义军聚集靖州,以及农民武装活动于郴、桂间,请清廷增派援兵,于此“则重地有兵,战地有具,封疆攸赖矣”。 △四月,大西军张献忠部步、骑万余人骤至沅州,围城急攻,下之,又下怀化。 △李自成旧部牛万才进据溆浦、新化间,顺治九年(1652)正月,为清总兵官张国柱所败,余部投降。 △八月二十三日,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弃奉天府(武冈)徒行,几经曲折,至靖州。命大学士吴炳、吏部主事侯伟护送太子国珍走城步。既至,城步已先失,太子与炳、伟皆被执,送衡州,炳、伟自尽于湘山寺。翌年,清兵攻靖州,永历帝走柳州。 1652年 世祖顺治九年(壬辰) △大西军旧部、南明李定国、冯双礼率步骑8万出湖广。李定国定军纪五条:不杀人、不放火、不奸淫、不宰耕牛、不抢货财。三月,取沅州。五月,与马进忠部合兵攻克靖州,大败清兵张国柱部,斩五千余人,张国柱仅以身免。李定国乘胜进取武冈。 △黔军卢名臣复攻辰州,杀参议刘升祚、副使王任杞、总兵徐勇、知县杨来凤等人。十一月,孙可望改辰、沅郡县隶贵州。 △是年四至八月连续干旱120余天,民饿死者道路相望,饥民流离,田地荒芜。 1653年 世祖顺治十年(癸巳) △二月,孙可望以李定国功高于己,于是亲率“驾前军”入楚,邀李定国入沅州议事,将杀之。李定国觉其意,辞不行,并致书孙可望曰:“不宜听信谗言,自相残害以败坏国家。”孙可望怒,将攻之。于是李率所部五万人由靖州退入广西全州。由于孙、李不和,清兵乘机进攻,衡、永、武、靖、辰、沅等郡复陷于清。 △六月,清洪承畴开始经营湖南,派兵扼守永州、宝庆(今邵阳市)以困孙可望,孙可望据守靖州、武冈,双方呈相持状态。 1654年 顺治十一年(甲午) △孙可望陷沅州,杀南明贵州巡抚米寿图。 1655年 顺治十二年(乙未) △孙可望部卢名臣自辰州攻桃源,中伏败死,溃兵退守沅陵。 1656年 世祖顺治十三年(丙申) △六月,宁南靖寇大将军阿尔津克辰州,土司彭宏澍率所属3州、6司、380峒以降。后清军退归常德,辰州复为黔兵(即孙可望部)所据。 1658年 世祖顺治十五年(戊戌) △二月,清太保洪承畴、巡抚袁廓宇、大将军罗诧取辰、沅诸州。设沅州总兵官一员,驻沅州;仍设辰常总兵官一员,驻辰州。 △麻阳大旱,后连续四年不雨,饥民大量外出逃荒,道途饿死者甚多。 △六月,免靖州、沅陵等州县额赋。 1661年 世祖顺治十八年(辛丑) △四月,辰州下雪;七月又降大雪。 1644~1661年 世祖顺治元年至十八年 △晃州当地矿头和贵州务川游商共同开办酒店塘朱砂矿。至清朝中期,始用土法提炼水银,取得成功,获利丰厚。 l664年 圣祖康熙三年(甲辰) △沅州改隶湖南布政使司,仍辖黔阳、麻阳二县。 △偏沅巡抚由沅州移驻长沙。 1665年 圣祖康熙四年(乙巳) △湖南最早的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会馆建筑——福建会馆在洪江建成。 △康熙初,黔阳县知县张扶翼劝农种桐,使油桐由自然繁殖转变为人工栽植,提高了产量,其后在各县推广,成为出口大宗。 1666年 圣祖康熙五年(丙午) △六月,黔阳县罗翁山瑶民沈淮山、克绍宇起事。 △通道苗民吴老潘起事,旋受抚。 1673年 圣祖康熙十二年(癸丑) △十二月,吴三桂率反清队伍由滇入湘,陷辰州。 1674年 圣祖康熙十三年(甲寅) △正月,吴三桂兵至沅州,清总兵崔世禄以城降。 △吴三桂陷靖州、溆浦。 1680年 圣祖康熙十九年(庚申) △吴三桂部将吴应麟、胡国柱据沅陵县辰龙关,立栅清捷河(今沅陵县荔枝溪乡),安营凿壕,分兵把守。清湖广总督蔡毓荣、定远将军贝子彰泰等率兵攻关,三年不下。三月九日晚,当地土人向梦熊等三人献计破关。 △清军克沅州。 △改辰州镇(总兵)为协,设副将一人,仍驻辰州府城。 1684年 圣祖康熙二十三年(甲子) △靖州知州祝钟贤编修《直隶靖州志》。 1685年 圣祖康熙二十四年(乙丑) △永顺、古丈洞苗酋长吴老缆聚众起事,入沅陵境内乌宿、明溪口一带。沅陵城守备徐进朝率兵镇压,被苗军包围。清廷随派左都督郭忠孝、分巡道王舜年、辰州知府刘应中率兵“征剿”,吴老叟、吴二过战死,吴老缆被擒,起事失败。 1688年 圣祖康熙二十七年(戊辰) △五月十三日,麻阳县下暴雨,洪水涌进县城,舟行县衙门口,墙尽倒坍。石桥溪、锦江两岸房屋多被洪水冲走,溺死者多,其状凄惨。 1689年 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己巳) △裁辰州水师营。咸丰八年复设,光绪元年改称长胜水师。辛亥革命后,改编为湖南水上警察。 1700年 圣祖康熙三十九年(庚辰) △沅州镇移驻镇筸(今自治州凤凰县),同时将镇筸协移驻沅州,称沅州协。 1703年 圣祖康熙四十二年(癸未) △九月,镇筸红苗起事,巡抚赵申乔合黔、楚、粤兵进行镇压,并移沅辰道驻镇筸。 1722年 圣祖康熙六十一年(壬寅) △冬,辰溪县龙泉岩农民谢禄正、陈彬臣、张如茂等,不堪官府迫害,发动武装起事,势及辰州、常德二府。 1726年 世宗雍正四年(丙午) △沅州余景福、沅陵县颜正等继辰溪谢禄正之后起事,清湖广提督赵坤调镇筸镇、沅州协兵丁进行镇压。余景福、颜正先为清军所擒,谢禄正继续坚持斗争,后失败被俘,被清廷凌迟(剐刑)处死。 1728年 世宗雍正六年(戊申) △定靖州墓坪山金砂课例:每净金一两收课四钱,以五分作解供耗费及官役“养廉”,剩下五钱五分作商民工本。 △沅陵柳林汊、会同漠滨金矿实行官采,后因产量不高,于嘉庆时停办。 1729年 世宗雍正七年(己酉) △靖州人曾静应试州城,获见浙江人吕留良所评文,遂派学生张熙去浙江收集吕留良著作,并去陕西游说川陕总督岳钟琪拥兵反清,为岳钟琪告密,曾静与张熙被捕,后被雍正免死回籍。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高宗弘历即位后,立即逮杀曾静和张熙。次年(乾隆元年)五月,下诏免静、熙戚属缘坐,此案始结。 1735年 世宗雍正十三年(乙卯) △七月,清军在贵州清江、台拱围剿起事苗民,致使大批难民流入湖南。是月,流入沅州之难民达万余人,衣食无着,加上瘟疫流行,死者无数。 △是年,辰溪县修溪、沙堆、征溪、晓滩等地民开铁矿,免征课税。 △是年,更沅辰分巡道为辰沅永靖兵备道。 1736年 高宗乾隆元年(丙辰) △升沅州为府,辖黔阳、芷江、麻阳三县。 △七月,以贵州流民多就食沅州,免沅州额赋。 1737年 高宗乾隆二年(丁已) △四月,靖州瑶民蒲寅山、凤老一于岔山起事,清廷调辰州、镇筸及宝庆军三千人镇压。六月,起事失败。 1740年 高宗乾隆五年(庚申) △五月初八,通道木瓜八寨,侗苗瑶族聚数千人起事。八、九月被朝廷派兵镇压,起事人员和家属1500余人被生俘,其中250余人惨遭杀害,其余男子多被强制服劳役,妇女则被强行为兵丁妻或变卖。 1742年 高宗乾隆七年(壬戌) △沅州知府朱琰编修《沅州府志》初稿(未刊行)。 1756年 高宗乾隆二十一年(丙子) △溆浦知县陶金谐力主修复思蒙水坝,灌田600余亩,百姓深感其德,在他离任以后,立碑记述他的劳绩,并改坝名为“陶公坝”。 1757年 高宗乾隆二十二年(丁丑) △沅州知府瑭珠编纂《沅州府志》五十卷。 1759年 高宗乾隆二十四年(己卯) △靖州知州吕宣曾编修《直隶靖州志》。 1765年 高宗乾隆三十年(乙酉) △辰州知府席绍葆续修《辰州府志》五十卷。 1786年 高宗乾隆五十一年(丙午) △五月六日,黔阳、芷江发生地震。 1790年 高宗乾隆五十五年(庚戌) △沅州知府张官五、芷江知县龚华塍续修《沅州府志》四十一卷。 1794年 高宗乾隆五十九年(甲寅) △冬,辰溪发生地震。 1795年 高宗乾隆六十年(乙卯) △正月,凤凰苗族首领吴八月发动起事,二、三月间攻占麻阳岩门、烂泥和辰溪铜山、桥头、潭湾一带,当地民众纷纷响应,并转战于永绥,全歼镇筸镇总兵明安图部1400余人。清廷震惊,派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为统帅,调集川、湘、黔、鄂等7省兵力进行镇压,起事失败。 △是年,麻阳苗民龙老大、龙老亥为首率苗众参加吴八月领导的苗民起事,杀清军守备赵福力、外委张一贵。次年(1796)五月燕子岩一役,又大败清军,坚持斗争达12年之久。 △是年,湖北白莲教军向四川进军,沅州白莲教响应,白莲教徒由湖北潜入芷江五郎溪一带,组织乡民反清,因遭到乡绅杨永年的乡兵和沅州府清兵共同镇压而失败。 △辰州长田铺(今沅陵县凉水井刘家坝村)出现黑熊。 1797年 仁宗嘉庆二年(丁巳) △湖南苗民起事失败后,清廷命毕沅循抚诸苗寨。沅至乾州(今自治州吉首市)招谕诸苗,清理苗民地亩,发还耕种,各归业主,各省兵亦相继撤回。七月,毕沅按朝廷旨意留驻辰州,患疟疾而卒,年68岁,朝野惜之。 1806年 仁宗嘉庆十一年(丙寅) △靖州木洞嫁接杨梅成功,后来成为著名的“木洞杨梅”。 1808年 仁宗嘉庆十三年(戊辰) △二月,辰沅永靖道傅鼐,因镇压苗民有“功”,受到朝廷嘉奖,并下其练兵治苗之法于各省。至是被召至京朝见皇帝,仁宗优异之,加鼐按察使衔。 1812年 仁宗嘉庆十七年(壬申) △九、十月间出现彗星,延续达两个月。 1815年 仁宗嘉庆二十年(乙亥) △黔阳县知县曾钰,于县城(今黔阳县黔城镇)西城外香炉岩修建芙蓉楼,以纪念曾谪迁于此的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 1817年 仁宗嘉庆二十二年(丁丑) △析芷江县置晃州直隶厅,移凉伞通判驻厅署。治地在今老晃城。 1818年 仁宗嘉庆二十三年(戊寅) △由于奖励垦荒,耕地面积有所扩大。据本年调查资料:辰州新垦田5599亩,沅州新垦田5999亩,靖州新垦田23739亩。粮食单产也有所提高:上田亩产谷5石,中田4石,下田3石。 1819年 仁宗嘉庆二十四年(已卯) △闰四月,林则徐赴云南任主考官,于是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途经罗旧驿(今芷江罗旧镇)、沅州府城(今芷江)、冷水铺、便水驿至晃州。二十五日宿沅州府。知府蓝凡石、芷江代理知县李参军、县尉蒋宾隅前往行馆拜访,林作《沅两君歌》,赠蓝凡石、蒋宾隅。 1825年 宣宗道光五年(乙酉) △正月,芷江王洪盛号钱庄成立,为芷江钱庄之始。 △晃州通判俞克振、训导梅峄编修《晃州直隶厅志》四十四卷。 1837年 宣宗道光十七年(丁酉) △十月,湖广总督林则徐赴辰州检阅军队,视察民情。 △镇筸镇发生兵变。 1839年 宣宗道光十九年(己亥) △黔阳知县龙光甸复修芙蓉楼,于重九日落成。 △十一月,贵州铜仁徐廷杰起义,攻占思南、石矸、思州等府。辰沅道员翟浩惧义军东进,调重兵在沅州、晃州一带设防堵截。 1844年 宣宗道光二十四年(甲辰) △二月,沅陵雨雹大于拳。 1847年 宣宗道光二十七年(丁未) △一月六日,沅陵及乾州(今自治州吉首市)、风凰、永绥(今自治州花垣县)四县苗民数千人合款(杀牲集众议约)抗租。清镇筸总兵文安、辰沅道尹吕恩湛联合派兵,分路镇压抗租群众。不久,乾州厅同知孙时瀚诱捕组织抗租的苗族首领石观保、杨光明、杨长贵、杨正富等人,解省杀害。抗租遂告失败。 1849年 宣宗道光二十九年(己酉) △是年,全省大荒且疫,俗称“己酉大荒”。沅陵饥,饿死者枕籍成列,村舍或空无一人。麻阳等地斗米千文,且有价无市。 1850年 宣宗道光三十年(庚戌) △四月三日,贵州苗民起事攻占晃州。 1851年 文宗咸丰元年(辛亥) △七月八日,溆浦知县薛超文,因有浮收银两,勒帮采买,派捐兵差等情弊,被该县士绅呈控,清廷命将其“暂行革职,交巡抚骆秉章严切根究”,“按律惩办”。 △八月二十九日,告病之辰沅永靖道吕恩湛因“专事逢迎,亏欠屯粮”,被“交部严加议处”。 1852年 文宗咸丰二年(壬子) △辰溪县天地会首领袁高连、简老九起兵反清,由窑头、思蒙(今辰溪县伍家湾)攻人溆浦。 1853年 文宗咸丰三年(癸丑) △正月十八日,清廷从张亮基奏,将芷江知县王大伦、黔阳知县张佐清“即行革职”。 △黔阳县天地会党人密谋反清,事泄,首领多人遇害。 △是年,溆浦毛虫遍地,农家阶檐无空隙,食松叶几尽。 1854年 文宗咸丰四年(甲寅) △正月,贵州铜仁徐廷杰为首的苗民军人麻阳县境,二月,攻打县城,知县杨以宝自杀。次年(1855)十二月,苗军再克麻阳县城,斩官吏、恶绅27人。 △四月,靖州雨雹,内有鸡毛、火炭,毁坏田亩,吹倒古树。 △晃州贡溪侗族农民姜芝灵起事,以玉龙山为根据地,率众五千余人占据中寨、扶罗等地,随后与贵州天柱侗民姜映芳义军汇合,攻占天柱县城,迂回于湘黔边界地区与清军作战。 1855年 文宗咸丰五年(乙卯) △三月,沅州芷江大风雨雹。 △六月,通道大高山苗民起事,遭到靖州恶绅黄炳燮的团练镇压,起事失败。 △八月,大坪黄号(白莲教支派号军的一支)余老科攻克古州(今贵州榕江县),黎平、永开各洞寨同时响应。靖州知州邹荫楠调靖营哨官吴宗渭与黄炳燮进行镇压。 △十二月一日,徐廷杰等占领晃州,旋分兵攻沅州、麻阳、永绥等地,初四日攻克麻阳。初九,清镇筸镇总兵文安,道员翟浩败徐军,收复麻阳、晃州。 △十二月,靖州三锹苗民起事,坚持反清斗争到咸丰七年(1857)二月。 1856年 文宗咸丰六年(丙辰) △四月一日,贵州黎平苗民起事,攻入通道独坡、草坪、苍坡等处,旋退回贵州。 △六月二日,以滇黔军营急需粮米,清廷命湖南就近于辰、沅等府采买米粮3万石。 △二十日,清廷准贷晃州等五厅苗疆兵丁佃户种籽、口粮。 △六月,贵州铜仁严占鳌率众起事占领晃州龙溪口,通判杨泰来因镇压不力被革职。 △八月二十五日,贵州六峒苗民起事,兵分三路,攻入靖州,为清兵所败,撤退出境。 △二十九日,贵州黎平府告急,清廷命湖南迅即添调永州、靖州官兵和练勇驰往救援。 1858年 文宗咸丰八年(戊午) △十二月,思州(今贵州岑巩县)黄号教苗民吴龙保起事,攻占晃州厅。辰沅永靖道翟浩调守备熊兴柏率兵镇压,吴龙保及240名苗民被杀害。 1859年 文宗咸丰九年(己未) △春,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大军20万进攻宝庆、武冈。黔阳、溆浦等县乡绅大办团练,在与新化、宝庆等交界要隘进行防堵,企图阻止太平军由湘入川。 1861年 文宗咸丰十一年(辛酉) △四月,黄子春带春字三营由省来靖,打馆铺户、民房,骚扰不堪,知州杨某也遭兵勇的侮辱,当地士绅调集民团将他们驱逐出境,狼狈走双江,经绥宁回省,制造流言蜚语诽谤靖州州官,致州官被撤职,士民冤之。 △九月二十三日,石达开率40万大军,由广西沙宜进人绥宁,经通道,攻靖州。因久攻不下靖城,于十月十九日进占会同县,十一月初二自会同进攻黔阳,在黔阳县江西街(今黔阳江市)、托口击败清 兵。经冷水溪、双溪,趋中方,十一至十二日,石部与清总兵赵福元、道员席宝田部激战于榆树湾(今怀化市),重创清军,击毙芷江县丞钱敬敷。十三日摆脱清军包围,经辰溪县抵浦市,准备由酉水入川,派出先遣队500余人进入沅陵县境小酉山,遭到清地方军和县城防队的配合围攻,义军500余人伤亡殆尽。 △辰溪中伙铺铁匠雷水牯带领铁匠、煤工二百余人起事,队伍很快增至六七千人,提出“打富济贫”口号。清廷派兵镇压,雷水牯于同治元年(1862)八月十五日不幸阵亡,起事失败。 △沅陵县兰溪、怡溪冶铁极盛,兰溪有炼铁土高炉56座,怡溪有炼铁土高炉30座。 1863年 穆宗同治二年(癸亥) △三月初,会党张芝兰在芷江、辰溪交界的帽子坡聚数千人起事,屡败赵福元、周洪印等部清军,并击杀清军将领侯文华、段文凤等。三月底,帽子坡被清兵攻陷后,张芝兰突围经芷江五郎溪、杀牛坪退人贵州。 △三月,溆浦龙潭哥老会首领唐洪山起事,拥有数千人,活动于新化、宝庆(今邵阳市)、武冈一带。宝庆知府邵绶名、副将王宝、溆浦知县郭应霖、新化知县鲍聪和、清将赵福元、赵焕联等率大军围攻。五月十八日,唐洪山在率部向溆浦横阳山转移时被俘杀害。 △八月,石达开部将李复猷回师东进,经麻阳高村、榆树湾,沿芷江、托口、黔城南下,回广西。 △是年,清军副将周洪印、同知戈鉴镇压张芝兰领导的农民军,分路包围晃州贡溪甘屯、甘味一带,许多无辜百姓惨遭杀戮。 △是年,麻阳旱。 1864年 穆宗同治三年(甲子) △春,苗民首领姜佬率苗众反官府,据麻阳江口(今麻阳江口圩乡),坚持斗争达数年之久。 △五月,沅州、溆浦大水。沅州阴雨浃旬,氵舞水暴涨,平地水深数尺,居民爬上屋顶以避水,龙津桥被冲毁,溺死数百人,船户撑舟入市。 △七月,贵州天柱苗民张秀眉起事由天柱东进芷江,在碧涌、冷水溪、洞下场等处与清知府陈佳惠、副将饶元馨等迂回作战。 △八月,张秀眉军进入黔阳原神场(今黔阳沅河),与黔阳县团勇激战十天后退据米贝(今属新晃)。 1865年 穆宗同治四年(乙丑) △六月,贵州苗军进攻会同,清廷命云贵总督劳崇光、湖南巡抚李瀚章合击。 1866年 穆宗同治五年(丙寅) △十一月,李宇宙、陈大录率领苗、汉两族人民起事,越天柱抵黔阳托口。翌年(1867)二月一日于江西街(今黔阳县江市镇)与清军团勇激战。同治七年(1868)二月,陈、李率军数万进抵黔阳,与清军席宝田部进行激战,李宇宙力战阵亡,陈大录被俘,起事失败。 1867年 穆宗同治六年(丁卯) △二月,贵州张秀眉军和姜应芳旧部在芷江碧涌、冷水溪、罗岩等处与清军作战。 △七月,清廷豁免晃州厅上年民欠钱粮。 △十一月,湖南按察使席宝田统率湘军万余人驻扎沅州,指挥镇压贵州苗、侗农民起事。 1868年 穆宗同治七年(戊辰) △二月十五日晚,张秀眉率大队苗军攻沅州府城不下,乃改攻麻阳。 △四月,贵州黎平苗民起事,进攻晃、沅各境,为清兵击退。 △同月,天柱侗民首领孙昌大被清道员邓子垣凌迟处死于沅州城内。 △九月,芷江瘟疫流行,西乡最甚。晃州柳寨、波洲瘟疫流行,十室九空。 1869年 穆宗同治八年(己巳) △四月,沅陵、溆浦、麻阳大水。 △七月,清廷豁免晃州厅兵燹地方上年民欠钱粮。 △十一月,清廷豁免、缓征溆浦被洪水侵害地方的新旧额赋租课。 1872年 穆宗同治十一年(壬申) △五月,靖州大水。 1873年 穆宗同治十二年(癸酉) △沅州知府吴嗣仲等编纂《沅州府志》四十卷。 1874年 穆宗同治十三年(甲戌) △姜芝灵起事失败。 △五月五日,靖州发生地震,“大水数发,漂没田庐”。 △十二月,会同县知县胡文炳以任性妄为、操守平常被革职。 1875年 德宗光绪元年(乙亥) △刘桓隆、覃金魁等分别在黔阳县龙船塘、龙口江、竹马田等地开设造纸作坊,利用嫩竹造纸。 △靖州知州吴起风续修《直隶靖州志》。 1876年 德宗光绪二年(丙子) △桐油开始进人国际市场。沅陵、洪江出现专门经营桐油的商行,收购桐油外销。 1877年 德宗光绪三年(丁丑) △麻阳开办兔垒山铅矿。 △辰州设官矿分局,收购商民所采矿砂。 1879年 德宗光绪五年(已卯) △洪江商界集资兴办“医药局”于堡子坳,工作人员5人,其中中医2人,司药1人。1921年4月,更名为“洪江红十字会诊所”。 △二月四日,凤凰厅苗民石老华聚众百人起事,辰沅道但湘良会商镇筸镇总兵唐瑞廷派兵镇压。 1880年 德宗光绪六年(庚辰) △四月,洪江商界“十馆”(江西馆、贵州馆、福建馆、宝庆馆、辰沅馆、黄州馆、七属馆、徽州馆、衡阳馆、湘乡馆)在会同县知县张宏顺等倡导下,集资创办育婴堂,收养弃婴及贫民婴儿。 △同月,辰州知府刘曾撰被清廷开缺。 △是年,黔阳张老七、张老九在黔阳庙山开设砖瓦窑。 1881年 德宗光绪七年(辛巳) △溆浦瘟疫流行,死者甚多。 1882年 德宗光绪八年(壬午) △六月,芷江补用知县胡鹗荐被清廷革职。 1884年 德宗光绪十年(甲申) △十月,杨岳斌在辰沅等地募兵勇12营,经江西入福建抗法。 △是年,沅陵柳林汊采金业兴旺,采金者至数万人。 1886年 德宗光绪十二年(丙戌) △五月,沅州府举行岁试,因知府录取不公,激起芷江童生聚众闹考,殴伤知府邓天符,遭到清廷严厉镇压。为首杨春培、龙鹤龄被枭首示众;黄昌菊、萧克修被绞死;杨瑞堂、张盛才、李敷华被充军边塞。事后,沅州教谕刘士光以“循私袒庇”被革职,押解回籍管束。御史金寿松为无辜受害的考生说了几句公道话,竟遭到清廷斥责。 △秋冬,洪江天花流行,婴幼儿死亡1000多人。 1887 年德宗光绪十三年(丁亥) △洪江育婴堂经与常德牛痘向协商,聘该局刘权世携带牛痘苗至洪江,长年住掌内点种牛痘,兼治妇婴杂症。为境内新法种痘之始。 1888年 德宗光绪十四年(戊子) △麻阳县霍乱流行,遍及城乡,多有断炊绝户、伞家尽死者。 1889年 德宗光绪十五年(已丑) △二月,沅州知府朱其懿捐资筹建“沅水校经堂”于府署西侧(今芷江县招待所),改革旧式书院教学方法与内容,以实学课士,为省内著名书院之一。 1891年 德宗光绪十七年(辛卯) △五月,溆浦会党舒海棠率众袭破县城,知县文光宸等因此被清廷革职。 1892年 德宗光绪十八年(壬辰) △邵阳人李普成来辰溪县开设“会元堂书纸店”用木刻活字板印刷书籍。 △德国传教士亚当·多沃拉由上海到洪江传教。 1895年 德宗光绪二十一年(乙未) △辰溪县恶霸地主张乾符,为霸占倒伏金场,以“破坏张姓人坟茔地’’为借口,煽动张姓人五百余众,打死淘金的贫苦百姓20余人,伤者无数。时称“倒伏淘金惨案’’。 1897年 德宗光绪二十三年(丁酉) △辰溪县振华煤矿公司在县内潭湾桐湾溪开办。 1898年 德宗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四月,芷江县署动员全县大规模种植桐、茶、杉、冬青等树,并规定奖惩办法:富户植树万株、贫户植树3000株者,奖匾额一块;富户植树5000株以上、贫户植树1000株以上者,奖给花红;违者罚款或惩办。 △六月,湖南巡抚陈宝箴聘请德国矿师在黔阳县黄榜坡(今怀化市中方镇对河)探验煤质甚佳,随后熊秉三在此开办“黔芷煤铁矿”,翌年十月停办。 △是年,汉冶萍公司在黔阳、芷江边界的王金坡采煤炼焦。 △沅陵大旱,屡月不雨,收成仅得一、二成。 △沅陵沃溪(现沅陵沃溪镇)民众在淘金时发现锑矿。私营万宜公司开始在此开矿采锑,运销国外。 1899年 德宗光绪二十五年(己亥) △三月,沅陵、辰溪、溆浦春旱严重,农民饥饿、流亡、死亡相继。 △十一月,李白眉毛、李申卿、杨昆山、田才发、杨占春等在芷江碧涌与贵州天柱交界处领导农民起事反清,众推李白眉毛为“西大王”,建“大成雷音”年号,约期进攻沅州,建立政权。署理湖南巡抚锡良闻报后,一面电贵州巡抚饬天柱县堵击,一面派辰沅永靖道庄赓良驻沅州督兵围攻。李白眉毛、杨昆山被捕牺牲,起事失败。 1900年 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五月,麻阳县石羊哨粮屯屯长与道员庄赓良在咸池坳强采铅矿,民举谭春狗等上县告状不允,反被扣留,激起民愤,以吴忠海为首聚集苗民3000余人围攻县城,为清兵所败。道员、知县带兵追杀至咸池坳,沿途村寨均被清兵纵火焚烧,道旁尸首遍布。 △黔阳茅渡芒冬溪、龟形山发现锑矿,曾由官资开采。 △是年,溆浦大旱。 △是年,基督教英籍教士胡绍祖、罗国俞来沅陵传教行医,境内始有西医。 1901年 德宗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黔阳县乡绅易开甲、易孔昭捐款在该县洗马创办乡村小学堂。 △是年,沅陵县始派科甲出身的士子张吉光等17人分别去日、美、德、法等国留学。 △西班牙奥斯汀会在沅陵发展教徒,为天主教传人区内之始。 1902年 德宗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六七月间,沅陵城区瘟疫流行,逐渐蔓延到四乡,死亡千余人,群众怀疑为教会指使教徒投毒所致。八月十五日,愤怒的群众殴毙教士胡绍祖、罗国俞二人。史称“辰州教案”。九月五日,清廷屈从英 国无理要求,惩办地方官员,将十名无辜群众用大炮轰死,赔偿白银八万余两,并于辰州府衙门口左侧立一“永远儆戒”的石碑。 △九月七日,辰州府沅陵县正式成立邮政支局,开办邮政业务。 △十一月初八,辰州“哥老会”散布揭贴,号召群众反抗外国侵略,揭露官吏媚外罪行。 △是年,黔阳黄忠浩与甘肃候补知府俞光容等集股成立沅丰公司,在黔阳开采黄金,后因利微停办。 △是年,开济公司博济、紫云号两艘小蒸汽轮在沅陵开业营运,此为沅陵汽船航运之始,由于水浅滩险,几经停业。 1903年 德宗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七月,德籍基督教牧师康满由长沙至芷江传教。 △九月,湘抚赵尔巽奏准将原阜丰、沅丰两矿务公司合并为湖南全省矿务总公司,委黄忠浩为西路总理,所有矿产均归总公司经理。 △是年,辰州知府连培基创办辰州府中学堂;芷江“沅水校经堂”改为“沅州府官立中学堂”,兼学中西课程。 △是年,溆浦钟梁勋创办宝德公司,在该县浆溪垄等处开采锑矿(光绪三十三年批准立案)。光绪三十二年,钟梁勋又创办昂记公司,在后溪垄等处开采锰矿。光绪年间,该县除开采锑、锰外,还有由民间开采的磺矿和铁矿。清廷在县城设立矿务局,低庄设分局,管理矿务。 △溆浦发生虫灾,禾尽萎,虫极细而色殷红,凑集禾秸,一夕禾即死,如被火荨者。农民谓之火虻虫,得大雨可解。 1904年 德宗光绪三十年(甲辰) △著名反清活动家谭人凤曾多次来沅州、辰州等地联系“会党”,从事反清活动。 △熊希龄在芷江创办务实学堂,传授养蚕缫丝技术。 1906年 德宗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八月初二,同盟会员禹之谟经常德移解靖州狱,于十二月(公历为1907年1月)惨遭杀害,年仅4 1岁。 △黔阳黄东旭辑撰《黔阳乡土志》。 △是年,基督教复初会在沅陵城区东门口建立第一所西医医院——沅陵宏恩医院。 1907年 德宗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七月,英美烟公司湖南分公司在沅陵设立经销段,卷烟开始进入沅陵市场。 △是年,编修成《辰州府乡土志》。 1908年 德宗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黔阳县八面山中的坪江,从同治至光绪末年(1862~1908),由于疟疾流行,使200户的集镇变成废墟。 1909年 宣统帝宣统元年(己酉) △五月,贵州巡抚庞鸿书奏请从湘西洪江经沅州府、晃州到达贵州玉屏、镇远,再至贵阳,架设电话线路,获清邮传部批准,并部署施工,不久架成。 △是年,美国基督教会在沅陵设立中西学堂。 1910年 宣统帝宣统二年(庚戌) △辰溪县早期同盟会会员龚超汉在辰溪组织民军,知县张维寅以请龚到县衙议事为名,将龚诱捕杀害。 △是年,省电报局开设沅州至凤凰电报线路,增设沅州、凤凰电报机构。 1911年 宣统帝宣统三年(辛亥) △三月,沅陵县水灾。 △四月,溆浦农民打击官商富户,县署被毁,知县逃跑。 △九月初五,杨任(辰溪人)受焦达峰委任为西路招抚使,率参谋长余昭常等50余人前往常德,于初九日抵常德,群众悬旗以示欢迎,并献牛酒,常德遂告光复。十三日,杨任、余昭常等10余人为巡防首领陈斌生(黄忠浩旧部)诱捕杀害。 △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后,驻湘潭49标标统沅陵陈复初,率部驻防湘西,升任湘西五区司令(司令部设沅陵)。驻防湘西期间,致力保商安民,军纪严明,辖区人民得以相安无事;尤以禁烟一事,至今为人传颂。 △清末,英法商人到晃州厅及贵州万山设立水银公司,修建洋灶提炼水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