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武夷茶艺的美学探究
2014-02-01 | 阅:  转:  |  分享 
  
第24卷4期

2005年10月

南平师专学报

OURNAI.OFNANPINGTEACHERSCOLLEGE

Uol.24M〕4

Oct.2005

武夷茶艺的美学探究

马小玲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要本文通过申国茶艺的美学理念进而展开了对武夫岩茶的品质鉴赏扣式绳茶艺审英评析。甘在开岌出式斑山

班洒深厚的铭、释、道手丈化和历史悠久的岛龙茶茶艺美学,以达到弘场民族茶丈化精神,A展式夹山茶滚游

径济的目的。

关健词式斑岩茶乌龙茶茶艺美学

中图分类号:19971文峨标识码:A文章幼号:1008一5963(2005)04一01,一。

ResegrchonArtofTeainAesthetics

MAMaoling

(Totnis(ryDepattrnentofNanpingTeachemCollege,Wtryishett,殉tan354300)

AbstractTheattieleammeomandm因外.奴qualifydtheW晰rodsteaandtheaestheticJtheartJteanughChinesean

dteaidea.下top:apmeisthatwegold.ar4oldathepmfo:adCaofiidamsm&d&usnandTadsmculture.the.-

thetadodmgart苗teaashell.Also山喇喇呀.自.】.cutmmandeoornWdWuyishanteatourian.

皿灯won匆WtdlRoclcTeaOolong叭成怡.aesdxtc

1碧水丹山孕育武夷名丛

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的武夷山是我国优秀的旅游城市。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

越的生态环境,更以“岩岩有茶.非岩不茶,,的武夷岩茶闻名中外。自古高山云雾出名茶.武夷岩茶更以其

绿叶镶红边的优美形态和清、香、甘、活的独特品质在中国茶叶史上写下“臻山川梢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

花香之胜”的光辉诗篇。为发展民族茶叶精品和弘扬中国茶文化.在政府的严格管理和控制之下,武夷山

国家自然风景区、旅游度假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空气环境质量已远低于国家一级标准,绿地覆盖率达

90%以上,年平均湿度在80%左右;配合该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沟谷纵横以及由砾岩、红砂岩、

页岩构成的茶园优良土壤的丹山碧水地质地貌孕育出岩茶独特的韵味。

武夷岩茶的种植与培育早在晚唐就已经被美称为“晚甘侯”,取意为甘香浓馥美味无穷之意。至南宋

后武夷岩茶已极为兴盛,以朱熹为代表的众多濡家羽士、文人墨客荟萃于此斗茶品茗以文论道,授经讲学,

给武夷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现今武夷岩茶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列。享有“岩茶之王”的

大红袍位居五大名丛之首,大红袍主要因其嫩叶是紫红色而得名,母树生长于武夷山天心九龙案的悬崖峭

壁上,这里温度适宜,日照不长,终年有涓涓细泉滋润着茶树,加之岩石与植物有机物的护养使其品质优异

名扬四海。大红袍茶叶形为条索形,色乌黑,焙透火功,香气高、厚,具有焦火香,汤色由橙黄到橙红,经久

耐泡直至九泡有余香.回味甘爽,岩韵显著。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积极推进无性繁殖和不断改进制作工艺,

现在的大红袍无论数量和质量均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在国内外市场上倍受青睐。

2武夷茶艺的美学范畴和审美理念

茶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她是以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内涵为底蕴的。从茶文化科学的角度看茶

艺实则是一门陶冶情操提升人的生活品位并与书法、文学、绘画、陶艺、擂花、音乐、园林等相关的博大精深

的艺术。广义的茶艺是指: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叶原理,以达到物质和精神

享受的学问;狭义的茶艺是指;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因此凡是有关茶叶产、制、

销、用等一系列的过程,都属于茶艺的范畴。茶艺美学则是探讨制作和品饮茶的技巧、礼法、茶道的审美意

境的科学,是茶艺科学和美学的综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茶艺已涉及众多科学领域,并逐渐衍生

为现代高品质健康生活的艺术象征。武夷茶艺在升华为武夷茶文化的过程中吸收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

收稿日期:2005一06一09

作者简介:马小玲((198(卜),女,回族,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一150一

马小玲:武夷茶艺的美学探究

华,成为体悟人生意义和感受自然美好的精神享受。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茶艺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古典美学理论的影响和喃育,在长期的茶事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例如儒家推崇仁、义、礼、智、信,讲求自我修养,懊独自重.孔子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创立了播家审美

的比德理论。“比德”是茶艺美学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建立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人学基础,始终指导粉茶人

的审美实践,从品茶环境、器具、茶艺技法、鉴水、用火到品味、品韵、得道、茶人无处不体现文雅、平和、清廉

的传统美德。理学家朱熹在解释这一理念时进一步说明了审美主体在审英过程中偏爱与自己品德和人格

相通的事物和现象。宋代大文紊苏轼把茶比为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风味恬谈、清白商洁,敢于赴汤蹈火的

仁人志士叶嘉。朱熹更是把武夷岩茶比作“中庸之为德”赋予了岩茶中庸之道的深层次涵义,也可以总结

为“保合太和,’(出自《周易》),即无不过又无不及。茶道之核心就在于“和.,这是储释道三教共通的哲学思

想。首先茶性阴寒,而宜植于阳坡,并以乔木遮蔽强光,阴阳互补;其次茶树生于酸土而其质为碱,酸孩平

和;最后茶味苦涩而回甘,这正是其“美”之所在。一切恰到好处一切都要达到“和”的标准,这是擂家重视

的中庸之美。就好像我们制作、冲泡武夷岩茶要把握好六个度一样:采青时要注惫茶芽,既不能太老也不

能太嫩;茶叶发醉程度也不能太过或不及;烘烙时要控制火候不可太高或太低;泡茶时动作力度太强或太

弱;动作速度不可太快或太慢;动作幅度也不能太大或太小。因此,对心、细心、用心成了冲泡乌龙茶的基

本要求。

2.2道法自然保合太和

道家的学说则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中国茶道吸收了道家的思

想,把自然的万物都看成能与人进行精神上的相互沟通的生命体,斌予自然界万物人格化、人性化的深刻

内涵。武夷茶艺中的“母子相哺”、“叶裹酬宾“、“夫妻和合”这几道操作程序把品茗者由单纯的喝茶带人一

个充满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美好境界。一杯茶品出了人情,这正是道家思想将自然人化的结果。武夷云窝

路口有明朝万历年间皖桐方孔召题的"重洗仙颜”四字,这处摩崖石刻斑涵了遭家推崇者要使道家文化(仙

颜)在道教名山重新显现出来的深刻意义。武夷茶艺第九道程序引用了此摩崖石刻,这就更加形象地把茶

壶拟人化,情与景便自然地交融在品茶活动中。此外,茶艺美学表现形式的一个基本法则“道法自然”源于

老子的(道德经},老子倡导的回归自然本性的哲学思想在茶艺美学中表现为追求自然美的揭望,只有自然

的东西才淡然无极、朴素无华,才是真的美,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物质方面.在种茶、采茶、

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行为方面,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为美,朴实为美,动

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精神方面表现为茶人的身心得到完全解放,心境达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

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与自然融合.感受心灵深处的宁静,升华到“无我”的境界。

2.3禅茶一味平常是道

武夷山佛教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现有瑞岩寺、天心永乐禅寺、莲花寺等寺庙为武夷山佛教文化交流

之地。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

对茶人修身养性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是有好处的。佛经中的总纲“四谛"以苦为首,茶性也苦,苦后回

甘,从苦中有甘的特性中,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可以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

谛”。武夷茶道讲究和、静、怡、真,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五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

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还在茶道中溶进“清静”思想,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

己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僧侣们在饮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认为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

便连结起来。武夷山佛寺举办的茶宴上,要谈佛经与茶道,并赋诗,把佛教清规、饮茶谈经与佛学哲理、人

生观念都融为一体,开辟了茶文化的新途径。

武夷山这个集儒释道三家思想精华于一体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胜地,充分利用并吸收着中华文

化的博大精深,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武夷茶文化。结合以上茶艺美学的审美理念,武夷山茶人在提高武夷岩

茶冲泡技艺的同时也在反复地实践研习中总结了几套完整又充满高雅艺术风格的武夷茶艺十八道、二十

七道表演程序。在表演这些程序时不仅要用心领会茶艺美学的知识理论,更要做到神定气朗.调适身心。

比如程序技法要体现对称和不均齐的平衡美,用天然材料雕刻的图案是不均齐的美.而茶桌上摆放精巧的

茶杯和茶壶则表现出对称和谐的美,这些美的表现手法的结合便使得茶艺表演变化无穷引人遐想,合乎自

一151一

南平师专学报2005年第4期

然规律。又如背景音乐解说词与表演动作体现了个体与整体的照应美。除此还有操作程序编排的反复美

增进了茶艺的整体美感;解说词语音的高低、轻重、缓急,动作的连续、间断、反复等变化又着重表现了富有

音乐色彩的节奏美;朴素儒雅的俭约美,紫砂茶具与绿叶红边的对比调和美,清雅幽玄的意境美,多样统一

的整体美等各种审美表现的成熟和发展都将武夷岩茶由单一的品茶鉴赏提升到了回归自然、净化心灵、感

悟人生的综合审美境界。

3武夷茶艺审美鉴赏

武夷山人不但擅长种茶制茶而且精于品茶,在继承古人煮茶、斗茶、鉴茶的基础上,把品茶和观景、赏

艺融为一体,整理总结出武夷茶艺表演程序,极大地丰富了武夷茶文化的内涵。就品饮武夷岩茶而言讲究

环境、心境、茶具、水质、冲泡技巧和品尝艺术。然而在这些审美要素中,茶由人制、境由人创、水由人鉴、茶

具器皿由人选择组合、茶艺程序由人编排演示,因此人是茶艺最根本的要素,同时也是最美的要素。

3.1茶人有德

茶有德,饮茶人有茶德。现代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把中国茶德概括为:廉、美、和、敬,而且他提出,要

通过饮茶方式,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从茶艺审美的主体茶艺表演者看,她不仅仅是在为

宾客冲泡一壶清香甘美的岩茶,更是美的创造者。表演者在冲泡茶叶的同时,通过其规范、自然、优美的站

姿、坐姿、步态、和简洁素雅的服饰美,亲切文明的语言、手势、表情等仪容仪表美展示出彬彬有礼、热情大

方的茶人礼仪,让品茗者感受到了茶人的文明高雅。然而心灵美才是其他美的真正依托,是人的思想、意

志、情操和行为美的综合体现,是茶人追求的深层次的审美境界,只有心灵美与仪表美、语言美、神韵美等

外在美相和谐才能造就完整的,打动人心的美,这就是真善美。

32岩茶本色

我们在茶艺中欣赏茶之美.其实是欣赏茶的名、形、色、香、味及韵之美。武夷岩茶品种繁多,名丛、花

名就有近千个之多,其中有不少都是根据其生长环境和品质特征来命名的。如:孔雀尾、东篱菊、素心兰、

金观音、绿牡丹、老君眉、绣花针、玉美人等等,单听这些美妙的茶名就已经引导品茗者进人听觉的联想空

间了。而且很多茶名还有不少美丽动人的传说,这些传说和武夷山如诗画般的秀丽风景共同培育着一代

代优秀名茶,营造了一个仙境品茗的艺术氛围。在武夷茶艺表演中有一道程序是“孔雀开屏,鉴赏佳茗”,

其实就是对茶叶外形美的鉴赏。优良成品的岩茶在外形上必须达到条索长短适中、紧致稍细,力求纯净,

整齐美观。视觉和听觉的统一美感才能激发心理共鸣的审美效果。鉴赏茶色之美更是茶艺审美中的关键

环节之一。茶色之美主要是指干茶茶色、叶底颜色和茶汤的汤色之美。武夷岩茶茶艺中的茶色鉴赏又主

要指的是茶汤是否呈清澈鲜丽的橙黄色,且冲泡至第三第四次水色仍不变淡者为贵。为了鉴赏茶的汤色,

评茶师们用内壁洁白的素瓷杯或晶釜剔透的玻璃杯盛茶汤,在光的折射作用下,杯中茶汤的底层、中层和

表面会变幻出三种不同颜色的光环,很耐观赏。茶人们把色泽艳丽醉人的茶汤比作“流霞”,把色泽清淡的

茶汤比作“玉乳”,把色彩变幻莫测的茶汤比作“烟”,这就更加强化了茶色之美的视觉联想和享受。茶艺审

美的另一关键环节就是茶香之美。茶香清幽淡雅,高爽持久,变化无穷,是茶的灵魂也是最受茶人赞赏之

处。范仲淹称赞岩茶香为“斗茶香兮薄兰芷”,给予岩茶王者之香的美誉。一般茶人们要通过三闻来鉴赏

茶香。一闻干茶的香气,二闻开泡后充分显示出来的茶的本香,三闻茶香的持久性。随着温度的变化,茶

叶中香气的不同成分在高温、中温和低温下都可挥发,所以闻茶香既要热闻、温闻又要冷闻,只有这样才能

全面的感受到茶香之美。武夷茶艺表演中的第十五道程序“喜闻幽香”就是用闻香杯慢慢地细闻杯底留

香。由于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故须具有绿茶之清香和红茶之熟气,且香气愈强愈佳,清新幽远者为上品,

缺此不能称为佳品。除了茶色、茶香之外,茶味之美也是茶艺审美的又一重要之处,如同人生有百味一样,

茶亦有百味,主要是苦、涩、甘、鲜、活。鉴别岩茶品质几乎全部取决于气味的香纯和韵味之淡厚。武夷岩

茶色、香、味俱佳,所以品饮时,必须先闻其香,再观其色,后尝其味。武夷岩茶之佳品,人口后须有一股浓

厚芬芳气味,入口过喉均感润滑活性,初虽有茶素之苦涩,过后则渐渐生津,甘甜可口。品到了岩茶清醇甘

爽的滋味,闻到了齿颊悠远的高香就品味到了独具神韵的岩骨花香即岩韵。

33灵秀山泉

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对宜茶用水做了明确规定:“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最早提出美水标准

的宋徽宗赵倩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水以清、轻、甘、例为美。”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佳茗的色香味的散发,

一152一

马小玲;武夷茶艺的美学探究

俗话说名水沏名茶,更添一层佳。武夷山九曲溪水流清澈,水源充沛,水质达国家地面水I类标准,景区内

的虎啸岩“语儿泉”、桃源洞“金砖泉”、御茶园“呼来泉”、天柱峰“三敲泉”、仙掌峰“碧高泉”均为武夷品茗之

名泉,这些名泉历来以清、轻、甘、冽、活著称,倍受茶人青睐。水质清无杂透明才能体现茶的本色,这也符

合视觉美的标准。水体轻则矿物含量适中,否则会影响茶汤的味道。水味甘能使茶汤入口后顿感甜爽,回

味悠远。水温冽因出于地层深处则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才纯正。水源活冲出的茶水才自然纯净,氧气

含量高,有利于茶叶中的香气充分释放,口感新鲜清爽。武夷茶艺第三道程序“活煮山泉”明确说明了用旺

火烧到“涌泉连珠”时是冲泡岩茶最佳温度。武夷岩茶能名扬四海不仅依靠名丛的优异品质,更应归功于

滋润武夷山秀山灵草的山泉。

3.4紫砂赏艺

茶艺审美的另一审美对象茶具和武夷岩茶共同构成了武夷茶艺的鲜明特色。茶艺中的茶器已非一般

的盛茶的器皿,它已融入了审美要求,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首先.茶器对茶汤有补色作用。宋人兴斗茶

风习,要求茶色洁白,所以武夷山遇林亭窑址出土的茶具大多为黑釉盏。其次,茶具的精巧神韵,取材自

然,形式活泼多祥倍受茶人喜爱,尤其是宜兴制造的紫砂壶最具美学鉴赏价值。紫砂壶易于塑造,颜色古

雅,质朴纯厚,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精髓.折射出古典美学祟尚自然的艺术灵光。鉴赏时应

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看壶的嘴、把、体三个部分是否均衡,壶嘴、壶把、壶口应成一个平面。二看壶的形

态应流露出艺术感染力,充满神韵和生命力,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三看泥质,其色泽温润、光华凝重,亲

切悦目者为佳,并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则为上品。长期把玩欣赏冲泡茶水后越发光亮,充满灵气。四

看实用性能,手感应舒适,出水流畅,壶嘴不滴漏。最后看装饰题款。涵义隽永书画精深的题刻更增添了

紫砂壶的儒雅韵味。冲泡乌龙茶最好选用鉴紫砂壶才有助于茶香的散发,因为它耐高温,透气性能好,泡

茶不失原味。武夷茶艺表演中“孟臣沐霖”、“若深出浴”就是通过用开水浇淋茶壶表面,并将茶杯从茶洗中

取出而形象生动地展现出紫砂壶具有的艺术鉴赏价值。

3.5情境交融

自古以来民间饮茶将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为四艺,意在营造质朴优雅的古典审美意境;武夷茶

艺的一大特色就是品茗环境幽雅。三三九曲溪水,六六三十六山峰,九十九岩,七十二洞,如诗如画的山水

风光引发了茶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在这种环境中品武夷岩茶,茶人最能与自然界展开精神

上的沟通,内心与外界环境交融,使尘心洗涤,达到精神升华。无论是茶观,还是御茶园、茶科所、天心永乐

禅寺、九曲溪边的“研易台”、“庞公吃茶处,,以及“茶王”大红袍原产地九龙案,在这群山环抱、鸟啼蜂鸣、溪

水徐徐的自然清新的环境中品茗才能真正体味到环境、艺境、心境、人境的和谐美,才能心旷神怡;游人伴

着古筝、琵琶这类古典乐器悠扬的乐声,坐在素雅的厅堂或散步到户外小亭、竹林中品饮岩茶,一种浪漫温

馨、格调高雅的环境氛围激发了品饮者对茶艺审美的共鸣,和发自心底的感动。所以很多茶艺馆经营得道

的一个重要宝典就是要努力营造与茶艺审美理念一致的环境氛围,力求表达真善美的深刻涵义以体现文

化品味,顺应时代需求。

总之,武夷茶艺之美,美在一种浓浓的艺术氛围,美在茶人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的光辉,美由心生。

它使人对茶的享受由生理延伸到心理.以美求真、求和,达到乐趣无穷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黄贤庚.式夷文化之(佳茗拱香》.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10.

【幻郑春英.茶艺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3]林治.中国茶艺集锦,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6.

153

献花(0)
+1
(本文系江山携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