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方母性泽国里的深情呓语

 苏迷 2014-02-01

南方母性泽国里的深情呓语

——葛芳散文集《隐约江南》印象

周晓东

 

长夏的绿风炊烟一般划过,灼热的光芒被太阳一页一页地掀动,知了的鸣唱带有一种声嘶力竭的味道。抬眼望去,所有的树干都伏满了知了,闪动黑亮。突然间,念想起秋天来了。

在南方,秋天到来的时候,水稻日渐成熟。那些坚硬的稻谷,在日光的行走中悄悄地变黄。风,在稻尖上舞蹈,锯齿般的稻叶切割着风声,也托举着恩养我们的浓稠乳汁。雪白的米仁,河流一般漫长,缓缓流遍南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在这样的河流里潜泳,我清晰地看到了时间之神轻盈的面容。

盛夏的午后,激扬过后的短暂空寂。我一个人沉潜在葛芳的《隐约江南》里,追随她行走在越来溪,在密密匝匝的芦苇荡里“长时间地沉思默想,优雅地发呆”;沿着欸乃的水上桨声、寂寂的山中日影,独看心中的芳草萋萋地生长;穿越在老街逼仄的住房里,静观底层生活中各色人等的脸谱;奔跑在种着茭白、红菱和水芹的乡间,聆听那茕茕私语、如梦如歌般的乡村岁月;漫步在陶都宜兴蜀山老街的尽头,远望在宦海漂泊中仍然超脱自在的苏东坡的背影……文字和思想,穿越了时光和成长链条中的窟窿、裂缝,以及所有的孤独、梦想和爱恨,渐渐汇聚成一条条漫漶的南方河流。是的,葛芳倾情地拥抱着那汪洋恣肆的世界,以其绵密的女儿之心与之低低絮语,以其浓浓的血脉、脉脉的体温和酽酽的心事,摹画着悲喜民间,状写着江南胜景,构筑着精神的故乡,为我们徐徐铺展开一个与自然山水相生相伴的文学江南。于是,童年之河、少年之河、中年之河,都被葛芳一一唤醒,民间江南、自然江南、精神江南,都在葛芳的笔下呈现出一种暖暖的人性之美。

我的肌肤,也被葛芳逐渐张开的叙事之锋静静地、静静地划开一道道口子。忧伤、宁静、幸福,随着时光,一起缓缓流淌到我的内心深处。

这是一种多么奢侈的感觉,她随着我阅读的深入而与日俱增。

葛芳在揭示江南底层生活原生态的过程中,有着真诚的叙述和丰富的刻画。在烟波浩渺的太湖之滨,在漫漫时光历史深处的龚家巷,在秋水漫漫的南园茶社老街,在幽深曲折的鱼行街,在古镇同里的老街入口处,红黄蓝绿各种色彩缤纷交织着,有非常熟稔地缝补麻袋的中年男子,有扯着嗓子喊“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的少年同学龚田田,有“四十开外,极兴奋地呜哇乱叫,手里捧着旅游地理书”的憨态男子,有烧肠肺汤的张师傅、唱戏的老婆、拉二胡的老头。葛芳是带着对人生的剖析,去描写这些人等日常生活的。笔触常常在不动声色之间往人性深处轻轻一点,便使每一个细小的事件、每一个普通的生命都有了一种浮雕般的质感,灵魂无从躲避地敞开着。旋即,又笔锋一转、背转身去,如同淡淡的流水,淡然地飘来,又淡然地飘去,使人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中久久品咂。

而作为自然胜景的江南,在葛芳的笔下同样声色夺人、熠熠生辉。太湖之滨、越来溪、蠡河、琴声、二胡声、茶香、墨香、酒香、蜀山、五色土、紫砂壶,无一不晕染着葛芳的灵魂之色。她写书家词人,按照自己的审美习惯,将其刻画出“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侠客模样;写戏台茶坊,让千丝万缕的幽蓝忧伤地纠结着,在一片透明中沉寂下去,令人在一波三折、提按顿转的文思中,慢慢欣赏水袖一般缓缓甩动的风情;写宜兴的紫砂艺术,充分地接收足下那五色土充沛的地气,然后饱吸天地之精华,在通畅滋润的文字里,将一壶乾坤、千年陶史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气沛然。这些特定场景中的人和事,或轻盈,或沉重,或潺湲,其声缠绵,其色淡然,其气息如丝如缕、如梦如幻,皆直抵人内心的最隐秘处。我让自己的灵魂与葛芳笔下的草木、天地和时光一起生长、一起呼应、一起奔跑,让所有静态的、动态的、狂态的捕捉对象一一进入我心灵深处那个最敏感的匝盒。心事渐渐涌动起来,我随她在蝶园里听《梁祝》,一任“爱情翩飞,揉碎在我们的呼吸里,越语轻轻,啁啾一片,水袖千回百转”;我随她倚着白墙黑瓦,捧读吴冠中先生的《春如线》,在“黑白衍生之际”,静观旖旎而来的春天;我随她徜徉在管平湖先生的《流水》中,让情思在滚拂的指法中潺缓而出,让灵魂的牧歌在青青的草地上一再绵延……

葛芳对市井生活、人文地理、江南风物、自然胜景的叙述,有着异乎寻常的淡定、清澈和从容。我的目光,随着她的笔触,在轻盈与沉重间跳跃,在历史与现实中徘徊,在存在与显影里凝望。在愈发绵长的呼吸里,葛芳终于将其所有的情感在文字的落差之间尽数抖出,腾挪闪现出江南大地上金属一般的光芒。非常喜欢她在《剑客侠士》中评价吴冠中的那段话:真情侠义融进去了,水流花开皆有了稳稳当当的出口。在完成了精神上的漫长迁徙之后,葛芳也因此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正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言“脱屣千乘,驾虚游刃”,肉身虽还在现实中,精神却早已在九天之外。

时光在流动中离开,江南却不会最终消失;江南在永恒中生长,却永远不会停留。秋天在念想中不期而至。秋天金黄的稻谷之河,充满了阴性之美和母性的品格。在南方的母性泽国里,葛芳一如既往地深情呓语,每一句都是那样的精致、凝练,充满了鲜活的意象,仿若那一颗颗饱满的谷粒,敏感、细腻、自尊、孤独、柔韧。

江南是什么?这是一个反反复复不断在我头脑中闪烁、思考的问题。从区域地气上讲,江南湿润、广袤、质朴、深情,这是我们长期目睹并业已成为一种定势的美。其实,江南还有“久已被遮蔽但确实存在的另一种美”(黑陶语),这种美“激越”、“灵异”、“坚韧”、“忠贞”、“诚朴”。这种美,可以概括为文学意义上的坚忍不拔的江南之美。葛芳是吮吸着江南这片土地上饱满的汁液而成长起来的,她的创造力蓬勃旺盛,她有足够的勇气把自己驱遣到更为遥远、更为荒凉而又更为壮阔的领域,从而完成生命意义上的壮丽迁徙。

南方母性泽国里的深情呓语,令人无法不动容。

我愿在这样的气息里一直走下去,不再返回红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