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浙连绵后山桥

 梦然红豆馆 2014-02-02

闽浙纽带后山桥

           范永进

带着孩时的梦幻,怀着对后山桥的独钟,我再一次拜访这座已有210多年历史的古廊桥——后山桥。

后山桥,坐落在闽浙交界的政和县岭腰乡岭腰村后山,西北东南走向,属贯木拱廊桥,是福建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全长41.6米,面宽4.9米,屋高4.5米,桥屋17间,用柱72根。净跨32米,为闽北之最。气势宏伟、古色古香的后山桥,横跨在乐平溪上,她是北宋《清明上河图》中“虹桥”再现,为人们通行、避雨纳凉、迎来送往提供方便。桥上供奉观音、关公神像,长年香火旺盛。

高超的造桥技艺,让人赞叹。这么一座宏伟的木拱廊桥,不用寸钉片铁,仅凭榫卯衔接就严密牢固。桥面略显弧形,既增加承受力又增添美感。这样的架构方式,这种力学原理,也许只有廊桥传人和桥梁专家能够解读。古代建桥技术如此精湛,怎不让世人敬佩?怎不引起廊桥研究专家的高度重视?

深邃的文化内涵,让人敬仰。踏上后山廊桥的桥屋,檩、梁上琳琅满目、维妙维肖的板画和苍劲古朴的墨宝,特别吸引人们的眼球。认真观察,仔细品读,透出信息真不少。廊桥当心间金檩上题载(始建明朝)“大清嘉庆肆年已未岁(1799)二月十九日重建”, 枋上记载缘首姓名。三架梁书“南无三藏官”、“南无准持咒”等语。其余各枋上详细记录周边那些乐善好施人士捐银两,赠杉木的多少,体现邻近乡民纯美朴实的互助美德。特别是浙江庆元邻近村民,慷慨捐助,更显邻省乡民的互帮情谊。五架梁内容最丰富,梁的两面有增广贤文、典故、格言,图文并茂,喻意深刻;梁底书:“青山翠黛钟灵彩飞凤,绿水潆洄毓秀濯锦鳞”联文,是对当地风光的高度概括。总之,凡是当时对建桥作出贡献的人,在廊桥的梁枋上都一一记录并给予褒奖。

精美的图案,耐人寻味。廊桥蓑板上镂有扇形、方块、葫芦、寿桃等不同图案,造型虽然简单,却起到采光通风的作用,又祈愿风生水起、福至禄来的美好的愿望。

独特的选址,令人钦佩。廊桥两边地势开阔,桥墩高起,每当山洪暴发,洪水溢出河堤,从两侧农田流出,减少洪峰对桥身和桥墩的冲击。因选址及设计独特,乐溪河上唯后山桥巍然屹立,彰显风采,而其他多座木拱廊桥在早年洪灾中无一幸免。关于选址有这样传说:先民打算在村口建桥,可砍好堆在河边的杉木,被水冲走,流到该桥处时,两条巨大的神鲤鱼浮出水面,使出浑身解数,截住桥木。先民们觉得奇怪,神鲤鱼也来相助,莫非有所暗示?经再三细致勘测,这里是最佳的建桥地点,于是建桥于此。如今,那两条神鲤鱼化为石头,静静地卧在古桥下,陪伴着古廊桥,两相辉映。

站在廊桥上,倾听着桥下流水,欣赏着桥上字画,不禁思绪飞扬……

时光倒流,穿桥而过的古官道上,商贾们肩挑手提,来往穿棱,茶菇飘香。当地名茶通过这条省际必经之道销往闽浙及港澳各地,而浙江庆元香菇生产技术也传入这一带。看,古廊桥的长条凳上,旅途劳累的先民们乘歇息间正兴致勃勃地互相交流,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你看,一帮迎亲队伍有说有笑,早早在廊桥上等候。他们心里乐开了花,以先睹新娘子美貌为荣,古廊桥成了迎娶的驿站。联姻成亲,促进闽浙边界和谐,亲若一家。时至如今,当地村民平时交流几乎沿用庆元方言。远望廊桥下游,约2000米处即是浙江地界,近年的经济发展省界几乎融一体。后山古廊桥,是地地道道的闽浙边界“友谊桥”、“连心桥”!

“水自廊桥流出远,风携花影过来香。古今多少风尘客,谁借斜梁泼墨章”。这首赞美后山廊桥的诗,道出古廊桥一带自然环境生态美和廊桥文化美。值得庆幸的是,2011年后山桥被列入“闽浙木拱廊桥”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坚信后山桥将名扬世界,她永远是一张最美的名片。

(该文收录2014年1月《血脉——闽北物质文化遗产神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