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困难年代的老鼠都饿得出来觅食

 天天邵阳 2014-02-02


困难年代的老鼠都饿得出来觅食

 

春节又来了,年龄越大来的越快,很无奈的事情。

过了数不清的春节了。小时候盼过年,如今怕过年。一年又一年,好像转瞬之间,已经不是老之将至,而是老已降临。

春节给人的印象常常是深刻的,镌刻在脑海中,比平日要刻骨铭心的多。

还记得人祸的三年困难时期,那春节过得可真难忘。那时家家饥肠辘辘,尤其作为孩子的我们,饿的围在火炉旁,人一饿浑身都哆嗦,大家向往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吃上一顿。那时候北京在全国属于好的,一般小学生粮食定量能到20多斤,中学生就有30斤以上了。我成年后与外地朋友聊起来,他们都很吃惊,说北京的中学生怎么能有30斤定量,那时四川、安徽、河南等地的成年人才20多斤,这几个地方的老百姓受的罪更大。

当今的年轻人都会笑话,如今谁吃得了30斤粮食?那时候没有副食,每月几两油、几两肉、基本没有菜,连花生、白薯都定量,肚里素的没有一点油水,那滋味真是恐怖。小时候挨饿的记忆是最深刻的。那时我父母工资共200多元,在北京还算中上等,可是买不到任何可以填饱肚子的东西。1961年春节,我二姑给我家一斤芝麻,说吃了可以避免浮肿。我母亲当作全家最珍贵的东西,在除夕夜炒热了,我们兄弟姐妹闻见味道几乎想栽进芝麻里。突然我妹妹惊恐地说:老鼠、老鼠。我一看,一只瘦老鼠钻出来,也嗅起味道,那年头老鼠也骨瘦嶙峋。我抄起一只鞋,奇怪的是老鼠竟然不动,它显然被味道迷的难以迈步,我把丑陋的老鼠拍死。不一会儿,又一只老鼠出来,我用同样的方法把迈不开步子的老鼠打死。老鼠前赴后继,我竟然先后打死四只,而一向机警敏捷的老鼠都以这种坐以待毙的方式迎接死亡。我向来讨厌老鼠,但我至今仍然同情那四只老鼠,它们不是硕鼠,它们和人一样饱受饥饿,它们也是可怜的。

经历过那个年代春节的人都有印象,能把肚子填满是最最幸福的事情。

那时候的中国人意气风发、充满理想,硬是经过几年时间就能吃饱饭了。但刚刚吃饱又开始折腾,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好在这时可以填饱肚子再折腾了。文革中常常讲究“忆苦思甜”,尤其在插队的学生中是必修课,社队领导让一些贫下中农讲旧社会的苦难,免得回到旧社会吃二遍苦二茬罪。好几个我的同代人都说,一些老农民文化不高,领导又让他们讲饿肚皮的事情,而且要回忆饿的最厉害的年份,他们讲着讲着就跑到三年“灾害”上了。还有个老农说宣统五十几年那个饿呀,从来没那么饿过!连树皮都搞下来吃,草都快吃光了。学生们仔细一算那不是1960年代么?本想流泪表现阶级感情的插队学生面面相觑,后来笑声一片……哈哈哈哈哈!

因为要过节了,把辛酸的往事用喜剧的方式结束,但都是真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