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纵有十亿身家 成败咫尺之间

 蕙籣留香 2014-02-03
Dropbox和Uber:纵有十亿身家,成败咫尺之间译者:红日皓月原文作者:Marcus Wohlsen 发布:2014-01-26 13:11:55
 
Dropbox,Uber,Snapchat。这些名声如雷贯耳的明星创业公司有着怎样的共同点?它们最近又都遇到了怎样的信任危机?这些危机都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Drew Houston,Dropbox的首席执行官。摄影:Ariel Zambelich/《连线》

Dropbox在周末宕机了。

据公司描述,这次大范围的宕机是公司在对几百台为用户提供文件分享服务的服务器进行升级时的一个故障引起的。但这远不是问题的全部。这家坐落在旧金山的创业公司不仅收到了网络上无数用户的抱怨,它还不得不回应那些关于他们的服务遭到了黑客攻击的谣言——这些谣言最终被证实为一场恶作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像这次事件一般混乱的小插曲只是一个创业公司创业周期中正常的一部分:先是有些事情出了错,于是人们开始抱怨,然后问题得到了解决,公司也吸取了经验教训。但是当你是Dropbox,或者是任意一家已经跻身到“十亿俱乐部”行列的科技型创业公司时,你就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这个周末Dropbox的“宕机门”,以及最近Uber和Snapchat所遇到的一些问题,都恰恰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公司距离灾难性的彻底失败是多么的近——而这一切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做了多大的错事,而是他们所提供的业务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从一个公寓楼里的热情澎湃的两个创始人到一个成熟的企业,数以亿计的资金被投入到了那些正在迅速成长的创业公司之中,但是这些公司的未来却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在这样一个人们可以轻易地摈弃一个网络服务转而投向另一个服务的时代里,一个公司只要搞砸一次就可能彻底玩完。而所有最好的公司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像Google和Facebook那样最最成功的科技巨擘已经从随时面临彻底失败的紧箍咒中解脱出来了:他们已经运作良好了足够长的时间,以至于如今的我们已经无可避免地对他们的服务产生了依赖。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如果要想让我们转而使用其他公司的服务,Google必须得删除我们所有的账户。但是对那些仍处于快速成长期中的、即便是已经身家数十亿的公司而言,他们却没有这么强大的用户根基为他们提供缓冲。如果他们犯错了、失败了,那么损失将会是极为惨重的。

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天与《连线》杂志的一次专访中,Dropbox的合伙创始人Drew Houston承认他的公司几乎没有犯错的空间。如果Dropbox不小心损毁了用户的文件,那怕仅仅只是一个用户的文件,他说,那都将蚕蚀Dropbox所有用户对公司的信任。“这与你用来控制飞机的程序是一个道理。即使是很小很小的一个错误,都将酿成巨大的灾难”。

Dropbox的风险来自于从本质上来讲,他们只做了一件事:Dropbox将你的文件同步到了你所有的电子设备中。一方面,这样的专注为Dropbox带来了巨大的成功。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公司一直以来致力于做同一件事,并将它做到极致。但是有的时候最大的优势也恰恰是最大的隐忧——Dropbox不够多元化。现如今,很多其他的公司也多多少少地提供着几乎一样的服务。如果你因为Dropbox在一件你以为它最擅长的事情上都搞砸了而失去了对Dropbox的信任,那么你可以轻而易举的转投其他公司提供的类似服务。

在我使用Dropbox服务的这些年里,我从没有丢过一个文件,也没有一个文件被损毁过。他们提供的那个从移动设备直接上传图片的工具简直是太方便了。而且像所有那些设计得最好的产品那样,Dropbox如此有效地运行着,以至于你几乎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然而在这个周末,它不运转了。公司表示文件并没有丢失或是损毁,只是人们暂时拿不到它们。“你们的文件在宕机的过程中从未处于危险之中过”,Dropbox的工程师Akhil Gupta这样写道。那些受到波及的数据库,他说,“并不包含任何文件的数据”。

相对于尝试多元化,Houston选择了雇佣一些最聪明的科技人才——包括Python程序语言的发明人——去找到应对像这次周末“宕机门”事件的最佳解决方案。到目前为止,这样的举措似乎已经收到了成效。

这个周末的插曲大概并不会让Dropbox损失太多的用户。如果Dropbox的用户都像我一样,那么他们已然依赖于Dropbox实现文件的快速保存与分享,从而完成他们的工作。Dropbox已经在他们本身的业务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信任基础。但是如果Dropbox未来尝试以他们核心的同步业务为代价而试图扩展到其他业务上,那么你可以想象这样的信任基础也许会不复存在。

Uber是怎样遭遇挫折的

Uber这家致力于打车业务的创业公司最近正在面临一些危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很多人——以及很多新闻故事——都对这家公司“激增的收费”抱怨不断,而这次收费的提升又恰恰是发生在一个很多人因为暴风雪或是节假日的缘故希望打车的时间段里。现在,愤怒又以一种新的形式得以表现:注册于巴黎的一位博客写手Rude Baguette报道称,在法国,示威者对Uber的车辆发起了破坏,他们向车子扔鸡蛋、割破了车子的轮胎、打破了车子的窗户。Uber已经在官方承认了这些袭击。

这些暴力事件是在法国政府尝试平息那些认为像Uber这样基于应用程序的汽车服务冲击了传统出租车产业的不满时发生的。美国的出租车行业对于Uber对他们业务的冲击同样心存不满,但他们选择了诉诸法庭和市政议会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价格激增和与出租车服务业的冲突看上去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是这两个问题都反应了Uber,像Dropbox那样,选择将全部的精力倾注于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结果。Uber同样也不够多元化。Uber本可以很快速地平息近来的那些抱怨。它可以停止涨价。它可以在那些政府和业界开始反对他们的城市里对他们的服务进行调整。但是Uber没有做上述的任意一件事情,因为在它直言不讳的首席执行官Travis Kalanick眼中,妥协将意味着对他的业务的基础——提供优质的打车体验——做出牺牲。

根据Uber的说法,价格的激增意图在于刺激供应而抑制需求,以期二者达到匹配。否则的话,逻辑上讲可能出现的局面就将是想要打车的人却打不到车。上个月,纽约暴风雪期间被报道出的Uber收取了相当于平日里七倍的费用一事使得对Uber的谴责重新达到了高峰。在此期间,Kalanick却告诉《连线》杂志,相较于Uber根本没法提供打车服务这样可能的后果所带来的影响,价格上涨期间他的公司所面临的负面宣传根本不算什么。

“如果你不可靠,那么顾客就会消失”,他说道。“但是事实就是你从没有从任意一家媒体上听说过我们不可靠。”

如果你叫的车根本就没有来,或者来得很慢,那么Uber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Kalanick是Amazon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Jeff Bezos——他同时也是Uber的投资人之一——的忠实仰慕者。Amazon现在同时将很多业务运行得很不错,但是如果它不再能够将人们从网站上订购的商品准确快速地送达,它同样会失败。Uber认为自己也是在一个类似的层面上提供了打车的服务。如果它选择了妥协,如果客户叫的车不再出现,那么在Uber看来,这就无异于你在Amazon上订购了一个商品而这商品却并没有出现在你的门口。

这也就是为什么Uber在开始为任意一个新城市或是新国家(比如法国)提供服务时都坚持不做出妥协。他们努力试图使得相关监管机构认可他们已有的业务而不是改变他们的运行模式。作为一个公司而言,Uber更像是一个机制的设计者而非一个单纯的车辆服务的提供者。实际上,Uber指引了车辆在特定的时间到达特定的地方。这些引导车辆的方案,都是在Uber旧金山的总部里,由数学家和数据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做出来的。即使没有额外附加的各种限制,这些数学问题本身都已经十分难解了。

但是是的,这些额外附加的限制终究还是要来的。在法国,一条新的法律要求司机在收到预定后至少等待15分钟再前去接顾客。但是Uber对于实施这项新的规定表现出了挑衅式的顽抗。

这样的固执通常会被视作是一种傲慢:这是一个自以为能够凌驾于规则之上的精英式的创业公司。但是Uber已经想清楚了,在Twitter上被谴责——或是被市政厅指摘——并不像消费者打开应用程序然后发现地图上无车可乘那样糟糕:前者是可控的,而后者却关乎公司的存亡——毕竟,消费者们完全可以打开另一个打车应用程序,然后看看那里是不是有着Uber的竞争者们的车。

Snapchat消失了

Snapchat的“脆弱一刻”来得更为的猛烈,而看上去他们也应对得最为糟糕。最近,一群黑客利用了一个在私人通信业务中已知的安全漏洞泄露了近百万用户的电话号码。Snapchat的合伙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Evan Spiegel因为在这次事件中没有及时地向公众道歉以及公司在意识到泄密发生后有时表现出的焦躁的姿态而在最近受到了排山倒海的批评。

对于一个全部的业务都依赖于对隐私的保护的公司而言,这样的一个错误确实足以危及它的存亡——更别提当下还有如此多其他的公司纷纷提供类似的业务了。

一个引以为戒的故事就是关于Friendster的。作为在Facebook出现之前的Facebook,Friendster属于第一批在当时广泛被称之为的Web 2.0中获得真正吸引力的公司之一。但是它并没能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运作起来。它甚至也没有特别地搞砸什么——那些关于它倒闭的记录中描述的都是相当典型的管理问题和技术问题。但是即便是这些,也足以使一个在数字时代发展得那样迅速的企业最终败下阵来。Facebook出现了,并且同样做了那件Friendster做过的事情——将人联系起来——但是他们做得更好。这时对于Friendster来说,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对于Snapchat而言,一个真诚的道歉并不真的关乎所谓好的礼貌。它其实是在于表现出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这次信任危机的严重性,在于确保类似的事件将不再发生。正像Dropbox和Uber一样,Snapchat长期以来通过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而得到了用户的热爱。如果把这件事抽离开来,那么用户的爱也必将随之而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