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票与春节

 宜人春光 2014-02-03

 

[转载]邮票与春节

邮票是由外国兴起的,1878年,我国发行了第一套邮票,那时它不叫邮票,而叫“信票”。由于邮票图案是龙,人们则称为“龙头票”。稍后,由于邮票图案中人头肖像多了起来,人们又改叫它“人头票”。1879年,上海《申报》登了一则广告“收买信封老人头”,于是又把邮票叫成“老人头”。1880年之后,也曾把邮票称为“印图”、“信印”、“国印”、“邮券”、“邮钞”、“邮飞”、“信资图记”;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则把邮票称作“士担”或“士担纸”,那是英文STAMP的音译。在邮票上第一次印上“邮票”二字,是1912年了。

春节,是 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和周边一些国家全民的传统节日。春节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前汉武帝太初元年实行中国历法一直延续至今,虽然辛亥革命后釆用了公历,元旦日是过新年,把农历大年初一称作“春节”,但广大人民群众仍把正月初一称为过年,作为一年中最重要节日来庆贺。这个时候发行的邮票备受欢迎。早在1950年,日本就发行了第一套生肖虎票。新加坡于1971年先后发行了两枚印有“中国新年”字样的邮票。一枚画面上是身穿节日盛装的两个小孩,喜气洋洋地把“压岁钱”放进象征吉祥的器具里;另一枚是写有“福”字样的鲤鱼灯,寓意来年的“跳龙门”。斐济从1973年起曾先后3次发行“中国新年”邮票。图案分别是威舞(武)雄壮的狮子舞、五彩缤纷的红绸舞和大红宫灯与飞腾的龙。

  澳大利亚在1986年发行了一套3枚“中国新年”邮票。这套邮票以4个画面组成了一幅具有民间习俗的喜庆场景;丰盛的年夜饭、节日装饰的店铺、欢乐的儿童和兴高采烈的舞龙青年,更饶有趣味的是在每枚邮票上都以条幅的形式,分别书写着醒目的文字:“年年有余,岁岁丰收”、“生意兴隆”、“恭喜发财”和“年年进步”的贺年词。

  我国的第一套生肖票是1980年发行的猴票。此后每年发行一套,至今已第三轮第七套。目前生肖邮票发行量超过一亿枚。台湾省邮政部门曾于199127,发行了一套古色古香的《吉祥》年画邮票,全套5枚,图案是“福禄寿喜”民间传说之四大神,他们各执贺幛与礼仪,喜气洋洋地降临祝贺新年。同时发行联印中嵌“吉祥如意”古钱章的小本票。

为弘扬中华文化,2000年开始我国邮政部门发行我国传统节日邮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相继在四个年头里发行,深受广大群众和集邮者欢迎。其中春节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倍受关注,这几套传统节日邮票都是相同的三枚外,春节邮票还特殊发行了一枚小型张。

    我国《春节》邮票是2000129发行的,由郝旭东先生设计借鉴了我国民间年画、剪纸和皮影戏等多种艺术形式摹绘出我国春节期间群众欢庆场面。三枚邮票分别为《迊新春》、《辞旧岁》、《闹社火》。迊新春表现的是节前姑娘们剪窗花、贴春联的画面;辞旧岁则是少年儿童们放鞭炮、点花灯的场面;闹社火表现的是民间艺人打手鼓、舞龙灯欢庆景象。小型张《全家欢乐》则是全家老少团聚在北方大炕上,老爷爷喜形于色的抽着烟袋锅、老奶奶逗着孙子玩、享受着天伦之乐,小夫妻包着餃子、小猫咪盯着美味不敢妄动。一家人欢快、喜悦、和谐、团圆的动人写照。总之,春节是美好的、欢乐的、动人的、令人向往的。

目前,世界各国为欢庆华人春节,许多国家和地区发行过春节邮票,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斐济等国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宝岛台湾都发行过春节邮票。世界上发行过我国生肖邮票的邮政部门就更多了,包括美国、法国在内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相信通过上述这些春节和生肖邮票可以把我们国家在过春节时的一些地方习俗比较完整的表现出来,也可以让许多外国人能够通过这些邮票更加的了解我们国家的春节习俗,就像我们能够了解圣诞节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