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清(城关)古城及庙寺祠坛与现实之探究

 liuzy56 2014-02-03

一、古城

㈠明正德六年始筑土垣。

武清(城关)古城于明洪武初(1368)因避灾患由原旧县迁至元卫帅府镇抚衙(即今城关镇)。明正德六年(1512)知县陈希文始筑土垣。垣周1919丈,高2.2丈,下厚2.5丈,上厚1.5丈。

㈡嘉靖二十二年筑以土城。

嘉靖二十二年(1544)霸州兵备副使扬大章以垣内多旷地,截去东北两面,修筑土城,树以女墙。城周1570丈,高2.7丈,下厚2.15丈,上厚1.05丈,并三门各建城楼。东曰:翠环沦海;西曰:秀拥太行;南曰:路近瀛州。北无门,建镇雍楼,颜其额曰:封联蓟阙。

㈢隆庆三年城 以砖。

隆庆三年六月至五年八月(1570—1572)巡抚都御使刘应节,总督军务兵部侍郎谭论,委参将姚龙,知县段云鸿,张鹏相继将土城 以砖。城围1470丈,高3丈,宽1丈。门各有楼,楼各有署。东曰:辽海扬威;西曰:太行献秀;南曰:控引畿服;北曰:拱翼神京,独不启门。

㈣乾隆三十年宰相刘墉重修武清(城关)城。

清康熙七年(1669)大水,城角尽圮,城亦间断冲塌倾颓。乾隆三十年(1766)乾隆帝遣宰相刘墉重修城关城,三十一年竣工。设三门,东曰:溯涧;西曰:景岗;南曰:定澄。三门各建城楼,北无门,建镇雍楼,并筑北极台于其上。

二、主要庙寺祠坛在古城内外座落区位图示

图示与简况注解:

(1)城隍庙 里仁街东北侧

(2)八蜡庙 城隍庙东侧

(3)玄帝庙 城隍庙南侧

(4)三义庙 里仁街西北城根内

(5)真武庙 八蜡庙东侧

(6)真武庙 里仁街西南侧

(7)龙王庙 西门外南侧

(8)土地庙 西街中部道北侧

(9)关帝庙 城内大角东北内侧

(10)火神庙 东后街东侧

(11)药王庙 东门外1里北侧

(12)科神庙 县衙内

(13)岳祠庙 县衙内

(14)孔庙(文庙) 东南街西侧

(15)三官庙 小南街

(16)娘娘庙 南门外东侧

(17)玉皇庙 南门外东南

(18)福神庙 南门外南元北

(19)隆兴寺 西南街中部

(20)报恩寺 县治南偏东

(21)兴禅寺 县治南偏西

(22)龙泉寺 县治东侧

(23)园林寺 县治北侧

(24)能仁寺 县治东侧

(25)广济寺 县治西侧

(26)白庵 西南街

(27)先农坛 东门南侧

(28)社稷坛 西门北侧

(29)香林寺 县治东

(30)卧佛寺 南门外东

(31)南坛 南门外西侧

(32)万坛 北城根外侧东西

(33)宗圣祠 孔庙东南侧

(34)忠义祠 孔庙东侧

(35)节孝祠 县治东南侧

(36)祖公生祠 县治西侧

(37)文昌阁 孔庙东南

(38)魁星楼 东南城角后重建于孔庙前侧

(39)养济院 小蜡庙东

(40)瘦槐轩 县治内东北侧

(41)名宦祠 孔庙内

(42)乡贤祠 孔庙内

(43)厉坛 (不详)

(44)风云雷雨山川坛 (不详)

(45)玉皇庙 (不详)

(46)旗纛庙 (不详)

三、武清(城关)城的宗教及主要庙会活动

㈠宗教

1、佛教。自明始,城内已有佛事活动。到清末,城内外包括辖村落建有庙寺祠坛逾百座。据1937年史科载,当时武清辖区内佛教信仰者10000余人,至上世纪50年代庙寺被拆除前仍香火旺盛,拜者众多也。

2、道教。城隍庙、药王庙等均为城内较早道教庙宇。道教许多活动已演化为民间风俗,如有的花会就极富道教色彩。道教与佛教一样有定期庙会。

3、伊斯兰教。城内自清初就有回族定居。政府于上世纪80年代恢复兴建清真寺一座(于南门外)。目前有回民数百人,且有组织。城关王奎珍是全国伊斯兰教委员,现任西宁清真寺教长,1988年6月自费“朝觐”。

4、基督教。清末传入。城内建有福音堂,其牧师为芦克芹,信徒情况不详。

5、天主教。城内未查到建有教堂的证据。但据查,该教清末传入。1932年前后,在距城周边15公里内如双树、黄花店、大王古庄、小韩村等地,均建有教堂。其中双树建成西式天主教堂,高40米,面积900平方米,可容纳1800人,并查知邻县宝坻大口屯镇神甫在此传教,信徒逾万。至上世纪50年代城关城周边15公里内仍有天主教8处,传教所31个,信徒分布于100余个村落,1500余户,5400余人。“文革”后,国家落实宗教政策,目前距城北5公里小韩村教务活动仍较活跃,其神甫张作庄曾为县人大代表。

㈡武清(城关)城辖区内主要庙会活动

至上世纪50年代城关划为武清第一区时,城关辖村至63个,那时城内外包括各村庙寺祠坛总共近200座。目前城关镇辖30村街,据核查,除城内6街及城外4偏小村外,其余20村均曾建有庙寺1—2座,其中杨仲河、大桃园、八里庄、沙河屯等村曾建3—4座。村建庙寺多达50座。按目前城辖区域核查共有庙寺祠坛90余座。由此可见这一地区传统、丰富而又复杂的人文现象之一斑。但规模和影响较大庙事活动主要在城内——

1、主要庙会简况

①赶城隍庙会者北及内蒙。该庙位于城内里仁街东北侧,占地30余亩,三进院落,三进大殿,坐北朝南,主神城隍爷,建于明,是杰出的明代建筑,内建戏楼,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办庙会3—5日,这些天商贾云集,规模盛大,北至城根,东至县治,南至中街,西至里仁街大街小巷均设交易市场,交易品种数百,每日人流逾万,每年均有内蒙商人来此交易皮货,因客多不便,他们常把住扎的蒙古包搭建在(农历十月)结冰的附近河面上,被称中国北部较大庙会之一。

②赶药王庙庙会者喝干城东三口井。该庙位东门外一里处,座东朝西,占地30余亩,三进院落,三进大殿,主殿高大宏伟,亦为明代建筑,翠瓦青砖,飞檐四翘。殿内供主神药王爷孙思邈,另供有天皇、地皇、人皇诸神。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举行规模盛大的庙会活动,各地商家云集,四乡八镇乡民更纷纷前来闲逛,或进行交易活动,日客流逾万持续3—5日。因农历四月二十八为阳历“麦黄时节”,天气酷热,庙会数日,常将城东北郭场一口砖井和庙场附近两口土井的井水被赶庙会的打干喝空。

③赶娘娘庙庙会者多有山西人。山西香客说:“这儿的娘娘许愿还愿准得很。”该庙位于南门东侧,占地20亩,三进大殿,建有戏楼,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举行庙会3日。庙内供奉娘娘。在每年的庙会上多有山西香客专程来此朝拜,据山西人说:“娘娘许愿还愿准得很”,就是许愿、治病灵验。该庙坐北朝南,庙会使整个南门外热闹非凡,加之山西香客之传说,使该庙一度名声大振,影响颇远。

④孔庙兴学多受帝王倾重。该庙位于东南街西与西南街东之间,坐北朝南,建有门星棂、池泮、门戟、主殿及明伦堂,配祠数座,其势壮观,极具书院修学之征象。据史料载,明清计培育出举人195名,进士58名。清康熙十二年盛祖仁皇帝玄烨阅视庙内奎文学院后颁发御书“万世师表”额匾;继之雍正、乾隆两帝亦分别分颁发御书“生民未有”“与天地参”两匾。

附孔庙(又称文庙)学宫图于后:

2、武清(城关)古城留给后人颇多神奇之谜和美好传说。

①城北无门之谜?

②乾隆帝遣刘墉在城北镇雍楼上筑北极台之谜?

③武清(城关)城“北卧青龙,南藏玉凤,鱼背中梁”之谜?

④古城关有三怪:有桥无水、有桃无树、有道无辙之谜?

⑤药王庙“双塔”显光之谜?

⑥城西始皇堤与柳林行宫之谜?

3、城关佛事活动今之态势。

①国家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后,在这座极具传统文化底蕴的古城民众中的各种佛事活动悄然出现。

②“以人为本”等人性化口号提出,使良好健康和有益的宗教信仰得以与倡导现代文明及现代人的追求融合为一。

③“宗教现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序的必然”。这将成为一种共识。

④据笔者调查,目前有5—6成民户家庭供有如来、观音、财神佛象,城关地区已出现数个家庭道场——这便是宗教现象。

三、新的定位:昭示未来

城关镇不仅独具区位优势(环渤海经济圈腹地,京津走廊中心点)、交通优势(三条国家级高速(铁)公路穿境而过,京沪路出口紧邻镇区),更独具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底蕴。城关镇正是在利用优势,把发展目标定位于历史传统文化教育产业上来,并加快研究、探索与发展步伐。

1、已引进香港天真集团的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城关,借助城关是武林泰斗——李瑞东故里的优势,打武术文化产业牌。

2、正在拟定开发文化教育园区,发挥“城关中学”品牌优势——打教育产业牌。

3、对古城文化、庙寺文化及名商特产,已组织两次研讨会——打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及特产牌。

4、正在组织人力对城关古城历史文化进行抢救式挖掘——打宣传牌。

5、我们认为:新的定位恰好融入“和谐社会”发展之潮,应站在一个全新高度,研究现代人的需求如何与现实发展结合为大趋。

(因条件能力所限,对文内纰漏和差错,敬请不吝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