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网—路与人及科研选题

 EVYN_YANG 2014-02-04
路与人及科研选题
■唐常杰
假期,陪两拨亲朋,先走了山路,后又逛了成都的闹市。静闹两种场景,两种心境,有感也有悟。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有的地段路已初成,坑坑洼洼,放眼望去,略显苍凉;有的地段,依稀可见前人的脚印,多见荆棘,偶有鲜花,夕阳之下,有点孤寂;拓荒者的平台大都如此,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来这里。
走在刚踩出来的小路上,比较惊险,比较刺激,有点清新,有点浪漫:朋友打开那种插卡音箱,大声放一曲前苏联的《小路》:“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往迷雾的远方……”仿佛听见了昔日的炮火声音;再放一曲《乡间的小路》,则是另一番舒畅:“……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后来,走的人太多了,又没有了宽松的路。科研选题与路,事不同而理同,科研选题类似选路,遥想当年,数据挖掘的概念刚刚“出笼”,从笼里出来的都是蒸(真)的。R. Agrawal和 R. Srikant在1994年提出Aprior算法,掀起了一股数据挖掘的潮流,这篇论文也被它引11480+次。现在,如果写一篇关于关联规则的论文,投稿到顶级会议或顶级杂志上,如果其中没有革命性的创新,是比较难被录用的,走这条路的人太多了,就似乎没有宽松的路。
当去挤做一个太热太热的题目时,撞车的概率比较大,你能想出的妙招,别人也可能想到,就像吵闹的市场,叫卖相似产品的摊位可多了。简单的题目如可钓的鱼虾,旧领域可怜大地鱼虾尽,犹有垂竿老钓翁,于是,吵的和炒的也比较多了。
当一个概念处于“冰河期”时,犹如地上还完全没有路,选作题目,就需要眼光和勇气了。困难大、风险大,当然成功后的成果也大。未解决的经典问题一般也是旧题,或热过气,重进冰河期的难题,不太适合学生执着地做,如哥德巴赫猜想,因为太难,因为已经有若干能人被证明出错而折戟沉沙,因为若干人宣称他们已经解决而正拥挤地等待承认,因为作为学生该学未学和急需学习的东西太多,因为现实的学位和安定的工作岗位,以及良好的身体是保证有柴可烧的青山。想走捷径的人以为解决难题可以一步登天,以为成本最低,其实不然。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中彩票式的偶成,不如把兴趣留在心里,作为业余兴趣;也可以牛刀小试,在等火车、等飞机时思考,或可作为退休后燃烧激情的材料,但不宜轻易决定为之奉献青春。
当一个概念乍暖还寒,地上有了依稀的脚印,路还没有形成;选其作为研究方向是比较可行的。再选其中那种将热未热的题目作具体的任务,可能比较适合研究生;虽然荆棘多一些,路陡峭一些,能做出的创新点也多一些。
跟贴
[9]zhugehonghuaz
探知乍暖还寒,选择将热未热,也不容易。
[4]wangdaweic
太冷门的科研也不好做,寂寞难耐。
博主回复:是的,有一些太冷门方向,成果不容易被认可。
[2]zhanghongmin79
是呀,走的人太多了,又没有宽松的路了。
《中国科学报》 (2012-09-21 A3 博客@科学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