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转!让宝宝噎死的悲剧不要再发...

 wyk1014 2014-02-04


悲痛!春节期间,又一位可爱的2岁宝宝因为噎食被夺去了生命。

2月1日,一位西安的妈妈的2岁小宝宝,在家庭聚会时被一位亲戚喂食了一粒开心果,呛入气管后因窒息抢救拖延不治身亡。

难过,多么可爱的宝宝啊。调查数据显示,气管异物已成为导致婴幼儿意外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国,每年有数千人包括成年人和儿童因为气管异物阻塞失去生命。

当看到这篇新闻时,蝌蚪妈想起自己家里也发生气管噎食类似的事情,因为措施得当,家人无碍。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我的第一反应是整理和总结这方面的知识,发给爸爸妈妈们学习了解。上网搜索发现新闻和一般类阐述很多,系统性如何防止儿童噎食(气管异物)的文章和论述却很少。蝌蚪妈决定为大家整理归纳总结如下:

儿童发生气管异物阻塞总结下来主要是由于五点原因:一是食物和玩具存在噎食危险;二是喂食和亲子方法不当;三是监护和急救措施不力;四是儿童对危险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不足;五是相关知识科普力度远远不够。

因此,需要从这五方面同时着手,预防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1、食物和玩具存在噎食危险

哪些食物和玩具存在噎食危险呢?统计发现,通常都是圆形、粘性、有一定硬度、不易自行快速消融的食物及物品,都对幼婴儿具备一定的杀伤力。蝌蚪妈自制高危表格列举如下:


2、避免错误的喂食亲子方法

常见的幼儿进食应做到“四宜”:食物宜软,进食宜慢,心宜平静,食宜适量。错误的喂食方法是导致孩子噎食的直接原因,常见的错误喂食方法有

  A、勺子喂食2岁以内的宝宝时,食物被放进宝宝口中时,应该让孩子自己吮食,而不是倒进去。切记!

  B、易发生危险的食物没有经过事先切碎、搅拌等处理,直接让孩子食用。特别是圆形的食物!

  C、孩子食用易发生危险的食物时,旁边没有大人陪护。同时不建议3岁以内的孩子食用未经加工的坚果类食物。

  D、孩子进食时,逗孩子玩,大哭大笑、吓唬、嬉戏打闹,包括观看类似《Tom&Jerry》等动画搞笑视频。

  E、孩子躺在地上、骑在转动型器具上时,大人与孩子亲子互动。直接喂食或往孩子嘴里扔食物,是发生噎食的高危险行为!孩子含着食物到处跑也是危险行为。

  F、细小物品归置好,避免孩子接触。

3、监护责任与应急抢救措施

万一宝宝不小心被食物噎到了,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惊慌。首先我们要了解,吸入异物不会让宝宝死亡,而真正可能杀死宝宝的是窒息!学会一定的急救技巧,而不是手忙搅乱,把握抢救噎食后的黄金4分钟,是最重要得。如果宝宝在噎住后4分钟内还不能将异物取出,窒息死亡的可能性就会大增。


发生危险时,应一方面立即安排人拨打120,一方面采取几种急救措施:

  A、拍背法:让孩子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超下,托其胸部,拍其背部,使异物咳出。

  B、催吐法:用手伸进口腔,靠近并刺激舌根底部,催吐,适用于异物靠近喉部的状况。切记,不是用手去掏异物。

  C、胃部挤压法:救护者从后部抱住幼儿腰部,用双手扣住肚子,然后用力向后上方提压,可形成强冲击气流,把异物冲出。一般3-4次。

  D、在等待医生救援或前往医院时,应保持孩子右侧卧姿。因为右侧气管相对较粗,异物滑入右侧气管孩子窒息的可能性小。当发生昏迷时,应进行人工呼吸。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发生噎食时,不要喂水。

  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或大人,可采用如下的方法:

4、培养孩子对危险认知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对噎食危险的认知。可利用科学实验、讲危险故事的方法给孩子讲述或表演噎食的危险。比如讲述:小鳄鱼爱洗澡去钻地道被卡住的故事,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后引导性发问,让孩子意识到吃东西时,如果东西太大,吃得太快等都有可能被噎到,会发生危险。

5、社会应加大相关科普宣传

很痛心,天真可爱的宝宝离父母而去。这对爸爸妈妈是难以承受的打击。无法想象这样的事情若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将会多糟糕。每当看到有宝宝因噎食施救不当死亡的消息,好姐妹说起来都很难受。而且这样的事情常常都发生在二三线城市,或者由老人照看小孩的家庭。这充分说明,我们对噎食危险及急救办法的普及教育还不够。我们的相关单位、社区等都应应加大这方面的社区宣传,我们每一个爸爸妈妈,也都应尽自己的力量,将这样的急救知识传播开来! 愿西安这位妈妈节哀,愿宝贝在天堂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