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倒春寒来了。|李白故里

 衣带渐宽33 2014-02-04
解码安陆气象谚语
胡日新

    地球北纬30度左右,是人类的主要栖息地。安陆北纬30度,东经116度,基本上处于我国的中部偏东,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活动地域之一。千百年来,不论是耕种的农民,贸易的商贾还是其他人,天气状况决定了他们劳作的成败。因此,在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的古代,他们依靠高超的智慧、细致的观察,发现和搜集天气变化,并以简练的语言总结规律,悉心积累而一代代传承,形成今天所知道的气象谚语。
气象谚语不是凭空臆造,虽然没有现在气象卫星那么精准,但也有较高的准确性,掌握其规律后为我们的户外活动也能增色不少。
一、以风看天象
    安陆离海洋较远,关于东风的气象谚语不多,但西北方的冷气流常会与东南方的暖湿气流在此交锋,另外海洋上的强台风之末也会影响我市,所以安陆气象谚语中有“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干断泉”的说法。至于西北风和东南风,安陆有“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等谚语,。主要原因是东南方的暖湿气流与西北方的干冷气流碰撞,会带来降雨。但随着暖气流的增强,交锋结束,副热带高压慢慢控制我市,所以再刮东风就不灵,夏起东风干断泉。反过来冷气流南移,我市上空也会出现北风还礼的情况,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由于地理原因,安陆的风还有“早上起风晚上息,半夜起风三天息”“卯时起风酉时息,午时起风隔日息”“日落风要住,不住刮断树”的说法。
二、以雨看天象
       晴和雨不是天象变化的产生,而是天象变化的结果。按说,光看晴雨是不能预测天象的,但我们的祖先也摸出了一些规律。如“上怕初三雨,下怕十六阴”“不怕十六雨,只要十七撑得住”“不怕初三落,就怕初四拗不过”说出了一个月的时间中有两个日子怕下雨。农历初三或十六下雨,而初四或十七又拗不赢,那基本上就要下半个月的雨了。
      “雨打五更头,行人不用愁”“早饭雨,不歇中;中饭雨,一场空”“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二月有十二场夜雨”这些谚语,道出了春秋两季下雨的规律。“六月的雨翻屋脊”“六月雨,隔牛背”“一天不住点儿,明天晒破脸儿”“雨夹雪,半个月”则道出了夏冬两季下雨的规律。
       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先下牛毛无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那可能继续下雨,不易转晴。
       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一般比较大。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
三、以云看天象
       云是水蒸气在空中凝聚而成。它的样子千奇百怪,没有一朵是完全一样的,但随着风有规律的运动,它就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流动空气形象地展示在人们的眼中。人们凭云的变幻也就了解并掌握了空气自然环流的规律。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朝霞不出门,晚霞传千里”告诉大家,早上云彩放霞可能会有雨;太阳落山云彩放霞会是晴天。像这样的谚语还有“日出有红云,劝君莫远行;日落有红云,来日是天晴”“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西北开了口,明天有日头”“早上放霞,等水烧茶;晚上放霞,干死蛤蟆”等。其中的奥秘是地球自西向东运动,大气的环流也和日出日落有关。
       比较难理解的是“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日落乌云接,黄泥巴干似铁”“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乌云接日落,有雨也不落”“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接日头,天亮闹稠稠”等谚语。这些谚语都写“日落”和“乌云接日”,有的说有雨有的说无雨,到底哪些对呢?其实都对,都说出了气流变化的规律。特别是春末到秋初的这几个月,高天气流交换较急,太阳落山时常常有云相伴或者无云时西南方开始涨云。关键就是“云随日落”还是“云迎日涨”。如果太阳下山云层随着太阳下山,或者涨了一下又下山了,这叫“日落乌云接”,第二天是晴天。如果太阳下山云层迎着太阳涨,而且越涨越高,这叫“日落乌云涨”,天要下雨。有些谚语没仔细区别“涨”和“接”的关系,用词不准确而形成了误会。
       比较难理解的还有“天上出现钩钩云,三天之内雨淋淋”“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扫帚云,不日雨淋淋”“凤尾云,干死人”等谚语。这几种云尾巴都带钩,一种圆圆的像标点符号中的逗号,或者短短的大身体带一个钩。出现这样的云,说明就在当顶的高空中出现了大气涡状环流,环流把云拉出了带钩的尾巴,不久有雨。凤尾云也带钩,但它的尾巴特别长,成了一条带子,而逗号就像凤尾的最末端,这说明高空大气环流没有成功,强大的一股气流把一团团的云带散了,吹成了条状。这股强大的气流将占领高空,形成晴天。
    还有一组难理解的谚语是“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天上鱼鳞天,不下雨也风颠”。在蔚蓝色的天空,有时可看到排列整齐而又紧密的白色小云片,出现这种云,表明有低压槽移近,影响地面的天气,一般一两天内就会有风雨。而鲤鱼斑也是一种像鱼鳞的云像,两者怎么区别,老农一般有经验辨别。
       云的走向、高低和颜色对晴雨也有预测。如果是晴天,刮的是南风,天上的云一层向南走,一层向北走,说明南风不会刮久,很快会转北风,反之也是如此。
     “白兆山招了云,不日雨淋淋”“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等谚语说的就是云的高低变化。当阴雨天气来临时,云层比较低,云底盖住山顶。云层越厚,云罩山越低,表明空气中的水汽越多,这就越容易形成雨天。如果山戴帽了,云层不增厚,或者雨后出现的云抬高的“山戴帽”,就不是有雨的预兆。所以有“有雨山戴帽,快晴帽抬高”的说法。拦腰的云,一般都是由于夜间冷暖空气生成的地方云。云层不厚,当太阳升高后,云也就消散了,所以“云拦腰”是晴天。
      “一亮一黑,大雨落不彻”“乌头风白头雨”说的就是云的颜色。“一亮一黑”是说漫天的云层压向地面,一会儿薄一会儿厚,形成天空一会儿亮一会儿黑,大雨会来得猛烈。“乌头”与“白头”是指云顶颜色来说的,这两种云常在夏天出现。“乌头”是浓积云的一种,云底平,顶部隆起,主要是由水滴组成,云中小水滴吸收和散射了部分太阳光,使云底和云顶显得浓黑。“白头”是积雨云的一种,云顶部凸起,由于空气对流旺盛,云越来越伸高,云顶扩散,发展非常旺盛,不久就占据了大部分天空,云顶是冰晶结构,所以呈白色。这两种云比较,“乌头”云不如“白头”云发展旺盛,因此一般下雨不大或不下雨,只刮一阵风,所以叫“乌头风”。但如果“乌头”云发展旺盛,逐渐变成“白头”云,便造成较强烈的雷雨,所以叫“白头雨”。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则说出了云的颜色在六月伏天的一种天象。
四、以日月星辰雷电雾霾看天象
    “早上日出大又红,近日必定有大风”“日出日落胭脂红,没有雨落也有风”“日落通通,明日刮大风”“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早上太阳白皑皑,空气当中夹灰来”“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月亮长了毛,大水要沃桥”等等谚语都是以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而总结的规律。一般的晴天,早晚太阳是橘红色,大小紧致受看。太阳突然变大、变白、变黄或者变红,都是水蒸气折射的结果,说明空气中的湿气在变化,天气也要变化。特别一提的是“早上太阳白皑皑,空气当中夹灰来”,所谓“夹灰来”就是雾霾天气,《尔雅?释天》就有“风而雨土为霾”的记载。《晋书?天文志中》也记载:“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名曰霾。”
    “日头下了脚,近日有雨落”“久雨日下脚,明天无雨落”“中午日头现,三天不见面”等要看具体情况。“下脚”就是阳光从云缝里射出探照灯一样的射线。连续几天下雨后太阳落山时下脚天要晴,连续晴天后太阳落山时下脚则要下雨。下了几天雨,中午出现短暂的花花太阳叫“中午日头现”,预兆还要下几天的雨。“久雨见星光,明朝雨更狂”和中午日头现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还有“夜晴不是好晴”的说法。
    “雷公先唱歌 有雨也不多”。夏天,烈日当空,地面受到强烈的日光照射,使局部地区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并夹带大量的水汽上升,水汽升到天空变冷便凝结成云。这种云叫做地方性的对流云,它的范围不大,又是移动的。对流发展旺盛,便形成带电的雷雨云。这种云在远处打雷下雨,我们就只能听到雷声。在近处也只下场阵雨,一下子过去,雨过天晴,所以“有雨不多”。也称“未雨先雷,有雨不大”。
    “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过程中,雷声不紧不慢,打打停停,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
   “露水闪,不带伞”,夏夜经常看到闪电但听不到雷声,这种闪称为露水闪,往往是天干的预兆。
   雾是常见的天气现象。特别是冬春,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表附近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多,水汽凝结成雾,或是冷气团移向暖湿的地面时,也会形成雾。看雾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一日雾,三日晴;三日雾,九日晴;三日不晴落连阴”这句谚语初看有矛盾,其实我们要了解雾的颜色。早上雾呈白色,收得快就是晴天。雾呈黑色或灰色,到处乱跑就要下雨。所说的“一雾三晴”是指白雾,如果是灰雾乱跑,当日可能就有雨。“早上白茫茫雾晴,上午灰沉沉雾雨”就道出了这个规律。
五、以动物和其他物件看天象
    动植物和一些常用的家用物件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其活动规律和习性会发生一些变化,根据这些变化也可以预测天气。
      “鸡在高处鸣,雨止天要晴”“蚂蚁搬家 天将下雨”“蜜蜂迟归 雨来风吹”“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晴天转雨时,人们感到闷躁,疲倦不适。老人腰酸背疼,病人伤口发痒,关节疼痛,都预示天要阴雨。还有猪衔草垫窝,蝉停止鸣叫,燕子低飞,白天鸟雀抢窝,麻雀成群躲在屋檐下,蜻蜓低飞,蛇钻出洞来等等,都是下雨的前兆。
     “缸穿裙,大雨淋”“盐出水,雨来鬼”“地上返潮,大雨必到”“烟子不出屋,等雨灌茶壶”都是[size=font-size:12.0pt,12.0pt]阴雨前气压低、湿度增大的反应
六、以历法的一些关键日预测天气
    人们经过长期的观测总结发现,二十四节气和太阳息息相关,农历和太阴(月亮)息息相关。日月地三者的运动有固定的规律,冷暖气团经常会在一些固定日期出现。摸索掌握了其规律,也就能预测以后的天象变化。
      “上怕初三雨,下怕十六阴”“坏了初二三,半月不得干”“三十连初一,半月雨滴滴”这些谚语把一个月中关键的日子说出来了。“头八(五月初八)无雨十八休,廿八无雨把秧丢”则说:农历五月上旬应该有雨,上旬无雨就盼十八和二十八,二十八还是无雨,稻谷就要减产。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农事的重要季节,观测春天和在春季观测以后几个月天象的谚语主要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春季无大风,夏季雨水穷”“春雪应大水,腊雪应年成”“春有几次大风,秋有几次大雨”“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等。中国有数九的说法,《九九歌》唱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九歌》既唱出了八十一天的气候冷暖变化其中也有以后气象的预测,如“九里一场风,伏里一场雨”“]春打六九头,种田不用愁”“春打五九末,种田无着落”“雷打正月雪,二月雨不歇;三月缺秧水,四月秧起结”。农历二十四节气与太阳息息相关,也能预示后来几个月的天况。例如“谷雨一场风,一年捞个空”“雷打惊蛰前,农夫好种田;雷打惊蛰后,低田种绿豆”“立春有雨落,滴至清明末”“立冬晴,一冬晴”“立秋南风当日雨,秋前南风秋后雨”“立秋南风当日雨,当日无雨干得苦”“立夏不下,无水洗耙”“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一年两个立春节气)”“清明断雪,谷雨断霜”“霜降见霜,米谷满仓;霜降无霜,碓头无糠”“夏至翻巧云,三天得两天晴”“大暑不雨秋天旱”“小雨谷雨不落雨,明年一定旱得苦”。
       最有意思的是某些特指的日期预测气象,如“大旱不过七月半,过了月半到九月”和“立秋南风当日雨,当日无雨干得苦”基本对应。“四月八日晴,河里鱼儿上岗岭;四月八日阴,河里鱼儿烂成羹”“四月初八晴,瓜果好收成”说明四月初八晴日多。“六月六,晒箱兜”和“六月六,落雨烂谷蔸”“六月六有雨,连落四十五”相对应。传说六月初六是天贶节,在安陆有家家户户暴晒衣物箱柜的习俗,可见常年六月初六是大晴天。如果这天下雨,必将是连阴雨。还有一个日子就是“十月十六寒婆捡柴”,预测第二年有没有“倒春寒”很准。农历十月十六晚上如果是晴天并无风,说明地上的柴好捡。寒婆把柴捡走了,第二年必有倒春寒;如果那天有雨或有大风,说明地上的柴随风乱跑,寒婆捡不到,第二年就没有倒春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