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往境界

 老刻刀 2014-02-05

向往境界

 

 境界是悟出来的,需要趟过人生的许多经历之后方能练达。

    向往境界已多年。每当遇到压力、委屈或者困扰的时候,常感到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召唤、在引导、在撑持。我们都出自凡胎,凡人所有的,我们大多有之;凡人所无的,我们大多亦未必有,而境界或许便是其中最高明的奥妙。
    
读过“成功学”创始人拿破仑·希尔的不少著述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成功需要个人素质中的三根支柱——学识、才干和境界。学识是学来的,无论来自书本还是来自经历; 才干是练就的,无论来自探索还是来自实践;境界则是悟出来的,需要趟过人生的许多经历之后方能练达。普天之下“学富五车”者不少,“才高八斗”者不少,兼有“五车”学识和“八斗”才干的人也不少,然而,充分重视并真正拥有第三根支柱——“境界”的人却实在不多。
    
通常所谓的“境界”,应当是凡人所不具备或者难以具备的,是心灵在净化和升华之后的一种超凡脱俗的内在表现。
    
热爱生命是一种境界。人生本是一段既有雄奇秀美又有疏宕萧飒的旅程,人生的艺术是把人的才能与潜力发挥到极致。因此,勇敢的美国盲人埃里克·韦恩在黑暗中攀登上珠穆朗玛峰,还笑言“眼盲只是一种不方便”。也因此,余纯顺直面沙海、裹尸大漠,用身躯和灵魂去祭奠追求和理想。
    
尊重自然是一种境界。天人本合一。除了智慧和文化的差异,人和自然界中的其它动物和植物本来是平等的。动物解放运动与种族和物种的解放运动一样,都是为了克服偏见与歧视而进行的斗争。
    
身忙心静是一种境界。无论是身忙还是脑忙,心不能忙更不能乱。心灵的平静是智慧中最美丽的瑰宝,内心的平和是最难得的清醒。无论处在多么错综复杂的境地,无论面对多少俗务纷扰,都要力图做到“心若止水”、气定神闲。人要有鸿鹄之志,更要有平常之心。正如梁启超所言,“世事沧桑心事家,胸中海岳梦中飞”。静水之下才有深流,高云之上才有真空。
克服自我是一种境界。“人心比天海还宽”,人的想象力足可以超越已知的宇宙,却往往难以克服自己。因为心之思超越宇宙可以几乎不要工本,而克服自己却往往需要巨大付出。克服自己的最大武器就是无私。无私方能忘我,进而战胜自己。一旦真正地战胜了自己,就没有不可战胜的对象。
    
学会忘却是一种境界。在绝望中摆脱困扰、在痛苦中捕捉快乐、在压力下把握心态、在失败中寻找希望,法宝就是懂得忘记。内心深处所存放的应该尽量多的是美好的回忆、是善良的真诚、是友情的愉悦,而需要随时忘记来自你身边和周围的无论出于任何意图的误会、干扰乃至仇恨。人不能为了别人的议论和感觉而活着。
    
懂得舍弃是一种境界。人的需求和欲望永无止境,其实真正的财富常常是精神的。舍弃也是一种智慧,有所得必有所失。因为失去,所以拥有,放弃有时很美丽。当一个人穷得只剩下钱的时候,他拥有的物质也许远不如他因无知而舍弃的精神。
    
谦虚平和是一种境界。我们都知道地球很大。然而,太阳的质量等于33万个地球,而科学家还发现在70亿光年之外的星系里有大量的恒星形成,每年诞生的恒星质量累计竟达1,000个太阳。人实在是太渺小。人的知识球面与其半径的立方成正比,无知者径小球小,却自以为大。有知者径大球大,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没有人会因为骄傲和自满而得到尊敬和成功。
    
理解审美是一种境界。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的水准,常常决定着人之所言所为。审美如同一种准则、一种导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一个人和他周围人群的价值取向。审美决定着人和机构的事业愿景、作品/产品的市场价值和人们内心的信念与力量。
    
心态积极是一种境界。人类近代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就是——人类如果改变本身的心态,就能使生活发生变革。“成功学”的核心精神其实只有一个: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相比,差异就在于心态是否积极。拥有积极的心态,生命之树可以结出无数丰硕甜美的果实;而怀抱消极的心态,生命之树则将满是摇摇欲坠的枯叶。积极的心态可以使老者童心不泯,可以在艰途中随遇而安,可以令心灵的荒漠变成绿洲,可以让失败变成成功的尝试,可以把苦难当成生命的资本。
    
闻过则喜是一种境界。良药多苦口、忠言必逆耳。人总得面对来自外界的批评、流言、议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大可不必为受到批评而不快,批评往往是进步的推力。听不到批评的人无非有两种情况,一是别人不敢批评他,敬而远之;二是别人懒得理会他,不屑近之。当一个人听不到批评的时候,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藐视病魔是一种境界。健康最直接地属于每个人自己,于是病魔往往最令人恐惧。身病常由心病引起,真正的恐惧是对康复失去信心。
    
廉洁慎独是一种境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道之财,不可贪之;该得之财,必能得之。不该得之财,伸手必被捉。不为人知之事尚有天知、地知、神知、己知。“功”是对职责的优秀履行、“过”则可能涉及法律的评判,“功”与“过”不能冲抵。海苦无边,回头才是岸。
    
视死如归是一种境界。生是死之始,死乃生之终,死亡本是生命的一部分,人生只是生与死之间的一段距离。生命如同一个不能重复的花季,要珍惜每一天、每一个成果和每一朵思维的浪花。
    
宽容忍让是一种境界。“有容乃大”。宽容是人类最大的美德。与人相处,最难做到的是宽容和忍让。怒发冲冠无须付出,宽容忍让却最需要付出,无论付出的是伤害自己、是遭人误解还是丢失面子。宽容是一种最高贵同时也是最艰难的涵养。承受是人生苦涩而又美丽的一番心境。但宽容不等于软弱。
    
辩证思维是一种境界。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不止一个需要思考之后再采取行动的问题。阴与阳、正与反、因与果、内与外、虚与实……每个问题几乎都有既相反而又相关的两个方面。辩证思维可以让人获得一种彻悟之后的思辨能力,始终拥有“胸有成竹”的主动状态。
    
事业雄心是一种境界。雄心勃勃之时,工作动力便油然而生。可以没有辉煌的结果,却不可以没有闪光的过程。记得王国维所说的事业演进的那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善与人处是一种境界。相处起码需要宽容,从宽容到理解到欣赏到愧对到感恩,这五个境界的进化会让人感到友人的增加和亲情的深邃。朋友有许多种,贵在真诚。真正的朋友必宽谅、必坦直、必真诚。但凡遇到危难沦落,真正的朋友必会第一个站出来帮助,哪怕只是一句善诚的慰语。
    
慈悲施舍是一种境界。在竞争加剧的时代,总会存在各种处于弱势的人群,不难想象他们所处的艰难境地。如果有更多的人乐善好施,贫将因为被助而慰,富将因为施助而乐。慈悲施舍的最高境界莫过于陈嘉庚先生当年的“卖店救国”之举。社会总有一天会因为富者与贫者之间的施舍与被施舍而变得更加平和。
    
享受生活是一种境界。真正会享受的人未必是富人,享受之物也未必是某种高于平民的物欲。战后废墟中的一朵野花,饿极之后的一碗素面,都会使你享受不已。能被身边小事感动的人,永远不会丧失生命的意志。“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只有当心灵之窗真正开启时,你才懂得品味生命周遭的一切。
    
知羞知耻是一种境界。孔子的“行己有耻”、“知耻近乎勇”,孟子的“人不可以无耻”、“羞恶之心,义之端也”,都教人知羞知耻。羞耻心是一个人修养的基础。“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羞耻心是善之源,也是恶之堵。懂得羞耻的人才常常会达到心安理得。
    
境界是什么?境界是一种对世俗平庸观念的超越,是一种在对人生境遇反思之后产生的感觉,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哲学思考,是一种支配和把控内心世界的力量,是一种在冲破了自我约束之后的解放,是一种永远给人以力量的精神源泉,是一种由迷茫之后的顿悟产生的特质和底气且经得起时间的久远考验。“人类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在以行动为主的生命桥梁上进行思考”(汤姆·莫里斯)。
    
真正地拥有那许多美妙的心灵境界几乎是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只要进入了某些境界,就可能拥有了这世间最宝贵的东西。
    
对境界,予心向往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