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歷史——虹口區志>>道路橋樑

 還舊樓主. 2014-02-05
 
        明、清之时,境内河浜纵横,道路以泥土小路居多,集镇有少量石板路,桥梁甚多。开埠后,租界当局以虹口港为中心,向北向西并跨虹口港向东,呈扇状辟筑道路。清同治六年(1867年),英商上海自来火公司的煤气干管通过威尔斯桥(已拆除),虹口开始使用煤气。清光绪五年(1879年),全国第一盏电灯在境内试用成功。光绪九年,杨树浦水厂开始向境内南部租界供水。光绪二十二年,斐伦路(今九龙路)30号,工部局新中央电站落成发电。民国2年(1913年),坐落在物华路81号的翔华电气公司成立,开始对外供电。民国3年,境内部分岸段始有驳岸。民国7年,江湾电气公司向江湾镇供电。民国12年,北区污水处理厂在欧阳路建成。民国13年,工部局在斐伦路新建23千伏变电所。民国17年,闸北水电股份公司向境内北部地区供水。民国19年,武进路九龙路口雨水泵站建成排水。民国19年,华界辟建翔闸路(今四平路)、三民路(今三门路)等现代道路。至民国26年,境内道路195条,其中煤渣路、弹石路占相当比例。八一三事变时,部分道路遭日军炮火毁坏,污水处理厂一度停止运转。

     
   20世纪70年代后期,市政基础建设步伐加快,新辟道路16条,并拓宽四平路、大连西路、吴淞路等快速干道。新建桥梁3座,其中吴淞路闸桥为市区南北干道上重要桥梁之一。

        1993年,境内有道路240条,总长163.25公里。有桥梁68座,总长2185米。

        一、道路
 
        唐天宝十年(751年),区境吴淞江故道以南隶华亭区,以北隶昆山区,随吴淞江故道的变窄,人口渐增,农业商贸日兴。南宋嘉定十年(1218年),析昆山区东五乡置嘉定区,吴淞江故道以北为嘉定区境。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析华亭区东北五乡置上海县,区境吴淞江故道以南为上海区境。
 
        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嘉定区置宝山区,区境虬江以北隶宝山区。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吴淞江(苏州河)北岸(今乍浦路街道、提篮桥街道一带)辟为美侨居留地,界线未定。同治二年五月十日(1863年6月25日),划定美租界界线,美租界扩至今唐山路街道一带。是年八月英美租界合并,改称英美公共租界。
 
       光绪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1899年5月8日)租界再次扩展至今嘉兴路街道的一部分。是年,英美租界正式改称上海国际公共租界(简称公共租界)。区境的其余部分,仍属上海、宝山二区。
 
        光绪二十九年,公共租界越靶子路(今武进路)延伸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后设北四川路巡捕房,强行越界管理。民国元年(1912年)江苏省临时省议会颁布《暂行市乡自治章程》,划境内上海县北境和宝山区江湾、彭浦两乡南境置闸北市(由两县共管)。民国16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区境除公共租界外,闸北市改为闸北区,闸北区与公共租界之间的一小部分属引翔区,宝山区江湾乡改为江湾区。八一三事变后,区境沦为日本海军警备地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租界,区境划为上海市第十六、十七、十八区和第二十一、二十二区,次年分别改名为虹口区、北四川路区、提篮桥区和新市街区、江湾区。区以下设保甲机构。
 
        1949年后,境内的行政区划曾多次调整。1950年、1956年曾将广中路、广灵四路以北部分划与郊区。1952年,江湾区并入北郊区,北四川路区与虹口区合并。1958年,北郊区改属宝山区。1959年12月,提篮桥区与虹口区合并。1962年12月,罗浮路以西地区划给闸北区。1979年,自宝山区、杨浦区划入部分地区,建立今曲阳路街道。1984年,宝山区的江湾镇和大八寺(今大柏树)地区划入区境。1992年,密云路北端路东地段划归杨浦区,区境遂成现状。1993年底,区境有12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镇人民政府。
 
        二、桥梁
 
        (一)吴淞江桥梁
 
        开埠前,境内小河纵横交叉,桥梁星罗棋布。有建于明崇祯年间的春生桥(俗称香花桥,在江湾镇),有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的万昌桥、竹行桥、虹桥、沈家桥、提篮桥、下海庙桥。大部分桥梁则建于清乾隆至民国25年(1824~1936年)间。

        开埠后,居民增多,境内吴淞江、虹口港、沙泾港、俞泾浦等河道上的桥梁日益增多。解放前,境内吴淞江河段筑有外白渡桥等4座,虹口港上有东大名路桥等7座,俞泾浦上筑有邢家桥等13座,沙泾港上建有溧阳路桥等16座,走马塘上建有韶嘉桥等10座,斜塘上筑有沽源路桥等4座,泗塘上建有张观桥等3座。此外,江湾镇和乡间小河上筑有顾家桥、北叶家石桥及其他无名小桥10座。另有提篮桥、下海庙桥等因填浜筑路而被废除。民国26年,沙泾港上的胡家木桥被炸毁。民国30年,俞泾浦上的方家木桥被炸毁。抗日战争时期废去江西路桥和渡口桥。

        1949年后,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建吴淞路闸桥、新市南路桥、三门路桥、祥德东路桥、军民友谊桥、污水管桥、通州路桥等7座。其他桥梁都进行不同程度的修理、加固或改建成为不同类型的钢筋水泥公路桥。为建造和平公园,废除北董家石桥。为改造道路废分水庙桥、小徐家木桥、四平路二号桥、蒋家桥。

        外白渡桥 清咸丰初,吴淞江上无桥梁,仅吴淞路东侧有一渡口,称外摆渡。咸丰六年(1856年),英人韦尔斯筑韦尔斯木桥。外人过桥不收费,国人过桥收制钱一文,车轿加倍。清同治二年(1863年),韦尔斯宣布,过桥费涨价一倍,遭国人抵制。租界当局遂于韦尔斯桥东侧,另造新桥。同治十三年,新木桥落成,外人称为花园桥,国人称为外摆渡桥,或因过桥不再收费,称之为外白渡桥。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建为钢桁架桥,桥长104.24米,车行道14米,人行道3.6米,面积2210平方米。梁底标高6.46米,桥下净空5.76米,一般驳船除特大潮汐外都可畅通。桥上原设计载重20吨,解放后,经6次大修、加固,更换钢架,拆除电车轨道,敷设混凝土桥面等。1976年,现场试验,单车行驶可达150吨。

        吴淞路闸桥 位于外白渡桥西侧,南起中山东一路北京东路口,呈“S”形,跨南苏州路、北苏州路、天潼路,北达吴淞路塘沽路口。为解决天潼路上车辆过河,在北引桥西侧设匝道,自天潼路可直通中山东一路。闸桥于1989年3月15日动工,拆迁居民1233户,单位80家,总投资1.43亿元, 1991年4月30日建成。闸桥全长838.26米, 正桥长143米, 桥面宽26.4~29.8米,4车道。主跨钢梁为闸和桥的组合体。为保证吴淞江畅通无阻,挡潮闸宽60米,由17扇挂门组成,平时横卧在钢梁下,见桥不见闸。特大潮汛时,操作电钮,10分钟便可关上闸门。桥北引桥长411米,引道段288米;桥南引桥长284米,引道段132米。引桥下净空3.5~5.2米,可通各种车辆和行人。闸桥为国内外首创,既确保吴淞江两岸56公里岸线的防汛安全,又缓解外白渡桥交通拥挤的矛盾,成为境内往南经中山东一路直达南浦大桥,往北经吴淞路、四平路直抵五角场、宝山工业区的南北交通走廊。

         1993年,境内有桥梁68座,总面积约3.75万平方米,总长度2185米。

1993年区内桥梁表

桥名
跨越
河流
建造时间
结构形式
长度×%度(米)
梁底标高
(米)
曾用名
载重量
(吨)
外白渡桥
吴淞江
1907年
钢桁架
104.24×18.4
5.75
外摆渡桥
20
吴淞路闸桥
吴淞江
1991年4月
连续梁
838.26×26.4
29.8
833
 
20
乍浦路桥
吴淞江
1927年
钢砼单悬臂
梁加吊梁
71.94×17.3
6.21
 
10
四川路桥
吴淞江
1922年
同上
70.97×18.2
6.386
白大桥
15
河南路桥
吴淞江
1924年
同上
64.46×18.2
6.1
铁马路桥
15
东大名路桥
虹口港
1841年
1976年改桁架拱
20.23×18.76
4.8
外虹桥
20
东长治路桥
虹口港
乾隆年间
1976年改钢砼结构
18.68×13.5
3.77
中虹桥
13
东汉阳路桥
虹口港
乾隆年间
1970年改钢砼结构
23.4×18.2
4.57
里虹桥
15
东余杭路桥
虹口港
1912年
1970年改钢砼结构
19.60×12.2
4.8
电灯厂桥
13
鸭绿江路桥
虹口港
19世纪后期
钢砼结构
19.5×17.36
4.78
四卡子桥
13
哈尔滨路1号桥
虹口港
民国初年
同上
19.5×11.9
3.67
 
13
嘉兴路桥
虹口港
19世纪初
钢梁
18.6×17.3
3.75
沈家桥
10
溧阳路桥
沙泾港
待考
钢砼连续梁
21.82×12.47
4.07
 
10
哈尔滨路2号桥
沙泾港
1931年
钢砼结构
15.35×12.12
3.67
汤恩路桥
13
柘皋路桥
沙径港
1931年
钢砼结构
15.6×12.15
3.89
 
13
东嘉兴路桥
沙泾港
抗战时期
1973年改简支架
15.89×5.1
4.12
 
10
海伦路桥
沙泾港
1934年
刚构
16.4×11.8
4.23
库伦路桥
13
通州路桥
沙泾港
1951年
钢砼简支梁
18.5×7.1
4.02
 
10
物华路桥
沙泾港
20世纪初
1952年改简支梁
18×5
3.92
香烟桥
10
临平路桥
沙泾港
待考
1987年改钢砼空心板梁
19.238×22.2
4.43
 
20
四平路一号桥
沙泾港
1931年
1983年改钢
砼空心板梁
26.9×31.56
5
 
20
东体育会路桥
沙泾港
1931年
1951年改钢砼简支梁
21×93
4.48
 
15
污水管桥
沙泾港
1957年
钢砼简支梁
14×1.3
5.52
 
人行
祥德东路桥
沙泾港
1992年
钢砼简支梁
20×14
4.8
 
20
大连西路桥
沙泾港
待考
1987年改钢砼简支梁
29.1×23.6
4.81
 
15
中山北一路桥
沙泾港
待考
1986年改钢砼简支梁
15.2×29.4
4.541
 
20
中山北路铁路桥
沙泾港
待考
钢筋一孔
11.1×4.5
4.24
 
 
屈家桥
沙泾港
待考
1974年改衍架拱
20.9×3.5
4.37
 
人行
俞泾庙桥
沙泾港
同治年间
1978年改桁架拱
20.9×1.95
4.3O
沙泾港桥
人行
水电路桥
沙泾港
1927年
1965年改钢砼简支梁
15.7×8.71
5.5
 
20
油车桥
沙泾港
1916年
1974年改钢砼简支梁
15.8×4.9
5.1
 
15
邢家桥
俞泾浦
20世纪初
1979年改钢砼简支梁
16.44×6.5
4.32
 
10
横浜桥
俞泾浦
光绪年间
1951年改双悬臂梁
12.5×18.3
5.21
 
20
天通庵路桥
俞泾浦
待考
1970年改钢工字架
14.64×4.5
4.7
 
10
中兴路桥
俞泾浦
待考
1965年改钢工字梁
11.8×3.6
4.71
 
8
四明公所桥
俞泾浦
1920年
1980年改钢砼简支梁
13.2×2.65
4.7
 
人行
宝山路桥
俞泾浦
待考
1978年改简支梁
12.8×10.85
3,86
 
15
(淞沪线)铁
路桥
俞泾浦
1874年
钢架一孔
 
4.2
 
 
广中路桥
俞泾浦
待考
1959年改简支梁
17.44×8.5
4.33
 
20
八字桥
俞泾浦
待考
1947年改简支梁
8.3×9.5
4,25
 
10
广粤路一号桥
俞泾浦
1824年
1953年改钢筋板梁
11.1×9.1
4.905
万昌桥、
晚苍桥
15
青云路桥
俞泾浦
待考
1968年改钢筋板梁
3.75×6.7
4.68
 
13
中山北路6号桥
俞泾浦
待考
1957年改钢架
17.4×20
5.5
1994年内
环高架施
工时拆除
另建新桥
18
芦径浦桥
俞泾浦
待考
1976年改钢筋板梁
16.4×4.85
 
 
16
牛郎桥
走马塘
1857年
三孔石桥
18×1.7
 
美善桥
人行
万安桥
走马塘
光绪年间
1973年改钢筋板梁
9.9×4.2
 
 
15
韶嘉桥
走马塘
1872年
石桥
17.5×1.2
5.2
曹家桥
人行
逸仙路一号桥
走马塘
20世纪
30年代
1973年改钢筋梁
5×22
 
 
15
新市南路桥
走马塘
1980年
空心极梁
55×11.5
 
 
15
黄家桥
走马塘
1865年
1974年改钢筋板梁
15.05×1.85
 
 
人行
春生桥
走马塘
明崇帧年间
1970年改钢筋板梁
9.3×4.6
 
香花桥
10
邯郸路桥
走马塘
1922年
1983年改钢筋板梁
32.08×30
5.1
翔殷路桥
20
军民友谊桥
走马塘
1954年
1980年改钢砼结构
26.1×3.5
 
 
 
西葛家桥
走马塘
清朝中期
1977年改桁架
15.4×2.83
 
 
6
竹行桥
走马塘
1772年
1974年改钢架
15.92×1.35
 
 
 
凉城市河桥
走马塘
待考
1992年改钢砼简支梁
28.24×24
 
 
20
三门路斜塘桥
斜塘
1958年
1983年改钢架
24×11
 
 
15
新浜桥
斜塘
1748年
1970年改钢筋板梁
7.3×6.75
 
毓麟桥
20
忠烈桥
斜塘
20世纪
30年代
1984年改钢筋板梁
21.7×17.3
5.5
 
20
北新浜桥
斜塘
待考
1973年改钢架
8.9×2
 
悦来桥
拖拉机
沽源路桥
斜塘
1932年
1987年改钢筋板梁
14.6×5.9
 
 
10
公兴桥
柳营港
20世纪初
1956年改双悬臂
12.55×10.5
4.37
西八字桥
13
严家桥
泗塘
待考
1960年改刚构
17.05×3.5
 
 
8
张观桥
泗塘
1920年
1981年改钢筋拱
32×3.6
 
张官桥
拖拉机
场中路一号桥
泗塘
1936年
1985年改钢筋空心板
32×17
6.45
 
20
韶嘉路一号桥
方家浜
1918年
1980年改空心板梁
4.7×3.2
 
 
15
广粤路二号桥
北王家浜
待考
1953年改钢筋板梁
7.9×6.65
 
 
20
广粤路三号桥
南王家浜
待考
1956年改钢筋板梁
7.9×6.65
 
 
13

        (二)立交桥
 
        大连西路四平路人行立交桥 位于大连西路、大连路、四平路交叉口,呈口字形。桥南属虹口区,桥北属杨浦区。桥梁主体采用变截面箱形空间钢架结构。人行道路标高3.61米,道路中心标高3.80米,跨中心桥面净宽3.5米,各向两边放射伸出。桥墩处桥面净宽约5米,采用双向弧形楼梯并以半平台连通,其中梯道宽2米,平道宽2.6米,全长150米。1983年9月14日落成通行。
 
415.jpg
大连西路四平路人行立交桥

        提篮桥人行立交桥 提篮桥人行立交桥位于霍山路、海门路、东大名路交叉处。根据不规则的地形,采用不等边扇形平面,辅以桥面不同高度。除花鸟商店一角设S形相连的2座螺旋楼梯外,其他2座采用顺人行道侧石边的弧形楼梯。桥梁柱系空间钢架,采用钢板焊接箱形结构,钢架立柱用盆式橡胶支座与钢筋混凝土基础连接。人行道路面标高分别为2.98米(东大名路)、2.92米(海门路、霍山路),建成于1984年1月。

        西体育会路车行立交桥 位于区境中部偏西,南起东江湾路虹口游泳池门口,北至西体育会路上海外国语学院大门北侧50米。该桥主孔处西侧是广中路,东侧系大连西路。钢筋混凝土桥面。主桥长288米,共21孔。主孔28米,副孔为13米;加上前后两端引桥总长为665米,桥面总宽10米,车行道宽9米,主孔梁底净空高度5米,是上海市首座装配式车行立交桥。1985年12月24日落成,26日通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