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家---固镇历史。

 固镇邢斌 2014-02-05
 
 
 
 
固镇地域开发较早,夏商时期为淮夷之地,自汉初起先后设置谷阳县、氵交国、氵交县、谷阳郡、高昌县、连城县、广平县、仁州、临淮郡、已吾县、临淮县、虹县、蕲县等,至唐咸亨三年(672年)废尽。
 西汉初年,于今县城南一公里(浍河南、铁路西)设置谷阳县,因位于谷水之阳而得名。谷水即氵解水,后演变为氵解河。当时奚谷被封于此。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封岑淮为谷阳侯。南朝宋、齐时,为阳平郡、县治,北朝北魏太和七年改置谷阳镇。北宋称西故镇,金称西固镇。明清两代设巡检司和营汛,固镇驿为京宁古道凤阳至徐州间最大驿站。 固镇自古扼南北交通之要冲,为皖东北之西南门户,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楚汉在固镇东垓下决战,演出了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的悲剧。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著名经学家、古文字学家许慎在此任氵交长;建安年间,曹操为争夺江淮在曹老集安营扎寨,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淮西招讨使李显忠在陡沟大败金兵。清末,捻军在此奋战多年。民国元年(1911年)孙中山的北伐军在固镇大败清军。民国14年(1925年),直系军阀孙传芳纠集五省联军与奉系军阀张宗昌在固镇激战。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盘据固镇8年,本地是共产党、国民党、日伪等到三方军队争夺的战场。淮海战役期间,固镇是解放军阻击国民党南线援军的战略要地。淮海战役胜利后,本地又是解放军南下渡江的要道。
1985年7月,我县邀请省内外文物专家、学者召开垓下座谈会,濠城集被确认为垓下遗址,并于次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汾洪江
县境内有个汾洪江林场,因坐落于古汾洪江故道而得名。汾洪江发源于今河南开封东的上集贤村,向东南流入淮河。沿江串联着18个湖泊,素称“一溜十八湖”,犹如一串晶莹璀灿的明珠,格外生辉。
“十八湖”现已演变成以姓氏命名的村庄,自上而下依次是:棠湖、潘湖、林湖、路湖、夏湖、刘湖、魏湖、赵湖、王湖、田湖、任湖、叶湖、苏湖、钱湖、李湖和陶湖(刘湖以下各湖在固镇县内)。西从瓦疃镇的路庙村,东到杨庙乡的张巷村,约长20公里,宽20米的故道清晰可辨,而以林场西的瓦疃镇遗迹最多。此处江面宽阔,如一片汪洋,南岸的陈海子和单海子由此得名。往西有个陈秀圩子,时称陈渡口;与其隔江相望的航运码头,今称码头王家。再往西即为江心洲。有人认为汾洪江应为“粉红江”因它的上游直通隋炀帝后宫,是众多妃嫔及宫女的脂粉水染成了粉红色,故名。
徐家大楼
明朝时,濠城有个客商去南京做生意,结识了一位姓徐的朋友,商人返回时,徐氏托他捎封家信。客商问:“君家何处?”答曰:“濠城西北沱河边徐家大楼是也。”商人反问道:“彼处只有名为垓下的大土台,何来徐家大楼?”朋友嘱道:“晚上尽管去,自有我家在。”
客商回到濠城,当晚走到垓下南约一里的石桥时,月光下却不见沱河与垓下,只见一片楼台殿阁,灯火辉煌,脚下土路也变成一条五彩路,直通正殿。客商仿佛做梦一般,飘然入内,呈上家书。主人阅后非常高兴,临别送他一袋黄豆。商人心想:我家何缺此物?又不好意思说什么,路上并不管口袋开口黄豆洒出,走到那座石桥时黄豆也已洒完,便持空口袋回家。翌日早晨,客商觉得头晚之事蹊跷,又拿起那只口袋细看,谁知竟从中掉出一粒闪闪发光的金豆子。商人猛然醒悟:“徐家大楼”实乃仙境,楼主亦为神仙,所赠黄豆实为金豆!他急忙按原路返回寻找,竟一粒未见,就连徐家大楼也无影无踪,只有垓下土台依然默默地躺在河边。从此,那座石桥被称为洒金桥,垓下被称为徐家大楼。
皇店马蹄井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高宗皇帝由2000名御林军护驾第三次巡视江南。凤阳知府仿照宫殿式样于固镇东兴造行宫以迎驾。后来此处被称为皇殿,误写为“皇店”。该行宫喂养御马的地方陷得很深,积有很多水。事后人们在此开了一口井,叫马蹄井。井口形如马蹄,约有二平方米,水深约有半米,连泥带水也只有两米半深。不管是长年大旱还是阴雨连绵,它的水位始终不变。数九寒冬水气象一堵雾障;酷暑盛夏,井水透凉甘甜。至今依然。
城隍庙岗子
城隍在古代指主管某个城池的神,但固镇自唐咸亨三年(672年)废县后,从未设过县治,也就没有建过城隍庙,为什么今县城西南部有个地方叫城隍庙岗子呢?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夏,高宗皇帝第三次巡视江南,路经固镇。事前曾拨专款由为官清正的灵璧知县白氏监修浍河固镇桥。当高宗经过此桥时,白县令拜托凤阳知府余荫国询问高宗对固镇桥的看法。因为高宗正忙于别事,随口应了一句:“回来再说。”谁知这句未置可否的话竟让贪官污吏钻了空子。他们对白县令造谣中伤,甚至把高宗的那句话篡改为“回来发落”。白县令象当头挨了一棒,不久在恐惧中抑郁而亡。高宗从江南回来细看固镇桥,认为既美观,又坚固,于是传白县令,意欲嘉奖。新任县令慌了手脚,不惜重金买使臣。使臣谎报说:“白县令暴病身亡。”高宗非常惋惜,下令将其厚葬,追封为“固镇城隍”,并在桥西北的高地上建造城隍庙供民众祭祀他。

   

固镇桥
很早以前,有个赵石匠动意要请鲁班在浍河的越河上砌座大石桥,乡亲们纷纷捐款。鲁班从扬州来到固镇,首先勘察地质、水文,并画出一幅七孔拱形大桥图样,然后带领能工巧匠用十天时间把天生桥建成。鲁班手持神斧站立桥头,人们敲锣打鼓前来祝贺。这时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来到桥头说:“这桥质量不好,恐怕擎不住我和我的小毛驴。”鲁班并不认识张果老,很生气地说:“请吧!”张果老让毛驴饮干了浍河水,又倒骑着毛驴走上石桥,桥身果然摇摇欲坠。鲁班速将神斧扔进桥洞支起桥顶,桥身稳如磐石。张果老刚过石桥,鲁班恍然大悟,忙上前施礼道:“不知果老仙师驾到,望乞海涵!”张果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事后,人们还在桥上发现了毛驴的蹄印。桥下永远保留着鲁班的神斧——金斧头,那些逮鱼摸虾的人在桥洞里有时还能摸到斧头的把柄。
从此该桥名扬乡里,“固镇桥”则成为固镇的代称。
许马桥
很早以前,氵解河只是条浅浅的小河。冬春季节,以土坝沟通两岸。到了夏秋涨水时,人们只有坐船渡河,很不方便。
氵解河南岸,住着一个叫许桥的年轻人,母子两人以种地和摆渡为生。这年春天,许桥正在地里干活,忽听河里传来呼救声,他立刻奔过去,从水中救起一位年轻的姑娘,背回家中。这姑娘是河北财主马老八的女儿马玉巧,从河南岸姨妈家回来,因土坝太滑,跌落水中。玉巧十分感激其母子的救命之恩。次日临别之时,从头上拔下银簪送给许桥,叮嘱他前去求婚。
第三天,许桥带着银簪到了马家。马老八火昌三丈,令家人把许桥赶出家门。马玉巧上前阻拦:“女儿主意已定,非许桥不嫁。”马老八眼睛一转,对许桥说:“你若能在氵解河上修好一座桥就可完婚,否则就别想娶我女儿!”
从此,许桥天天都去怀远荆山推白炉石,村里年轻人都来帮忙。两年的功夫,石料备齐。许桥请来许多石匠动工修桥,到次年春天,五孔石桥即将合拢。马老八气急败坏,于一个阴云密布的黑夜带着两个佣人前去挖毁桥基,接着大雨倾盆,河水暴涨,石桥顷刻倒塌。许桥悲痛欲绝,跳进急流。马玉巧听说许桥自尽,欲到河边祭奠,反被马老八锁在屋里。
但许桥并没有死,他被打鱼人救起,并学会石匠手艺,挣了一些钱,两年后乘船回来,决心再次建桥。两人见面悲喜交集。马老八闻知此事十分惭愧,也送来银子资助造桥。氵解河大桥终于修好了,取名为“许马桥”,纪念许桥和马玉巧忠贞不渝的爱情。
一碑三孔桥
清咸丰年间,翰林张氏陪同钦差从江南阅边回京路经固镇,适逢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平地一片汪洋。他们乘船从固镇驿向北到达溧涧铺,钦差长叹道:“水宽浪高,行人不便,你我不如奏请皇上,在此建造一座百余孔大桥,以利庶民。”张翰林把眼珠一转,连声说好。
文宗皇帝果真准本,身为御师的张翰林被委任督工建桥。两个月后,张翰林估计洪水已退,便携带巨资来到溧涧铺,果然只见铺东的界沟里有水。张翰林在界沟上轻而易举地建起三孔石桥,并在桥西端竖立一块石碑,上刻“一碑三孔桥”,却谎报“一百三孔桥”。该桥实际花钱寥寥,大批银钱被张翰林贪污。
   
   

垓下遗址    俗称霸王城。为楚汉垓下决战进项羽大本营和汉代氵交国、县治所在地。垓下遗址北临沱河,与灵璧为邻。沱河从城址的西面向北陡然拐了一个弯,然后向东流去。城址呈不太规则的四方形,每个拐角都呈弧形。垓下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谷阳城遗址    位于县城南一公里的原谷阳乡,隔浍河(古称谷水),与县城相望,为汉初谷阳县治故地。到今城垣犹在,城基四门相望。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老营遗址    位于县城南三十公里处,京沪铁路西侧。东汉建安二年(197年),曹操挥师南下,把袁术部逼过淮河,在此安营扎寨,称为曹家营。十三年(208年)起,曹操与孙权在江淮地区先后六次交战,又在曹家营南边设南营(今南郢村),在该营东北设北营(今北郢村),类北曹家营被改称曹家老营,俗称曹老营。
陡沟古战场遗址    位于石湖乡陡沟村,紧临浍河北岸,地势极为险要,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淮西招讨使李显忠在此大败金国将领萧琦的“拐子马”。
 
东岳庙    东岳大帝行宫,始建于隋。庙门朝南,三进院落。前殿塑有六匹泥马分站两边,正殿供着东岳老爷的泥塑坐像,后殿是楼房,在东岳老爷及其妻儿老小和仆人的木刻像。在百余间殿堂里供奉着数百尊神象,还有阎罗和鬼判的泥塑象。庙里常驻一班僧人,修尊诵经;每逢农历正月初九、三月二十八的庙会日,人们就会用轿把东岳大帝抬到庵门口,供人供奉。
稿沟戏楼    故址位于稿沟集南端、浍河北岸,楼高十余米,背临浍河,青砖灰瓦,飞檐雕木,石柱托底,远远望去,犹如水上楼阁。戏楼由后楼与前亭组成,中间以隔扇相连。隔扇两边高悬一对联:“三衬楼台笼花外,风吹歌管近云端。”横批:“世乐升平。”舞台两侧,从层檐至台口下垂一副巨大楹联:“你看他,谁看你,到此应无立足地;今形古,即形今,大家都有下台时。”
哪吒庙    位于九湾集。陈塘关位于今九湾集西边解河入浍河处,陈塘关东门外有一座七进院落的大庙,庙内塑有左手托着七级宝塔、右手按剑而立的托塔天王李靖神像,九湾集南的哪吒庙塑有三头六臂的哪吒神像。九湾街西的西佛庵,塑有超度哪吒的南海观音像。至抗日战争时期,陈塘关石碑还在,现今不知遗落何处。
千佛阁    故址位于固镇南小街处的浍河沿岸。从唐代起,这里陆续建成七十二座庙宇。南岸有太山庙、尼姑庵、文显阁、地藏庵、火神庙、千佛阁、大王庙、月藏庵等,北岸有插花庙、迎水寺、弟子庵、东岳庙等到,尤以千佛阁曲雅雄伟,为清乾隆年间徐姓大财主所建。有“午佛阁,转厢楼,墙里狮子墙外头”之说。已被毁。
插花庙    故址位于顺河街东侧,由众多船家捐资兴建。三间殿宇虽小,但满堂彩塑,有观音、眼王、华佗、催生娘娘、送生娘娘、养活奶奶、豆棵棵等神像。庙门朝南,面对着能停泊上千只帆船的浍河码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