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三镇游】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内“觅”国宝(上)

 晋龙哥哥 2014-02-06
【武汉三镇游】湖北省博物馆(3)——“曾侯乙墓”内“觅”国宝(上)

(国宝之一 ——编钟)

继续进馆参观。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湖北随县发掘出两千四百年前的“曾侯乙墓”,因其出土的文物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保存之好,价值之高,曾轰动一时。

【武汉三镇游】湖北省博物馆(3)——“曾侯乙墓”内“觅”国宝(上)
-
    墓的主人为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姓姬名乙(这一名字倒够简单的),为诸侯国君,故简称“曾侯乙”。从出土的文物推测,这位周王的后代、一方诸侯,不仅是一位熟谙车战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兴趣广泛的艺术家。随葬品之所以如此之多、之丰,正因为此。

由骨骼复原的曾侯乙塑像,据推测死亡年龄在45岁左右——那时的寿命真短!要知道,该“曾侯乙”起码属于“省部级”。按如今的标准,也就是刚刚当上这一级的领导,而且是最年轻的。

【武汉三镇游】湖北省博物馆(3)——“曾侯乙墓”内“觅”国宝(上)
-

早就想一睹其中出土的“国宝”风采,到了湖北博物馆,岂能放过?

据介绍,馆里共有包括编钟在内的九件“国宝”级文物,拍到了其中的几件,有的漏拍了。

国宝之一,编钟。

【武汉三镇游】湖北省博物馆(3)——“曾侯乙墓”内“觅”国宝(上)
-

它是我国古代最庞大的乐器,共64件,(其中钮钟19件,甬钟45件),分三层悬挂在满饰彩绘花纹的铜木结构的钟架上,每层的立柱是一个青铜佩剑武士。

【武汉三镇游】湖北省博物馆(3)——“曾侯乙墓”内“觅”国宝(上)

【武汉三镇游】湖北省博物馆(3)——“曾侯乙墓”内“觅”国宝(上)
-

介绍上说,这套编钟不但音域宽广,音列充实,音色优美,而且上面的铭文就是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乐律理论专著。

【武汉三镇游】湖北省博物馆(3)——“曾侯乙墓”内“觅”国宝(上)
-

编钟连钟架整体置于一座玻璃房内,找了几个角度,实在拍不好。

【武汉三镇游】湖北省博物馆(3)——“曾侯乙墓”内“觅”国宝(上)
-

国宝之二,青铜尊盘。尊是盛酒器,盘一般作水器用。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12厘米。该尊盘用失蜡法铸造,它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这项工艺如今还在用,而且也没进步多少。

【武汉三镇游】湖北省博物馆(3)——“曾侯乙墓”内“觅”国宝(上)

国宝之三,编磬,包括磬架。音色清脆,独具特色。

青铜磬架,由一对怪兽及其头上插附的杆子为立柱,两根圆杆作横梁,双层结构。

【武汉三镇游】湖北省博物馆(3)——“曾侯乙墓”内“觅”国宝(上)
-

32块磬,据介绍是用石灰石或大理石打磨而成的,形若屈身弯腰的人的姿态(称“倨句”),大小有异,分为两层四组。

【武汉三镇游】湖北省博物馆(3)——“曾侯乙墓”内“觅”国宝(上)
-

    国宝之四,鹿角立鹤。因为反光,中部拍“断”了。是一件造型别致、独具风格的青铜工艺精品。

    鹤和鹿是长寿的象征。已经死了还想“长寿”,升天后继续“保留省部级待遇”?


【武汉三镇游】湖北省博物馆(3)——“曾侯乙墓”内“觅”国宝(上)
-
    内容多了些,下集继续。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景点或网上的介绍,特此说明。感谢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