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题材背景

 面对朝阳 2014-02-06

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题材背景 

      青铜是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性能良好。青铜器是由青铜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前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距今4800-4000年,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鼎盛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和转变期(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代表着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的最高典范。

中国青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中国青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它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由于青铜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青铜器上布满了饕餮纹、夔纹或人形与兽面结合的纹饰,形成神灵的图纹,反映了人类从原始的愚昧状态向文明社会的一种过渡。

据古代文献记载,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能或用途,一是“纳(内)、入”,即盛装物件;一是“设”即陈设布列。《礼记·礼器》说得很明确:“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笾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内金,示和也。束帛加璧,尊德也;龟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见情也。”郑玄注:“金炤物,金有两义,先入后设。”纳是青铜器的第一位的基本功用,而纳的基本目的是“示和”。所纳对象即古文献所谓“实物(所实之物)”,就是上面所说“三牲鱼腊”,“四时之和气”之属,实际就是牺牲(肉食)、黍稷(主食)以及酒醴之类祖先生前生活必需品。而其主要就是把诸如此类分别纳入鼎簋尊彝等各类器物中,然后作以调和以供祭祀祖先之用。

中国青铜器的发展横跨了约三千年的历史,精美的青铜制品、神秘瑰丽的青铜文化,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青铜器因其制作精美,艺术价值颇高,而倍受国内外收藏家、研究者青睐。目前大多数欧美国家的博物馆都藏有中国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浩如烟海,作为国之重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中国人民银行曾于1981年、1992年和1993年分别发行了三组中国出土文物(青铜器)金银币项目,带给了收藏者难忘的视觉享受与文化熏陶,令中国的青铜文化永远闪耀在历史的烙印之中。但由于当时造币技术条件所限,未能将许多闻名于世的青铜器精品进行深入挖掘和精彩呈现。时隔19年后,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启动了中国青铜器金银币项目,对青铜器题材重新分类梳理,按照青铜器的年代和类别重新规划,将其作为中国贵金属纪念币重要的系列项目发行。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国青铜文化,展示中国青铜艺术的精髓,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2年8月发行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一套,其中5盎司金币2000枚,1/4盎司金币5万枚,1公斤银币6000枚,5盎司银币1万枚,1盎司银币8万枚。

兽面纹方鼎,铸造于商代早期。该器物高100厘米,口沿边长62.5厘米,宽60.8厘米,1974年河南郑州张寨南街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该器物是迄今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造型规整,形态大气。其腹部辅以商代早期典型兽面纹,每壁两侧和下部装饰有乳钉纹饰。

鼎,中国古代青铜礼器中的重要器物,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最初为炊具,后演变为礼器。

5盎司圆形金质纪念币

5盎司圆形金质纪念币
面额(元)材质成色(%)质量重量(oz)形状直径(mm)最大发行量(枚)
200099.9精制5圆形602000
正面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
背面图案商代兽面纹方鼎,衬以该器物兽面纹样等装饰组合设计,并刊“商·兽面纹方鼎”字样及面额。
设 计背面图案设计者:朱熙华 
雕 刻背面图案石膏雕刻者:徐云飞

乳钉纹爵,铸造于夏代晚期。该器物高22.5厘米,流尾长31.5厘米,1975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现藏于偃师商城博物馆。夏代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端,其铸造水平、艺术水准都处于初级阶段。该器物为同类型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造型匀称,形态舒展,其腹部一侧有两道凸线,中间排列有五个乳钉纹饰。该器物体现了夏代青铜器原始朴拙的特点。

爵,中国古代用于饮酒的容器,后演变为礼器。

1/4盎司圆形金质纪念币
1/4盎司圆形金质纪念币
面额(元)材质成色(%)质量重量(oz)形状直径(mm)最大发行量(枚)
10099.9精制1/4圆形2250000
正面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
背面图案夏代乳钉纹爵,衬以该器物乳钉纹样等装饰组合设计,并刊“夏·乳钉纹爵”字样及面额。
设 计背面图案设计者:朱熙华
雕 刻背面图案石膏雕刻者:费庆东

兽面纹斝,铸造于商代中期。该器物高31.1厘米,口径18.4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器物纹饰典雅华丽,工艺水平精湛,是同期青铜斝中的精品。其颈部装饰有三组带状兽面纹,每一个袋形器腹上都装饰有弯角、巨睛、躯体上扬的兽面纹,具有典型商中期青铜器纹饰特征。

斝,中国古代温酒器,后演变为礼器。

1公斤圆形银质纪念币
 1公斤圆形银质纪念币
面额(元)材质成色(%)质量重量(kg)形状直径(mm)最大发行量(枚)
30099.9精制1圆形1006000
正面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
背面图案商代兽面纹斝,衬以该器物兽面纹样等装饰组合设计,并刊“商·兽面纹斝”字样及面额。
设 计背面图案设计者:朱熙华
雕 刻背面图案石膏雕刻者:周卓

兽面纹鬲,铸造于商代中期。该器物高19.2厘米,口径14.6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器物纹饰粗犷,布局合理,工艺水平精湛,是同期青铜鬲中的精品。其颈部装饰有变形夔纹,每一个袋形器腹上都装饰有兽面纹,具有典型商中期青铜器纹饰特征。

鬲,中国古代炊具,用于烧煮加热,形制上类似于鼎,后演变为礼器。

5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
5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
面额(元)材质成色(%)质量重量(oz)形状直径(mm)最大发行量(枚)
5099.9精制5圆形7010000
正面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
背面图案商代兽面纹鬲,衬以该器物兽面纹样等装饰组合设计,并刊“商·兽面纹鬲”字样及面额。
设 计背面图案设计者:朱熙华
雕 刻背面图案石膏雕刻者:禹飞

弦纹盉,铸造于商代早期。该器物高21.2厘米,宽14.7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器物体现了商代早期青铜器的特点,造型朴拙,形态可爱。其颈部装饰有三道弦纹,上部为半圆形,腹部整体作三个袋状尖足。

盉,中国古代盛酒或水的器皿,后演变为礼器。

1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
1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

面额(元)材质成色(%)质量重量(oz)形状直径(mm)最大发行量(枚)
1099.9精制1圆形4080000
正面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
背面图案商代弦纹盉,衬以该器物弦纹样等装饰组合设计,并刊“商·弦纹盉”字样及面额。
设 计背面图案设计者:朱熙华
雕 刻背面图案石膏雕刻者:邓珊珊


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生产工艺说明

该套纪念币共同正面采用喷砂底面,国徽多层次喷砂、内部做亮,国名、年号反喷砂。
    1/4盎司金币、5盎司金币、1盎司银币、5盎司银币背面采用镜面底面,图案多层次喷砂,文字、面额喷砂;1公斤银币背面采用镜面底面,图案多层次喷砂,文字、面额反喷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