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道传奇故事

 业余养生馆 2014-02-06

古代名人医药故事两则

    李时珍用药趣谈

  有一天,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先后为两个病情相同的病人开方,待病人走后,他的学生不解地问老师:“刚才两个人都是发烧怕冷,为什么你对那个老人用药轻,而对那个小孩用药量反而重呢?”

  李时珍笑了笑说:“那个老人已是风烛残年,他反复说自己病重难好,回去后必定会多喝药汁,药量轻些反倒合适,而那小孩年幼无知,刚才看他烦躁啼哭,等到大人喂药时想必哭哭闹闹、撒撒泼泼,能喂进多少呢?所以药量自然要大些。俗话说;‘十个病人十个样’,可不能一样对待啊!”

  成人药量大、小儿药量小,这是常理,反其道而行之,是一件趣事,但经过李时珍解释却趣得合理,这对那些纸上谈兵,不懂权变的医生倒有些启迪作用。

  唐伯虎开药方

  有一日,明代大才子唐伯虎应邀到祝家饮酒,闻后院小儿哭声不绝,唐伯虎惊问主人祝允明:“贤侄为何如此啼哭!”

  祝允明不由一声长叹:“唉!实不相瞒,三天前,小儿腹胀如鼓,小便不利,连请几位郎中治疗均未见好转。”唐伯虎略一沉吟,说:“不妨,待我试试”。说罢,取过笔墨纸砚,立刻开了一张药方。他叮嘱:“速将此物选三个大的,用同一个臼共同捣碎,然后敷于患者脐部,不几天就会好的”。祝允明接过药方,只见上面题着一首诗谜:

  “尖顶宝塔五六层,和尚出门慢步行。

  一把圆扇半遮面,听见人来就关门。”

  祝允明看了微微一笑,提笔在诗的下角注上两个字:“田螺”,叫家人按方抓药,遵照唐伯虎的嘱咐医治,果然,不到二天,小儿便饮食如常,康复如初了。原来唐伯虎开的药方是田螺。

    田螺亦称黄螺。它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经历代医药学家证明,可以治疗小儿鼓胀病、痔疮、小便不畅等多种疾病。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叶水泉

 

李防御单方治咳

    宋代李某,汴梁人,在宫中任防御史,人称李防御。他做宫廷医官时,遇上受宋徽宗宠爱的嫔御阁里的一个妃子患痰咳病,整夜难以入睡,脸浮肿得像盘子似的。宋徽宗看到她病得如此严重,甚为忧虑,于是立刻派人骑马去叫李防御来诊之。

  李防御在这之前已给她服过好几种药物,但均无有效果。这次皇帝命令他到宫中东门立下保证书:倘若三天之内治疗不见效,就要把他斩首。

  李防御因自己医技已穷而感到忧虑,与妻子相对哭泣。忽然听到门外卖药的叫卖声:“咳嗽药一文一帖,吃了当夜就能入睡。”李防御派人买了10帖药,药的颜色为浅蓝色,用腌菜汤和几滴麻油调和服用。李防御担心药性猛烈,也许吃下去后会滑泄,就把三帖药合成一帖亲自试服,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于是,他把另外三帖药合在一起,带入宫内,交给那位妃子,请她分两次服用。结果,那位妃子服了药后,当夜咳嗽停止,翌日晨,脸上的浮肿也消退了。

  李防御虽然庆幸自己因治好妃子的病而得到平安,但他胆心皇帝向他索取药方。于是他每天在门口等待那位卖咳嗽药的人来。

    终于卖药人来了,李防御对他说:“我看邻居服用你的药后都有效果,很想得到你的药方,倘若能传给我,这里的一些礼物价值一百两白银,全部赠给你。”卖药人说:“你若需要这药方,我便告知,只要用一种蚌粉,在新瓦上炒得通红,再拌入少量青黛即可。”李防御又问这药方从何而来,卖药人说:“我壮年当兵,后年老了被停饷淘汰,偶尔见主帅有这个药方,所以我便记下。”(陕西  田家声)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陕西  田家声

 

笔针破痈

    宋·张杲《医说》卷二记载了一则笔针破痈的故事,读罢对医者颇有启迪。

  话说李王的公主患喉痈,数日痛肿,连饭也吃不下,方才召见医官医治。医官说:“必须针刺或者开刀,才能溃破。”公主听说要用针刺或者刀割,哭闹着不肯治,但是痈肿痛得她更加汤水不进。

  忽然一天,有个民间草医自告奋勇地说:“我不用针刀,只用笔头蘸少许药点于痈上,霎时便溃破出脓。”公主十分高兴,就命仆人召见他。草医刚上了两次药,痈就溃破出脓,流出一小杯多的脓血,公主顿时便感到舒服,两天过后,疮口就好了。公主让草医把治痈的妙方传授出来,草医说:“我只是把针扎在笔心当中,轻轻划开痈肿处,痈便破裂流脓,没有别的诀窍。”

    世人言说:医生治病是要用心思考的,只要开动脑筋,精心治疗,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陕西  田家声)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陕西  田家声

 

张介眉巧思治嗜油症

    张介眉教授,是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知名中医、中医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擅长巧思治疗心脑血管、脾胃等科疑难杂症。笔者在此举例说明。

  李某,女,52岁。患者饥不欲食,但嗜猪油,烦渴思饮,干呕呃逆,苔少,脉细数。

  方药:北沙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玉竹10克,鲜石斛60克。水煎服,日1剂。

  服药3剂后,患者服猪油量减少,继续服药1周后症状消失,不赖猪油。后再服药1周巩固疗效。

  按:本例病怪,喜食猪油,初甚为不解。细思之,猪油乃甘润之品,有养阴润燥之功;患者非好猪油,而好其甘润之性也。《成方便读》中云:“阳明主津液,胃者五脏六腑之海。凡人之常气,皆禀于胃,胃中津液一枯,则脏腑皆失其润泽。”且患者并见饥不欲食,烦渴思饮,干呕呃逆,苔少,脉细数诸症,均为胃阴不足之表现。故用养阴益胃法,以益胃汤加味,用重剂鲜品石斛养阴,以倍其功效。服药1周后便不赖猪油,疗效神奇,怪病治愈。

    朱丹溪云:“古人以神圣工巧言医,又曰医者意也。以其传授虽的,造诣虽深,临机应变,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自非尽君子随时反中之妙,宁无愧于医乎?”可见,医生除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之外,往往需要一些奇思妙想才能看透疾病本质,应对付临床上各种千奇百怪的疾病。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朱旭冯云霞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

 

钱乙与马兰头

    钱乙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儿科专家,他所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钱乙在治学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专一为业,垂四十年”。他的逸闻趣事也让后人津津乐道。

  钱乙白天看了一天病人,晚上总算得了休闲,于是和好朋友聊天喝酒,菜是用钱乙妻子在河边挑来的野菜马兰头做的。忽然,远处传来了小孩嚎哭声,由远渐近,不一会儿,一位母亲携带着嚎啕大哭的小孩来到了门前。她一见钱乙,连忙跪下磕头,哭着说:“孩子在山上玩耍,腿被毒蛇咬了,疼痛不已,请神医救救孩子”。钱乙愁眉不展地瞟了瞟小孩的伤口,私下里想,此时街市药铺早已关门了,药到什么地方去取?忽然,钱乙灵机一动,桌上吃的马兰头不是也能治毒蛇咬伤吗?钱乙马上抓了好几大把马兰头给那妇人,告诉她回去将这野菜洗净,用其中的一把捣烂挤汁敷在小孩患处,剩下的马兰头,水焯,挤干切末,用麻油、酱油、糖拌和,早中晚作菜肴给小孩吃。那妇人感恩不尽,回家后遵照钱乙的吩咐,一一照办。第二天,那小孩果然疼痛减轻了,不久,被毒蛇咬伤的患处逐渐好了。 

    马兰头不仅能治毒蛇咬伤,它还能治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咽喉炎、肝炎、扁桃腺炎、口腔炎、上感发热、咳嗽、牙周炎、结膜炎、乳腺炎、吐血、衄血、血痢、创伤出血、疟疾、黄疸、水肿、丹毒、痈肿、青光眼、急性睾丸炎。马兰头的作用类似板蓝根,但无味苦之虑。马兰头性凉味辛、无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利湿的功效。人们用鲜马兰头根、荔枝核,洗净,水煎,可治疗急性睾丸炎;用新鲜马兰头、车前草、茵陈,水煎,口服,可治疗黄疸型肝炎,疗效十分满意。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周向前

 

老佛爷的香发散

 “清宫医案”中收载了一首专为慈禧太后而设的美发干洗方,名“香发散”。该方由玫瑰花、零陵香、檀香、公丁香、大黄、丹皮、细辛、白芷、辛夷、苏合油等组成。其制法和用法是:先将诸药细末,用苏合香油拌合,晾干,再研细面,备用。使用时将药粉掺匀于发上,后用密梳篦去。特点是:发有油腻,不用水洗,将药掺上一篦即净,久用还会使发落重生,至老不白。

  慈禧太后在晚年很喜欢这种干洗“香发散”,其原因有这样两种传说:

  其一,此方创制于光绪31年,尽管老佛爷已年逾七十,对爱发护发的兴趣丝毫不减,但无奈她晚年体弱多病,常患感冒,又累复发偏头痛。洗头本是一件小事,但从洗头到晒发总要花费不少时间,体弱多病的慈禧总觉得是件麻烦事,不愿轻意洗头。然久不洗头易生腻垢,会发出汗臭气,觉得瘙痒。于是御医们为免除太后用水洗的麻烦,就特意为她研制了这种干洗方,取名“香发散”。名称好听,效果也好,用时只将药粉撒于头上,用篦子梳理,就能取得洁发去腻、香发止痒的作用,解决了慈禧晚年不愿经常洗头的“心病”。

  其二,慈禧贵为至尊,好保养且又重仪表,即使一根头发都视为珍贵,最忌脱发。据野史载,太监李莲英谨慎伺候太后多年,但一次为太后洗头,不知是用力稍重,还是老年自然脱发,太后见水盆中掉落了数十根头发,一怒之下,太后打翻了铜盆,还严令将李重杖数十,以解脱发之恨。后来,李莲英为太后洗头,总是心惊肉跳,万分小心。不过,李毕竟是聪明之人,他买通了御医李德裕,李德裕又会同诸太医,遍查方书,搜索枯肠,最后终于制成了这种免洗干梳的“香发散”,经老佛爷试用,除腻止痒效果明显,于是也颇受太后的喜爱。

    香发散作为护发美发用,不仅用法奇特、少见,而且从药物配伍看,确也合理精当。方中零陵香、檀香、丁香、白芷、玫瑰花、细辛、苏合油及辛夷均为芳香之品,具有开窍通络、辟秽除臭、温养毛发作用。药理研究表明:芳香药富含挥发油,有刺激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头皮血液循环、促进毛发再生的效果。而白芷、细辛、辛夷还兼具祛风止痛、燥湿止痒之功效。丹皮、大黄能清热活血,又能加强全方抑菌杀菌的作用。诸药配合,可共奏洁发止痒、香发护发的效果。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蒲昭和副研究员 成都中医药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