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戏台妙联 异彩纷呈

 杏坛归客 2014-02-06

戏台妙联 异彩纷呈

 

文 /钟胜天

 

 

戏台妙联 异彩纷呈

 

 

在中国楹联中有不少别具风味的戏台妙联,欣赏玩味之余,更激起了人们对这种特殊对联形式的喜爱。笔者以为,戏台楹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以联说戏,浓缩戏剧艺术,概括角色特征。

 

尧舜生,汤武净,桓文丑末,古今来几般角色;

日月灯,山河彩,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大舞台。

 

旧时,皇家戏院两侧的立柱上每每镌有妙联。据传,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一副内容宏大、亘古少有的戏台联。

上联是说,戏班演出时把文王扮成武生,汤王扮成武净(花脸),齐桓公、晋文公扮成丑末脚色,意即不论古人今人,都成了艺人们在戏台上演出的脚色;下联描写这些艺人将艰苦的演出和漂流不定的生涯引以自豪,在他们的心目中,日月就是照明的灯火,云霞是彩台的蓬幕,刮风打雷就像演出奏乐的打击鼓板,这天地之间就是演出的最好戏台。

 

蜉蝣天地,蛮触战争,大作小观小亦大;

咫尺江山,须臾富贵,无为有处有还无。

 

“蜉蝣”,语出《诗经.曹风》,比喻时间短促;“蛮触” 语出《庄子.则阳》,意为范围不大。全联意为,虽时间短促,舞台不大,但却演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战争故事。

 

曲是曲也,曲近人情,越曲越折;

戏岂戏矣,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这是明末画家傅家山题写的一副戏台联。全联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既包含了“人情曲折,人生如戏”的哲理,又揭示了戏曲“有起有伏,越戏越真”的艺术特征;联语既运用了鹤顶格的嵌字技巧,又运用了重言的撰联手法,因而此联不失为一副戏台佳联。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是谁。

 

麦月珊,麦月润兄弟是我国近代以演文明戏著称的京剧演员、戏剧活动家,他们不仅在艺术表演上很有才华,而且两人均有深厚的文学修养。

据传,有一天,他俩在一起偶然谈起戏剧表演形式,便各出一句而湊成了上述这副对联。上联是说,演员进入角色,进行创作,要由“自我之境”达到“非我之境”,才能使观众只知台上人为剧中人,而不知其为演员;下联意为,演员塑造的艺术形象,贵在个性鲜明,互不雷同。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揭示了戏剧艺术中真实性和假定性的创作规律,加之在创作手法上较好地运用了重言、顶真的技巧,让人读之,耳目一新。

 

二是以联述台,介绍戏台背景,美化戏台形象。

 

满天风景,水陆平分,登楼览云梦蔚湘,壮气直通巫峡北;

千古英雄,浪沙淘尽,倚剑听铜琶铁板,高声齐唱大江东。

 

这是由联家王运常为长沙水陆洲所撰写的一副戏台联。此联对仗工整,气势雄壮,更为难得的是,全联把本地的风土人情融入联中,为介绍戏台背景,美化戏台形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百八十寺都付劫灰,山水结奇缘,上留得两晋衣冠,隐逸神仙看合传;

三万六千场无非戏剧,春秋多佳日,好演出历朝人物,忠奸贤佞看分明。

 

长沙地区第一楼陶公庙戏楼与它的佳联总令往来的许多游客流连忘返。

陶公庙的戏楼高十四点六米,建筑面积三百多平方米,景外有景,楼中有楼,远看、近看、前看、后看,各具形态。站在正殿外面台阶上看,宛如数重楼阁,凤舞龙飞。戏台前额的“古楼”二字,是清末书法家、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的手迹。而上面这副对联则是陶公庙戏台外两侧的一副对联。此联巧借戏局,既赞扬了先辈忠贤,又针贬了朝廷奸佞,从而浓缩了陶公庙的特点。

 

    三五人可做千军万马; 

    六七步如行四海九洲。

   

    天津市蓟县的盘山“江山一览阁”有几副生动有趣的戏台对联。

    “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就是清乾隆帝所题。传说,乾隆皇帝有一次到此看戏时,乾隆心血来潮,要群臣为戏台拟联。某大臣才思敏捷,立即献上一联:“听律吕,点破世态炎凉;见衣冠,描尽人间冷暖。”应该说,这副对联生动传神地概括了戏曲的艺术规律,对仗工整,寓意深刻。但乾隆觉得它过于文雅。此时,戏台上刚好在演《空城计》。诸葛亮端坐城楼抚琴饮漕,司马懿率领大军兵临城下。老臣刘墉(即刘罗锅)见此情景,灵感忽至,于是便撰写了上面这一副对联。乾隆认为此联平易朴实,雅俗共赏,很是喜欢。

 

    本日果然降日本;

    皇天竟不佑天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喜讯传来,举国同庆。桃江县乍埠一带群众更是连日唱戏,以示庆祝。为分享胜利的喜悦,时为乡村塾师的龙逸才即兴为戏台撰写了上面这副十分有名的嵌字联。

此联将“日本”和“天皇”嵌入联中,且采用了颠倒回环的撰联手法,可谓用字巧妙,切中时事,特别是“果然”二字把日本投降看作意料中事,“竟不佑”三字则充满了对敌人的讽刺和讥笑。因而此联贴出后即不胫而走,广为流传,并被誉为当年全国庆祝抗战胜利的三副妙联之一。

 

三是以联叙剧,渲染剧目气氛,吸引观众眼球。

 

白门楼具铁甲三千,一战竟成擒,谁教尔英雄气短;

石头记有金钗十二,豪华终是梦,顿使我儿女情长。

 

这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家乡——湖南湘潭白石埠的一副十分有趣的戏台联。

此联分嵌“白石”地名,并巧借《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评说人物,抨击世态,情趣横生,耐人寻味。

 

粉黛非真,演出当年面目;

形情毕露,重瞻昔日衣冠。

 

引古证今,古事恰如今事;

以虚为实,虚情还须实情。

 

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是一座千年古镇,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建有古戏台。上述这两副戏台联,对于介绍剧目内容,引导观众“入”戏,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以联警世,诉说处世哲理,劝人弃恶向善。

 

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

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

 

据传,这副城隍庙戏台联出自沽上名士梅小树之手。此联可谓对仗有趣,发人深省。

 

遇事强出头,此中大有人在;

登场便抽脚,天下其谓公何。

 

此联以木偶戏演出时,只露头部,以及木偶动作全凭脚端牵线抽拉等特点,讽刺“遇事强出头”,“登场便抽脚”之流,联语刻画入微,发人深省,实属难得。戏台妙联 异彩纷呈

 

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

为人需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这是长沙陶公庙戏台的一副后台联。此联似箴似铭,有情有趣,通俗直率,既劝台下人莫争先,又说台上人要顾后,准确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情民意。

 

上述这些戏台对联,言简意赅,异彩纷呈,不仅见证过中华大地那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戏曲剧目,也承载过十里八乡人们的喜怒哀乐,更是无声地诉说着人间那千回百转的世事苍桑。细细品味,真可谓其乐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