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佛塔之演变(24)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4-02-06
中国佛塔之演变(24)

西夏时代佛塔:

西夏以银川为中心建立国家,占据今宁夏、内蒙古鄂尔多斯、阿拉善旗、额济纳旗以及甘肃的一部分地域,存在于宋、辽、金三个时期,从公元10381227年,统治近两百年。西夏统治者亦学汉文化大力发展佛教,建造寺院和佛塔,从未间断。西夏时代留存至今的佛塔不多,主要在宁夏及其周围地区,类型五花八门。

西夏佛塔与时代相近的宋塔、辽塔、金塔比较,在布局、形体和工艺上都呈现出种类繁多的特点。在布局形式上,西夏佛塔有单体、并列体、群体。其形体结构有仿宋楼阁式、仿唐密檐式、藏传覆钵式、复合变体等类型。在平面结构上,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字折角多边形和圆形等。就是同类造型的佛塔中,在塔座、塔身、塔檐、塔刹的砌筑处理和装修手法上也变化多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海宝塔塔身坐方形台基上,九层连同台基共十一级,砖砌楼阁式建筑,通高54米,塔身呈字型,造型别致,外形线条流畅而明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塔上端为砖砌四角攒尖顶,顶上置方体桃形绿色琉璃塔刹,别具异域风味。该座塔的建造年代据专家推算为西夏时代。现存塔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

 

中国佛塔之演变(8)
                          宁夏银川海宝塔 1987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8)
                       宁夏银川海宝塔 200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承天寺塔位于宁夏银川市城西南角的承天寺内,与北郊的海宝塔遥相呼应。始建于西夏毅宗天佑垂圣元年(1050年)。乾隆三年,强烈的地震使原塔遭严重破坏,现存的塔是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新修建的,基本保留了西夏原有造型风格,但由原来的十三层改为了十一层。承天寺塔是一座八角十一层楼阁式砖塔,通高64. 5


         中国佛塔之演变(8)
                        宁夏银川承天寺塔 1984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8)
                     宁夏银川承天寺塔 200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拜寺口双塔位于贺兰山拜寺口内,两塔东西距100余米相对而立,两塔均为密檐式砖塔。东塔外形为八角形,高约45米,13层。每层塔檐下都有两个砖雕兽头。西塔外形与东塔相似,高14层,第二层以上各层塔身檐下每面正中砌有一浅龛,龛内塑一佛像,每座佛像姿态各异。龛的左右两侧,饰有口含串珠的兽头,神龛左右上角塔身每面的砖折处,又各雕有佛像一尊。在双塔西面的山坡平地上,有佛寺遗迹。据考证,这里是西夏贺兰山佛祖院遗址。双塔为西夏中晚期所建。


         中国佛塔之演变(8)
                      宁夏贺兰山拜寺口双塔 1984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8)
                            1988年修缮后的拜寺口双塔 20世纪80年代银川市邮政局出版的明信片)

 

 

    拜寺沟方塔为高13层的密檐式方塔,塔身直接起于地面,不设基座,塔檐是简单的叠涩出檐,而无繁缛的佛像雕饰,勾缝不用白灰,而是黄泥作浆,甚至于直贯全塔的塔心柱,南壁每层影塑直棂假窗等,都具有早期古塔的特点。塔建于大白高国大安二年(1075年),大安是西夏第三代皇帝秉常的年号。


       中国佛塔之演变(8)
                    宁夏贺兰山拜寺方塔 200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康济寺塔位于宁夏同心县韦州镇的古韦州城东南的康济禅寺废址内,塔建于西夏年间,塔高39.2,外形呈八角形,为平地而起的密檐式空心砖塔

康济寺塔原为九层,明嘉靖六年(1527年)重修时,又在原塔上增建成为十三层,但保留了该塔原形。明万历九年(1581年)增建的四层毁于地震,在复原时仍保持十三层;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第三次对该塔进行了维修。该塔最后一次整修是1985年。


        中国佛塔之演变(8)
                     宁夏同心康济寺塔 200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宏佛塔位于宁夏贺兰县潘昶乡王澄村南面的一处废寺内,是一座砖筑的八角形楼阁式与覆钵式兼具的复合体建筑,其造型独特,风格古朴。始建于西夏晚期(1190-1227年)。1990年对宏佛塔进行了修缮。


       中国佛塔之演变(8)
                    宁夏贺兰宏佛塔 200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8)
                                                   1990年修缮后的贺兰宏佛塔 (网络照片)

 

 

    一百零八塔是青铜峡市内最著名景点,位于黄河西岸一处陡峭山坡上,背山面河。从历次修缮出土的西夏文帛画、彩塑和彩绘图案、题记等遗迹推测,该塔可能是西夏的遗构。元、明、清各代曾多次修葺。这里原是规模宏大寺庙建筑群,如今绝大部分毁灭湮没,仅塔林独存。一百零八塔自上而下排成十二列,整体布局上尖下阔,成等腰三角形,别具一格。

 

中国佛塔之演变(8)
                     宁夏青铜峡一百零八塔 1986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8)
                  宁夏青铜峡一百零八塔 200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8)
                                 宁夏青铜峡一百零八塔 (网络照片)

 

 

永寿塔位于中宁县鸣沙镇北侧。相传建于西夏毅宗谅祚时代。塔原高十四级,是一座八角楼阁式砖塔。明嘉靖四十年(1561)地震,震倒七级。隆庆至万历年间庆王府主持重修,始名永寿。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地震,又震倒七级,残塔留世二百余年。一九八五年进行修缮,重新修复四级,共十一级。修复后略如旧制。永寿塔的始建年代,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安庆寺寺内浮屠,相传建于谅祚之时。李谅祚是西夏第二代皇帝,在位于公元一零四九年到一零六八年。


                     中国佛塔之演变(8)
                                   宁夏中宁永寿塔  (网络照片)

 

 

 喇嘛塔在韦州古城西北隅,建于西夏,明代曾修缮。塔高约十五米,塔基为单层八角形须弥座。塔身上下垂直成圆柱形,上部比下部宽大,覆钵体与塔基间施莲瓣纹一周。塔身之上,砖砌逐级收分成八边形十三层密檐实心体,冠为十三天相轮。塔体外围以砖,内为土筑,外表原来通体抹白灰,故有白塔之称,因年久风化,白灰已脱落。塔体西南中上设一小龛,原为放置佛像、佛经的地方。
中国佛塔之演变(8)

宁夏同心韦州喇嘛塔  (网络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