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门颂》集评

 聽雨軒sjh 2014-02-06

《石门颂》集评

 

右《汉司隶校尉杨厥碑》,用字简省,复多舛缪。惟以  为“坤”,以“余”为“斜”汉人皆尔,独“詆”字未详。

                             (宋)欧阳修《集古录》

右《汉司隶杨厥开石门颂》。余尝读范晔《后汉书·邓骘传》有云:“时遭元二之灾,人士荒饥。”章怀太子注以谓“元二即元元也。古书字当再读者,即於上字下为小‘二’字。后人不晓,遂读为‘元二’,或同之阳九或附之百六,良由不悟,致斯乖舛。今岐州《石鼓铭》凡重言者皆为‘二’字,明验也。”其说甚辨,学者信之。今此碑有曰:“中遭元二,西戎虐残,桥梁断绝。”若读为‘元元’则不成文理,疑当时自有此语,汉书注未必然也。

                             (宋)赵明诚《金石录》

《杨厥碑》“高祖受命”,平阙“命”字,垂笔甚长,所侵两字许,又空两字方书其下一句文十七行,其次序曰别行后一行低二字书赵邵等三人姓名,又书王府君分运官属事,凡三行,末行低七字书魏伯玉徙官每行三十字,或有疏密不齐者。宣和殿碑録以碑为“黽汉彊书”,考其碑云:“五官掾南郑赵邵属褒中,黽汉彊书佐西成王戒。”盖三人主其事,“书佐”则王戒之职,非“黽汉彊书”也。《集古》、金石》二録与郑樵《金石略》俱作“杨厥碑开石门颂”。

                                 (宋)洪适《隶续》

文云:“高祖受命,兴于汉中。建定帝位,以汉詆焉。” “詆”即“氏”字。谓高帝兴于汉中故定有天下之号曰汉,犹陶唐氏有虞氏之例也。洪文惠读“詆”为“抵”失其义矣。“枪碭”犹言“枪唐”,古文“唐”为“啺”,碑又变为“碭”其义一也。“股躬”疑即“股肱”字,“垓鬲”义与“阂隔”同。

                              (清)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

汉《杨孟文石门颂》在今陕西褒城县石门摩崖,字大如孔庙《泰山都尉孔宙碑铭》,而纵横劲拔过之。当日摩崖书时亦有界限,每行参差不越二字,而其中“命”字、“升”字、“诵”字、“阳”字下垂之笔皆过长,“诵”字不过长出一字,“命”字之垂直突过二字矣。此风开于西汉《鲁孝王刻石》,“五凤二年”、“鲁三十四年”二“年”字;东汉之初则《祀三公山碑》“宁”字、“廷”字、“焉”字似之;后乎此者《李孟初神祠碑》、《城阳灵台碑》二“年”字亦共相仿效,不独《开通褒斜道》一刻之驰骋排宕不拘于格也。

……

然而,此石立于建和二年,尚在孔庙《韩勑》诸碑之前,精神结构无丝毫走失,良由孔庙诸碑日有登登之声,褒斜山谷地处幽险椎拓不易,故得之者少,而石亦能保永久也。予于己亥春初,钮西农大令曾赠一本,纸墨极旧,癸丑北来未曾携出。此乃宫子行近日荐一帖工得来,点画精湛摩拓尤佳,较之王述庵少寇所有本“其泽南隆。八方所达,益”后九字只缺一“八”字,当是数百年前之物。此碑近日得者少,学者亦少,姜玉溪先生藏有阮文达公旧赠一联,波澜无二,始知公之寝馈于此刻者久矣。

                              (清)方朔《枕经堂金石题跋》

《石门颂》摩崖刻石,前代虽有著录而名不甚显。至乾隆间太仓毕秋帆督关陇,始与《开通褒斜道》刻石同为艺林所重。然,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

                             (清)张祖翼《石门颂跋》

此碑字疏密不齐,洪氏《隶续》谓:“高祖受命,命字垂笔甚长。”今验精拓本“命”字末笔其驻处实,止数分下当石裂,故空二字耳。苏斋既辨为石理剥裂,而仍指为垂下似未尽也。曩见张松坪宋拓整本肥泽圆劲,此淡墨本亦精神迥出。斗庐先生见示,欢赏数日而归之。辛丑三月。

                              (清)翁同和《石门颂跋》

《石门颂》书法纵横劲拔,古貌可喜。石刻于建和二年,尚在孔庙《韩勑》诸碑之前。而褒斜山谷地处幽僻人所罕到,椎拓为难故石能保永久,非若孔庙诸碑终日摹拓剥蚀益甚耳。是拓,字画皆方精神结构丝毫不爽,数百年前佳搨可宝也。斗庐先生属题,漫书数语即希正是。辛丑六月古娄俞宗海时客吴门。

                              (清)俞宗海《石门颂跋》

王述庵谓:是碑劲挺有姿致,推为东汉人杰作。余所得拓本最精,“其泽南隆”、“八方”等字皆可见,光彩耀目。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清)杨守敬《激素飞清阁平碑记》

虽新拓本精神具在,能专功临写胜《礼器》、《史晨》锋颖颓尽只存肤廓者多矣。汉中各种书法皆类此,孔林另一面目。此刻神似金刻中阳泉使者熏炉,熏炉致有妙理,吾有此炉,终身朋比之矣。近有《伧父作山路记》全仿此文,生吞活剥可笑人也。

                                (清)李葆恂《三邕翠墨题跋》

《杨孟文碑》劲挺有姿,与《开通褒斜道》疏密不齐,皆具深趣。碑中“年”字、“升”字、“诵”字垂笔甚长,与《李孟初碑》“年”字同法。余谓隶中有篆、楷、行三体,如《褒斜》、《裴岑》、《郙阁》,隶中之篆也;《杨震》、《孔彪》、《张迁》,隶中之楷也;《冯君碑》、《沈府君》、《杨孟文》、《李孟初》,隶中之草也。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高超奇逸石门颂,胆怯何由敢问津。

合与孟初称草隶,苦心力学莫因循。

                                    罗复堪《论书绝句》

《石门》、《西狭》二颂,点画明审,尤胜《鄐碑》,然以《石门》之圆劲,方《西狭》之肥滞,其优劣不可同年而语矣!非徒笔势有殊,其用丹亦有工拙也。以是为量,汉碑有石未刓缺而字或失肥者,皆书丹不调所致。

                                    章太炎《论碑版法帖》

从《石门颂》看来,当时写字的工人意识到写字不仅仅记载杨孟文的事迹而刻在碑上,而是有意识从艺术角度从事书法,要不然,他就规规矩矩地写,也就没有奔放的味道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就证明汉字作为艺术在汉代基本上定型,以后就流传开来,越来越普遍,写字的人越来越多,书法艺术也就更成熟了。

                                    田尔斯《吴丈蜀先生谈书法》

建和二年,隶书。廿二行,行卅字。有额题“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十字。石在陕西褒城。

此刻明拓本,第十七行“春秋记异”,“春”字右捺,“秋”字“火”部左撇,“记”字末捺皆未损。

清初至乾隆时拓本,第廿一行“高”字下半为苔土所掩。作口半状。

嘉道间经洗剜后拓本,“高”字下“口”已剜出。然首行“惟坤灵定位”之“惟”字“佳”部,第二横挑笔末端未与右石口连。近拓十七行“春秋记异”之“秋”字“禾”部,除上下二处裂损外,中又增裂痕一块。西安有翻本易辨。

影印本:

一、 上海书画出版社凹版印,明拓张德容旧藏本。

二、 艺苑真赏社珂罗版印本,后有张祖翼跋“高”字下“口”未挖明,签题为宋拓,实乾隆前拓本。

三、 爱俪园有珂罗版印本,字略缩小。

四、 有正书局金属版,清道人题签,有曾农髯跋“高”字下“口”未挖出。

五、 日本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辑入,与艺苑同一底本。

                                        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

《石门颂》(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此刻在陕西褒城县石门洞西壁。摩崖作书,不受拘束,笔势放纵变化无方。《颂》额大字笔画极其细劲,可和《冯焕阙》相媲美,是汉中的著名之作。

                                    侯镜昶《东汉分书流派评述》

《石门颂》因就山壁刻凿,笔随崖走,结字疏宕奔放,中锋用笔圆润畅达,与篆书笔法相通,故得天然之气,无同时代隶书的雕琢装饰之痕,纵横开合,奇趣横生。受其风格影响者,还有《杨淮表记》。

                                    黄惇《秦汉魏南北朝书法史》

石门巧多于拙,瘦处多,肥处少,且喜用长势,多用圆笔。布置巧妙,错综变化。

                                    祝嘉《书学论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