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你知道那个雨夜我干了什么?

 米米1211 2014-02-06

二、你知道那个雨夜我干了什么?

  档案

  活跃年代:1986-1991
  国籍:韩国
  性别:男
  生卒年:未知
  犯罪模式:强奸、勒毙
  受害人数:强奸10人,其中9人死亡
  所获“荣誉”:韩国三大未解悬案之一
  相关文化:被改编成电影《杀人回忆》
  凶残指数:★★★★
  影响指数:★★★
  传奇指数:★★★★☆

  1986年至1991年间,韩国京畿道华城市太安镇一带,发生系列连环奸杀案。依次有10名女性被害,仅1人幸存。行凶过程几乎都是先绑架,后强奸,最后再勒毙。此案件在当时的韩国引起轰动,全国动员了约167万名警察和军队,搜查了约21000个嫌犯,鉴定570组的DNA、180根毛发、40116枚指纹,但最终一无所获,全案在2006年4月2日因为超过法律追诉期而终止侦查。
  建议大家去看看《杀人回忆》这部电影,根据这起事件拍的,真的很精彩。

  1986年
  9月15日,星期一。台安邑71岁李姓从事农业的女子在9月14日早上6:20从女儿家投宿完后,在回家途中遇害。隔天被发现陈尸于田地,下半身赤裸。手脚以X字捆绑,趴在田地上,死因是勒死。 
  10月20日,星期一。台安邑25岁朴姓家庭主妇在晚上20:00相亲完后,在前往巴士站的途中遇害。手法如同上一个。胸口有4处刀伤,但死因是勒死。 
  12月12日,星期五。正南面24岁权姓主妇与丈夫聚餐完后,于晚上23:00搭巴士的回家途中失踪(丈夫聚餐后返回了公司),131天后遗体在距离自家只有50米的稻田田埂被发现。不过遗体已腐烂,死者的脸上被盖上内裤,死因是勒死。 
  12月14日,星期日。台安邑21岁李姓公司女职员在水原市的咖啡店相亲完后,于晚上23:00搭乘巴士的回家途中失踪。7日后,被发现了陈尸在稻田的田埂,现场堆积了许多芝麻,双手被胸罩反绑,头被盖上紧身短裤,死因是勒死。被害者阴道有被自己所持雨伞猥亵迹象。

  1987年
  1月10日,星期六。台安邑18岁洪姓女学生于晚上20:50分放学与朋友分开后独自乘坐巴士,之后为行踪不明,隔日被发现陈尸在田地中。双手反绑,嘴巴被袜子塞住,死因是被围巾勒死。衣服被脱掉后再盖到身体上。
  5月2日,星期六。台安邑29岁朴姓主妇于晚上23:00从家中拿了2把雨伞准备接送丈夫的途中遇害。上半身赤裸,死因是被胸罩勒死,丈夫家中被强制搜索。此次警方首次量到凶嫌清晰足印,长24.5CM。 

  1988年
  9月7日,星期三。八滩面54岁安姓主妇在帮助完长子经营的食堂之后,于晚上21:30在归途途中遇害。被发现陈尸在农水路小河附近的草丛,阴道被放入桃子的碎片,双手被胸罩反绑,嘴巴被袜子和手帕塞住,死因是勒死。犯罪现场是从水原市相隔了29公里的地方,巴士司机称有目击到嫌犯。 
  9月16日,星期六。45岁朴姓女子在晚上21:00前往教会的途中被歹徒从后面持刀威胁,强行拖到稻田的田埂,双手被脱掉的衣服反绑,嘴巴被内裤塞住,头被套上紧身短裤,嫌犯强奸得逞后,被害人在嫌犯洗劫财物的空档逃跑。逃往对面村庄,是这10起案件的唯一幸存者。(此段存疑,楼主在韩国网站上查到的这起事件,受害人年龄均写13岁)。

  1990年
  11月15日,星期四。台安邑14岁金姓女学生回家在地下道与朋友分开后独自回家,于晚上18:30在途中在石料店背面的山野遭强奸杀害。隔日被发现陈尸在同一个地点,尸体是由父母与警察的陪同下发现的,被发现的时候遗体被松树树枝掩盖,双手双脚被反绑,嘴巴被胸罩塞住,胸口有两道刀伤。阴道被插入圆珠笔、叉子、汤匙。 

  1991年
  4月3日,星期三。东滩面69岁权姓无业女子于晚上21:00在回家途中遇害,陈尸在距离自家150米以外的松林。下半身只剩内裤。阴道被插入了袜子,死因是被长筒袜勒死,此为最后一宗案件。 
 
 
案发地在韩国的位置图
 
  案件特征 
  1.被害者全部是女性。   
  2.被害者的年龄没有限定在年青层,凶嫌老少通吃。   
  3.被害者的阴部被严重损害。(4,6,7,9起)   
  4.在现场或被害者的阴部内部中发现了精液,以及头发,烟头等。   
  5.被害者大多数是脖子被紧紧缠绕而被害的 。   
  6.被害者的阴部中发现了9小块桃子的碎块 ,用刀子割(或挖)(第1起和第9起案件)被害者的胸部 ,而犯罪者对此残忍的犯罪手法并不以为意。 

  凶手特征 
  1.凶手对周围环境非常熟悉,可能是当地居民。在第9起案件中,他一定早就知道在树林后面150m处有一片空地。   
  2.被奸杀的女人的尸体都被残忍的折磨过,是一个具有性心理障碍并仇视女性的人。
  3.从罪犯制服受害者的手段和作案的范围来看凶手很有力量。罪犯显得对性器官非常着迷,这显示他可能是一个性经验相对较少的人,年龄可能在20岁左右,或者更年轻。
  4.在1987年1月的第5起案件中,凶手在零下15度的雨中等了超过一个小时才捉住受害人并将她拖了700m的距离,说明凶手非常坚毅沉稳。(找的资料,零下15度的雨不会结冰吗?汗)   
  5.尽管警方调查非常卖力,凶手仍然持续犯罪,说明凶手胆子很大且非常自信。他通常会使用受害者的物品作为武器。犯罪现场非常干净。   
  6.凶手是B型血,在1990年11月的第9起案件现场,在捆绑受害人颈部和手腕的尼龙丝袜上发现的精液显示罪犯是B型血。此外另外几起案件采到的精液也证实了这个指证。  

  根据目击者和幸存者的描述,嫌犯的特征如下:

  身高大约160CM-170CM,体型偏瘦。( 韩国网站上均写165CM-170CM)
  鞋子的尺寸为24.5CM。 
  年龄大约25至27岁(1986年时)。 
  声音低沉。 
  眉目细长,高鼻梁。
  运动型发型。
  罪行使用受害者的遗留物品。 
  白发,10年以上操纵机器的经验,比如机器和金属。

  凶手疑容
 
 另从韩国网站上截取了两张图片,懂韩文的朋友有时间有兴趣的话,可帮忙翻译一下。
  

  嫌疑人
  案件让警方压力极大,甚至去请了灵媒师,灵媒师还信誓旦旦的说,凶手是一个住在山丘上的臂膀有残疾的30多岁的男子。呵呵。

  此案当时最大的嫌疑人是J君(当时19岁)和M君(当时16岁)(为保护隐私警方未公布真实姓名,以字母代之),在接受问讯时他们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但是,M君在审讯期间突然脑出血死亡,被免于刑责,随后J君推翻之前的口供。

  J君说是因被严刑拷打,才不得已说谎承认坦白罪行。最后J被释放,警局的刑讯逼供成为众矢之的,调查案件的人员有一些被解雇,一部分被拘留判刑。当时调查J是杀人犯得警官们,一部分到现在都认为J就是华城连环杀人犯。
 
  郑成宪(音)还是19岁,和J君是同一个城市。郑氏和J是同一人的可能性也有,假如郑就是J君的话 ,J君是否是连环杀人犯取决于郑是不是杀人犯。

  2003年3月30日下午,光明市素下2洞的全某(当时8岁,小学一年级)在家附近的游乐场和一名20代(韩国,20代指20-29岁)后阶段的男生一起消失后,4月21日在华城市某水沟中发现全某尸体。2003年郑氏虽然已到达30代初中段,但是身高只有170,看上去跟20代后阶段也是比较相似的。

  当时,作为“水源女高中生遭强奸杀害的案件”的嫌疑人J君也有可能不是郑成宪。依看,调查局并没有说一些以后可以平安无事的话来看,J君不是郑氏的概率也很高。

  华城连环杀人事件和后来发生的华城连环强奸失踪事件及安阳中小学生分尸案件,做这些恶迹斑斑的杀人魔,说是郑氏是有可能的。尤其说郑氏是练歌房服务人员杀人事件的罪犯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也不言过其实(调查结果显示郑氏极可能是杀害练歌房服务员的凶手)。

  那雅(音)负责当时的刑事纪录,她回忆,要确认J君是华城连环杀人犯有些难度,J君是郑氏的话,是不是应该要有更强有力的证据呢。当时,华城杀人事件的凶手的 印象图,罪犯应是160-170之间,血型B,下面合成照片。那么,对比一下郑氏和J君。郑氏,身高170,血型B。长相虽然未被公开,根据新闻出来的照片,组合起来看的话就是下方的图片。可惜的鼻子部位 没有一张照片公开出来过,那就把华城杀人事件的凶手的鼻子移到郑某的脸上试试看。
 

  杀人的回忆
 
 第五起案子(1987.01.10)遗尸现场,死者为洪姓18岁女生(图片上标19岁)。
  
 
  文字意思如下——
  华城连环杀人事件有以下共同点:
  1、不是特定年龄的,针对于全年龄妇女的强奸或杀人案件。
  2、尸体的阴部被残忍的破坏,阴部发现有类似桃核的东西。
  3、尸体大部分是被勒死的,尸体被刀切割。

  2003年,根据此案拍成的电影《杀人回忆》是楼主最爱的韩片之一。从豆瓣翻到一篇极佳的影评,摘抄如下:

  下着雨的夜 
  红衣女子 
  电台缓缓播放着哀伤情歌 
  这样安静的夜—— 

  一双柔滑细腻的手 
  导演出一场场变态的奸杀惨象 
  雨停了,尸体暴露在阳光下 
  凶手混迹于人群之中,消逝~~ 
  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直到—— 
  下一个雨夜,歌声又响起…… 
  玄而又玄,迷雾重重。 


  影片开始20分钟,秉承经典韩片风格,节奏缓慢,用悠扬的音乐把人们带回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故事背景中。 
  闲适的田间风光,大片金黄的稻田,细腻的不厌其烦的场景描写,甚至包括胖探员的家庭生活细节,来往农田的拖拉机,朴实的小镇人民,时有时无的游行示威,军政时期频繁的防空演习,像极了一部反映八十年代南韩军政统治时期的民众生活画卷,让初看的人很难联想到惊悚的连环杀人案。 
  小镇的2个探员没有接受过系统严格的司法训练,凭直觉和暴力刑讯逼供,原始笨拙的断案方式又好笑又可气,影片开始便弥漫着黑色幽默之风。直到汉城专业的苏探员到来,大学毕业的苏探员满怀着自信与理想,伴随两种冲突的办案风格相互碰撞,案情开始有所突破—— 
  雨夜被害的红衣女子、女子学校的神秘传说、电台播放的悲伤情歌、匿名的点歌人……终于有线索可循,证据环环相扣,剥丝抽茧步步接近真相。观众的呼吸已经被导演控制,甚至到最后,若干巧合已经足以让所有人确凿不疑地相信那个英俊的点歌人就是凶手,虽然要靠证据说话,所以必须等待DNA化验结果,然而此案的真相似乎已呼之欲出。 
  这时,案情急转直下,高明的导演掌握了观众此时紧张、压抑的情绪,使出一招让情节跌宕起伏,使所有人从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希望中,又重重地跌入到沉寂的绝望之谷里。 

  最后一个牺牲者是高中少女,选择青春和死亡这样鲜明的对比,实在来的残酷。少女凋零的生命,令人作呕的死状,未闭合的双眼,和苏探员不久前亲手为少女贴上的创口贴,如今附在一具毫无生气的尸体上,罪恶之手不放过青春的生命,大雨瓢泼而下。
  理智冷静的苏探员终于崩溃了,他听到肮脏躲在黑暗中偷偷地冷笑,正义之手毫无力量。他宁愿相信久等的DNA报告只是一纸谎言,他要靠自己终结眼前的罪恶——掏出手枪愤怒的射向疑犯…… 

  十七年后 
  2003年,成功转型为民主社会的韩国,田间宁静祥和,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昔日的警官已经成为商人,养儿育女,但当他路过当年的稻田时,又经不住走到当年发现第一具尸体的田垦排水管前。 
  从一个天真的女童口中得知,凶手不久前来过此地。 
  再继续追问,答案让所有人都为之绝望——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影片以中年朴探员闪着泪光、透着惊愕与茫然的复杂眼神结尾,留给观众的是一个没有答案的结局。 
  这几秒,被韩国影帝宋康昊诠释的非常精彩。 
  如果没有最后的十分钟,这部电影也许就没有这么出色。 

  很多人还是会追问谁是凶手,然而导演此片的重点不在于揭露真相,而给予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凶手就在每天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普通人之中,人人都有可能——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而继续行走;而有一些真相注定无法大白于天下,被黑暗吞没。 
  如同那个片中经常出现的火车隧道,黑暗冗长,谁也看不到尽头是什么。 


  【压抑的时代?扭曲的人性?缺失的法律】 
  影片的特殊政治背景是不容被忽视的,真实的案件发生在1986年,时值韩国军政统治时期,历史上的韩国正在经历转型,处于民主运动的关键时刻。 
  因此,影片充斥着时代鲜明的符号: 
  大街上的示威游行不断;无休止的防空警报;学校的救护演习;军警被拉去镇压游行;司法体系混乱,刑讯逼供滥用,证据保护不当…… 
  朴探员和他的搭档从没有去过汉城,对小镇以外的世界概念模糊,在那个时代,他们视野狭隘,接受的知识有限,导演用调侃幽默的手法表现他们的无知和无奈: 
  比如,朴探员在侦破遇到瓶颈是去求神问卜,出言“美国太大所以他们侦探要用头脑破案,韩国很小,所以只需用脚破案”。搭挡2人坐在田头互相吹嘘听说来的大学校园生活,坦言彼此只上过高中,迂腐的官僚体制,现有条件的局限让他们暴力的审讯、敷衍的侦查态度成为时代的必然。 
  时代的创伤,从上到下,压抑的社会孕育扭曲的群体。 
  影片的疑犯从弱智少年到性变态的工人,再到冷静怪异的退伍军人,他们成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缩影,个人的命运背负上时代的阴影。 


  再看影像中反映出的法律问题,片中多次出现现场勘验场景,但遗憾的是对刑事犯罪现场保护力度不够,比如第一起案件中明显的脚印却被拖拉机一辗而过,丧失了很多取证的机会;当然,案发总在雨夜,雨水的冲刷也给证据的收集增加了难度。 
  其次,在那个年代,那样的小镇落后的审讯条件和探员的低素质,一味地追求破案率,加大了探员对口供的依赖性;有罪推定的思想使讯问的目的就是拿到口供,非法的询问方式,并且没有连续的录音,证据在定案过程中显得完全不重要; 
  更不用说,“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一当代普遍承认的非法证据排除原则在当时得以有效适用。 
  并不完全糟糕的是,最后应用到了DNA鉴定,可惜案发于1986年的韩国,而国际上首次报道DNA技术应用于刑侦鉴定也不过在1985年,取样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或者后期保存不善都有可能导致DNA鉴定失败,即使是科学证据,其结论也有可能出现误差。 

  没有民主宪政,健全的法治环境无从建立,缺乏保障的整个社会都处于潜在的不安定状态。悲剧发生的原因远不止一样,贯穿全片的淅沥不断的雨,夜空呼啸而过的防空警报,大局的动荡,微弱的人力,使每次与真相都失之交臂,若说凶手的变态行径是扭曲的人性,那么在此案中被害的人们也未尝不是韩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牺牲品。 



  【什么是“杀人的回忆”】 
  《Memories of Murder》很奇怪的名字——缺少主语,或是探员,或是凶手本身。 
  至于前者,片中2位主角性格迥异。 
  汉城来的苏探员,思维缜密,善于推理,接受过良好的司法教育,相信靠证据说话。 
  小镇本土的朴探员,生性鲁莽,暴力逼供,敷衍断案,善于诱供,相信自己的直觉。 
  他们的情绪却都随着案情推进发生了转变: 
  当其拍档终因莽撞而被截肢,他凝视那剩下的空荡鞋子与鞋套之后; 
  当亲眼目睹关键证人被飞驰的火车撞死,他双手溅满鲜血之后; 
  原先只想草草结案,敷衍诱供的办案心态开始发生变化,开始接受苏探员的科学方式,学习理性教化与相信科学证据。 
  直到最后,大雨中的苏探员浸透了无助与绝望,举枪的瞬间,朴探员阻止了他。 
  这时,巧妙的—— 
  二者的性格发生了戏剧化的调换。 
  所以,最后的视线落在转行从商的朴探员身上,年轻时的他善于为犯罪嫌疑人编造“杀人的回忆”,以取得口供得以破案,一场经历之后,他变换身份又回故地,十七年前的回忆永远不会抹去,同逍遥法外的凶手一起,保存着那些无法消逝的记忆。 

  这样说来,我便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即导演在帮助凶手陈述其回忆。 
  以这样的方式向安然坐于电影院里看这部片子的凶手挑战,来吧,来回忆你的杀人经历,就算你忘了十几年前那些被杀的人,我们没有忘记,更不会允许你忘记。 

  这部风格接近《黑色大丽花》的影片,同样是取材于真实案例,同样现实找不到真凶的悬案,不同的是,《黑》剧的导演编排了凶手,交待给观众。 
  真相, 
  只有拥有完整杀人回忆的凶手本人, 
  只有他知道—— 
  那年雨夜他做了什么。 

  说说楼主对于本案的看法:
  1、从凶嫌的老少通吃和对女性性器官的迷恋程度来看,楼主认为凶嫌处于性欲极强的年龄阶段,犯案时年龄应在26岁以下甚至更年轻,而初案选择71岁妇人行凶,可能是凶嫌对于自身的能力(特指体力)有一定程度的不自信,So,楼主认为凶嫌初案(1986年)时年龄应为20岁左右甚至更年轻。
  2、凶嫌犯案日期比较随机,星期一犯案有两次,星期三两次,星期四一次,星期五一次,星期六三次,星期天一次。楼主认为凶嫌可能是辍学青年,若是在校学生则有独立居所,至少没在学校居住。基本判定凶嫌单身。
  3、1986年时凶嫌犯案频繁,有四起之多,且日期比较接近(9.15、10.20、12.12、12.14),怀疑凶嫌当年曾受过某种刺激。
  4、一般来说,连环杀手会不自觉的沉迷于犯罪不能自拔,除非东窗事发或者有不可抗拒的外力使凶手无法再进行犯罪(比如死亡、残疾等),否则凶手会一直犯罪下去。由此,楼主认为凶嫌可能在最后一起案后意外死亡或者残疾,或者,凶嫌在最后一起案后结束了单身,可能已婚,因此无法再轻松犯案,且性需求因结婚而得到满足,不需要再进行冒险,此时年龄也渐大,对女性的好奇感和新鲜感逐渐减弱。凶嫌毅力极其坚韧。
  5、被害人都是台安邑人,基本判定凶嫌非流窜犯,可能在行凶前曾潜入某地段长达数小时甚至数日进行伏击,凶嫌对当地地型熟悉,但楼主不认为凶嫌是台安邑本地人,不过楼主认为,凶嫌的住所应该在案发地50公里的半径以内。


撸主对于“开膛手”一案和华城连环杀人案的个人点评

华城连环强奸杀人案:
  凶手虽残忍暴虐,然影响力基本仅限于韩国国内,影响指数,三颗星应该比较适中。虽然凶手作案手法并不算高明,最终没有落网也多局限于当时韩国警方对于现场保护不力、刑侦手段落后等客观事实,但因为此案在韩国也算数一数二的悬案,作为一国的代表命案,“传奇”指数四星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