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288.关于海底闪电的思考

 王东镇 2014-02-07

3288.关于海底闪电的思考

2014.2.7

网上搜索闪电词条的时候在360百科的解释中发现了海底闪电的介绍:“海底也有闪电,这是前苏联科学家在日本海底发现的。灵敏的电场仪表明,海底放电的频率与大气中闪电的频率相同,这使科学家大惑不解。因为按水文物理学规律,深层海水的导电性良好,理应与雷公电母无缘。”

“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最后认为:电荷源实际上来自陆地上近海岸的空中,再经过岩石传导,一直深入到海底。但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电量逐渐减少。因此海底测得的放电量一般是较弱的。”

我认为闪电的形成与正负电荷对偶存在、热力学定律和光子的裂变、恢复有关:热空气、热蒸汽、热洋流相比于冷空气、冷蒸汽、冷洋流携带较多的光子,因此形成温差。根据热力学定律,会发生光子的迁移,即不同光子密度形成的温差趋于消失,而这一过程会形成对流和漩涡,导致光子的裂变,使正负电荷分别聚集,达到一定程度产生放电现象,也就是闪电的发生,而闪电是光子再次形成的过程。

日本处于地质断裂带上,海底多火山,周围环绕热洋流,海水的对流活动强烈,容易形成光子的裂变和正负电荷的分别聚集,产生放电现象,其他海域可能会有所不同。

闪电现象证实了正负电荷的对偶存在,而光子的裂变会形成光子密度的降低,也就是降温现象,强对流天气容易产生冰雹就是这个原因。

高温必然产生离子现象,离子现象就是偏电荷现象,正物质星球的离子现象会聚集正电荷,反物质星球的离子现象会聚集负电荷。相对的低温会产生去离子现象,去离子现象会形成正负电荷的相对平衡,为负电荷的聚集创造条件。所以,热空气、热蒸汽、热洋流聚集正电荷,冷空气、冷蒸汽、冷洋流聚集负电荷,冷热交汇容易产生放电现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