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石界传统赏石精髓不可遗失于现代赏石界

 水摹清华 2014-02-07


要分析这个问题,先要了解什么是“传统的赏石美学精髓”。中国传统的赏石文化,其美学特征是“审丑”而不是“审美”,当然,这“审丑”,其实是审“丑”之 “美”,“丑”之极致就是“美”。“丑石”之“丑”,如用一个比较相通的词义,那就是“怪”字,“丑石”也可以说成“怪石”。因为在当代汉语语境里“丑八 怪”是典型的“丑”“怪”连用词,人们习惯上把“丑”与“怪”字连用。

从宋朝书画家米芾提出“怪石”相石四法“皱瘦漏透”,苏东坡提出“石文而丑”,到清朝郑板桥进一步揭示“丑而雄,丑而秀”。“丑石观”的形成,并成为后世赏 石的经典观念,凝固了历代文人士大夫赏石美学之精华。当代美学家王朝闻,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赏石命题“石头不是艺术品”,曾引发过针尖对麦芒的激烈争论。其 实,当我们各自赏石出发点,争论双方的观点都是对的。原因是,古代赏石家从未把古代遗存下来的石头当作艺术品,在此赏石背景下,说“石头不是艺术品”是对的。而当代赏石家一直把当代新开发的石头当作艺术品,在此当代赏石背景下,说“观念石” 是艺术品,这也是对的。充满无穷魅力的中国历代赏石文化的奇妙之处就是:古代赏石家推崇“丑石观”,当代赏石家推崇“美石观”。著名赏石家丁文父先生在 《中国古代赏石》一书中曾提到:西方艺术界认为,从宋代一直到近代,人们更多的是从美学上议论赏石,而西方都“将赏石作为艺术并从美学欣赏的角度去做研 究”。真是观旁者清,这证明西方研究中国古代文人石的学者,是深谙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真谛的。

从非艺术品到艺术品,从古代赏石的“丑石观”到当代的“美石观”,中国历代赏石美学的发展不是简单地可以用“进化”、“演变”这些词语可以概括的。假如采用 一个词来概括古代、近代赏石文化之变化,笔者选用一个词:突变。即:先由量的渐变,再由“质”的突变,最终各自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文化系统。原因是: 古代丑石的相石四法为“皱瘦漏透”,当代美石的相石四法为“形质色纹”。前者早已作为古代赏石文化遗产,并被延用了近千年。后者经过近代赏石家的探索,并 在近二十年的当代赏石文化复兴运动之实践中,已渐渐被众多赏石理论家所认同。

古代丑石相石四法的审美对象主要是古代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当代美石相石四法的审美对象主要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新开发出来的石种,如广西红水河底下的彩陶石、大化石,内蒙古戈壁滩上的风砺石、黄河波涛里的黄河石等,以及运用新理念,赏石家们重新赏玩的老石种新石头黄蜡石、九龙璧石、大理石等。

再仔细解剖古代丑石的相石四法:“皱瘦漏透”,这四个字其实是重复变化,说的都是一个“形”的问题。以当代艺术品鉴赏家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皱瘦漏透”古代相 石法,可能会觉得简单又完整,是宋朝米芾等赏石家们的局限。不过,正如德国大哲学黑格尔所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在1750年, 我国清朝乾隆期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还利用发表《美学》一书之前,我国古代赏石家还根本没有美学,亦称艺术哲学的观念。古代赏石家当时只谈论赏石的美学问 题,从未把石头当作艺术品来审美、来评判、来研究。古代赏石家更多的是把赏石当作一种人生体验,当作一门生命哲学,当成一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来探索、追 求的。所以,当代赏石家不能过度苛刻古代赏石家在艺术哲学方面的“无知”。因为,从先秦**到明代的文人士大夫们,赏玩奇石已近二千年,而那时西方系统的艺术哲学还远远没有诞生。

继而再进一步分析当代美石的相石四法。先说“美石”两字。“美石即玉”,这是古人对玉的一种美称,因为古人当时还无法从地质学层面上分清什么是石头、什么是 玉。笔者这里说的“美石”,特指当代美丽的可供观赏的石头,如宝气笼罩、色彩斑斓的大化石等。当代美石的相石四法“形质色纹”:“形”,为形状,“质”, 为质地,“色”,为色彩,“纹”,为纹理、图案等。如彩陶石、大化石、风砺石、草花石等。由于二百多年来,西方的美学即艺术真相渐渐传入中国,形式美学在 当代中国已经深入人心。当代赏石家谈论赏石时,再也不仅仅局限于谈论赏石的美学问题,而是把可供观赏的石头(简称观赏石)当作艺术品来对待,并当作艺术品 来审美。为此,其符合形式美学法则的当代美石相石四法“形质色纹”,经过长期的赏石实践就应运而生了。在“形质色纹”的新赏石法的框架内,各地的赏石家们 还纷纷制定了各种版本的赏石评判标准,相对古代“丑石”相石四法,这是中国赏石局势的一种变革,中国赏石美学的一种革新,中国赏石文化的一场革命。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要一分为二的,当代美石相石四法的诞生,也意味着古代丑石相石四法的沉睡。当代赏石形式美学的脱颖而出,也意味着古代赏石内容美学的遗 落。原因很简单,中国古代原本士大夫的高雅的赏石活动充满着人文精神的光辉。中国古代赏石的非艺术化,透映出东方赏石文化特有的奥妙、神秘。赏石与原始宗 教自然崇拜连在一起,赏石与天人合一的真相境界连在一起,赏石与仕途的体验、与抵御大自然风雨侵袭心境连在一起。多层次的赏丑极致之美的“丑石关”,比单 层次的纯粹的“美石关”,更深刻、更深奥、更深邃,更能令人沉思遐想。

奇石商品的疯狂炒作化,已成为当代赏石文化的灾难,已成为当代赏石文化复兴运动的拦路虎。当代新石种雨后春笋般被开发出来,完全与商业利益紧密相连。在台 湾、大陆的赏石企业家们的大肆炒作下,当代主打石种如大化石、葡萄玛瑙、风砺石等价格扶摇直上。北京一块小小的戈壁玛瑙石《小鸡出壳》,竟被不知名的专家 评估价为一亿多元,西北也有赏石家自爆自己有一块奇石值一亿元。如今,自我估价奇石数万元、数千元者,属于“小巫见大巫”了,这是当代赏石界的“神话”, 也是当代赏石界的“笑话”,因为中国历代宫廷文物精品,拍卖至今还没有一件超过一亿元的。

当代“美石观”的形成,虽然使赏石走上了西方流行的形式美学之路,符合世界性的美学潮流。但“美石观”的出现,同时也引发了赏石的大众化,赏石的商品化。前 者有益于赏石活动的发展,后者却为赏石文化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埋下隐患。经济与文化既相融又对立,这是文化艺术界永远要面对的矛盾体。

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中国古代的赏石文化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赏石文化之林里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审美特征就是“丑石观”,其文化价值就是每一块古代园林 石,古代供石都凝聚着士大夫们的情思、情感、情愫,均隐匿着士大夫们的人文气息、人文语境、人文精神,故被西方赏石家称其为“文人石”。“文人石”,其实 也是古代士大夫赏石文化的代名词。中国古代赏石文化其绝妙之处就是:其是“非艺术品”性的,其是“观念性”的,这种人生体验文化与生命哲学上的深度令西方 赏石家望尘莫及,所以,以“丑石观”为美学特征的中国古代赏石文化,是其传统美学的精髓,是独步天下的。

然而,当当代的“美石观”在表象上成为赏石的审美主流时,古代传统美学的精髓“丑石观”被遗落了。传统赏石文化链的断落,也意味着整个中国赏石文化大厦之美学根基出现松动,出现裂痕,其赏石文化价值就会大大贬值跌落,这就是遗落了传统赏石美学精髓的必然后果!

更多有关奇石的信息请关注中国石友之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