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旧闻录之在沟渠里游水

 寒江读舟 2014-02-07

朱学东

 

我这一代人中,有关游泳的最初启蒙,应该有不少人首先是从沟渠开始。

我的故乡苏南地区,早年河汊交织,土地肥沃,是种植水稻的好地方。

种水稻,灌溉尤其重要,所以,大小水沟到处可见。

公社时代,对灌溉沟渠的开挖修葺是非常重视的。

我们队里最主要的一条灌溉沟渠,是在我们西朱村前,从前桥灌溉站向西,穿过我们西朱东西两村的地,直到西顾靠近三夹里边的前庙公路收尾,中间在我们东西两村交汇处折向南,去往庄只酹和鱼池上村,在我们西朱西村西侧,折向北,在西朱和西顾两村交汇处一直到村后,再折向东,到西朱东村。拐弯处和田埂交汇处都埋有水泥涵洞。

这条沟渠主要惠及前桥、西朱东西村、西顾、庄只酹和鱼池上几个自然村,以我们西朱东西两村收益最为完整。

这条沟渠大约一米多宽,深约80公分。

每年到冬天,大队里会组织村民平整加固沟渠边的土埂,春天拔掉沟渠里的水草。

到得夏日,灌溉站水泵一开,河水顺着沟渠,奔涌向前。

前桥灌溉站的水是从我们称作大河(大名永胜河)里抽取的。那个年代,常武地区的印染业和化工业还没有发达起来,永胜河里的水是清凉干净的,鱼虾是能吃的。抽打到沟渠里的水自然也是干净的,也有小鱼的。

每年夏天的中午,沟渠不仅起到了灌溉之用,它还是小男孩们锻炼勇气学习游泳的好去处。

虽然生长在水乡,可对于五、六岁的乡下孩子来说,到河里去游泳还只是梦想,是奢侈的。

每个村边的河里,几乎都有淹死过人。

所以,小孩们一来自己不敢,二来家里看得紧。

于是,灌溉沟渠,便成了唯一的选择。

既能戏水,又安全,小孩开心,大人放心。

那个时候,大概5、6岁吧,我的个头非常小,远没人会想到我今天会变成这模样。

我总是跟在村里几个年长我一两岁的大哥哥屁股后面,到村南边的沟渠里玩水。

最初,我们玩耍的主要地段,就在东村到西村这一段。

沟渠里的水,到这一段时,已经水势平缓了,沟里偶尔有水草飘过,当然,也有小蹿条在里边。

脱掉短裤,几个人光着身子,争先恐后地往沟里跳。

你朝我泼水,我朝你击水,或者两人在水沟里打水架,个大力气大的,就使劲将对方往水摁。

水很快就浑了。不过,不用担心,水是流动的。

当然,这只是游戏。

最初的时候,我很胆怯,只敢顺着沟渠的边,抓着土埂上的杂草或豆棵。

一点点往下探,往下探,然后松开抓着的草或豆棵,扑通入了水。

刚开始的时候,难免会呛两口水,也会吓得哭起来。

渐渐地熟悉了沟渠和水流,也就耍开了。

在沟渠里,双手扶着土埂,我首先学会了双腿交叉弹水。

这是我们学会游泳的第一步。在河里学游泳时,最初在埠头上,扶着青石条,也是首先学弹水。

接着顺着沟里的水流,顺水而下,一边用双脚弹水,一边双手乱扑腾,有时难免扶着沟底的泥往前“游”。

其实,那时在沟里都是半游半爬的。

待得胆大之后,又开始学着逆水而上,照样的是半游半爬。

到有涵洞处,胆大而身形瘦小的同伴,还敢玩“刹没头拱”(方言),就是捏着鼻子,闭气沉底,潜水的意思。

这可不是一般的在河里的“刹没头拱”,那对学会了游泳的人来时是小儿科。沟渠里的“刹没头拱”,主要的挑战来自跟着水流穿过涵洞。

虽然涵洞不长,但沟渠里的涵洞很小,闭气随水流穿过,是需要勇气的。

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虽然那时按我的体型,肯定没问题,其实就是没这个勇气。我见村里的兄长们这样干过。

其实挺危险的,不过那时许多人都是年少无知却勇猛。

在沟渠里耍惯之后,往往会愿意去前桥电灌站玩。电灌站打水的地方,有个水泥浇筑的池塘,是蓄水用的,从大河里打出水来后,首先这个池子满了。

池子有台阶,台阶上经常有青苔,年岁较大一些的兄长们都喜欢去玩,水管里水奔腾而出,水池里的水汹涌翻滚,小孩在池子里,常常站立不住,但越是这样,越是喜欢玩。

沟渠里的耍水,我大概持续了三年时间。

三年间,我每年夏天都光着屁股下沟里玩水,号称游水。

但我的狗刨,最终也不是在沟渠里学会的,我还是在河里学会的。

不过,至今想来,光着屁股在沟里游泳,很有意思。

可惜沟渠坍塌的厉害,茅草丛生也少人打理,更要命的是,现在那条河里的水也不行了,更不用说沟渠里的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