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旧闻录之柳笛声残

 寒江读舟 2014-02-07

朱学东

 

北京已是炎炎夏日了。

在奥体公园水塘边,观看着池塘里熟悉的水草,芦苇和新荷,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少了什么?我挠挠头。

池塘边少了故乡最常见的杨树和柳树!

奥体的人工池塘边,干净得很,除了杂草,什么也没有,所以,我总觉得不自然。

我对杨柳最深的记忆有五个。

1,

第一个,当是折柳种树。

小时候我们都喜欢种树。竹园边、池塘边和菜地边上,我们都愿意学着大人种树。

而杨柳是最常种植的树。

不过,杨柳的种植,与其他树种的栽种大不一样。

很不严肃。对,是很不严肃的种杨树和柳树。

在苏南故乡,杨树和柳树,是生命力最强的树种。

不用刨土,不用挖坑,不用浇水,不用小心翼翼地把树种连根挖起,随便折一枝,插在河边或湿润的土地上,毋须照料,过一段时间就发出新芽了。

小时候河边许多细小的杨柳树,大概都是我们这样插下活过来的。

2,

第二个,是草帽。

小时候看战争电影,电影里有人折柳枝编成草帽,戴在头上做伪装。

老家多杨柳,编织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玩游戏的时候,男孩们都喜欢折下细细的杨柳条,还要带着杨柳叶。

杨柳条弹性好,几根杨柳条弯折起来,相互交叉纠缠,就成了一顶草帽。

小时候毛孩子们还喜欢比谁的草帽更好。往往是做的越大越浓密越好。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小孩们也会在草帽的杨柳条间,再插一些更细小的杨柳条,这样的草帽很遮荫,但另一方面却也常常搞的草帽很沉重,戴在脑袋上压得脖子都直不起来。

夏天是编织草帽最多的季节。

那个时候,小孩们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学着电影里的当兵的偷袭敌营的做法,头戴草帽,从河岸一边泅水到另一边的瓜地里,偷香瓜。

这个时候,看瓜地的放眼看去,只会看到河里漂着一圈杨柳条,像是那个小孩随手扔在河里的,但下面其实却是要来偷瓜的脑袋。

这样的事,我们村的男孩们大体都做过,这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3,

第三个与杨柳有关的记忆,是有关毛毛虫的。

夏天的时候,除了梨树桃树枣树等果树之外,螫人的毛毛虫最多的,就数杨柳树上多了。

故乡的杨柳树上,螫人的莿毛真的很多。

常见的比如豆瓣莿,长的像剥开的豆瓣,扁扁的,青乎乎的,一动不动在杨树或柳树叶上趴着。

不过,豆瓣莿一般只会在胳膊或腿上,或者手指上螫你。皮肤稍微光滑一些地方,豆瓣莿是螫不了人的。

甚至,你可以把豆瓣莿放在手掌心把玩,而它却伤不到你。

不过,不小心被豆瓣莿螫到了,也是疼痒难受。

除了豆瓣莿,杨柳树上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花毛莿。

花毛莿多是长条的,背上有各式花纹。要论起螫人的本事,花毛莿可比豆瓣莿厉害多了。

所以,我们多是尽量离花毛莿远远的。

被莿毛螫后,疼痒难受,解决之道,有两个。

一是用肥皂擦洗被螫之处,类似于消毒,但其实也没有减缓多少痒疼,不过多少有些心理安慰吧。

二是剪一块橡皮膏,贴在挨螫之处,然后撕下,一般橡皮膏会把莿毛粘出来,橡皮膏上带着一根细小的毛毛,大体都是螫你的莿毛了。

小时候每年夏天没少挨莿毛螫,至今一想起来,就忍不住哆嗦激灵。

不过,奥体公园的水塘边,不用担心莿毛,因为池塘边没有杨柳树。

4,

柳条框是关于杨柳的第四个记忆。

乡下人穷苦,却不笨,尤善于发现物的价值。

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为自己服务,这是乡下人最擅长的。

比如,每年夏天编织的杨柳条框,或自用,或卖些零花钱用用。

杨树和柳树的枝条柔软有韧性,特别适合编筐。

每到夏天,家家户户的男人,都会拿把镰刀,到河边去割杨树条和柳条,抱回家。

把树叶扯掉后,就可以编筐了。

讲究些的,还会把树皮剥掉,用树芯编筐,更滑溜。

我小时候也会编筐,但却永远编不圆。

爷爷很会编筐,父亲编树筐的手艺其实一般,不过,他编的总是还能用。

编筐的季节所以都在夏天,大体是因为这个时候,杨柳条最富活力的时候,有力,有劲,产量也大。

不像冬天,杨柳条脆而易折,春天的时候,才开始抽条,不够饱满,而到秋天,杨柳条的力和劲也就走下坡路了。

5,

从玩耍的角度看,有关杨柳,我记忆最深的,除了编草帽外,就是做柳笛了。

别看我从小五音不全,我却很会做柳笛。

我记不起什么时候学会做柳笛了,反正,那时每年夏天都做,不知道要做多少个,毁掉多少杨柳枝。

做柳笛的方法很简单。

找一个小手指粗细的杨柳条,杨树条柳树枝都行,只要直的,用刀切割好,长短适中,我小时候做柳笛,大概也就三角板那么长,8-10厘米吧。

然后用手拧杨柳枝段,这个时候,要有耐心,千万不能急。

一急,容易把杨柳皮弄破,弄破了就只能废掉了,换根重头再来。

有时,手拧酸了,我也会失去耐心,把杨柳段放在地上的青石板上,用脚掌踩着它来回搓。

无论是搓和拧,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树皮和树芯完好分离。

当树皮和树芯有松动时,更要小心翼翼了。

慢慢地,慢慢地,树皮和树芯从连为一体,变成了树皮套和树芯可以分离了。

小心把树芯从树皮中顶挤或推出来,树皮完整,柳笛就做成了。

把树皮放在唇边,用树芯在树皮里来回抽送,或短促,或悠长,或高亢,或低回,不同的旋律就可以随着吹奏者的心情,从柳笛中飘荡出来了。

这个时候,柳笛还散发着新枝的清香,很是温婉。

不过,单调是我的柳笛吹奏特色。

我永远只会吹一种音调,最多也就是和人比一比,谁的柳笛发出的声音更持久更高远。

遗憾的是,第二天,新枝的水分干涩之后,柳笛就吹不响了。还得重做。

但不管怎样,柳笛曾经是苦涩生活中快乐的记忆。做柳笛的过程,它吹奏出的单调的乐曲,都能够让我们忘却困苦的生活,沉浸于斯。

我不知道现在故乡的那些小孩,还会不会做柳笛,至少我知道,我侄女是不会做的了。

故乡少年的今天,都给了学校和电视游戏机了。恐怕再也没有柳笛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笛声遥遥。

很想找把趁手的小刀,折柳为笛,为难忘的童年生活,再吹奏一段哪怕单调的嘘溜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