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敷脐疗法治疗腹泻
2014-02-07 | 阅:  转:  |  分享 
  
敷脐肉桂30克丁香30克吴茱萸30克白胡椒30克五倍子30克车前子30克白术30克研粉用醋调敷脐,外用活血膏贴,而后用热水袋外敷。专治:寒凉型腹泻,水样泻,蛋花样泻,一般24小时内痊愈或好转,36-48小时内几乎绝大多数痊愈。切记:期间不可喝牛奶,甜食,盐水及难以消化食物如鸡蛋等

藿香正气丸,用温开水加陈醋调成糊状敷肚脐商品名称:杜拉宝通用名称:消旋卡多曲颗粒英文名称:RacecadotrilGranules

规格:

(1)10mg;(2)30mg。

成分:

消旋卡多曲

贮藏:

密封,干燥处保存。

适应症:

用于1月以上婴儿和儿童的急性腹泻,必要时给与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联合使用。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3次,每次按每公斤体重服用1.5mg;单日总剂量应不超过每公斤体重6mg。连续服用不得超过7天。推荐剂量:(1)婴儿服用剂量:1~9月龄(体重<9Kg),每次10mg,每日3次;9~30月龄(体重9~13Kg),每次20mg,每日3次。(2)儿童服用剂量:30月龄~9岁(13Kg~27Kg),每次30mg,每日3次;9岁以上(体重>27Kg),每次60mg,每日3次。

禁忌:

以下人群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不能摄入果糖,对葡萄糖或半乳糖吸收不良,缺少蔗糖酶、麦芽糖酶的患者;对消旋卡多曲过敏者。

注意事项:

1.连续服用本品5天后,腹泻症状仍持续者应进一步就诊或采用其它药物治疗方案;2.本品可以和食物、水或母乳一起服用,请注意溶解混合均匀。3.本品请勿一次服用双倍剂量。4.与细胞色素酶P450-3A4抑制剂如红霉素、酮康唑(可能减少消旋卡多曲的代谢)同时治疗时慎用;5.与细胞色系酶P450-3A4诱导剂如利福平(可能降低消旋卡多曲的抗腹泻作用)同时治疗时慎用。

不良反应:

偶见嗜睡、皮疹、便秘、恶心和腹痛等。

相互作用:

1.药理作用消旋卡多曲是一个脑啡肽酶抑制剂。脑啡肽酶可降解脑啡肽,本品可选择性、可逆性的抑制脑啡肽酶,从而保护内源性脑啡肽免受降解,延长消化道内源性脑啡肽的生理活性,减少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口服消旋卡多曲作用于外周脑啡肽酶,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啡肽酶活性,且对胃肠道蠕动和肠道基础分泌无明显影响。2.毒性研究有文献报道,灵长类动物服用治疗剂量100倍的消旋卡多曲12个月,未发现任何毒性反应。...+展开更多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50411





【功能主治】

本品适用于一月以上婴儿及儿童的急性腹泻

【主要成分】

主要成份消旋卡多曲

【包装规格】

mg

【用法用量】

口服母乳喂养者不需停止建议与口服或静脉补液同时使用推荐剂量每次.mg/kg一日三次每日总剂量最大不得超过mg/kg若患儿症状持续超过日应遵循医生建议

【不良反应】

偶见嗜睡皮疹便秘恶心呕吐头痛和腹痛等

【注意事项】

连续服用本品天后腹泻症状仍持续者应进一步就诊检查或采用其他治疗?本品可和食物水或母乳一起服用请注意溶解混合均匀?本品请勿一次服用双倍剂量?请功能性肠道疾病慎用?与细胞色素酶P-A抑制剂(可能减少消旋卡多曲的代谢)合用时慎用?与细胞色素酶P-A抑制剂(可能降低消旋卡多曲的抗腹泻作用)合用时慎用

【禁忌】

肝肾功能不全者不能摄入果糖对葡萄糖或半乳糖吸收不良缺少蔗糖酶麦芽糖酶的患者对消旋卡多曲过敏的患者以上人群禁用

【孕妇用药】

无人体应用的相关数据但动物实验未发现对妊娠和胎儿的毒性因此除非认为利益大于风险妊娠期妇女应慎用同样对哺乳期妇女也没有人体应用的相关数据但动物实验没有发现任何对哺乳妇女及婴儿的毒性

【儿童用药】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老年用药】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物相互作用】

无人体应用的相关数据但动物实验证实消旋卡多曲不会抑制或激活细胞色素酶P

【药理作用】

消旋卡多曲是脑啡肽酶强效抑制剂Thiorphan的前药具有良好的亲脂性口服吸收后迅速水解转化为Thiorphan发挥抗脑啡肽酶的作用维持脑啡肽水平使细胞的cAMP处于低水平减少毒素和炎症反应造成的肠道水和电解质的高分泌推迟腹泻发生的时间和减少排便量本品为外周脑啡肽酶的选择性可逆抑制剂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脑啡肽水平不产生成瘾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无兴奋或镇痛作用不影响肠道运动和物质转运功能



培菲康

编辑保护

1?药物简介2?药理作用

3?注意事项

1?药物简介

2?药理作用

3?注意事项

1?

医保甲类OTC乙类药品,上海信谊制药总厂生产,获得五个国家的技术专利,专业补充益生菌调理肠胃,

无副作用,效果好,得到广大百姓的信赖的药品

有胶囊和散剂两种剂型

胶囊说明书摘录:

药品名称:口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

商品名:培菲康

2?

本品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

抑制并清除肠道中致病菌,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促进机体对营

养物的消化,合成机体所需的维生素,激发机体免疫力。

药代动力学:本品服用后,所含三种有益菌可迅速地到达肠道,能在

其中定植。第二天,可从服用者粪便中检查出目的菌。第三、四天菌

量达到高峰,第八天维持正常。

适应症:主治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急慢性腹泻;也可用于治疗轻、

中型急性腹泻,慢性腹泻及消化不良、便秘,腹胀。

用法用量:饭后半小时温水服用,一日2次,一次2~4粒,重症加倍。

儿童用药酌减,婴幼儿服用时可将胶囊内药粉用温开水或牛奶冲服。

3?

1、适宜于冷藏保存。

2、宜用冷、温开水送服。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规格:每粒胶囊含药粉210mg,含活菌数分别不低于1.0×10000000CFU.

贮藏:于2~8避光保存。

包装:12粒,20粒,24粒,30粒,36粒,60粒;聚乙烯塑料瓶。

有效期:2年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

窗体底端

复制网址

收藏夹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英文名称:LiveCombined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andEnterococcusPowder,oral商品名称:培菲康

成分:

本品为复方制剂,每包重1克,每克含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辅科为:脱脂奶粉、麦芽糊精、蔗果低聚糖、羟丙甲纤维素,食品用香精、乙醇,纯化水。

适应症:

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和腹胀,也可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腹泻及慢性腹泻。

用法用量:

口服,用温水冲服,0-1岁儿童,一次半包:1-5岁儿童,一次1包;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2包;一日3次。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本品为活菌制剂,切勿将本品置于高温处。溶解时水温不宜超过40。?2.避免与抗菌药同服。?3.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4.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5.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7.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8.开袋后应尽快服用。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相互作用:

1.抗酸药、抗菌药与本品合用可减弱其疗效,应分开服用。?2.铋剂、鞣酸、药用炭、酊剂等能抑制、吸附或杀灭活菌,不应合用。?3.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生产企业:

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药物分类:

止泻药



http://www.100md.com?2007年6月15日?《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第12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2-1818-01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B????灌肠疗法是将黄连素、思密达、山莨菪碱等药物灌入肠腔,直接作用于肠道病变处发挥作用。该法可缩短病程,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6~10月,我院共收治小儿腹泻患儿72例,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6~17个月,平均12个月。对照组共32例,年龄5个月~25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日5~16次,大便呈黄色水样,无黏液和脓血、无腥臭、部分有奶瓣,镜检白细胞无或1~2个/HP,脂肪球无或+~++,大多伴发热、腹胀、呕吐,轻度脱水26例,中度脱水16例,无重度脱水。????1.2治疗方法:对照组抗病毒、消炎、口服思密达、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退热等对症处理。治疗组采用上述方法加用黄连素10~15mg/kg,思密达1岁以内每次应用1袋,1岁以上每次2袋,山莨菪碱0.2mg/kg,溶于15~20ml生理盐水中,加热至37~39℃时,患儿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用20ml空针推入,灌肠前先排便,将肛管前端用石蜡油润滑后从肛门轻轻插入10~15cm,缓慢注入灌肠液后捏住肛管口回抽10ml空气注入,使药物完全到达肠腔,反折肛管缓慢拔出,使药液保留1~2小时,每日2次。????1.3?疗效判定标准:据1993年北京修订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显效:治疗72小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2)有效:治疗72小时粪便性状好转,次数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明显改善;(3)无效:治疗72小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改善。????2结果????治疗3天后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史纪芳刘绍娟)

????[

如何应用灌肠疗法治婴幼儿腹泻婴幼儿腹泻按其发病程度可有轻型、重型之分。轻型多因饮食不当或肠道外感染所致;重型多为肠道内感染所致。可选以下灌肠方。

湿热型泻下水样黄臭物,少夹黏液,每日10次以上。身热口渴,溲赤尿少,肛门灼热而红,烦躁多啼。舌红苔黄,指纹紫暗。灌肠方如:

(1)复方黄芩饮:黄连、黄芩、白术、炒白芍、车前子各3克。

(2)灌肠4号液: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地锦草、大蓟、小蓟各30克,地榆15克。

(3)药用白头翁6克,黄连1.5克,黄柏、秦皮各3克。渴者加葛根6克;食滞者加山楂炭4克;热甚者加银花炭4克。

食积型泻下腐臭物,夹奶瓣及不消化食物。胸腹胀满、口臭纳差,哭闹不安,苔厚,指纹深紫。方用消食汤:山楂5克,炒麦芽、建曲、炒白术、茯苓各3克,制半夏2克。或用焦白术6克,山药4克,炒枳实、炒内金、陈皮、焦三仙各3克,大黄炭1.5克。也可选用灌肠1号液:神曲、山楂各15克,煨河子4克,石榴皮20克。

寒湿型便稀多沫,色淡,臭气轻。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肠鸣腹痛。苔白而润,鲜红。方用加减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焦山楂、麦芽、炒白术、茯苓、陈皮、炮姜各3克。经验方如:党参、焦白术各6克,炮姜、炙甘草各3克。手足逆冷者加熟附片1.5克;呕者加砂仁1.5克;食滞者加焦三仙各3克。

脾肾阳虚型久泻不止,肢冷,精神萎靡,寐中露睛,舌淡,苔薄自,淡红。方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熟附子、炮姜、党参、炒白术、白扁豆、炒故纸、肉蔻、诃子各3克,吴茱萸、五味子各2克,焦山楂5克。以脾虚为主者药用党参、焦白术各6克,茯苓、炒扁豆各4克,陈皮、炙甘草、莲子肉、炒薏苡仁各3克,砂仁、桔梗各1.5克,红枣2枚。均煎浓汁并过滤。小于3岁每次5毫升,3岁以上每次6~10毫升注入肛门,保留半小时,每6小时重复1次,以愈为度。有效率96.8%。

操作方法:选用上方煎取药汁30~60毫升,待温用。根据婴幼儿体质采用1~3号胶导尿管,镊子1把,50毫升注射器1副,2号方盘1个,消毒备用。灌肠选择小儿排便10分钟后进行,灌肠时患儿取左侧卧位或俯卧位,将导尿管一头涂上甘油放入肛门5~8厘米,用注射器抽取药液30~60毫升(温度在20左右),按导尿管后徐徐注入肛门,保留30分钟以上,每日上、下午各灌肠1次。

小儿腹泻艾灸疗法

发表者:典迎彬?3299人已访问

腹泻是以次数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症,乃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较高。本病以夏秋季节多见。

现代医学家认为腹泻有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两种。感染性腹泻多为饮食被细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而致。非感染性腹泻有生理性和消化不良两种。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薄弱,无论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虚寒,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

【辨证】湿热证间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口渴;风寒证见泄泻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伤食腹泻见脘腹胀痛,痛则欲泻,,或久泻不止,食入即泄,完谷不化,形寒肢冷。

【治则】调整胃肠气机(实证),健脾补肾(虚证)。

操作:神阙(肚脐)中脘(肚脐上4寸)天枢(肚脐旁开2寸)关元(肚脐下3寸)操纵步骤:用艾条温顺灸神阙,或隔姜灸,灸后贴一小胶布于神阙大,以避免伤风冷;3岁以下小儿可隔毛巾温灸。再用艾条依次温顺灸中脘、天枢、关元,至皮肤有温热感,反复计15-20分钟,天天2次,3天为1疗程。

腹泻的推拿治疗法(图)

小儿腹泻久治不愈会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继发感染等恶性循环,对患儿的危害极大。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马淑霞说,有几种推拿手法简单易学,穴位也相对好找,家长不妨学一学。每天给宝宝按几次,不仅对治疗腹泻大有好处,还可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图中下小圆为龟尾穴,往上约4寸即是七节骨



揉龟尾龟尾穴位于人体臀部的尾椎骨处。中医认为,揉龟尾穴能通调督脉之经气,有调理大肠的功能,对止泻、通便有一定效果。揉龟尾时家长用大拇指指腹轻按于龟尾穴上,然后做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以300次左右为宜。在龟尾向上约4寸(四指)的地方是人体的七节骨。家长如果能把龟尾与七节骨之间的部位再从下到上推百余次效果更好。在七节骨与龟尾一线,家长自下而上推可温阳止泻,自上向下推可治便秘。

???小儿腹泻的推拿捏积治疗

?

天气渐凉,小儿腹泻的病人明显增多。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很多,此时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其临床多表现为:大便次数较多,每日五六次,甚则十几次,大便呈蛋花汤样便,或水样便,或溏稀便,或夹黏液。小儿腹泻严重者,常因大量水样便而出现脱水,治疗不及时,亦可出现死亡。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是脾胃功能失调或外感时邪所致,临床可分为伤食泻、惊吓泻、风寒泻、湿热泻和脾虚泻,小儿秋季腹泻以脾虚泻最为多见。小儿腹泻除有大便不正常外,还可出现许多兼加证:如发热、呕吐、口渴、流涕、咳嗽、腹痛、厌食、面黄、疲乏无力等。

对于小儿腹泻,中医常采用中药内服、膏药贴脐、饮食疗法及推拿捏积等方法治疗。吃中药需要请大夫根据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辨证施治。贴脐的膏药,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品种,可酌情选用。腹泻小儿的饮食疗法,可选用山药、生薏米、莲子等加在大米中煮粥,要求粥中的米要煮烂,其米汤也可给小儿频频饮之。

采用推拿捏积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时,可酌情选用补脾土、揉板门、揉外劳、运内八卦、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推拿手法,捏积疗法中运用推拿的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与穴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补脾土: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医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医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

揉外劳:外劳宫穴在小儿手掌背正中,医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儿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

运内八卦: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为一圆圈。医者用左手捏住小儿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儿掌心做圆圈运动。

揉脐:脐即肚脐,医者用中指指腹或掌根揉之。

摩腹:腹指小儿腹部,医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儿腹部做圆周运动。

按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医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捏积:捏积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腹泻的小儿在腹泻时,特别强调要补充液体,可用口服补液盐冲水频频饮之。在平时应注意不要伤及脾胃,应尽力避免食用冰凉的食品,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食用味道过重的食物,随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等。要让孩子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





图中两个空心小圆表示肚角穴



按肚角肚角位于小儿肚脐下两寸(两指),左右旁开两寸各1个。家长将双手的大拇指放在肚角上然后慢慢用力下按,再慢慢减力松开,这样一轻一重来回数次。肚角属脾胃经,经常按之,对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小儿腹泻、腹痛有一定作用。如果家长在按过肚角后,再用手掌按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按摩腹部,效果会更加明显。

???????



图中的八个小圆为内八卦穴位



运八卦八卦,又称内八卦,是指围绕掌心周围的八个穴位的总称。运八卦对由伤食引起的脾胃虚弱有一定疗效,如饥饱无度、过食生冷等造成的腹泻、呕吐、食谷不化等。具体做法是:家长用右手中指托住患儿的手背中央,把大拇指放在宝宝手掌的八卦穴上,以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进行摩擦约300次即可。



编辑

口服补液盐,国家基本药物,是WHO公布的低渗型ORS配方,通过调节肠道水、电解质代谢平衡,补液又止泻,用于各种病因和各年龄患者的腹泻治疗,也是WHO要求各国使用的腹泻病治疗首选药物。博叶?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III

适应症:治疗腹泻引起的轻、中度脱水,并可用于补充钠、钾、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205

生产厂家:西安安健药业有限公司

WHO(世界卫生组织)和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78年建议口服补液盐作为腹泻病治疗的首选用药。通过近30年的临床研究,在口服补液盐I、II的基础上推出最佳ORS配方,于2006年3月23日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III

口服补液盐与传统ORS相比减少了钠和葡萄糖的含量,渗透压由311mOsm/l降至245mOsm/l。新配方可使溶液迅速吸收,减少静脉输液的必要性,并且能减少粪便量,具有补液和止泻双重作用,使用口服补液盐治疗腹泻是最为简单、有效和便宜的方法,尤其适合儿童腹泻的治疗,安全有效,无需住院。

WHO腹泻治疗指南明确指出,仅仅通过简单的口服补液的方法就能够安全和有效地治疗90%以上各种病因和各年龄患者的急性腹泻。

传统ORS 口服补液盐Ⅲ 口服补液盐Ⅲ的优势 渗透压 311mOsm/L 245mOsm/L 低渗:ORSⅢ,腹泻治疗首选用药 钠盐浓度 90mmol/L 75mmol/L 疗效:双重作用,快速补液,安全止泻

安全性:降低高钠血症发生几率,更安全 张力 2/3张 1/2张 适应症 轻度脱水 轻中度脱水,补充钠钾氯 疗效 补液 补液、止泻 口感 苦涩 淡甜 口感:口感更好,更适合儿童

方便性:易于配制,随时轻松服用。 使用方便性 每袋冲500ml 每袋冲250ml,配备250ml量杯 规格:5.125g/袋,6袋/盒120盒/件

用法用量:临用前,将一袋量溶解于250ml温开水中,随时口服。

1、成人开始时50ml/kg,4-6小时内服完,以后根据患者脱水程度调整剂量直至腹泻停止。

2、儿童开始时50ml/kg,4小时内服完,以后根据患者脱水程度调整剂量直至腹泻停止。

3、重度脱水或严重腹泻应以静脉补液为主,直至腹泻停止。

口服补液盐后面有的写的是I有的是II,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口服补液盐”,英文简称ORS,分I、II两种。I号方每包由大袋和小袋组成,大袋含葡萄糖11g和氯化钠1.75g,小袋含氯化钾0.75g相碳酸氢钠1.25g;II号方每包含氯化钠1.75g、枸椽酸钠1.45g、氯化钾O.75g和无水葡萄糖10g,为电解质补充药。适用于需要补充电解质的病人。[用法]口服。用前,取I号方的大、小各1袋同待于500ml的凉开水中,II号方取1包溶于500m1的凉开水中,用量为小儿50一10Oml/kg,成人总量不超过3000ml,分次于4-6h服完。

?世界卫生组织发文推荐各国使用新一代口服补液盐取代原有配方????口服补液盐(OralRehydrationSalts,简写ORS)从上世纪70年代起,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用于治疗急性腹泻导致的轻、中度脱水。20多年来,ORS被全球广泛使用,其大大降低了急性腹泻病死率,拯救了发展中国家数百万计腹泻患者的生命,被全球权威医学专刊《TheLancet》(中文译名:柳叶刀)评为20世纪最伟大医学进展。???经过三十余年的临床探索总结,WHO于2002年建议各国对原ORS配方按低渗原则进行研究调整,并于2006年3月23日正式发文推荐使用新一代ORS配方-口服补液盐,以替代原ORS。这一新配方将更好地治疗急性腹泻病,推进在2015年之前将儿童死亡率减少三分之二的千年发展目标。????西安安健药业有限公司自2002年开始对口服补液盐和腹泻病治疗药物进行专项研究,经过长达7年的研究、试验,2009年4月14日,国内独家生产的新药-口服补液盐III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为国内腹泻病治疗领域打开新的篇章。腹泻病与口服补液疗法????腹泻病是常见的消化道综合疾病,急性腹泻常常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持续腹泻引起营养不良,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腹泻是占第二位的儿童死亡主要原因,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患儿因腹泻导致的脱水死亡。????长期以来,大多医生对腹泻病治疗主要的处方还是抗生素加静脉点滴,但抗生素对于疾病治疗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静脉补液带来治疗风险的同时也让患者饱受皮肉针刺之苦。在急性腹泻的治疗中,及时补充液体是关键,口服补液盐是预防和纠正腹泻脱水的一种简单、方便、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约90%的急性水样腹泻病人能用ORS治疗。自ORS问世及推广使用以来,明显降低了腹泻病的死亡率,拯救了数百万腹泻儿童的生命,有着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口服补液不但对急性腹泻脱水疗效显著,与静脉注射补液相比,口服补液更是具有其独特的优点:服用方便,减少了患儿对针刺的精神紧张和机体痛苦;不良反应少,服用更安全;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避免了穿刺困难,减轻了护理工作,口服补液对于患儿和医务人员都有极大的好处。????就如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GroHarlemBrundtland博士所指出,口服补液盐的推出和应用是当代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一。????累积三十年临床数据,理想新配方????但临床应用中发现,原ORS(包括口服补液盐I、II)并不能很好地减少排便量和腹泻次数,而且,由于口服补液盐I、溶液渗透压偏高,可能导致渗透性腹泻,特别是婴儿和2岁以下的儿童。原ORS基于霍乱患者肠道丢失电解质较多的特点制定,钠浓度和渗透压偏高,若不适当的过量服用,则有可能出现眼睑及全身水肿等不良反应,高渗物质有可能损伤肠黏膜,使屏障功能不全,吸收相当量带有抗原性的完整蛋白质,从而触发免疫机制导致进一步损伤黏膜。????理想的ORS应具有以下作用:(1)类似抗腹泻药物作用:不仅能成功纠正腹泻时脱水和电解质的丢失,而且能促进肠道分泌物的再吸收,以减少腹泻的排便量,缩短病程;(2)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脱水:通过减少排便次数,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脱水;(3)能增加营养:除配方本身具有营养作用外,主要是由于减少腹泻严重性及持续时间,使患儿增进食欲。因此,20多年来,全球许多医学工作者做了大量试验来改良ORS的配方,使改良后的ORS能治疗各种腹泻所致脱水,以及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新配方的低渗型ORS(国内通用名:口服补液盐III)与原ORS相比,通过对原ORS配方进行调整从而降低渗透压。新配方的口服补液盐由于含有较少的葡萄糖和钠,其渗透压由原方的311mOsm/l降低到245mOsm/l,其较低浓度可使溶液在小肠迅速吸收,减少静脉输液的必要性,使非霍乱急性腹泻的患者易于治疗且无需住院,这就使口服补液盐III有了更大的推广空间。????2000年,在多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共有675例年龄在1-24个月的患儿接受观察,其研究结果显示,与口服补液盐相比,口服补液盐III可减少33%的静脉补液率,从而有效的降低住院率,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减少二重感染机率。经过二十几年的临床研究筛选和进一步临床验证,已经有无数临床试验数据证实:口服补液盐III在预防和治疗腹泻脱水上比原方更加有效,还能显著降低静脉补液治疗的需要率,降低腹泻便量和呕吐发生率,更有利于临床使用,对治疗儿童急性、非霍乱腹泻尤然。????口服补液盐III的安全有效性已得到许多临床试验的验证。从2002年开始,国际腹泻疾病研究中心进行一项专门研究口服补液盐III是否因较低的渗透压而增加低钠血症发病率的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证实:接受口服补液盐III进行治疗的病人发生低钠血症的发病率不但不增加,而且还是最低量的。大量资料显示,口服补液盐III在发展中国家能有效地防治腹泻导致的死亡,服用口服补液盐III使得比用口服补液盐的静脉补液率降低,许多腹泻患儿在家中即可由父母或亲人给予及时治疗。口服补液盐III也能降低大便腹泻量、减少呕吐的发生、减少治疗疗程,降低高钠血症的危险性。所以,口服补液盐III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明显优于口服补液盐I、。????我国腹泻病控制规划:大力推广口服补液疗法????我国对腹泻病的控制也非常重视,制定了国家腹泻病的控制规划,总目标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降低腹泻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病例处理的技能,提高病例处理的质量,腹泻时合理饮食,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静脉补液使用率,大力推广口服补液疗法,尽可能地降低腹泻病的治疗费用。随着营养状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在我国腹泻病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发病率仍然较高,某些地区因为宣传不到位,还是存在滥用抗菌药物、滥用静脉补液等问题。因此,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明确腹泻病的治疗原则是“预防脱水、治疗脱水、继续进食、合理用药”,除重度脱水患者外,其他腹泻病患者首选和必选药物就是口服补液盐。????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和教育推广,口服补液盐用于治疗腹泻病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医生和患者的用药习惯也逐渐改变,最新的低渗型ORS配方更是以其独特的配方、显著的疗效、方便使用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在腹泻病用药中绽放异彩,毫无疑问地成为国家控制腹泻病首推的治疗方法。口服补液盐是世界卫生组织1967年制定的配方,口服补液盐I:其成分是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和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后饮用,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和秋季腹泻引起的轻度及中度脱水。1984年WHO将配方(口服补液盐II)更改为氯化钠1.75克、氯化钾0.75克、枸橼酸钠1.45克、无水葡萄糖10克;2006年WHO公布新配方(口服补液盐III)为:氯化钠2.6克、氯化钾1.5克、枸橼酸钠2.9克、无水葡萄糖13.5克。口服补液盐应用不当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不良后果,其原因在于消化不良和急性胃肠炎患者的消化道粘膜有炎性水肿,吸收功能很差,短时间内大量快速服用补液盐,不但难以吸收,而且会促使胃肠蠕动加快,引起吐泻加剧,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加重。所以,口服补液盐虽有许多优点。但也不能滥用。[用法]口服。用前,取I号方的大、小各1袋同待于500ml的凉开水中,II号方取1包溶于500m1的凉开水中,用量为小儿50一10Oml/kg,成人总量不超过3000ml,分次于4-6h服完。III号将一袋量溶解于250ml温开水中,随时口服。1、成人开始时50ml/kg,4-6小时内服完,以后根据患者脱水程度调整剂量直至腹泻停止。2、儿童开始时50ml/kg,4小时内服完,以后根据患者脱水程度调整剂量直至腹泻停止。3、重度脱水或严重腹泻应以静脉补液为主,直至腹泻停止。

“口服补液盐”,英文简称ORS,分I、II两种。I号方每包由大袋和小袋组成,大袋含葡萄糖11g和氯化钠1.75g,小袋含氯化钾0.75g相碳酸氢钠1.25g;II号方每包含氯化钠1.75g、枸椽酸钠1.45g、氯化钾O.75g和无水葡萄糖10g,为电解质补充药。适用于需要补充电解质的病人。[用法]口服。用前,取I号方的大、小各1袋同待于500ml的凉开水中,II号方取1包溶于500m1的凉开水中,用量为小儿50一10Oml/kg,成人总量不超过3000ml,分次于4-6h服完。







1?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口服补液盐:

主要成分:再水化溶液。

性状:溶液剂,散剂。

规格:溶液剂:(临用前加水配制);散剂:5.5g/瓶(用时加200ml水溶解)。

是否医保用药:基本药物、医保甲类

是否非处方药:处方

编辑本段

2?

口服补液盐是世界卫生组织1967年制定的配方,其成分是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和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后饮用,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和秋季腹泻引起的轻度及中度脱水。1984年WHO将配方更改为氯化钠1.75克、氯化钾0.75克、枸橼酸钠1.45克、无水葡萄糖10克;2006年WHO公布新配方为:氯化钠2.6克、氯化钾1.5克、枸橼酸钠2.9克、无水葡萄糖13.5克。口服补液盐应用不当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不良后果,其原因在于消化不良和急性胃肠炎患者的消化道粘膜有炎性水肿,吸收功能很差,短时间内大量快速服用补液盐,不但难以吸收,而且会促使胃肠蠕动加快,引起吐泻加剧,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加重。所以,口服补液盐虽有许多优点。但也不能滥用。

编辑本段

3?

该品对急性腹泻脱水疗效显著,常作为静脉补液后的维持治疗用。

1、此疗法不单适用于医疗条件较好的城市,适宜于边远地区的。在世界范围内,口服补液盐疗法的推广应用每年可挽救数十万患者的生命。

2、该品虽为口服制剂,但同样强调含量准确、配制方法及使用方法之规范。在通常情况下,口服液体制品主要强调主药的摄入总量,如某液体药剂,每次要求口服10%溶液15ml(主药1.5g),若改用5%溶液30ml或20%溶液7.5ml以水服下亦可。但作为口服补液盐而言则不可类推,其含盐类不仅应准确,添加的葡萄糖也并非可浓可淡,配制量及加糖量应力求准确。口服补液盐配方为: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g,加水1000ml。其内含水电解质为:钠90mmol/L,钾20mmol/L,氯80mmol/L,碳酸氢盐30mmol/L,葡萄糖111mmol/L。口服单纯盐水能引起水泻,3%以上的葡萄糖溶液也能引起渗透性腹泻,就是过去口服补液盐不成功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初,基础医学研究证实,1%~2.5%的葡萄糖能促进水和钠最大限度吸收。肠道内钠和葡萄糖的吸收,除两者相互有依赖性外,还与葡萄糖的浓度有关。葡萄糖浓度过低,转运过程中则缺乏有效葡萄糖可利用,葡萄糖浓度过高则会影响水分通过。临床研究表明,最适宜的葡萄糖浓度为80~120mmol/L,使钠与水的吸收达到顶峰(吸收能力提高25倍)

3、钠与葡萄糖相互依赖促进相互间的吸收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载体。这一载体先与钠结合,再与葡萄糖结合。载体中如无钠,葡萄糖则不能被吸收,如无葡萄糖,钠可被吸收但不充分,只有两者同时具备时,吸收才可达到顶峰,并在吸收钠和葡萄糖的同时带进水。腹泻脱水病人在口服这类含葡萄糖的电解质液体后,能保持水、钠及其他电解质的平衡,同时病人的粪便排泄速度显著减慢。这与服用不含葡萄糖的电解质液体的效果明显不同。口服补液盐不是抑制腹泻时肠道的分泌,也不是减缓腹泻速率,而是恢复机体必需的循环容量、碱和钾等,以消除腹泻的代谢性影响,有利于患者恢复体力和病因学治疗。对严重腹泻伴有休克不能进水的患者在静脉补液后,口服补液盐可作为维持治疗。另外,含有碳酸氢钠的口服补液盐的配制是不可以用开水或高温水冲配的,配制成的液体更不可以加热灭菌,这是因为碳酸氢钠加热会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使HCO3-丢失而不能进入体内,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因此,口服补液盐的配制只能使用蒸馏水或温(凉)开水。“配制好的口服补液盐放入热水瓶中待用”的说法也是不当的。普通的饮用水因不含有机物质,再加上注入热水瓶时多为沸水,细菌感染的机会较少,故存放24h甚至48h后饮用还是比较安全的。口服补液盐含有细菌的营养物质葡萄糖,再加上配制时容器的转换、搅拌,液体温度已有所下降,而液量又大大小于热水瓶的容积,以及每数分钟1次的开启、倾倒,瓶内液温必然会下降到细菌大量繁殖的适宜温度(20~30min细菌即可分裂繁殖一代),腹泻患者服下这种液体就有重复感染之虞。口服补液盐另一配方是以枸橼酸钠二水合物2.9g代替碳酸氢钠。此方可以沸水配制,但不宜存放在热水瓶中备用。口服补液盐每次仅服10~20ml,液温对患者影响不大,冬季如要加温,则只将服药容器水浴略加温,但基于前述理由,不宜将热水对入药液中使之稀释。服用此品应小量多次,每3~5min口服10~20ml,4~6h内服完所需补液量,一般不超过3000ml。某些书籍仅简单注以“每次口服500ml,预防和治疗急性腹泻造成的脱水”,这种提法是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的。

编辑本段

4?

口服或胃管滴注:轻度脱水每日30~50ml/kg,中、重度脱水每日80~110ml/kg,于4~6小时内服完或滴完。腹泻停止,应立即停服,以防止出现高钠血症。对小儿或有恶心、呕吐而口服困难的患者,可采用直肠输注法,输注宜缓慢,一般于4~6小时内补完累积损失量。

孩子腹泻时如何正确应用口服补液盐?

全网发布:2011-06-2302:02?发表者:牛杰?36181人已访问

?

腹泻是婴幼儿高发的急性胃肠道疾病。在我国,小儿腹泻在儿童死亡主要原因中位居第二,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估计,我国5岁以下的小儿有1亿之多,每年就有1.7亿人次患有腹泻。全世界每年有190万幼儿因腹泻导致的脱水等合并症而死亡。可见腹泻的波及面之广,危害之大。

造成小儿腹泻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脱水和酸中毒,因而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是否及时和充分,往往决定小儿的病情发展及痊愈快慢。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口服补液盐(英文缩写为ORS),是最经济、方便又科学的口服补液办法。

药店和医院出售的口服补液盐为白色粉末,需在家按说明书上的比例加水服用。如在家没有口服补液盐,在孩子轻度脱水时也可在家配制以下液体来服用。

1.米汤口服液:取米汤500毫升加细盐1.75克(约半啤酒瓶盖)。

2.糖盐水:取白开水500毫升加细盐1.75克(约半啤酒瓶盖)加白糖10克。

在配制ORS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宜用温开水冲口服补液盐,用滚开的水冲会起化学变化而影响补液效果。

2.不要往口服补液盐中加糖,也不要把口服补液盐加入奶、果汁或菜汁中。

3.不能分次冲服。即冲服时应以一个包装为单位冲服。因为分次冲服会因估量不准确,影响ORS的浓度,从而影响其预防脱水的效果。因此,如每小包需配成500毫升液体,应一次配成。或者先配成250ml,服用时加水稀释1倍也可。

在服用ORS纠正脱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口服补盐液适于所有不同病因、不同年龄的急性轻中度腹泻小儿。严重呕吐、重度脱水等情况,宜静脉补液,口服ORS作为辅助治疗措施。

2.家庭补液。腹泻刚开始时,就要给患儿口服更多的液体以预防脱水。每腹泻一次给服口服补液盐50-100ml。因ORS为2/3张液体对预防脱水张力过高,应注意另外适当补充白开水。或者随时口服米汤口服液和家庭配制的糖盐水(方法同上),能喝多少喝多少。

3.当患儿大量排泄水样便时,更应勤服口服补液盐,每次排便后都应根据排便量的多少服用口服补液盐。

4.轻中度脱水占腹泻脱水的90%,完全可以应用ORS纠正脱水。纠正脱水最初4小时的用量为75mlx体重(kg)。4小时后再评估一下脱水症状,如评定脱水纠正,即可回家采用家庭口服补液。

5.患轮状病毒性腹泻病的患儿合并脱水时,由于水样便中含有的电解质浓度较低,服用ORS进行补液时宜将其稀释1/2-1/3后饮用。

6.口服补液过程中不禁食。在补充累积损失的4-6小时中,如果由于饮用ORS液而不可能再进食饮水者,脱水一经纠正,要立即开始进食和饮水。母乳喂养者,要顺其自然,让患儿自由进乳;人工喂养者,可将牛奶适当稀释,幼儿可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在补充继续损失阶段,一定要根据患儿要求随意饮水。本溶液含氯化钾0.15%,为腹泻的一般量,如有低钾症状,应适当增加补钾;有明显酸中毒者,需另用碳酸氢钠纠正。

7.如果孩子出现腹泻次数和量增加、频繁呕吐、明显口渴、不能正常进食、发热、大便带血等任何一种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

?

ORS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氯化钠(食盐)3.5克、碳酸氢钠(小苏打)2.5克、氯化钾1.5、葡萄糖20克。使用时加凉开水1000毫升即成,根据病情需要,随时饮用。如无葡萄糖,可用蔗糖代替,但用量应加倍(40克)。由于蔗糖浓度较大。容易引起呕吐。此外,也可采用ORS改良处方,也就是将原配方中的葡萄糖改为谷粉80克,称为谷物口服补液盐。谷粉可用米粉或玉米粉。这种改良处方的优点在于:患儿容易接受,很少引起呕吐,即使有呕吐也很轻微;服用后大便成型快;此外,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高,利于疾病恢复。目前,各医院或大药房均有成品出售,商品名为“奥尔舒“。?

【摘要】:正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6年3月23日宣布了一种生产口服补液盐(ORS)的新配方。这一新配方将更好地抵御急性腹泻病,推进在2015年之前将儿童死亡率减少2/3的千年发展目标。目前腹泻是占第2位的儿童死亡主要原因,每年有190万幼儿死亡,主要原因是脱水。最近改进的口服补液盐配方含有较少的葡萄糖和钠。新配方的较低浓度可使溶液迅速吸收,减少静脉输液的必要性,且使易于治疗的非霍乱急性腹泻的儿童无需住院。世卫组织和儿童基金会共同发布了生产新的口服补液盐的指南,并建议各国使用新的口服补液盐配方,取代原配方。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意见,口服补液治疗应与适当的喂养做法指导相结合。在急性腹泻发作期间,补充锌(每天20mg锌,持续10~14d)和不间断的母乳喂养能够预防脱水并减少蛋白质和热量的消耗,能够在减少儿童腹泻和营养不良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修订的口服补液盐新配方专论将在国际药典第4版中发表。

口服补液盐是世界卫生组织1967年制定的配方,口服补液盐I:其成分是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和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后饮用,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和秋季腹泻引起的轻度及中度脱水。1984年WHO将配方(口服补液盐II)更改为氯化钠1.75克、氯化钾0.75克、枸橼酸钠1.45克、无水葡萄糖10克;2006年WHO公布新配方(口服补液盐III)为:氯化钠2.6克、氯化钾1.5克、枸橼酸钠2.9克、无水葡萄糖13.5克。口服补液盐应用不当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不良后果,其原因在于消化不良和急性胃肠炎患者的消化道粘膜有炎性水肿,吸收功能很差,短时间内大量快速服用补液盐,不但难以吸收,而且会促使胃肠蠕动加快,引起吐泻加剧,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加重。所以,口服补液盐虽有许多优点。但也不能滥用。[用法]口服。用前,取I号方的大、小各1袋同待于500ml的凉开水中,II号方取1包溶于500m1的凉开水中,用量为小儿50一10Oml/kg,成人总量不超过3000ml,分次于4-6h服完。III号将一袋量溶解于250ml温开水中,随时口服。1、成人开始时50ml/kg,4-6小时内服完,以后根据患者脱水程度调整剂量直至腹泻停止。2、儿童开始时50ml/kg,4小时内服完,以后根据患者脱水程度调整剂量直至腹泻停止。3、重度脱水或严重腹泻应以静脉补液为主,直至腹泻停止。

小儿腹泻的粥疗法

每年一入秋,儿科门诊就会接诊不少腹泻的患儿。有的家长认为宝宝是吃东西吃坏了肚子,因此盲目给宝宝禁食。也有家长认为宝宝由于拉肚子失去了许多营养元素,需要大量地补充营养,因而盲目地给宝宝喂食牛奶、鸡蛋等高蛋白的食物。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秋季小儿腹泻高发,主要是婴幼儿年龄小、自身抗病能力低下,而秋天季节轮状病毒比较活跃,这种病毒会在肠道中繁殖、侵袭肠黏膜,导致肠内渗透压增高、肠内水分增多,而致使稀水样便的出现。

中医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个基本方剂:二花6克、连翘6克、苍术6克、藿香3克、山药6克、乌梅5克、地锦草6克、车前草9克。医生可根据患儿自身病情进行辨证治疗,如果患儿“湿多于热”,可辅以泽泻、猪苓等中草药加减;如果患儿“热多于湿”,则可再加入适量的滑石、白头翁等。如果患儿腹泻非常严重,应加入一些收涩止泻的药物,如芡实、赤石脂等。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腹泻后的宝宝脾胃功能差、失水量多,因此在饮食上应适当补充一些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多为宝宝补充水分。家长可选用一些具有健脾止泻、消积导滞作用的中药做成药粥进行调养。下面介绍两道效果很好的药粥。

山药扁豆粥:去皮山药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先将粳米、扁豆放入锅中加水煮八成熟,再将山药捣成泥状加入一起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天2次。

山楂神曲粥:山楂50克、神曲15克、粳米30克。先用纱布将山楂、神曲包好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后去掉药渣,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加适量白糖调味,每天2次。

宝宝腹泻如何防护?

要注意饮食卫生,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及用具要定时消毒,不用时要用清洁布盖好。因为奶瓶容易污染,要尽量用水杯和碗勺代替奶瓶。不要把婴幼儿食品放置太长时间,最好做一顿吃一顿。小儿吃饭前一定要洗手。

由于腹泻可引起尿布皮炎和尿道上行性感染,所以每次宝宝大便后应及时换尿布,并用温开水冲洗肛

?



具体操作为:首先取双侧腹泻特效穴,每次穴位注射任取一侧。以山莨菪碱注射液0.2---0.4毫克/(Kg/d).。为主要药物,每天一次。病情严重者每天2次。但每天注射量不应超过0.5毫克。最后,患儿取平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局部皮肤。采用1毫升注射器抽取药液后与足板平行进针1.5CM。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药液,注射完毕后轻轻按压穴位局部,以促进药物吸收。

足三里穴位注射和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腹泻



辅以654-2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日2次,两侧交替注射,疗程3~5天。注射方法:取双侧足三里穴,定位: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位置:消毒后用4.5号针头,进针约0.5cm~1cm,回抽无血后注入654-20.2mg每公斤体重,每天1~2次,两侧交替注射,连续2~3d。



每次思密达用量:小于1岁1克,1—2岁3克,大于2岁4.5克.均应用生理盐水50毫升溶解后保留灌肠,每天2次,采用一次性肛管插入深度大约8---10厘米。



小儿腹泻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护理

全网发布:2012-07-0721:44?发表者:朱先康?72013人已访问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及病因引起的常见疾病,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或如水样为特征。大多数患儿都在两周岁以下。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以前者更为多见。一般凡是由于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称为肠炎;非感染性及病因不明引起腹泻,称为消化不良。

小儿腹泻有夏季(6~9月)及秋冬季(10~1月)两个发病高峰。夏季腹泻主要由细菌引起,通常大便带有粘液,常有腥臭味。秋冬季腹泻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以水样便、稀糊便为多,一般无腥臭味,常有酸味。可从大便的性质分析腹泻的病因:脂肪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粪便为淡黄色,呈液体状,量多、发亮,可在便盆内滑动,尿布上有油腻而不易擦掉。淀粉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粪便为棕色、呈水样泡沫便。长期饥饿或母乳乳汁不足引起的腹泻,粪质少而粘液多,呈深绿色。小肠发炎的粪便往往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粪质稀烂。病毒性肠炎的粪便,多为白色米汤样或淡黄色稀水样便。粘液脓血便是细菌性结肠炎或细菌性痢疾的特点。

小儿腹泻常见的类别一般有以下五种:

1.生理性腹泻:有的婴儿出生不久就出现黄绿色的稀便,大便次数也多,但精神很好,没有呕吐,食欲始终很好,随着年龄增长,在添加辅食后腹泻自然消失。有生理性腹泻的小儿,通常在摄取牛奶或鸡蛋等异体蛋白质后,甚至在受到日晒、风吹或衣服的磨擦后,易发生皮肤湿疹、体温升高等现象。

2.饮食不当:由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无季节性,是由于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低,喂养不当造成的。如食物中缺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食物易在肠道内发酵而造成腹泻。婴儿进食过多、过少、不定时喂养,或过早进食大量淀粉类和脂肪类的食品,以及突然更换食物种类,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有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大便呈稀糊状、蛋花汤样或水样,甚至带有粘液。

3.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强;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婴儿吃奶多,又增加了消化道负担,这些均易诱发腹泻。这种腹泻有明显的气候因素,所以天凉时要注意孩子的保暖和衣服增减,尤其到户外活动要更加注意。天热时要及时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水,同时要有必要的降温措施。如果出现这种腹泻,只要在饮食上稍加调理即可痊愈。

4.细菌性肠炎或痢疾:是由细菌侵入肠胃道引起的腹泻。轻的常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大便次数增加,混有脓血;重的可突发高热,面色苍白,抽搐,四肢发冷,脉搏摸不到,甚至昏迷不醒。因为发病很急,肠道的病变还未形成,病儿不但没有腹泻,有时还可便秘。此时的发热症状和脑膜炎、败血症很难区别。1岁以内的婴儿患菌痢症状往往不典型,表现无热或低热,每天排3~5次水样大便,易误诊为消化不良。

5.病毒性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所致,大多发生在每年的8~11月,9月为发病高峰,又称“秋季腹泻”。常见于6~18个月龄的婴儿。秋季腹泻起病急,体温升高在38~40之间,同时有感冒症状,在发病当天就有腹泻。由于大便量多,常像水一样冲出来,因此患儿很快就出现眼眶凹陷、口唇干燥等脱水症状。患儿有严重口渴感和哭闹不安等现象。

小儿腹泻的治疗一般没有什么特效药。治疗的重点就是给孩子补充液体,即水和电解质。补充液体的方法首选高效又价廉的口服补液盐,它服用起来很方便,价格也不贵,在普通药房都能买到。2岁以下孩子每腹泻一次,服口服补液盐50~100毫升,起到防治脱水的作用。也可用米汤加盐溶液代替。具体配方是:米汤500毫升,白糖10克,细盐1.75克(一啤酒瓶盖的一半),按每公斤体重20~40毫升,4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如果孩子对口服补液不耐受,或腹泻程度加重,就应该带孩子去医院,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补液,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的紊乱。切不可乱用抗生素,以防不良后果。在腹泻的时候,多多少少都要伴有肠道菌群的紊乱。所以孩子可以服用一些肠道微生态制剂,还有一些黏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制剂的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常用的有:培菲康、金双歧、妈咪爱等。肠黏膜保护剂“思密达”可缩短腹泻病程,效果良好。另外可适当补充锌剂,如葡萄糖酸锌、硫酸锌等。中医推拿按摩及中药治疗小儿腹泻也有良好的疗效。要特别注意的是,小儿腹泻,尽可能不要用抗生素,因抗生素可使孩子肠道菌群失调,造成腹泻迁延不愈。如果孩子腹泻3天仍不见好转,或者出现腹泻次数和量的增加、不能正常饮食、频繁呕吐、发热、明显口渴、粪便带血等症状时,就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严重可危及患儿生命,或者导致病情迁延,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小儿腹泻的预防和护理:

1.注意卫生清洁食品应新鲜、清洁,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保持饮用水洁净,孩子及其看护人都应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2.坚持母乳喂养尤其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因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

3.注意饮食质量。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不宜过多或过早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初出生至3个月内婴儿母乳不足,无论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4.防止受凉尤其是腹部受凉。孩子因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特别是腹壁及肠道缺乏脂肪“保暖层”,因而容易受较凉空气的刺激而引起肠蠕动增加,导致便次增加和肠道水分吸收减少,大便稀溏,病毒也容易乘虚而入。

5.应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只要孩子不出现频繁呕吐,应鼓励孩子多进食,以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主,如奶类、米汤、粥。

6.调节好饮食,轻者不必禁食,可适当减少哺乳的次数,缩短喂乳的时间,停吃牛奶、巧克力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饮用淡盐水、米汤、稀藕粉等。病症重的应禁食6~12小时,如禁食一定时间后症状缓解,可逐步恢复饮食。恢复饮食必须由少到多,由稀到浓,切不可操之过急。

献花(0)
+1
(本文系河南咳喘网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