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唐名将张议潮廓州之战(下)

 飞越人生万里壑 2014-02-07
    公元848年,张议潮与好友安景旻、阎英达联合当地其他豪强,揭竿而起。河西人民反抗吐蕃残暴统治,回归祖国的大起义终于爆发了!战斗打响后,吐蕃当地驻军立即出兵镇压。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在当地人民的全力配合下,张议潮和麾下将士采取佯装败退,途中设伏截击的战术。战斗中,作为主帅的张议潮披挂盔甲,骑乘战马,挥舞大刀始终冲在最前线。在主帅无畏精神和对吐蕃残暴统治巨大愤恨的双重鼓舞下,义军将士无不奋勇争先,拼死杀敌。进攻的吐蕃军大败,被杀、擒数千余人几乎全军覆没,残余者落荒而逃。沙州光复!随后,张议潮趁胜进击,一举收复瓜州(即今甘肃省安西县)。
 
 
    河西大起义爆发后,引起尚恐热的极端敌视。他数次派兵大举入侵义军在沙州的据点。面对强敌,张议潮沙州为根据地,采取“且耕且战”的战略,一方面整训军队,扩充军队;另一方面发展生产,囤积粮草军需。而河西地区民众对义军则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和支持。父母送子,妻子送夫踊跃参军,并捐献大量粮食、钱款。在河西人民全力支持下,义军迅速壮大。陆续击退尚恐热对沙州基地的数次反扑。随后,张议潮感觉实力已经足够强大,遂决定转入对吐蕃的全面战略反击!元851年,张议潮率义军对吐蕃在河西地区驻军发起大规模战略反击。各地民众闻风纷纷起义,义军势如破竹,连克伊州、西州、河州、甘州、肃州、兰州、部州、廓州、岷州九州(分别是今新疆哈密、吐鲁番;甘肃张掖、酒泉、兰州;青海乐都、化隆、岷县)。至此,除凉州依然被吐蕃控制外,已经沦落吐蕃统治近百年之久的大唐河西“甘、沙十一州”全部光复!公元850年11月,唐帝国政府下令,河西地区武装力量以当地义军为主,统一整编为官军。由于河西人民东归故国的壮举,加之军队主体为河西起义军,因此河西军队正式被命名为“归义军”,负责防守河西十一州的房屋。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成为整个河西地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随后,张议潮对河西地区进行大规模改革,大力恢复、发展当地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文化教育。河西地区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实力迅速得到恢复和增强。在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河西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此时的归义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以兵员汉族为主,包括多个其他少数民兵在内,以骑兵为绝对主力的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就在此时,不甘心失败的尚恐热纠集力量,发动了数次疯狂的反扑。于是,张议潮开始大规模对侵犯河西地区者用兵:公元856年,张议潮大败受吐蕃尚恐热指示袭击河西的吐谷浑!河西归义军,长途追击近千里,斩杀吐谷浑数千人,俘获俘虏、牲畜、甲仗无数!。在肃清外围支脉后,张议潮开始集中兵力,全力以赴攻击依然占据部分大唐河西故地的宿敌吐蕃。公元858年8月,张议潮亲自率领7000骑兵东征吐蕃在河西走廊最后的据点凉州。在击溃外来吐蕃援军后,公元861年,唐归义军全歼近万名吐蕃守军,收复河西最后一块沦陷失地西北重镇凉州!至此,吐蕃势力被彻底逐出河西走廊!张议潮终于实现了他那“驱逐胡虏,河西归于中华”的毕生宿缘!公元863年,唐朝廷任命张议潮兼任凉州节度使,统辖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全部军、政、民事物。而张议潮则决定主动出击,不给吐蕃喘息之机。公元866年2月,张议潮与麾下回鹘族将领仆固俊、吐蕃族将领尚延心等率由河西各民族士兵组成的主力骑兵数万人远征征吐蕃占领下的西域大唐故地。归义军所向披靡,斩首吐蕃军万余人,陆续收复西域西州、北庭、轮台(即今中国新疆高昌、吉木萨尔、轮台县),前锋深入西域。这是自安史之乱百年后,唐朝军队进入西域故地距离最远、战果最大的一次远征,吐蕃在西域的势力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此时的吐蕃大相尚恐可谓内外交困。内有政敌和反抗势力的步步紧逼,外有唐朝河西义军的强大攻势。已经穷途末路的吐蕃大相尚恐热为挽回危局,同时也为保护自己的势力,决定首先解决“外患”,倾全力对河西义军进行最后的反扑!公元866年,在不影响防备国内政敌袭击的前提下,尚恐热不惜一切代价,调集所有可以调集的主力精锐3万骑兵,同时征掠大量粮草、牲畜和钱款,孤注一掷的对唐朝河西走廊发起拼死一击!吐蕃大军经青海高原杀向河西,大有重演祖宗横扫大唐西部威风的劲头。
 
 
     面对顽敌垂死一击的危险局势,大唐河西最高统帅张议潮在与部将张议谭、安景旻、阎英达、尚延心、仆固俊、拓跋怀光等反复商讨该如何应对。部分将领认为,此次吐蕃尚恐热的攻势与以往那种打家劫舍或零敲碎打都不同,明显是来爱玩命的,是要与河西唐朝武装力量进行最后的战略决战。河西孤悬西北,而大唐此时已经衰微,而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唐朝中央政权已经对日益强盛起来的河西地方势力产生戒心。因此河西地方当局不可能指望得到来自中央政府的任何实质性援助。河西经济、文化和军事实力刚刚复苏,与吐蕃进行以往那种战术性较量有取胜的把握,如果进行具有决定性的大规模战略决战则有巨大风险。因此,部分将领主张避开吐蕃锋芒,采取防守战略。
 
 
    但作为晚唐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张议潮认为,尽管吐蕃大相尚恐热貌似势力强大来势汹汹,但只是虚有其表而已。因为他事先已经做了大量情报搜集工作,掌握了对手详细的情报。尚恐热的凶悍只是虚有其表而已,而实际上已经是内外交困。吐蕃内部个部落、派系之间由本来就一直内斗不断。而此时的吐蕃,尽管尚恐热表面上还控制着吐蕃国内大片地区,而且依然是“大相”。但实际上这位“吐蕃大相”已经众叛亲离。作为典型的边将,尚恐热的权势是靠赤裸裸的武力篡权夺取的。加之他在国内横征暴敛滥杀无辜,因此从他篡政第一天前期,就遭到来自国内上到奴隶主贵族下到奴隶的强烈抵制。其他贵族将领如尚婢婢等起兵攻打他,吐蕃本土还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反抗暴政的大规模奴隶起义。
 
 
    外部方面,除了河西唐军的不断攻击外,此时的土蕃还要面临周边其他强国的不断蚕食和入侵。安史之乱后,吐蕃侵占了唐朝西部绝大部分疆土和人口,国力空前强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强大国家。但正所谓“树大招风”,吐蕃辽阔的疆土带来的不光是财富和奴隶,更引来周边邻国贪婪的目光,大家都在窥视这一大片庞大富庶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吐蕃的无止境的扩张野心不光是针对唐朝一家的,所以同时也引起周边邻国的强烈街心。因此唐朝在自己已经无力单独抗衡吐蕃的情况下改变战略,开始大规模联络吐蕃周边邻共同对抗吐蕃。唐朝的战略就是:北联回鹘,西结大食(即阿拉伯帝国),南合南诏、天竺共同对付吐蕃。而面对吐蕃这个东中亚甚至是南亚诸国共同的强敌和丰盛的“蛋糕”,唐朝的战略一经提出立即就得到强烈支持!结果强悍的吐蕃几乎在一夜之间就陷入四面楚歌的地步,受到同时来自四面八方的巨大威胁。吐蕃本来就是个典型的小国,经济、人口和兵力都极其有限。穷兵黩武换取的强悍表面下,掩藏的其实是一副已经绷到极限的虚弱国力。如此实力对付衰败的唐朝已经力不从心,何况面对周边所有强邻的全面打击!结果吐蕃有限的实力疲于奔命,到末期已经受到严重削弱。而尚恐热在夺取吐蕃政权的同时,也就“合法合理的”继承了吐蕃王朝这些外敌。他的势力本来就有限,内斗已经忙不过来更何况防外?
 
 
    内战和外部入侵严重消耗、牵制了尚恐热的力量。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尚恐热在上台初期同政敌尚婢婢的作战中尚可以出动20多万骑兵的庞大兵力。而此时进攻河西,罄尽全力却只勉强拼凑了3万人。前后相差如此悬殊充分说明尚恐热的势力已经遭到重创,战胜他是完全有把握的。更重要的,则是张议潮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敏锐的意识到,吐蕃国内实质上已经瓦解,但目前之所以还能作为一个统一的政权存在,就是由于还维持着一个最起码在表面上的中央政权。尽管这个政权完全是尚恐热建立在军事威慑和篡权的血腥压制上,在国内有大量反对者。但无论如何尚恐热毕竟实际控制着吐蕃大片区域,而且依然有很大号召力。此时吐蕃国内混乱的局面下,尚恐热的行为是维持国家表面上的统一唯一有效的办法,但这种“统一”却是极其脆弱的。尚恐热是此时唯一的,同时也是最后的可以有效控制吐蕃国内的力量。一旦尚恐热和他的势力发生任何闪失,这股最后可以有效压制国内诸多反对派的力量将彻底消失,吐蕃国内各派为争夺权利势必会陷入更大的争斗。而在之前势力较强的派系已经受到尚恐热和其他势力的沉重打击后,此时的吐蕃已经再也没有一股势力可以强大到,足以像尚恐热那样依靠武力建立起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权了。加之吐蕃境内一些派系、部落已经表现出极其明显的“自立”倾向。如此,吐蕃将最终陷入全面战乱并最终彻底崩溃。如果唐军能够战胜甚至彻底消灭尚恐热和他的势力,将彻底葬送吐蕃王朝。那对唐朝和吐蕃之间200年之久的漫长争霸将产生最终的决定性影响。而且此时河西归义军的实力今非昔比,已经成为一支由河西多民族组成的、总是达10万人的强大的骑兵军团,完全可以战胜尚恐热的3万军队。
 
 
    而且,此时的河西唐朝势力经过张议潮多年含辛茹苦的经营,实力已经空前壮大!农业、畜牧业、冶金—手工业、商业等有极大发展。加上人口有显著增长,兵员、马匹—牲畜充足,经济和兵力方面完全能确保一场大规模战略决战对兵员、战马、饷银、粮草和武器装备等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则是河西民心、军心的团结。面对残暴的强敌,张议潮和他的归义军经过艰苦的斗争,在反抗吐蕃残暴统治的斗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领导河西人民成功回归祖国,实现了河西几代先民的夙愿,因此在河西人民中具有崇高的威望以及强大号召力。河西地区饱受吐蕃侵略者凶残蹂躏的不仅是中原遗民,同时还包括其他各少数民族。尤其是在尚恐热劫掠河西期间更是如此。因此,吐蕃侵略者是河西各族人民共同的敌人。而在驱逐吐蕃侵略者后的河西重建中,由于张议潮成功的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和经济、文化等恢复性措施,使河西地区民族团结,经济高速发展,有力的促进了河西内部的团结和稳定。面对企图卷土重来再次残害自己的吃人恶魔尚恐热,河西民众民心、军心空前高涨团结,全力以赴支持当局抗击侵略者。这与尚恐热在吐蕃国内四面楚歌的境地形成极其鲜明的反差!民心、军心士气的团结和强盛是战争胜利最重要的保障。
 
 
    有强大的归义军武力做保证,有河西强大经济实力和河西全体民众的全力团结、支持做后盾,张议潮坚信完全有把握取得这场战略决战的胜利!因此,张议潮和部将决定,调集主力坚决迎战尚恐热的垂死一搏。面对几乎是来玩命的尚恐热,张议潮并没有掉以轻心。为力求彻底摧毁强敌,经过周密筹划,张议潮和部将决定采取诱敌深入、麻痹、疲敌后设伏围歼的战术。而围歼战场就选择在位于沟通青海、河西战略要道的廓州!公元866年8月,张议潮和部将尚延心、仆固俊、拓跋怀光等率领由汉、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各族战士组成的大唐河西归义军精锐3万铁甲骑兵军团出击。在中国西部大漠瀚海之中,在戈壁孤烟落日的映衬下,大唐河西归义军3万铁甲骑兵军团犹如一条钢铁巨龙奔涌向前,卷起遮天蔽日的滚滚沙尘。浩浩荡荡穿越河西冲入那亘古不变的苍茫青海高原。正式拉开大唐与吐蕃这两个东亚巨人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廓州之战的序幕。
 
 
    面对来拼命的尚恐热,张议潮并没有立即与其正面交锋。因为张议潮很清楚,对手素来以凶残著称,加之本来就是来玩命的,士气正旺。如果此时与之正面交锋,势必将承受相当大的损失,这对人口和兵力本来就相当有限的河西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张议潮绝对避开敌军锋芒,首先派出部分兵力佯攻,在交战后立即做败状撤退,而且要多次不断的反复如此以起到麻痹敌人,起到诱敌上钩的目的。既然要诱敌深入,那就必须给敌人安排一个有足够吸引力的诱饵。于是,经过反复权衡,张议潮和将领们决定将作为决战战场选定在此前从吐蕃手中刚刚收复的廓州(即今青海乐都)。廓州城地处湟水河谷,湟水河流经其间,周围都是山地丘陵。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非常适合伏击。而且该地区由于处于河间谷地,农、牧业和手工业非常发达,在经济上也对尚恐热有巨大吸引力,实际上此前尚恐热就曾经派兵数次窜犯廓州。
 
 
    计策已定,河西军团立即开始付诸事实施,担负诱敌的3000骑兵首先出击。临行前张议潮反复叮嘱领兵将领。此次诱敌能否成功,事关战争全局。因此部队即不能恋战保存实力,交战过程又必须做到足够真实。在诱敌部队出击后,张议潮立即部署其他行动,另一支3000人的精锐骑兵军团同时出击。他们的目的是抄山间小路,迂回到尚恐热背后远后方以切断他的粮道。因为尽管也是典型的游牧民族骑兵,但吐蕃军队同样高度依赖粮草保障,它的骑兵远没有后世蒙古骑兵那种不依赖后勤补给的特殊能力,一旦丧失补给,尚恐热拼凑的的3万大军将不战自溃。这两支军队出击后,张议潮立即部署伏击战。主力军队被分为两部分,一支大军静静地隐蔽在廓州城附近的山岭密林之间担负伏击。另一支交由吐蕃族将领尚延心统领,专门负责在包围圈外围堵截、围剿突围出去的吐蕃残兵。军队部署妥当后,在开战前夕,张议潮指挥将廓州城内和附近所有百姓撤出城外,但在城内有意留下一些粮草和财物以诱敌。面对唐军的行动,廓州民众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和配合,结果极短的时间内偌大的廓州城就成为一座空城。一切准备就绪,河西军团只等吐蕃尚恐热的到来了。
 
 
    话说吐蕃大相尚恐热这次出击后,志在必得,3万铁骑气势汹汹的杀奔河西而来。但他刚一出击就没有好的感觉。尚恐热曾经要求周边部落如羊同等出兵助战,但此时他的号召力大不如前,周边部落和民族最多只是象征性的支援些物资,但已经没有一个真正听他的差遣了,相反一些部落还趁机骚扰劫掠他的辎重。大军进入青海没多久,就遭到唐军的迎头进攻。面对几万敌军,这支数千人的河西归义军战斗非常顽强,但毕竟人数处于绝对劣势。因此这支唐军骑兵部队并不恋战,先是与吐蕃军激战,一旦不妙立即掉头就跑。而且他们并不完全是正面摆开阵势厮杀,而是充分发挥骑兵高速敏捷,机动性和突击力强的优势,分成多股从多个方不断突袭吐蕃军队。这支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敢于正面进攻,而且由于其战术嬗变导致数量不详。而更重要的,则是这支军队打的是河西归义军主将的旗号。结果没多久就让尚恐热认定这是敌军主力,于是他不顾部下的苦劝,下令全军追击。而就在诱敌上路后,为表演得更真实,诱敌的归义军的甚至在途中搞了一次颇有模样的阻击战,战况还颇为激烈。这让尚恐热更坚信自己追击的是唐军主力,而且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大军足以获胜。结果这支吐蕃王朝最后的大军,在尚恐热的带领下按张议潮的设计,追赶佯攻唐军直奔廓州而来。
 
 
    就在接近吐蕃大军廓州时,唐军迂回到其后方的军队到位并立即发起攻击。不但切断吐蕃军粮道,而且捎带着摧毁了大量辎重,尤其是焚烧了大量粮草。原来尚恐热根本没有料到对方居然敢抄袭自己的后路,因此后方辎重并没有重兵守卫。粮道被切断在吐蕃军中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其军中携带的粮草非常有限。加之这些士兵本来就不愿意如此长途跋涉的远征,被断粮道的吐蕃军心士气立即出现骚动,很多军官和士兵明显表现出厌战甚至是畏战。为稳定军心,尚恐热一面立即派兵打通粮道,同时拿出他的老本事——杀人!在军中大开杀戒,血腥杀戮有异议的下属。结果尽管表面上士兵被压制住,但实际上他的残暴行为导致更多人与他离心离德。结果后来战斗打响后,3万吐蕃大军,真正跟着尚恐热玩命作战的已经没几个,一部分当场投降,大部分则干脆一枪不放落荒逃命。而尚恐热打通粮道的努力也没发挥作用。他派去的军队到后,唐军立即撤退并不恋战。但补给线漫长而吐蕃兵力有限,而且唐军撤退后大部分派去的军队又被尚恐热招回。吐蕃护卫军一势弱,唐军迂回部队立即掉头再次切断其粮道。而切此时距离最后的决战已经没几天了,结果,一直到战争结束,尚恐热的粮道也没恢复。
 
 
    粮道断了,军中存粮又极其有限。面对如此危局,尚恐热不顾部下苦劝,一意孤行的强令进军,他的意图是:没粮是吧,廓州城繁荣富庶有的是粮草、金钱甚至是女人。只要尽快拿下廓州,一切就都不成问题。于是,吐蕃大军在尚恐热的严令下迅速向廓州进发,一路上则不断遭到唐军顽强阻击。公元866年10月中旬,尚恐热所部进抵廓州,在城池外围就开始遭到顽强抵抗,人多势众的吐蕃军最终占据廓州。
 
 
    展现在吐蕃军队面前的,一眼看去就是城内居民在战前紧急溃逃后的一片狼籍景象。尚恐热将军队一部分驻扎在城外,另一部分驻扎在城内,随即和他的部下立即开始到处找粮食钱财。结果还真如其所料,找到一些粮食和钱物,但这点粮食根本不够全军食用,钱财则还不够尚恐热和将领瓜分的。这点有限的粮草和金钱非但没有安定军心,士兵根本没得到实惠反倒继续挨饿,吐蕃军队内部军心士气更加混乱。但尚恐热终于可以安稳的休整一下了,但他没有料到,灭顶之灾正在向他们逼近!
 
 
    城外预先设伏的唐军已经等候多日,当吐蕃军入城后,张议潮立即命令全军准备出击,任命麾下党项族将领拓跋怀光为前敌总指挥。同时告知拓跋怀光,战斗打响后,攻势一定要猛、要迅速。力求首先击溃城外驻军,但不要将其全歼,而是要留下一部分敌方溃兵。因为归义军以骑兵为主,缺乏有效的重型攻城器材,如果硬碰硬的去攻击坚城必然有较大伤亡。而一旦城外敌军溃败,必然会逃向城里。届时唐军就可以尾随溃兵冲入城中。而且张议潮明确告知拓跋怀光,让他开战后不要与吐蕃溃兵恋战,务必要以精锐兵力迅速突入城内后直取敌军核心大营擒拿尚恐热。一旦贼酋被擒,本来就已经军心涣散的吐蕃军将不攻自溃。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天黑后发起攻击。廓州城外,山岭深处万赖寂静之中,吐蕃与大唐两个东亚巨人之间百年恩怨的最后的决战即将打响!
 
 
    当日入夜,随着统帅一声号令,唐朝河西归义军伏兵发起攻击,廓州之战正式打响!在拓跋怀光的指挥下,唐军在夜色掩护下向吐蕃军队在城外的营地发起突袭。突袭开始后后,唐军骑兵一边冲锋,一边向吐蕃营地发射密集的火箭!吐蕃士兵看到这样一幅“奇妙”的景致:在他们营地远方的山岭树林里,突然“袅袅”的升腾起一片红色的亮点。这些亮点逐渐会聚成一条红线,不久又扩大成一片火红色的“火烧云”。当这片“火烧云”逐渐飞临吐蕃营地的上空,他们终于发现,这是无数支带着烈焰的死亡之箭!密集的火箭如同漫天飞舞的火色流星雨,裹挟着死亡的火焰和刺耳的尖啸声音,吼叫着遮天蔽日的砸向整个吐蕃营地,整座营地被笼罩在一片炼狱般恐怖的“火雨”之中,成为一片火海,浓烟滚滚,烈焰冲天!
 
 
    唐军骑兵一边射击,一边纵马驰骋,迅速冲入吐蕃军营。随即,开始用事先准备好的火把四处大举纵火。同时,用弓箭、长枪和弯刀大肆砍杀吐蕃士兵。自从出兵以来,吐蕃军队就没有过一天安稳日子。周边总有敌人在袭击不说,后方粮道还被切断,整天连饭都没得吃。好不容易来到廓州,自己主子尚恐热当初许诺的粮食金钱倒是真有,但那点东西还不够官老爷们享受的,士兵依旧连肚子都填不饱。而尚恐热当初许诺的“女人”则压根连影子都没有。连日的饥饿,加上多年残酷的争战,导致尚恐热手下的吐蕃士兵早以厌战,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出征以来尽管屡早袭击,但总体上还算平稳,因此占领廓州的吐蕃军队根本没有料到唐军居然有埋伏,更没料到会遭到夜间偷袭,很多人被打懵了,没有任何准备,甚至是光着身子冲出营帐紧急抵抗。唐军放的火借助风势,迅速在整个吐蕃军营蔓延燎原开来。大唐归义军铁骑铁蹄所过之地,刀剑所向之地,寒光森森人头滚滚!吐蕃人看到的是满眼的刀光剑影,火光、浓烟、和灰尘。听到的都是唐军的喊杀声、战马的嘶鸣、自己人的哀号和火焰肆虐的尖啸,根本弄不清对方究竟有来了多少人。
 
 
    在击溃城外吐蕃驻军的同时,归义军开始架云梯攻城,作为掩护身后的骑兵发射密集的火箭射击城头。城头上无数吐蕃全身包裹着烈火,惨叫着掉入护城河中!城墙下吐蕃和城外吐蕃士兵尸体堆积如,护城河漂满吐蕃士兵的尸体,河水被鲜血染成深红色,成了真正的“尸山血河”!山战场上。归义军的战鼓声、号角声,将士的喊杀声、以及吐蕃士兵的惨号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由于归义军的的攻势过于凶悍迅猛,加上吐蕃军本来就军心涣散根本无心恋战。结果跟张议潮实现预料的完全一致,城外的吐蕃驻军在遭到攻击后没做多久抵抗就迅速崩溃,大部分向四周漫无目的的四散奔逃,剩下一部分狼狈逃回城中,整个城外战场一片狼籍。慌乱中,吐蕃逃兵们居然连城门都没关。于是,归于军前敌总指挥,年仅35岁的党项族将领拓跋怀光亲自率领归义军一支最精锐的500骑兵和大部队,趁势跟在吐蕃逃兵屁股后面冲进廓州城,而此时的廓州城内已经一片混乱。入城后,当其他归义军部队分头追杀吐蕃军时,拓跋怀光按张议潮的部署,亲自率领那支经过严格甄选的归义军最精锐的500铁骑一马当先直奔城中尚恐热的住处杀去!
 
 
    唐归义军突袭的消息迅速被报告给吐蕃大相尚恐热,此时他正在休息,突然而至的喊杀声惊醒了他。他迅速冲出大门,但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片狼籍的惨象。整个廓州城内一片火光,到处都在喊杀声和哀号声。当他问部下唐军究竟来了多少人马时,部下实在没法给出个准确数字。大难当头,尚恐热眼看着自己身边的军队早已溃不成军四散奔逃,组织抵抗已经是不可能了,只有先逃命再说。于是,这位昔日风光无限的吐蕃大相完全没了往日的威风,连衣服都没穿戴齐整就狼狈不堪的上马,和身边仅剩的几十个亲信逃命,此时他身边只剩下几十个人而已。可他刚出发,拓跋怀光就领兵赶到。拓跋怀光一眼就认出,前面不远处那一小群逃兵保护下的正是敌酋吐蕃大相尚恐热!拓跋怀光在飞驰的战马上扬弓放箭,雕翎如闪电离弦正中战马马腿,尚恐热马失前蹄栽落当场。归义军铁骑蜂拥而上,一顿乱刀迅速驱散周围吐蕃残兵后当场力擒贼酋吐蕃大相尚恐热!
 
 
    贼酋被擒,吐蕃军群龙无首顿时阵脚大乱,成了一盘散沙,全线崩溃。此时归义军已经完全控制廓州城,吐蕃残兵四散逃命,其中大部分没有突围,或战死或投降,一部分拼死突出重围后向西南方向逃命,结果却迎头撞上早已等待多日的由归于军吐蕃族将领尚延心统领的截击部队,结果这部分吐蕃军除极少数侥幸逃脱外,全部战死或被俘。至此,战斗告终。是役,随尚恐热出征的吐蕃3万大军中,归义军斩杀1万余人,生擒近万人,其余全部溃散,几乎全军覆没。贼酋吐蕃大相尚恐热被生擒。而归义军自身伤亡仅千余人。唐朝河西归义军取得廓州之战的辉煌胜利!
 
 
    战斗结束,打扫完战场后,拓跋怀光立即请示张议潮如何处置尚恐热。面对这个双手沾满河西各族人民显学,以吃人而“闻名于世”的魔王,张议潮给出的回答非常简单:“剐之,传首京师报捷”!消息传开,此时居民已经迁回城内的廓州万人空巷,甚至连其他地区的民众都赶来,力求亲眼目睹这个昔日的吃人魔王的下场!在从监狱押往刑场的途中,囚车中的尚恐热被沿途愤怒的民众投掷的石块砸的头破血流!在廓州城外临时搭建的刑台上,拓跋怀光当着台下无数民众历数尚恐热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腥罪状后,下令行刑!尚恐热被绑在木桩上,先被折断、砍掉手脚,挖去舌头、双眼割去耳鼻,随后被刽子手千刀万剐碎尸万段!伴随着行刑,联想到昔日受其残杀的无数亲人,台下饱受尚恐热残害的民众喜极而泣哭声震天!当行刑结束后,台下受害者冲破士兵阻拦,蜂拥冲上刑台争食尚恐热之肉,眨眼间除了人头,尚恐热就被人吃得精光。昔日以吃人为乐的尚恐热就这样落得个被人吃光的下场。消息传到河西地区,民众纷纷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庆祝魔王的灭亡。同时,尚恐热的首级被河西归于军600里加急飞马传首于大唐首都长安,全城为之震撼!张议潮和河西归义军创造了自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罕见的奇迹!
 
 
    发生在公元866年大唐与吐蕃王朝之间的廓州之战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廓州之战是唐朝与吐蕃王朝之间最后一场大战,同时也是两个东亚巨人之间最终的战略决战。唐军在廓州的胜利,彻底终结了吐蕃王朝这一威胁整个东亚200年之久的强敌。廓州之战唐军的胜利绝非偶然,首先,作为侵略者,吐蕃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注定要失败的。作为双手沾满河西和吐蕃国内各族人民鲜血的屠夫,尚恐热在开战前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国内即有政敌的步步紧逼,也有奴隶大起义的威胁;境外则有周边各邻国的不断打击。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尚恐热依然不顾部下的极力苦劝发动战争。开战后,面对不断恶化的形势又不顾劝阻,一意孤行的冒进深入,最终导致惨败,落得碎尸万段的下场。
 
 
     而唐军方面,其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首先在道义上就占有先机。唐朝归义军本身就是在推翻吐蕃统治、回归祖国的大起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河西自己的子弟兵。而且面对双手沾满河西人民鲜血的屠夫尚恐热的野蛮侵犯,河西各族人民空前团结,全力以赴支持归义军抗敌,河西唐朝军民士气极为高昂,这就从心理上和政治上保证了唐军的胜利。而与这些相比,归义军最高统帅张议潮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政治家的战略眼光,无疑对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面对来拼命的强敌,正是张议潮力排众议果断决绝的进行反击,才使唐军敢于迎击凶残的对手。同样的,正是由于张议潮根据敌情,对整个战争所作出的的环环相扣的成功部署,才保证了唐军从一开始就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由于张议潮对敌情近乎完美的了解,尤其是对吐蕃国内政治形势,以及战胜后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所作出的战略性判断,廓州之战的胜负在开战前就已经注定了!而唐军前敌总指挥拓跋怀光出色的战场指挥和应变能力,以及归义军将士的浴血奋战都为唐军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尚恐热死了,廓州之战作为一场规模并不是很大的战役结束了。但与张议潮事先所预料完全一致,事情远没有如此简单的结束——吐蕃灭亡了。
 
 
     廓州之战给吐蕃王朝带来了常人无法预料的,毁灭性的影响。尚恐热在世时,尽管他在国内也有很多政敌,吐蕃已经事实上处于分裂状态。但在他的强权和杀戮下,其他各派都受到一定压制,因此吐蕃王朝作为一个统一政权还维持着最起码的表面上的统一。现在尚恐热死了,他的势力也随之崩溃了。从此,吐蕃国内再也没有任何一支势力可以强大到足以控制全国。而吐蕃其他派系在此前的混战中已经受到严重削弱,无力争霸。另一些部落或将领、奴隶主则企图趁机拥兵自立,割据称雄。于是乎,尚恐热的战死犹如打断了吐蕃王朝最后一跟骨头,吐蕃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冒出大大小小100多个势力相互攻杀,并且迅速分裂为100多个小国。
 
 
     至此,吐蕃王朝这个屹立于中国西南雪域高原,与大唐帝国争雄长达两个世纪,曾经威震整个东亚的巨人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彻底从政治版图上消失了。从此,青藏高原上再也没有出现一个足以和吐蕃王朝相提并论的统一政权,再也无法对中原中央王朝构成威胁。公元1246年,蒙元进军西藏,降服吐蕃诸部并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直接进行管辖,西藏高原从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大唐中央王朝已经极度衰落的情况下,张议潮和他的大唐河西归义军将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这场唐朝与吐蕃之间绵延200年的恩怨画上一个血色的句号,唐朝取得了这场东亚大地上世纪之战的伟大胜利。作为晚唐杰出的、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战略家,张议潮用自己的生命在那个纷乱、衰败的年代,为已经颓废的晚唐带来了一抹最后的,但也是最绚丽的辉煌!从重归故国的“甘、沙十二州归唐”大起义,到亲自终结吐蕃王朝,张议潮和他的河西归义军将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让后人永世难忘的壮丽诗史!他无愧为晚唐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战略家,无愧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今天,每当后人驻足青海高原那群山之巅,面对这片中国西部亘古不变壮丽的河山,遥想起1000多年前,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张议潮和他的河西归义军将士的不朽伟业无不思绪万千!这正是:壮士仗剑,凌击雪峰。天骄弯弓,绝岭屠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