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邦强:关于龙泉明代官窑青瓷烧制技术的恢复研究

 我的图书73号 2014-02-08

一、龙泉明代官窑青瓷概述:

  龙泉窑作为我国古代著名青瓷名窑,开创于三国两晋,兴盛于两宋和元代,到明代前期仍保持庞大规模,在明中后期才逐渐走向衰落,连续生产时间长达一千六百多年,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连续烧制时间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历史名窑。自五代吴越国至两宋、明代前期,不少文献都曾记载龙泉窑产品不仅广泛供应海内外市场,而且作为贡窑或官窑为朝庭烧制御用青瓷。

李邦强:关于龙泉明代官窑青瓷烧制技术的恢复研究



  1、文献记载明代龙泉窑曾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

  明代在龙泉烧制宫廷御用青瓷的文献记载很少,目前发现的有以下二则:一是《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陶器条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制样,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这条史料告诉我们:①明代的供用器皿式样,需经反复推敲,斟酌,定夺制样;②朝廷也讲成本核算,须计算人工物料,不惜工本是相对而言的;③迁移饶处等府烧造是因为数量较少且朝庭自置烧制不成的由朝庭派官员在饶(江西景德镇)处(浙江龙泉)等府监烧完成。

  二是《明宪宗实录》卷一记: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乙亥,诏:“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差内官在设烧造磁器,诏书到日,除已烧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皆停止,差委官员即便回京,违者罪之”。这条记载更加明确告诉我们,明代龙泉烧造宫廷用瓷长达 七十多年(如果从洪武二十六年算起),一直有朝廷派官员在龙泉监烧,成就了龙泉明代官窑的基本历史。

  2、考古发掘证明龙泉窑在明代前期确为朝廷烧制御用青瓷。

  2006年9月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研究中心、龙泉市博物馆联合对龙泉市大窑龙泉窑遗址中的岙底处枫洞岩窑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在这次龙泉窑大窑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一些制作工整、纹样精细、釉色滋润、器形庞大的瓷器,其精美程度是以往龙泉窑瓷器中少见的。其中不少发掘的残瓷及碎片,从造型、纹饰等方面考察都符合当时明代宫廷用瓷的要求,如在这次发掘中出土的许多大盘上装饰有五爪龙纹,和江西景德镇明代官窑遗址出土的五爪龙纹十分相似,也和故宫所藏明代官窑青瓷的纹饰相当一致,这次考古发掘的成果证明了龙泉窑在明代前期确实为宫廷烧制过青瓷器,对文献中关于处州烧造宫廷用瓷的记载作了很好的诠释。

  事实证明,龙泉窑在明代前期进入了又一个颠峰时代,是中国古代青瓷生产的又一个闪亮点。

  二、对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烧制技术的恢复研究

  明代龙泉窑官窑青瓷,是龙泉青瓷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青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一)是器型普遍硕大,符合宫廷用瓷大气,端庄的要求,而且是先有图样,按照“定夺制样”生产。(二)是釉色青翠,普遍呈现梅子青、翠青、豆青等色泽,有如蔚蓝的大海,莹彻的深湖。(三)是普遍以刻花为饰,刻花精美绝伦,花纹与青如翡翠的釉色融为一体,工艺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

  恢复明代龙泉官窑烧制技艺是一件很有意义且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让早已失传的明代龙泉官窑烧制技艺早日重生,龙泉古窑青瓷研究所在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的支持下,于2008年成立了《龙泉青瓷明代官窑工艺技术的恢复研究和开发》项目小组,同时该项目被浙江省科技厅列为2008年重大科技项目进行科技攻关。

  从2008年开始,项目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一方面由浙江大学师生负责对出土古瓷残片的胎釉组成进行全面的科学技术测试和分析,最终破译了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坯体、釉面的材料构成和配方体系;另一方面,龙泉古窑研究所技术人员在龙泉市范围内开展瓷土、釉料原料的调查和收集试验。经过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通过上百次的原料配方试验,到2009年12月,科研攻关小组终于从30多处瓷土矿的原料中测试300多个配方,最终确定了明代官窑的翠青釉配方,并通过烧制获得了成功。2010年6月,豆青釉配方也确定并烧制成功。

  有了胎土和釉料配方,就等于有了灵魂,科技项目进入了出成果的阶段,2010年,龙泉市古窑瓷厂根据考古成果和故宫博物院藏品样式,进行了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的批量复制。在经过逾时半年100多次的瓷片试烧后,龙泉古窑瓷厂终于成功研制出了故宫博物院馆藏龙泉明代官窑青瓷5件,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修复)15件,国外博物馆馆藏龙泉明代官窑青瓷5件及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工艺技术创新成果的作品5件,使失传600多年的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得以成功再现和重获新生。
  三、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烧制技艺研究的意义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封建王朝按照等级规定器用制度,官窑器的生产正是为了体现帝王的尊严,满足帝王与庶民之间的等级差别的需要。所以历代朝廷官窑产品,除正品被征用以外,残次品都要就地销毁怠尽,长埋地下。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完整器在民间一直很少传世,这次大窑枫洞岩遗址的考古发掘,所起获的残次品和瓷片数量之多达5吨以上,正是这种官办窑场经营方式的生动 写照。

  由于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做工精湛,釉色青翠,传世稀少而倍受收藏市场追捧,屡次拍卖都拍出天价。如在2003年10月26日,苏富比拍卖公司就曾拍卖“明代龙泉窑青瓷玉壶春瓶”,以454万港币高价成交。但文物毕竟有限,也只有极数人才能赏其秀色,大多数青瓷爱好者想玩赏、收藏,只有靠当代艺术家的继承传统和创新 创造。

  龙泉市古窑瓷厂龙泉明代官窑烧制技术恢复的研究已经获得成功,填补了当代龙泉青瓷明代官窑复烧领域的缺憾。该项目于2010年获得龙泉市人民政府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2011年11月 17日,恢复明代龙泉官窑青瓷技术专家座谈会在龙泉召开,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浙江大学、知识文物考古所的专家畅所欲言,就恢复明代龙泉官窑青瓷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与会专家认为明代龙泉官窑青瓷技术恢复出来的作品器型硕大,造型准确,刻花精美,设计巧妙,釉水到位,纹饰结合美妙,且科学与技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达到了新的境界,达到了明代青瓷造型肥美的特征。2012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文龙泉古窑瓷厂及发明人李邦强“龙泉明代官窑青瓷釉及用该釉制作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产品的方法”专利,专利号为[200810174147-7]。

  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烧制技艺恢复研究的成功,丰富了当代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内涵,为中华历史名窑在当代的传承好发展作出了贡献,也可以使今天的人们对古代官窑器的爱好和追求不断得到满足。该项目的研究成功,对龙泉青瓷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