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捏相(西苏)

 苏迷 2014-02-08

捏相  捏相是吴地旧俗的叫法,比较正统的称谓应该叫“塑真”。就是找块泥巴,在手里搓搓揉揉,然后照着某个人的模样,捏个泥质的小人头来。在今天的美术术语里,大概叫雕塑的。意大利有个叫米开朗基罗的人,曾经塑过一个赤身的小男人,手里捏块小石子,很是迷倒了不少人,堪称雕塑中的绝品。不过西人塑的像太大,不能够拿在手里把玩,没有吴地工匠捏的有玩味。

  “塑真”起源的时间大致在明代,盛行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所以吴地这门手艺足当是“无锡大阿福”和“天津泥人张”的祖师。那时候,在七里山塘的尽头,虎丘山的脚下,遍布这些塑真捏相的艺人。一来是虎丘游人多,生意会多点,二来是捏相所需要的泥巴就产于虎丘山,吴人称之“滋泥”。
  其实,“捏相”和雕塑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他只用虎丘山的泥土捏个人头,身体的其它部位是不用泥巴的,而是用吴地盛产的香樟木雕成,更好玩的是手脚四肢可以灵活活动。塑匠的老婆做了各色的华丽衣衫,穿在小人的身上。或儒生装束,或刀客行头,当然如果是女子家的,衣衫就更多了,戏文里小姐娘娘的衣衫具能找到。普通百姓丝绸的衣服未必能够上身,捏这一个小样儿却是可以豪气一番。
  说到这里,“捏相”又有“芭比娃娃”的特点了。主要人物的相貌捏就了,还可以捏点陪衬的,丫头二个,书童一双,椅子板凳,琴几妆台。捏相的工匠遥拜唐人杨惠之为祖师爷,惠之的泥塑罗汉,世间无二,山川云海嘉树皆能入相,所以塑真的师傅称自己的手艺为“惠之塑”。
  《红楼梦》中有一回,薛蟠从苏州回去,带了不少东西给宝贝妹妹,宝钗对其它的东西不屑一顾,唯独对虎丘山上泥捏的薛大少爷的“塑真”小相感兴趣:“拿着细细看了一看,又看看他哥哥,不禁笑起来了。”天底下好像女孩子都喜欢布娃娃的。
  可惜这门手艺早已经失传,现在只能够在野史笔记里看到,不然捏个喜欢的人的模样,想着的时候把玩在手,想来要比看张照片或发通消息更有意思。

                        西苏于吴中沁庐

                       二00七年五月二十二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