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D绘画,山有色水有声花会落闻有香

 率我真 2014-02-09

王小慧的4D展览

旅德华人艺术家王小慧与四川文轩美术馆将联手推“多媒体艺术”

在观赏画上的桃花的时候,会像进入一片桃花源那样,启动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综合感官进行艺术欣赏。”昨日,四川文轩美术馆馆长张达星向华西都市报记者透露,成都美术爱好者将有望欣赏到“4D”绘画作品,体验到身临“画”境的美妙感觉,著名旅德华人艺术家、同济大学“新媒体艺术国际中心”创办人兼主任王小慧,作为项目总设计师,将于今日来蓉,商量具体合作事宜。华西都市报记者提前进行了打探。

在展览上,花会落闻有香

独家技术:世博会后首次运用

张达星表示,文轩美术馆新媒体艺术展厅将会运用同济大学“新媒体艺术国际中心”独立研发的独特的新媒体技术,将架上的平面绘画‘4D’化,营造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提到与王小慧这次合作,张达星说:“王小慧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家,我们对她一直很关注。近年来我多次去她的‘新媒体艺术国际中心’观摩学习,其中运用最新多媒体技术打造的艺术作品让我非常震撼。在今年上海世博会上,她出任核心设计师的城市足迹展览馆中,就运用了很多新媒体技术,更是让人耳目一新。文轩美术馆正好要打造新媒体艺术展厅,于是她就成了不二人选。”张达星还表示,文轩美术馆对于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将是大手笔的,“除了现在的‘4D版’绘画外,我们还努力尝试相关技术实现异地欣赏同步化,比如说不用将卢浮宫的作品实际运到成都来,而是通过相关新媒体技术手段,让成都的观众在一个模拟空间里,体验到实地在卢浮宫欣赏作品一样的感觉。”

王小慧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表示:“会运用到很多先进技术手段和创新的艺术理念,这也是我们与上海世博会合作之外的首个项目。”同济大学“新媒体艺术国际中心”执行主任萧关鸿则补充,“其中有些技术在世博会上都没有用到,真正的首次尝试。”之所以会全力打造这个新媒体艺术展厅,张达星解释说:“现在的展览形式主要以平面绘画为主,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美术的展览形式将逐步出现变革。与3D电影一样是人们审美发展的大趋势。而且,我一直认为,当代美术馆不仅仅是展出当代艺术作品那么简单,而是要革新展览方式和观看方式,积极进行新媒体的尝试。”

操刀者王小慧:“我是一个自由跨界的艺术家”

作为艺术家,王小慧可谓是充分运用新媒体进行艺术创作及探索的佼佼者。她说:“对我来说,艺术没有界限,我可以自由跨界。有人叫我摄影家、建筑师、作家,而我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艺术家。现在我的作品多运用影像、多媒体装置进行探索,这对我来讲,最正常不过了。”提到最近她筹办的“王小慧:2010梦想计划”,王小慧笑着说:“这个算是我与10000个年轻人共同完成的行为艺术作品。”

今年5月份,王小慧在上海启动的“2010梦想计划”征集世界各地一万名年轻人的追梦精彩经历,通过绘画、摄影、征文、对话、录像采访和世博园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将之呈现,并汇集展览。其首阶段的成果展已于9月26日至10月6日在上海城市雕塑馆展出。王小慧还透露,“梦想计划明年将在全国几大城市巡回展,其中一站就包括成都。”她还透露,现在已经有好多电视台的人找到她,想将梦想计划做成电视节目。

王小慧

人物链接

王小慧,旅德华人艺术家。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旅居德国20年,在德国成为著名摄影艺术家,被“德国自由摄影家联盟”授予“荣誉会员”。该荣誉称号每两年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一次,王小慧是至今获得这个称号的唯一亚洲艺术家。自1991年起,她先后在世界多家著名出版社出版过20余种个人摄影集和书籍,其中影响最广泛的为2001年在英、美、德国出版的肖像摄影专集《从眼睛到眼睛》以及观念摄影系列作品集《花之灵》、《本质之光》。《凤凰周刊》曾把王小慧选入“影响世界未来50位华人榜”,说她“有效地传播了华夏文化”。她写的自传《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出版后连续6年畅销不衰,再版三十次,并获得“冰心文学奖”等3个图书奖。2006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创立“同济新媒体艺术国际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