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花闺女”的由来

 昵称6973840 2014-02-09
“黄花闺女”的由来

作者:王树人    来源:中国老年报    更新时间:2014/1/3 9:39:37      

      尚未出嫁的年轻姑娘经常被人们称为“黄花闺女”,“黄花少女”,或者简称为“黄花女”。为什么不称“红花闺女”或“红花女”呢?原来,这同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喜爱“贴黄花”是不无关系的。
      古代的女子像现代女性一样,也是喜欢梳妆打扮的。名门闺秀,尤为讲究。自殷商时代以来,女子是爱好红妆的,就是以红色作为面饰。《木兰辞》里说木兰“当户理红妆”;元稹诗中也有“红妆少女敛啼眉”之句。“红”是燕支,产自燕国,即今天的“胭脂”。在盛行红妆的同时,后来又出现了“黄妆”。黄妆又称“额黄”或“黄花”、“贴黄”。就是妇女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部脸两颊上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唐代诗人温庭筠有诗曰:“云鬓几迷芳草蝶,额黄无限夕阳红。”解放前的《辞海》曰:“涂黄于额,六朝时妇女之时尚也,此风迄唐犹存。”
      这种面饰的由来,可以远溯到南北朝的宋代。据《翰苑新书》记载,南朝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年的新年人日(指农历正月初七),她在宫里玩累了,便躺卧于含章殿的屋檐下。含章殿前有几棵腊梅。当时正逢梅花盛开的时节,所以当一阵微风吹来,梅花便片片飞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了寿阳公主的额头上。梅花渍染,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赞不绝口。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在前额,众宫女也纷纷仿效。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人称为“梅花妆”。亦即前面所说的“黄妆”。传到民间,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除了冰天雪地的季节,平日是不开花的,故不能长期使用。于是有人就想出了办法,即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俗,并流传于全国,而“黄花”也就成了女性的特征。由于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加之采用这种妆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
      “黄花”一般是指菊花,如毛泽东就写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词句。但在这里,把它指为腊梅,似乎更为合适。因为腊梅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之骨气坚硬,品格高尚。所以人们在“闺女”之前加上“黄花”二字,不仅说明这位闺女尚未出嫁,而且还赞誉了其的心灵纯洁,品德高尚,能坚持贞节。对待已经出嫁的女人,自然不能再称其为“黄花闺女”了。
(编辑:和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