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创新从强大的教育中来

 Gordon_Song 2014-02-09
             
      在美国留学,深感美国的秩序井然。法治观念已经渗透到了美国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很难看到美国人排队时插队,也很少看到美国人开车加塞。他们多数情况下在公众场合彬彬有礼。“Excuse me”、“Thank you”永远挂在嘴边。
                 
       美国人的开朗与羞涩、率直与独立并存。他们乐于助人,且心存诚意。但他们对于中国的事物普遍缺乏好奇心—这和我们对于美国的强大好奇心恰恰相反。
                  
       如果不真正地去西方国家看看,你可能永远无法真正理解developed和 developing这两个词的真正含义。一个国家的高楼、超市、大型购物中心这些有形的东西很容易建成。不容易建成的是那些无形的财富。民众是否真正的享有自由,是否尊重自由;公民是否通过接受良好教育而学会宽容和美德;大学能否真正成为思想碰撞的孵化器,而不是沦为没有信仰的经济机器;孩子们是否真正地被允许独立思考,从而在决定自己国家未来的道路和命运时更有发言权和独特深刻的见地等等。
                             
       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此等种种的无形资产。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与它能否孕育出各个领域的众多大师有关,与大楼、大门、大围墙无关。大学的围墙和门建设得越高,越大,越好,这个国家的教育就有可能越封闭、越落后。
                   
       思维是可以被训练的。行为方式是思维方式的外现,而思维方式是文化积淀的附属品,语言则是表达思维的工具。美国之所以强大,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核心原因便是它推崇创新与思辨的高等教育体系。
             
       美国大学优秀的根源是制度性的:学术严谨、学术诚信、以学生为中心。西方大学讲求多层次的授课体系,教育形式灵活多样,除了最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Lecture外,还有许多有特色的教学及考核方式。例如:由老师引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的Workshop;培养团队合作及领导能力的Teamwork;旨在提高理工科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课(源自杜威);以及商科特别是MBA学生将所学理论用于实际的Case Study。
             
       Lecture授课和中国的大学教育相近,听老师讲,同学们做笔记即可。不同在于上课的前几天或者一个新学期开始前,老师通常会列一个长长的书单,让学生去图书馆借阅。这需要同学们课前做大量的阅读功课,否则老师讲的内容你是听不懂得的,况且还是外语。老师在课上问起问题,回答不上来也是很尴尬且会影响你最后的期末成绩的。
                  
       中国学生的主要问题就是阅读速度跟不上、基础知识缺乏、知识架构不完整造成的理解不透彻或者根本不理解等。通常经过一学期的磨练后,大部分的同学就能练就一目十行的Scaning本领。课堂的长度从一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不等,同学们如未提前做好功课,将会体验云里雾里、如坐针毡的感觉。另外,由于每堂课的信息量都很大,因此同学们课后需要结合课上的总结笔记加上大量的阅读和自己的思考才能最后完成要求的论文或者其他作业。
                    
       Workshop 的上课形式,一般都在第二个学期开始。不像第一学期,很多课程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在一起上大课,大不了躲在教室的角落里面不出来,老师也看不到你。从第二学期开始,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修课程,这样班级人数一下子就降下来了,通常二三十个人一个班级,上课形式就是找个教室,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上课。上课的主题一般由老师引出,大家轮番发表意见,没有标准答案。这时候中国学生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主要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英语底子差一些的学生,脑子里有东西也表达不出来。大多数是无话可说,原因是读书太少。
                               
       Teamwork也是一个常用的授课模式,一般的中国学生很少有在小组里是Leader的,当然随着中国大学教学模式的改变,有些学生也能够驾驭这个角色。很多的中国学生比较自卑,在小组里的表现都比较被动,很听话,人家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还生怕做不好,经常在最后总结发言的时候,看着老外学生代表Team侃侃而谈,谈的却是你的工作成果。当然这样做也有好处,不贪功让很多其他国家的同学都愿意和你分在一组,也有完不成或者完成不好的人,这类人总是不受欢迎的,无论他/她来自哪个国家。
              
       有些专业上课地点不会局限于课堂内,还会根据授课内容选择不同地点完成学习。比如,学习生物和化学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是需要泡在实验室做实验,学历史的学生老师会带着学生去实地考察,亲眼见见文物古迹,上课还是免费旅游。学习海洋学和地理学的同学经常要跑到海边还有荒郊野外去研究大自然,想想不也很有趣么?学电影评论的同学天天就是钻电影院看各类片子,写写小感想,还有比这更爽的专业吗? 更有甚者,上课地点也许会在工厂、企业、律师事务所、博物馆、画廊,甚至酒吧。
                   
       授课的老师来源也不相同,有些是学校专职的教授,副教授等老学究们,有些是在本校读博士的学生,不要小瞧这些博士,大学的教授头衔是出奇的难。所以,才有好多等着教授头衔的博士给学生们上课,这些人的研究水平一点都不差,没准将来这些人中就有拿诺贝尔奖的潜力股。

       有些授课老师则是企业、政府、律师事务所和国际组织任职的高管们,这些人并不会整个学期都给你上课,而是集中一个礼拜或者几天授课,主要是讲讲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或者亟待解决的当前热点难点问题。这些老师讲课一般都比较吸引学生,当然这也是发展人脉的好机会,为将来申请实习或者找工作做铺垫。授课老师的国籍也各不相同,并不是所有老师都是本国人,有的来自美国,有的来自加拿大,还有德国,法国,西班牙,还有老师来自印度。印度老师教课的话会比较惨,口音比较重,就当练听力了,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老师也在大学授课,他们的学术背景通常都很强。
               
       西方的教育注重启发式和创新性,老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教育体系非常严谨,上什么课,读哪些书,学校会提前通知学生让学生准备,同时也会很清楚地列明提供哪些选修课和必修课。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论文写作和研究能力都有一定实力。
                            
       在中国传统填鸭式教育体制里长大的孩子们需要提前熟悉国外的授课方式,提早训练自己独立地生活、独立地思考、良好的沟通与协调等能力,为实现留学的成功打下好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