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补气穴位

 下雪的夜晚 2014-02-10

十大补气穴位  

2011-12-07 14:20:55|  分类: 养生保健|举报|字号 

第一节 脾腧穴

  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脾腧穴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你们看,脾是脾脏,这说明这个穴位一定与脾脏有很大关系,一个与脾有很大关系的穴位为什么会跑到膀胱经上去了呢?如果我们弄懂了字的含义,也就明白了,,意思就是运送。脾腧的意思就是将脾脏湿热之气向外输送入膀胱经。膀胱经就像汽车的散热器,人体内的外散之热沿着它上行,冷降之液顺着它下行。人感冒发热了,多喝水多排尿,就会好起来,其原因就是体内之热顺着膀胱经散了出去。
  脾腧穴是专门负责外散脾脏湿热之气的。下文我们要说脾有四怕,怕湿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脾脏中的湿热之气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会受损,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损,气血就会虚弱。所以,脾腧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
  脾腧穴就像铁路线上的一个大枢纽,这个枢纽不通畅,整条铁路就会瘫痪,脾脏内的湿热之气运送不出去,时间一长,整个人都会出毛病。那么,如何保证脾腧穴的功能正常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勤按摩、勤拔罐、勤艾灸。根据季节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早春和晚秋最好采用拔罐;夏末和冬季则用艾灸比较好。夏冬两季进行艾灸不但可以温补脾气,还能祛湿。如果平常在家不方便拔罐和艾灸,那就选择按摩的方法,不但简单易行,还能取得同样的疗效。
  按摩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每天晚上的8点左右,因为这个时候运转了一天的脾气已经有些疲弱了,此时将废气排除,补充新气,一则可以缓解白天的劳累,二则可以为第二天蓄积力量。  利用指尖,强力按压背部脾腧穴3次,每次35秒钟,然后将手按放在脾胃部位,先自右向左平推30次,再自左向右平推30次。注意:按摩时,手掌要紧贴皮肤,向下的压力不要过大。


第二节 足三里穴

  中医认为,人体最多气多血的经络是胃经,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刺激足三里穴,可以激发气血的生化与运行。 《黄帝内经》中说: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在人体的360多个穴位中,具有保健养生作用的首推足三里穴,因此它也被人们称为保健穴长寿穴。此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祛病延年的功效。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民间一直流传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可见足三里对于强壮身体有多重要。针灸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它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并且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我教大家几个简便易行的按摩方法,每天坚持按摩,可以防病健身,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指凹陷处便是。
  按足三里: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两侧同时操作。首先,按住几秒后迅速松开;然后再按住缓缓加力,再迅速松开,松开时,手指不离皮肤,依次操作5分钟。注意,每次按压时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揉足三里:用大拇指或中指揉两侧足三里穴。两手按住两侧穴位,朝同一方向转动(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转36圈后,再朝反方向转动。注意揉动不能太快,保持呼吸均匀和缓,两手手指要带动皮肉,不摩擦表面的皮肤。
  熨足三里:将两手掌心搓热,并迅速分别贴在两侧的足三里穴上。停留56秒,两手沿上下方向擦动,操作5分钟左右,这时小腿应感觉热乎乎的,如果觉得热感不够,可以加长操作时间。用此方法锻炼23周胃肠功能就会增强,不但可以改善睡眠状况,还能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很多慢性病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对于体形较胖,体内寒湿或痰湿较重的人,最合适的办法是用艾灸灸足三里,每次15分钟,一天12次即可,如果采取隔姜灸更好,不易烫伤。一般捏取57个艾柱就可以了。
  我的太太也是北京一家大医院的内科主任医师,退休以前工作特别忙。有一天,她刚刚风尘仆仆地出差回来,就遇到了重病号,她急着去做会诊,抓起桌子上的矿泉水就喝了几口。这下好了,三五分钟之后肚子就开始痛起来,坚持到会诊完,把任务交付给当班医生,才回家。回到家里以后,我就看她脸色发白,腰有点弯着,一问是肚子疼,就叫她赶紧坐下来,帮她把裤脚卷起来,按摩足三里,先按左边,再按右边。用力按穴位,她会觉得特别疼,而且酸胀,其实对一般人来说,按准穴位的那种痛感是难以忍受的,不过一旦你有这种比瘙痒和疼痛都难受的感觉,那说明穴位是找对了。就这样按摩了15分钟,她的肚子有很轻的水动的声音,类似于饥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的声音。这时,她的表情已明显放松下来,肚子也不怎么痛了


第三节 膻中穴

  膻中穴是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如果你有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状,只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一天半夜,我们家楼下邻居老张的气喘病犯了,他的儿子跑来找我去给看看,我到他家时,他因为剧烈而连续性的咳嗽而呼吸急促,脸色煞白。如果再不赶紧采取点措施,人就有危险了,于是,我赶快在他的胸前找准膻中穴,有节奏地点按了几十次,再配合按摩肺腧穴、内关穴等几个穴位。几分钟后,他的气喘终于平息下来,人也慢慢缓过气来了。其实,老张患的是慢性支气管炎,再加上他的烟瘾特别大,所以经常会犯病。而点按膻中穴,可以有效地缓解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嗽、气喘,宽胸顺气,改善不适症状。
  对肝病患者来说,经常按摩此穴,更有奇效。
  膻中穴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效呢?膻中穴应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穴位,它位于人体胸部的正中线上,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任脉。《黄帝内经》说膻中者,为气之海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即膻中穴是容纳一身之气的大海。所以,按摩此穴,可以打开气闸,让全身之气通行无阻。遇到不开心的事,多按摩此穴,也能让低落的情绪变得正常起来。如果你情绪不好,气下不能达于足,上不能传于头,全身上下气机不畅,当然会觉得心烦意乱、胸闷不堪,此时,只要按摩膻中穴,自然能宽胸顺气,情绪也就变好了。
  按摩膻中穴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每次按摩10来秒即可,6次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为了增强效果起见,按摩切忌用蛮力。体质好的朋友按摩时,用力可稍大些;体质不好的朋友,动作要轻柔些。  女性朋友按摩此穴,还具有一定的丰胸效果。生产后乳汁不足的,也可常按摩此穴位。


第四节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腧穴中最下面的一个,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发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各处。因此,涌泉穴具有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涌泉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位,能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特别对于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无力、妇科病、失眠、嗜睡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畏冷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自我养生保健按摩疗法——“搓脚心,实际上就是推搓涌泉穴的俗称。通过推搓涌泉穴,可以达到对肾、肾经及全身进行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和整体性治疗的目的。有句俗话说得好: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经常按摩涌泉穴对于老年人是特别有好处的,不仅可以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增强防病能力;还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五十余种疾病。我每天都坚持按摩涌泉穴,身体一直很健康,很少求医问药。
  按摩涌泉穴的方法有很多,我现在教大家最简单有效的几种方法。
    1.
摩擦涌泉穴。端坐于椅子上,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脚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直至脚心发热。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也是摩擦到脚心发热为止。
  2.浸泡涌泉穴。每天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浸泡双脚,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度,加少许食盐,浸泡1530分钟。
  3.拍打涌泉穴。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手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最好拍到脚底有发热的感觉。
通过这几种方法刺激涌泉穴,可以促进人体内的气血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而且还能刺激大脑皮质神经,使人感到轻松舒适,有防治神经衰弱和失眠的作用。

第五节 关元穴

  关元穴在下腹部,肚脐直下三寸。三寸的取法并不是要用尺子量,而是用自己的手量。将拇指之外的四指并拢,以中指中间一道横纹为准,四指总共的宽度即为三寸。关元穴为任脉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三焦元气所发处,联系命门真阳,为阴中之阳穴。它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点按此穴可补摄下焦元气,扶助机体元阴元阳。它也是历代医家公认的强壮要穴,可以保健和延缓衰老。  按摩关元穴可以明显改善气虚体质。将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施压力,然后用交叉的双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中老年人如果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应该常灸关元穴,借助火力,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培肾固本、调气回阳、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烤。艾条距离皮肤约23厘米,感觉皮肤温热但并不灼痛,每次灸1530分钟,以灸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第六节 气海穴

  气海穴是补气的要穴。气海,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从而化为充盛之气,因此,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所以得名气海。
  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是说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的作用。
  气海穴在肚脐直下大约一寸半,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是生气之源,人体的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病,气海穴往往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我们常说的下丹田,实际上就是指以气海穴为中心的一定区域。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到邪,我们先来说湿邪,它常常在疾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内有了湿邪,就会阻滞气机,病症就会因此产生。而气海穴作为人体中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对于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疲、形体羸瘦、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具有良好的疗效。经常按摩气海穴,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促进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气海穴,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按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动作要轻柔缓慢,按摩至有热感,你就能感觉到体内的气血顺畅,身体轻松。


第七节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肾脏的元气居住的地方,因此太溪穴是一个大补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凡是由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痛、腰酸、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哮喘、性功能减退、习惯性流产等,刺激该穴均可达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去医院体检,90 %的人都患有慢性咽炎,常觉得咽喉干燥、肿痛,这就属于中医上讲肾阴不足引起的咽症。如果一边按揉太溪穴一边做吞咽动作,就可以补充肾气,病情当时就会有所缓解。
  两年前我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人,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同志,她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遗尿症。她最苦恼的是憋不住尿,只要活动幅度稍大,就会尿失禁,她甚至都不敢大声咳嗽,更不敢大声笑。诊断之后,我发现她是肾气虚弱导致无法固涩缩尿。我没给她开药,只是在她后背的肾腧穴上,左右各拔一个真空罐,同时按揉左右的太溪穴各10分钟,我让她回家后按此方法自己进行治疗,告诉她,只要坚持二十来天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结果,一个星期左右,她的肾腧穴就拔出了大水泡,而且太溪穴也被揉得肿痛。事实上,拔出的水泡,还有穴位的肿痛,都是疾病由内到外的一个过程。它说明身体的确有问题,但通过拔罐和按揉穴位,达到了一定的疗效。二十天后,她的遗尿症彻底好了,到现在也没有复发过。
  工作了一天,很多人都觉得腰痛或者腰酸,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按摩太溪穴就好了,症状很快就能缓解。女性朋友容易手脚冰冷,每天晚上睡觉前刺激太溪穴,坚持一周时间,手脚就会变得暖暖的。


第八节 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因而百会穴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其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如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就算是身体健康的人,经常按摩百会穴也能清神醒脑,增强记忆力。对于很多受低血压困扰的患者,我常常劝说他们回家时自己按摩百会穴,以拇指指腹按摩,力度要适中,注意,按摩时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气、沉肩、肩发力于臂而贯于指。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按摩20天左右就能见效。


第九节 肺腧

肺腧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主一身之气,腧,通,有转输经气的意思。因此,肺腧穴就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它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比如说哮喘、咳嗽、呕沫、腰脊痛、癫疾、喉痹等疾病。
  经常按摩肺腧穴,可以宽胸理气,降逆止咳。如果能同时按摩天突穴,对治疗连续咳嗽非常有效。用手掌根按揉左右侧肺腧穴各36次,36次为一遍,再用拇指肚向后按压天突穴36次,36次为一遍,一般施治35遍即可,或揉按至局部有酸胀感也可以。咳痰时也可以按摩肺腧穴,用手指强压此穴6秒钟左右,重复做3次即可。
  每位女性都希望拥有白皙美丽的肌肤,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女性的脸上就常常出现一些雀斑、荞麦皮,为了去掉这些斑点,有些女性朋友用尽了各种方法,进美容院、进行激光祛斑、用高档化妆品,但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那么,应该怎么防治脸上的斑点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学会在肺腧穴上指压就行,简单、有效,而且绝对是免费的。

因为,中医有肺主皮毛一说,肺气得到调补以后,皮肤就会变得滋润,毛发也会变得有光泽。时间长了以后,的确有美容祛斑的作用。
  方法如下:一面吐气一面用指头强压6秒钟,穴位在背部,如果不方便的话,可请他人协助。记住,每20次算一疗程,每日应做5疗程。


第十节 悬钟穴

  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属足少阳胆经。悬钟又叫髓会和绝骨。顾名思义,它和骨、髓都关系密切,专管人体骨髓的汇集,对与骨和髓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另外,它是会穴,会穴的特点就是一穴连着数条经络,地位至关重要。
  老年人睡觉的时候特别容易落枕,一不小心就会落枕,好几天脖子都恢复不过来,脖子只能保持一个姿势,疼得寝食难安。因为老年人体弱,气血虚弱,一旦睡眠姿势不当,枕头过高或过低,造成颈部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拉伸状态,局部气血失于调和,寒邪乘虚而入,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影响代谢产物的排出,颈部肌肉便产生了痛感和僵硬感。而悬钟穴是治疗落枕最好的穴位。因为它主髓,而髓与骨相连,因此对气血虚弱和失调导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落枕后只要用滚、揉、捏、推等手法给悬钟穴强有力的刺激,只需十来分钟,就能感到颈部变轻松了,如释重负。而且,经常轻轻敲打悬钟穴还有降血压的功效。
一说到补气,很多人自然就会想到人参。不错,人参的确堪称补气之王。中医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方子,叫独参汤。此方只有一味药——人参30克,辅料为30克红糖。记得很久以前,我还没进中南海的时候,某天,邻居家的老太太神色慌张地跑来叫我:胡大夫,麻烦你去看看吧!我问:出什么事儿了?老太太语无伦次地说:儿媳妇晕过去了。我到她家一看,儿媳妇躺在床上,面色苍白,人已经晕厥了。一家人哭作一团,束手无策。原来这家的儿媳妇产后失血过多,元气大伤。我叫老太太赶紧去我家拿人参,又找来红糖,熬了一碗独参汤。一碗参汤下去后,她慢慢苏醒过来,全家人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人参大补元气,回阳固脱,是药之极品。但人参并不是人人都适用。其实,我们身边许多物美价廉的食物都具有补气的功效。如何选择补气的食物呢?我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秘诀,就是生长于水中的食物以及生在土里的食物多有补气的作用。因为这些食物吸收的地气最多。中医看待食物的方式与西医不一样,西医只会分析食物的成分,中医会去观察食物的性能。中医能根据食物的生长环境、生长时间和形状来判定其功能。比如,蚯蚓生活在泥土中,它能在泥土中自由穿行,于是,中医便将蚯蚓做成了一味药,叫地龙。中医的思路是,既然蚯蚓在泥土中能自由穿行,那么,它在人体内就一定会有通络化淤的作用。果不其然,地龙确实具有通络化淤的功效。一些体内有血淤的病人喝了地龙水之后,淤血慢慢就散了。再比如穿山甲,大家一听名字就明白了一大半,它具有很强的在地底下穿行的能力,制成中药后,其主要功效就是攻坚散淤、治痹通络。
  大家明白了中医的思路之后,就容易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了。下面,我就介绍10种最常见的补气食物。


拍手是一种至刚至阳的养生方法,其主要功能就是补气。手是阳气的大本营,脚是阴气的大本营。手穴共有39个,拍手可以震动阳气,推动全身气的运行。
第一节 最简单的补气法:清晨拍手

  拍手很简单,效果却不简单。拍手是一种至刚至阳的养生方法,其主要功能就是补气。手是阳气的大本营,脚是阴气的大本营。手穴共有39个,拍手可以震动阳气,推动全身气的运行。为什么要早上拍呢?因为早上太阳刚刚升起,天地间的阳气开始慢慢积累,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旭日开始升发,以人配天,此时拍手可以促进阳气的升发,利于全身之气的运行。乾隆皇帝活得很长,诗也写得很多,不过好诗却很少,他有一首诗是写手与气血的关系的: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清,何年是白头?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乾隆爷的这首诗不足称道,但从养生的角度看,这首诗却很有价值。他说人的手掌上藏着健康长寿的秘密,掌握了这个秘密,岁月就会倒流。这个秘密是什么呢?那就是拍手。拍手能疏通全身气血,周身的气血清了,什么时候才会有白头发呢?乾隆爷的诗虽有些夸张,但拍手的确有不凡的补气效果。
  一天清晨,在公园的角落里传来阵阵拍手声,一群人一边拍手,一边高喊,仔细一听,喊的是:浑身通畅,百病不生……”路过的人看着这一群人,小声嘀咕着:这能管用吗?神神道道的。等他们拍完手后,我便上前与他们攀谈起来,一位花白胡子老人告诉我说,这拍手可管用了,他以前患有哮喘,心肺功能衰弱,求医问药十几年也没有多大改善,后来开始拍手,每天清晨都来公园,几年来从没间断过,现在他的哮喘已好几年没犯了,显然,拍手补气法疏通了他全身的气机。这时,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从我们身边走过,花白胡子老人压低了声音,悄悄对我说:你看见这位了吗?他以前患有尿毒症,每星期要洗三次肾,后来练习拍手,每天用力拍一两千下。现在,他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别人也许对拍手不以为然,我却对此深信不疑。人身上有十二条经络,与手掌相连的就有六条,它们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经络是气的管道,连接着五脏六腑,经络被堵塞了,气的运行就不通畅,人就会生病。拍手可以同时疏通六大经络,其作用不可小视。为什么要一边拍手,一边大喊大叫呢?我们的身体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人的精神可分为三个层次,精神的第一个层次藏在人的大脑里,被称为意识,人们常常用它来思考金钱、美女和权力;精神的第二个层次藏在人心里,在这个层面上,人们常常会产生宁静、忧虑和恐惧等情绪。精神的第三个层次藏在人的肝里,中医称为魂,《黄帝内经》说心藏神、肝藏魂。用西方术语来说,神和魂就相当于人的潜意识。在意识的世界中,人们需要的是思考,在潜意识的世界中,人们需要宁静、爱和感恩。意识能给我们财富,潜意识则能给我们带来健康。譬如,人睡觉了,大脑中的意识休息了,但心和肝中的潜意识仍在工作,它指挥你的肠胃仍在消化,指挥你的血液仍在流动。所以,身体要想健康,就要让潜意识的工作正常。同时,人的意识也可以影响潜意识,意识影响潜意识的方法之一就是暗示。譬如你不断重复某一句话,给身体以暗示,久而久之,这句话就会由意识转化成潜意识,直接进入心和肝,从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公园里的人不停地高喊浑身通畅,百病不生,这就是暗示,时间一长,这种意识就会转化为潜意识,影响我们的全身。所以,人的意念有时比最好的药还管用。
  但要注意的是,我们给身体暗示时,是向内进入人的潜意识,而不是向外调动人的意识。比如,你不断重复这样一句话:我要活到一百岁,这明显是一种欲望,它调动的是人的意识。所以,你越暗示,欲望就会越强烈,以欲望来满足欲望,无异于火上浇油。如果将这句话改为我能活到一百岁,虽然是一字之差,却大不一样了,这句话调动的是身体的潜能,它很容易进入人的潜意识。潜意识对意识是有选择的,它不会选择欲望和贪婪,只会选择爱和感恩,所以,我们在暗示之时,一定要切记。
  下面,我把几种简单有效的拍手方法教给大家。


第二节 基本拍手补气法

  十指分开,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均匀拍击,切记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以免拍手过度造成淤血(图3)。开始可以轻拍,以后逐渐加重。以自己的双手能承受为度,但不能太轻。否则起不到刺激手掌穴位和反射区的作用。
  拍手最好在清晨进行,如果觉得拍手时发出的噪音太大难以接受,也可以拍空心掌。手掌弓起,手指张开,拍下去时,能拍到手指尖及手掌的边缘部分(图4)。但是这种方法的打击面缩小了,所以效果会差一些,因此拍打的时间要相对加长。除了最基本的手掌相拍外,还可以左右掌背互拍(图5),左右手虎口对拍(图6),两手掌弯曲互拍(图7),以一手的手刀击另一手的掌心(图8),以掌心击虎口(图9),两手握拳对拍(图10)。不要小看这些小动作,这些都是大有讲究的。只要你细心阅读那张手掌穴位和反射区的图,就会明白,每一个小动作都对准了一个或几个重要的穴位和反射区。刺激它们,就能打通经络,保证气血的通畅。


第三节 高级拍手补气法

1)掌背轻拍背部及脊椎骨(图11
脊椎骨的每一节都有督脉的穴位。督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既可以抵御外邪,又可以温通经脉,滋润五脏六腑。两手握拳,用手背轻拍后背督脉上的命门穴,可以益气补肾,强腰壮阳,扶持正气。如果能同时轻拍后背膀胱经的穴位,补气效果更为明显。
   
2)双手掌背拍打尾椎骨上部、左右臀部外侧(图12)(图13
尾椎骨末端,道家叫做尾闾,是打通督脉的起点,仙骨正在其上。拍打此处,可以加强督脉的气,从而促进排便。有便秘的朋友可以试试这种方法,简单有效。
  接着用左右掌轮流拍打左右臀部的中线(图14),这是足太阳膀胱经所经过的地方,拍打膀胱经有助于利尿。最后轮流拍打臀部外侧,这是足少阳胆经所经过之处,拍打此处可以促进胆汁分泌,提高肝胆的消化、供血、解毒功能
  很多爱美的女士们总是抱怨脸色暗沉,长斑,实际上这是因为体内的毒素造成的,每天用这种办法拍打,补督脉之气,促进排便,将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内干净了,皮肤自然变得白皙透亮,由内而外散发出动人的光彩。
   
3)轻拍腹部
用左右手掌轻拍腹部(图15)。腹部有几条经脉经过: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双手轮流轻拍此处,有助于加强脾胃肝肾之气。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总揽全身的阴经脉气,负责人体的精血和津液。如果任脉不畅,泌尿生殖系统就会出现问题,如月经不调、阳痿、疝气、盆腔肿块等。经常轻拍腹部的任脉,可以刺激人体性激素的分泌,调节人体的阴经,从而延缓衰老。轻拍腹部,对肝胆疾病、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等都有好处。有的人腰疼时总下意识地去捶捶腰,实际上,腰疼很可能是因为气血在肝经中流通不畅引起的,坚持轻拍腹部,就能改善并治愈腰疼症状。
4)握拳击掌

一只手用力握拳,一只手张开,以拳击掌,可以强化手掌筋骨之力,从而强化手部末梢神经,来加强全身气血循环(图16)。做此动作时要配合脚步,边行走或者边踏步来握拳击掌。现在人们出门有车,上楼乘电梯,走路的机会越来越少,双脚变得有气无力,脚上六条经脉的气不足,会导致肝、胆、脾、胃、肾、膀胱的功能衰退。人的脚和手一样,也有很多反射区,这些反射区通达全身的脏腑。脚反射区的气血堵塞,相对应的脏腑就会出现疾病。如果一边走路一边练习拍手,手脚都能得到按摩刺激,是非常好的保健治病之道。


第四节 站桩补气法(1

还有一种简单的补气法——站桩。
  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站桩是一种姿势,这种姿势能调动全身的气机,促进气血的流通。站桩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你说的站桩不就是蹲马步嘛,谁不会啊,哪有这么神奇啊。蹲马步是站桩的一种,站桩还有很多种类。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个站桩,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人在年轻之时,一般下焦比较实,上焦比较虚,上焦是指心与肺,下焦是指肝与肾。上虚下实,元阳充足,头目清醒,人就充满了活力。这就像晴朗的天空一样,天上风轻云淡,地面绿树成荫。然而,到了老年,人会渐渐地变为下焦虚,上焦实。上虚下实,头轻脚重,人就会神清气爽;下虚上实,头重脚轻,人就会昏昏沉沉。所以,中医认为上虚下实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上实下虚则是病态的表现。
  人为什么会上实下虚呢?这是因为气的流动不通畅了,气都集中在了上部,不下降了,上面当然实了,下面当然虚了。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人体的法则遵循天地的法则。天地之间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体之内也应该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人体之内上虚下实,天地之间也应该上虚下实。如果下面的地虚了,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流失,那么,上面的天就变实了,沙尘暴会笼罩天空。那么如何来改善这一状况呢?国家的政策是植树造林,让下面先实起来,下面实了,上面自然就虚了。中医养生的道理也一样,要让上焦的心肺之气降下来,先要让下面的肝肾之气充实起来。方法之一就是站桩。站桩站桩,关键是一个桩字,桩就是要让身体的下半部分稳定下来,要有生根之感。你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头顶天,脚踏地,身体先有了根,体内的气才会自动地慢慢回归原位,该上升的上升,该下降的下降,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时间一长,身体就恢复到上虚下实的状态。这就好比一杯浑浊的水,你越搅动,它越浑浊,你让它静止不动,轻的东西就会往上浮,重的东西就会往下沉,不一会儿,你就能看见一杯清澈见底的水。

  站桩时曲肘抬臂、屈膝下蹲,其目的就是让身体重心下降,使下面充实,下面充实了,肾精就会充实,肾精充实了,宗气运行通畅,心肺之气下降,肝肾之气上升,这样一来,人就进入了上虚下实的状态,就能健康长寿。《黄帝内经》对站桩有具体的论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  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站桩是补充元气最好的方法之一。元气充满以后,人就会身强力壮,具有抵抗一切疾病的能力。许多身体健康的人长期站桩,他们都享有高寿。而一些体弱多病之人,通过站桩,一样从中获益。站桩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加速新陈代谢,还可以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对许多慢性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痛风等。 
  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最基本的站桩补气法(图17)。在练习站桩前,应排空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带松开,而且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练习。
1.
脚:两脚呈内八字形站立,两手抬至胸前,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跟比肩稍宽一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
  2.头:头要正,百会上领,下颏微收。口微微闭,舌抵上腭,神情平静。目光平视,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使周身上下气机平衡、和畅。:手指自然舒张,中间仿佛有一个气球,两手要小心翼翼地捧着它、抱着它,两臂圆撑,和身体环抱成半圆形,手的位置开始时可以放低一点,以后再慢慢上升,但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  4.肩:肩部放松,不能绷紧,不能端肩膀。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着,往下松。这时锁骨、胸部有点沉,所以肩下松时还要往两侧外撑。有的人站桩时间一长就身上流汗,两手冰凉,原因就是肩肘没放松,气运行受阻。因此,在练习站桩前要把肩膀抖搂抖搂,放松地前后转一转。
  5.膝:膝盖微屈,膝盖不能过足尖,大腿根部空虚,呈似坐非坐状态。
  6.身体:上身挺直,不能塌腰翘臀。胸部微含,把背拉直。腹部放松微回收。会阴上提,尾闾下垂指向地面。会阴往上提,气就能往上升,配合着百会上领,这样上下气机连成了整体,气机平衡,内蕴充足,才能显现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内气浑厚的姿态。体内气机充足、通畅了,身形自己会往下矮。下矮时膝盖不能过脚尖,这样站桩既出功夫又长力气。但是一定要注意尾闾下垂,否则体内的气只上不下,气机上涌,失去平衡会导致血压升高。


第四节 站桩补气法(2

  保持这个姿势,尽量放松全身,什么都不要想,让气血自然流动。一般至少站30分钟。开始练习站桩时,会觉得很费力气,膝盖、大腿酸痛。有的人还会哆嗦,这是正常的反应,没有关系,哆嗦劲儿过去慢慢就好了。腿酸痛时一定要坚持,忍耐一会儿,酸痛是因为你的身体里气不足,无力支撑身体重量。这时你可以用意念去体会哪个部位酸,怎么个酸法,气随着意念行走,你的意念到了酸痛的部位,气就会注入这个部位。等到这个部位的气慢慢充足之后,酸痛也就消失了,这时你的身体就会蹲得更低更稳了。大家一定要牢记,站桩站直了虽然省劲,但越直越没有效果,如果能蹲得低一点尽量蹲低。当然,身体下蹲时不要勉强往下坐,低到一定程度就行了。
  站过桩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只要站上一会儿,你就能感觉到四肢发热,这是因为你的气血开始旺盛起来了,再站一会儿,你会自然地感觉到体内气的运动,你的意念到了哪里,气就会跟到哪里,这是因为你身体内的经络开始连通了,经络连通之后,气血就会畅通无阻,身体的各种病症就能很快得到改善,正如苏东坡评价练站桩时所说: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我曾经治疗过一位痔疮患者,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他患痔疮已经很多年了,一直没有根治。只要一咳嗽或一使劲儿,就有可能出现肛门脱垂的现象。痔疮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经常为此焦躁不安,坐卧不宁,而且他还有高血压。痔疮是身体气虚的反应,人的身体一虚弱,正气虚损,血脉阻滞,就容易生湿积热,湿热下注肛门,便引发了痔疮。要想根治痔疮,就应补气。我建议他练习站桩。一开始他还不愿意,不相信站桩就能治病,非得要我给他开一堆中药。我劝说他,你吃了这么多年的药也没见好,尝试一下新的方法也无妨啊。他勉强同意了,回家后按照我说的,每天开始练习站桩,开始是每次站20分钟,慢慢地每次站半小时。刚开始几天他还总给我打电话抱怨,站桩时手脚经常出现发麻、发胀的感觉,皮肤就像是无数蚂蚁爬过似的,很不舒服。我告诉他,皮肤出现这种蚁走的感觉,正是气血开始通畅的表现,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如要血通,则气必先通,不用担心,这是好现象。后来,我就没接到他的抱怨电话了,大概过了三个月,我已经忘了这件事了,一天他又打来了电话,告诉我,痔疮已经好多了,血压也稳定了,他兴奋地说自己现在对站桩已上了瘾,一天不站,心里就没着没落的。听完他的话之后,我又想起苏东坡的话来,站桩有时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