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采关于人的本质与自由(插画6P)

 东篱南山图书馆 2014-02-10

尼采关于人的本质与自由(插画6P)  

2012-01-17

 

 

评尼采关于人的本质与自由的学说

严春友 & 杜中臣

摘要 本文在概述了尼采关于人的本质与自由的思想之后,指出:尼采所理解的自由,是少数英雄人物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以不平等为前提的,尼采反对平等,有其深刻道理,而一般人理解的平等,不过是伪平等。本文还纠正了人们的一些误解,指出尼采并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虚无主义和反道德主义,尼平所反对的只是旧道德,并不反对一切道德,因为他提供了一种新的英雄道德。尼采还是后现代主义和弗洛伊德的先驱。

 

尼采关于人的本质与自由(插画6P) - 杰瑞博客 - 杰瑞博客

 

尼采的整个哲学几乎可以说全部是关于人的本质和自由的学说,这一学说不仅在哲学史上处于十分独特的地位,而且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也占有极为独特的位置。他的哲学思想,最主要的特点是“文化”(因为我们自文明时代以来的全部文化几乎都是以理性标榜自己的——至少在名义上是这样。如果把这种以理性的名义所建立的文化称之为文化的话,那么尼采哲学即是反文化的哲学。)从整体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然,若就精神气质或某些具体论断而论,是前有古人的。在西方,有古代智者学派中的斯拉斯马寇和加里克利斯,他们把“人为的”和“自然的”对立起来,分别提出了“公正不外是强者的利益”和“不平等者是自然的、公正的”的思想。在东方有中国古代的庄子,他在精神气质上是最像尼采的一个人,无论是思想还是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庄子对人类文化持一种否定态度,一生愤世嫉俗,爱自由甚于一切,常有惊世骇俗之举。但这二人又有着许多根本性的不同之处:庄子是向后的,主张回到古代,而尼采是向前的;尼采强调差别和等级,而庄子却主张万物齐一;相比较而言,尼采是入世的,而庄子是出世的,由此就决定了庄子的内心世界要达观冷静得多,而尼采的内心世界却难以宁静,让人觉得充满了矛盾和斗争,也许这是尼采陷入疯狂而庄子却没有疯狂的原因吧。这里也正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些重要区别。

尼采哲学的本体论,可以说就是他的“永恒轮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宇宙的运动过程,是一个永远重复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真正的发展,一切都是曾经有过的,已经有过的也将会重新出现。尼采说:“万物方来,万物方去;存在之轮,永远循环。万物方生,万物方死;存在之时间,永远运行。万物消灭了,万物又新生了;存在之自身永远建造同样的存在的屋宇。万物分离而相合;存在之循环对于自己永久真实。”①

人生也是如此,是一个永恒轮回的过程:“唉,人类永远循环,渺小的人类也永远循环!”②这是宇宙和人生的真实状况,是本质性的,是真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生,那当然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人生不能逃脱命运的安排,人生只是宇宙永恒轮回的工具罢了。由此尼采认为,不能用真理的眼光来看待人生,因为,这样就必然会得出否定人生的结论,人就没有活下去的理由。

那么,人活着究竟还有没有意义呢?有!这就是艺术。从真理的角度看,这个世界对于人来说诚然是残酷而无意义的,甚至是丑陋的,但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地悲观失望,像叔本华那样否定生存意志,得出悲观主义的结论,而必须赋予人生以意义。在他看来,人生的意义不在真理之中,而在艺术在美之中,必须把人生首先看作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③“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④

周国平把这种观点称之为“艺术形而上学”,很有道理。在这种观点看来,艺术与真理是对立的:真理所揭示的丑陋的现实,而艺术却是非功利的,在审美活动中,它不计较任何得失;它把永恒轮回着的世界看作是一位宇宙艺术家酒神艺术家,把这位艺术家不断创造而又毁掉个体生命的活动看作是宇宙艺术家借以自误的审美游戏。同时,也不妨把我们自己看作就是这位艺术家,不妨把我们个体生命的痛苦和毁灭当作一种审美游戏,从而从中得到悲剧性的快感,在对这种痛苦和毁灭的体验中获得悲壮的快乐。于是,痛苦本身就是有意义的,痛苦和毁灭本身就是美的。

为此,尼采提出了“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两个概念。日神精神代表有节制的理性,代表着人生光明、美丽而虚幻的一面,是个体的人自我肯定的情绪;酒神精神则代表人生真实而丑恶的一面,是对自我的否定,是个体情绪的放纵。设定日神,是为了使人生显得有意义;设定酒神是为了使个体回归到本体,在个体的毁灭中达到和本体的融合,从而体验宇宙艺术家进行创造和毁灭的快乐。

从一个方面来说,人的本质是权力意志。“只是生命所在的地方,即有意志:但是这意志不是求生之意志,——我郑重地告诉你们——而是权力意志!”⑤

凡是有生命的地方,就有权力意志。权力意志就是追求自己的权力、利益、发展自己、扩张自己的意志。这种权力意志与叔卞华的生存意志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不会限制自己,相反,它竭力发展和实现自己,扩张自己。生物总是把权力意志看得高于生命,为了发展自己,不惜牺牲生命。

从另一方面来看,人的本质就是本能。尼采认为,人的肉体本能就是人的本质,至少也是人的本质的一部分,而且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你的小理智——被你称为‘精神’的,是你的肉体的工具,你的大理智的小工具与小玩物。你常说着‘我’而以这个字自豪,但是更伟大的——而你不愿相信——是你的肉体和它的大理智:它不言‘我’,而实行‘我’。”⑥准你思想与感情之后,立着一个强大的主宰,未被认识的哲人,——那就是‘自己’,它住在你的肉体里,它即是你的肉体。”⑦“我忠告你们扑灭本能吗?我忠告你们要保持本能之无邪。”⑧精神只是肉体实现自己意志的一个工具罢了。因此尼采主张要享受生命肯定生命高扬生命,而不是否定生命。他大声疾呼,不能给人快乐的真理不是真理,快乐是人生的目的。

换一个角度来看,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世界本身本无所谓价值,万物本身本无所谓意义,是人赋予它们以意义。“人类为着自存,给万物以价值。——他们创造了万物之意义,一个人类的意义。所以他们自称为‘人’,换言之,估价者”,而“估价便是创造”,有估价,才有价值。“善与恶是人类自制的。”⑨这就意味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人自己赋予的。

 

尼采关于人的本质与自由(插画6P) - 杰瑞博客 - 杰瑞博客

 

从这个角度出发,尼采激烈地批判了传统的理性主义对人的理解。尼采认为,自从苏格拉底首行提出理性哲学以来,古希腊人原有的酒神精神就为理性主义所代替,到中世纪发展为基督教的道德观——这种道德观是理性主义的典型代表。所以尼采把基督教的道德观作为主要的批判对象。

他指出,这种观点完全是对人的误解和歪曲。它否定人的个体生命的价值,认为“生命只是痛苦”,它实际上以某种方式教导人们:“你应当自杀!”⑩。这本质上是一种厌世的学说;它所理解的人,只有义务,没有权力,它说话的方式是“你应”;它所标榜的“善良”实际上是怜悯的代名词,而怜悯恰恰是阻碍人的发展的,因为怜悯即等于自我否定;“善良的人们”是守旧的,不思革新,他们“需要旧事物,保存旧事物”,(11);它告诫人们:摇乐便是罪恶”,(12),“唯有基督在生命的前提上” (13),它贬低人的肉体,要人们根绝欲望;它要人们谦逊,实际上是要人们退化,在这种道德观念支配下,人们唯唯诺诺,不敢发展自己、展示自己,于是人们只能虚伪地活着战战兢兢地活着;它否定现实,把人生的价值寄望于虚幻的来世天国;它用神性压抑人性,用上帝的创造力扼杀了人的创造力,如果上帝存在,——还有什么可创造呢!”(14)上帝所创造的人是被阉割的人,上帝所培养出来的人都是无能的人;他们“以为宣称‘道德是必要的’,便是道德;事实上他们只相信一件事:那便是警察是必要的”,(15)它强调要利他慈悲,其实质是对自称个人价值的扼杀,这完全是弱者的意志。总之,在他们眼中,“只有苦难者才是好人,只有贫穷春无能春卑贱者才是好人,只有忍受折磨春无能春卑贱者才是好人,只有忍受折唇遭受贫穷春病患春丑陋者才是唯一善良的、唯一虔诚的,只有他们才能享受天国的幸福,——你们这些永久凶恶的儿残酷的儿贪婪的儿不知足的儿不信神的人,你们也将遭受永久的不幸诅咒,并且被判入地狱!” (16)

这种道德完全是一种权隶的道德,它的目的就是要把人变成奴隶。这样的人根本上是病态的人,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人就是一种埃病”:健个人是什么?他是疾病的集团”,(17)地球有一层皮;而这层皮有许多病。例如,这许多病的一种名叫‘人类’”,(18)因为他是退化的、萎缩的;他们的“上帝只是一个假定”,对上帝的信仰完全颠倒了是非曲直,堤恶劣的非人性的!” (19)旧道德提倡“贞洁”并且用坏纯洁来玷污性生活,这是违反自然的行为,是违反生命的重大罪行;他们所谓的“自由意志”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伪自由,根据这种自由观建立的机构恰好是损害自己的:“自由主义机构一旦建立,就立刻不再是自由主义的了,此后没有比自由主义机构更加严重和彻底地损害自由的东西了……直截了当地说,自由主义就是使人类畜群动物化”(20),因为这种自由要求人们之间的平等,主张一切人都有同等的自由,这是一种把伟大人物拉下来的自由;没有什么“原罪”,如果说人类有罪的话,那也只有一种,这就是:“自有人类以来,人类享乐得太少了:兄弟们,这才是我们有生俱来的罪恶!”(21)必须抛弃利他主义的旧道德,因为这种道德意味着自我的萎缩,意味着对自我价值、生命价值的否定,“‘不谋私利’——这纯粹是一块道德的遮羞布”,他等于说“没有什么东么有价值,——生命毫无价值”(22)。那些对生命的价值提出怀疑的哲学家是不具备哲学家资格的,他的智慧是值得怀疑的,他们不懂得这样一个确凿无疑的真理:“生命的价值不可能被估定。”(23)

尼采宣布:“迄今用来使人类变得道德的一切手段归根到底是不道德的。”(24)这种道德观完全背弃了真正的人性,是有悖于人的本质的,它使人退化、颓废、奴隶化、女人化。它所理解的“人”是应当被超越的,他反复强调:伙类是应当被超越的”(25),被超越的人类,就是指这种道德观所理解的人类。他所谓的反道德,反的就是这种妨碍人的发展的道德。在尼采看来,只有抛弃这种旧道德,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为此,尼采提出“超人”和“主人道德”,来表达他所理解的人和自由。可以说,尼采对“超人”的描述就是对人的真正自由的描述“超人”就是人的本质的具体体现。

“‘超人’这个字眼是赋有很深刻含义的,它是指某一类型的人,这种人的出现将是一件最大的幸事。这种人与‘现代’人、‘善良’人、基督徒和其他虚无主义者相反——这个字在查拉斯图拉口中,是指道德的破坏者”(26),超人是一切旧道德的反对者,因此从旧道德的观点来看,他是非道德的;他不要怜悯同情,不要旧道德所肯定的一切,肯定旧道德所反对的一切;超人是创造者,但创造者是无情的,从旧道德的观点看,他是恶的集大成者,他对人类简直是残酷的,但这种恶是为了达到更大的、真正的善,“为达到超人的最善,人类的最恶是必要的。”(27)超人的信条是:“你要生命,渴求生命,而爱生命,所以你赞颂它!”(28)对于超人来说,恶是必要的,只有通过恶才能达到善,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善;超人热爱大地上的、人间的、现实的一切,对天堂来世毫无兴趣;超人竭力发展自己的权力意志,而这权力意志是创造性的,它善于否定旧事物、创造新事物,它的目标是更多、更好更美更强,“最优良的都属于我和我自己,不给我们,我们得去夺取:——夺取最优良的食物,最澄清的苍天,最刚强的思想,最美丽的女人!”(29)超人不惧怕痛苦,不悲观,他追求幸福快乐,相信“仍然有着幸福岛!”(30)“这种对生命之最后的、最快乐的、兴旧的、欢腾的肯定,不但是一切本能中最高的本能,而且也是最深刻的本能。”(31)他不爱好和平,喜欢战争,视勇敢为善;超人充分肯定生命的价值,认为生命的价值是不可能被估定的,人、个体的人是最重要的,“没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没有什么比衰退更丑陋了(32)。超人是出类拔萃的、创造新价值新思想的人,他始终超出于普通人和他的时代之上。

超人同时也是摆脱了公共意识从而获得了真正自由的人。所谓自由,只能是个人的自由,不存在公共的自由;个体生命个人价值高于一切,只有从公共意识里解放出来,才有自由,因为痛苦就是“从那公共的意识里产生出来的”(33)。“像我一样地把迷路的道德带回到大地上来罢,——是的,带给身体与生命;使它给大地以意义,一个人类的意义吧!”(34)

 

尼采关于人的本质与自由(插画6P) - 杰瑞博客 - 杰瑞博客

 

尼采所理解的自由,“就是一个人有自己承担责任的意志。”(35)

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决不推委责任,决不依赖他人;就是要使人们之间的距离拉大,甚至是煽动人们之间相互斗争;就是为了战胜艰难困苦为了他的事业而不惜牺牲一切(包括他人和他自己)的意志;“自由意味着男性本育旨好战本能支配其他本能,例如支配‘幸福’本能……自由人是战士。”(36)他恃强凌弱,践踏一切弱者的温柔之梦;一个人克服阻力的能力越大,他的自由度也就越大。这种自由是不能永远具有的,是不能一劳永逸的,就是说它是动态的,你此时是自由的,但如果你停止了追求,满足了,那么你马上就会失去自由,成为其他追求自由者的奴隶,所以说这种含义上的自由堤一个人所具有而又不具有的东西”,这种自由只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之中,它不是一个静止的、实物性的东西,因而是不能拥有的,若要拥有则只能不断地去追求。这种自由是一个无限的上升过程,永远没有终结。这种自由是向人的本质亦即本能的回复,是复归自然,但这种复归自然并不是卢梭式的倒退,而是人的内在能力、本能的充分发展。

尼采提出的这些思想,是要人们超出善恶来考虑间题,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善恶,而是人是否能够,不是“应当”,而是“我要”,因为生命的本来意义就不是善恶,而是发展,因为传统的善恶观念束缚了人的发展。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恶是必要的,因为是恶逼迫着人们不得不捍卫自己、发展自己,逼迫着他发掘出自己的潜能,从而迸发出自己的生命力。相反,温情脉脉的善只能使人懒惰、萎缩、退化。

所以,尼采之反道德,并非不要道德,而是要人们抛弃那种束缚人的、不利于人发展的旧道德,提出一种高扬人性的、利于人发展的真正的道德,即超人的道德。

统治者宣传的传统道德确实是虚伪的。它高扬所谓“利他主义”,但那些利他主义者暗地里却不择手段地为自己谋私利;它教导人们要为他人着想,但这后面掩盖着的往住是损人利己;统治者历来举着“仁慈”的旗帜,可是,他们为了权力,却使这个旗子下面血流成河:他们满口仁义道德,可是,为了权力他们可以杀父、杀兄。“成者王侯败者贼”这就是传统道德的逻辑。这个逻辑也就是没有逻辑,即没有道德!

尼采所理解的自由,是局部的自由、少数人的自由,即超人的自由,而不是多数人的、大众和常人的自由。在他看来,那种所谓所有人的自由和平等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自由、不平等的,因为这就意味着对超人的限制、对人的本性的限制,在这种自由中,超人就得萎缩下来,就失去了发展的自由,就得渺小下来。因此,真正的自由只能是少数天水伟大人物的自由,是他们役使、支配多数人的自由。

正是因为存在着等级制度,人们才有前进的动力,人们总是朝着高的、甚至是最高的等级迈进,人的一生就是这样,不断地爬上一个等级又一个等级。如果社会没有了等级,谁还会去这样“勤劳”呢?没有了等级,人就失去了前进的目标,社会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所以,尼采只是说出了一个事实而已,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不如那些动听而虚伪的道德歌声动听,可是它是真实的。

尼采的这些惊世骇俗的思想,确实看到了统治人类数千年的传统道德的根本缺陷,切中了它的要害。理性主义把人仅仅理解为理性,忽视了人的感性部分,这样的人无疑是片面的、畸形的、不完善的,而且是虚伪的——因为理性主义者虽然否定人的感性部分否定人的本能,但他们依然过着性生活,依然吃喝玩乐。这种道德,束缚着人的潜能的发展,在这种道德面前人们不敢张扬自己的个性,过着压抑的生活。尤其是那些天才人物,更是遭受到种种苦难,遭到大众普通人的非难,甚至是折磨,因为天才人物与众不同,远远超出于常人之上,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因而遭到众人的排挤非议,从这个意义上说,旧道德是扼杀天才的道德。道德常常是伪善的装饰物,以道德的名义所干的事情未必是道德的。

尼采的这些思想不能不说是很深刻、很正确的,确实揭露了传统道德的虚伪性,但是很无奈,因为,它无法在现实中实现,尽管有了尼采,但我们人类的道德依然如故,并没有些许的改变。看来,要消灭或改变传统的道德,只能是一个幻想。如果一个超人真的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相信会立刻被常人们消灭掉的。阅读尼采的著作,还有一些别的发现。例如,有人指责他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这是对尼采的误解。实际上尼采本人是“反达尔文”(38)的。他认为达尔文的生存竞争理论只是一个武断,根本没有得到证明。竞争的本质是权力之争,而不是生存之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尼采是虚无主义,也是一种误解。尼采本人明确地反对虚无主义,他把传统的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的人生观称作虚无主义,因为它否定人生的意义。尼采确实否定了几千年来的人类道德观念和文化,但他并没有只是否定,而是有新的建树,这就是新道德、新价值的建立,其具体形象就是超人。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尼采是虚无主义,尼采所虚无掉的只是旧道德罢了。还有人说尼采是反道德主义,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因为尼采所反对的只是违反真正人性的旧道德,并没有笼统地反对一切道德。

 

尼采关于人的本质与自由(插画6P) - 杰瑞博客 - 杰瑞博客

 

阅读尼采著作还可以发现,当代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看来并不新鲜,而是一个世纪以前就有了的东西,它在尼采的著作中早已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尼采多次批判“现代性”(modernity):在《偶像的黄昏》中专门有一节“现代性的批判”(39),在《憔,这个人》中,他认为《善恶的彼岸》“这本书是批评‘现代性’的,包括对现代科学、现代艺术甚至现代政治的批评”(40)。在《快乐的科学》中他认为科学是一种偏见。(41)在《不合时宜的思想》中他指出科学是一种“非人化的机械和机械主义,由于工人的‘非人格化’,由于错误的‘分工’经济,生命便成为病态的了……作为达到文化手段的现代科学,产生了野蛮化。”(42)

尽管尼采所批判的“现代性”与当代的后现代主义所批判的“现代性”不尽相同,但他是第一个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人。

还有一点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只是读过基尔凯戈尔就可以发现,在某些方面他与尼采有着十分相同的思想,这就是认为群众就是群氓,它是虚妄的代名词,群众不懂得真珍不掌握真理,尼采瞧不起“群众与常人”(43),“今日的时代不是贱氓的时代吗?贱氓不知道什么是伟大,什么是渺小,什么是无枉,贱氓永远是无知的歪曲,他们永远是说谎话的人。”(45)奇怪的是,基尔凯戈尔差不多是一个基督徒,至少在精神气质上有着虔诚的宗教气息,而尼采是一个反基督的狂人,这样两个在宗教态度上截然相反的人竟然会得出如此相同的结论!这似乎说明,殊途可以同归,相同的结论未必就有相同的前提。

尼采哲学还是弗洛伊德的先驱。尼采的整个哲学不仅强调本能的本原性、本质性,而且特别强调性对于人的意义,尤其是对于艺术创造的意义。他说:“法国的全部古典高级文化和文学,都是在性兴趣的土壤上生长起来的。” (46)从中到处可以找到献殷勤、性感、性竞争、女人。性在艺术创作中占有决定性的意义,伟大的、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像野兽一般,充满情欲、“假如没有某种过干炽烈的性欲,就无法设想会有拉斐尔……艺术家的创作力总是随着生殖力的终止而终止”(47)。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尼采的观点与弗洛伊德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尼采的观点是一种哲学,顶多算是一种一般性的心理学,而弗洛伊德主要是一种心理学和病理学。不知道弗洛伊德是否读过尼采,无论读过与否,这种不约而同地出现相同或相似观点的现象,说明传统理性主义确实已经到了该终结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

①②⑤⑥⑦⑧⑨⑩(11)(12)(14)(15)(17)(18)(19)(21)(25)(27)(28)(29)(30)(33)(34)(43)(44)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尹溟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261-262、263、138、31、32、61、67、48、45、49、100、112、38、158、99、103、52(又见64、319页)、346、129、342、289、71、90、34、347-348页。

③④(13)(32)(41)(46)(47)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05、2、334、322、255、325、350页。

(16)尼采:《道德的谱系》,周红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8-19页。

(20)(22)(23)(24)(35)(36)(37)(38)(39)尼采:《偶像的黄昏》,同国平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0、94、14、55、100、101、102、77、102页

(26)(31)(40)(42)尼采:《礁!这个人》,刘崎译,中国和平出版社1986年版,第40、52、92、57页。

(45)W?考夫曼:《存在主义》,陈鼓应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89-97页。

作者: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杜中臣(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

《武钢职工大学学报》第12卷第1期2000年3月。

 

尼采模板 - 杰瑞博客 - 杰瑞博客

 

尼采简介.

杰瑞: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 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杰瑞:汤姆:了解有关尼采详细资料,点击查看:尼采:我敬仰的哲学家

 

尼采模板 - 杰瑞博客 - 杰瑞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