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酒方大全(60个)

 冷墨寒香堂 2014-02-10

1、仙灵脾酒(一)——(半身不遂)
《本草纲目》)
【配方】仙灵脾500克,无灰酒2500毫升。
【制法】将仙灵脾切寸段,浸泡于酒内,3日后可服用。
【主治】半身不遂,筋瘘骨弱。
【用法】每服20-30毫升,日服2-3次。

2、仙茅加皮酒——(阳萎)
阳萎系指男子阴茎不举,或举而不坚、不久,不能完成房事。病名见于《景岳全书·杂证谟》,在《内经》邪气藏府病形等篇中名曰阴痿。阳萎可由肝气郁结、肝胆湿热、大卒惊恐和命门火衰等所致,适合于药酒疗法的,主要是命门火衰、下元虚疲的患者。对于遗精、早泄及女子宫冷不孕、性欲冷淡的患者,只要是属于肾阳虚引起的,亦可饮用本药酒。本类药酒常用的药物有:仙茅、淫羊藿、熟地黄、钟乳、薯蓣、附子、菟丝子、人参、肉从蓉、天门冬、牛膝、巴戟天、枸杞子、山萸肉、覆盆子、石菖蒲、远志肉、龙眼肉、大虾、白术、破故纸、小茴香、母丁香、海狗肾、海马、茯苓、蛤蚧、鹿茸、蜈蚣等。
(《万病回春》)
【配方】仙茅(用米泔水浸,去赤水尽,晒干)90克,淫羊藿(洗净)120克,五加皮(酒洗净)90克,醇酒1小坛。
【制法】将上药碎细,包贮,悬于酒坛中,封口,浸7日即可饮用。
【主治】腰膝筋脉拘急,肌肤麻木,关节不利,阳萎,子宫寒冷不孕。
【用法】每日早、晚各饮1-2杯,甚效。

3、仙灵脾酒(三)——(阳萎)
(验方)
【配方】仙灵脾60克,白酒500克。
【制法】将仙灵脾装入纱布袋中,浸泡在酒内封固三日后,即可饮用。
【主治】祛风,益肝肾,强筋骨。适用于阴阳两损,命门火衰而引起的男子阳萎,女子不孕,四肢不仁。
【用法】每晚睡前饮一小杯。

4、仙茅酒——(阳萎)
(《本草纲目》)
【配方】仙茅。
【制法】上药九蒸九晒,浸酒。
【主治】精气虚寒,阳萎膝弱,腰痛痹缓,诸虚之病。
【用法】饮之。
说明:本方见《本草纲目》卷二十五附诸药酒条下。
5、仙茅酒(一)——(阳萎)
(《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
【配方】仙茅(米泔水浸)、淫羊藿、五加皮各120克,龙眼肉一百枚,白酒9公斤。
【制法】将上药切片,装入绢袋,浸于酒中,21天后启用。
【主治】阳萎而兼腰膝酸软,精液清冷,小便清长,手足不温,或见食少,睡眠不实等症。舌苔多白润,脉沉迟。
【用法】每次饮10毫升,早、晚各服1次。
说明:如见五心烦热,小便黄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是阴虚有热的表现,禁用此酒。
6、仙茅酒(二)——(阳萎)
(《本草纲目》)
【配方】仙茅120克,酒0.5公斤。
【制法】将上药九蒸九晒后,置于净器中,入酒浸泡,封口,7日后即可开取饮用。
【主治】阳萎滑精,腰膝冷痛,男子精寒,女子宫冷不孕,老年遗尿,小便余沥。
【用法】每日早、晚各空心饮15-20毫升。
说明:相火旺盛者不宜用。
7、仙人掌草方——(肠风)
肠风为便血的一种,指因外感得之,血清而色鲜,多在粪前,自大肠气分而来的便血。临床所见多为实证,常用凉血泻热,息风宁血法治疗,药酒亦不离此原则。因酒性偏热,故较少用于本病,这里选录的三种配方,可根据情选用。
(《普济方》)
【配方】仙人掌草二斤。
【制法】与甘草浸酒。
【主治】治肠风下血。
【用法】饮之。
8、仙人杖浸酒方——(痿证)
(《圣济总录》)
【配方】仙人杖根(刮洗去土皮剉枸杞根白皮是也)一斤四两。
【制法】上一味,用生绢囊贮,以酒二斗浸七日。
【主治】柔风脚膝痿弱,久积风毒,上冲有膊胸背疼痛。妇人产后中风。兼治一切热毒风。
【用法】每日温饮一盏,至一两,不拘时,酒欲尽,再入五升,依前浸服。
9、香豉酒方——(脚气)
(《外台秘要》)
【配方】香豉一斗。
【制法】上升以酒三斗,浸三日。
【主治】疗脚气。
【用法】取饮任性多少,利即减之,不利任性,其中用橘皮生姜调适香味,任意服尽复作,以瘥为度。
说明:①《圣济总录》主治脚气冲心,余同。②《普济方》主治脚气冲心,兼治瘴毒脚气,及和腰脚除湿痹,去心神烦闷,岭南常服,极效。
10、香附根酒——(胁痛)
(《中国医学大辞典》)
【配方】香附根60克。
【制法】将香附根洗净切碎,用水、白酒各250克,浸泡3-5日,去渣。
【主治】胸肋胀痛,脘痛疼痛,食欲不振,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心中郁闷。
【用法】频频饮之,不拘时候。
11、香犀酒——(脚气)
(《普济方》)
【配方】香豉三升,犀角八两(剉末)。
【制法】上香豉如前,不能九蒸九曝,三蒸三曝亦得,用一生绢袋贮,用好美酒渍之,五日,其犀角末散着袋外。
【主治】脚气。
【用法】每服常搅,令犀角末入酒中,服三合,量性增减,日三服,其酒夏月初作,多恐坏,不耐久,可用此方,豉三合,橘皮、生姜、葱细切,任意调和,先熬油令香熟,次下诸物煎熟,以绵裹,纳铛中著酒,任性饮之。
12、小黄芪酒——(痰证)
痰证是因痰湿停滞体内而表现出来的病证,因其所停部位不同,表现亦不一样,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滞在心,可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可见痴呆、神昏;痰停于胃,可见呕吐恶心,痰在经络筋骨,可见瘰疠痰核,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临床又分寒痰、热痰、湿痰,燥痰、风痰等不同类型。
历代治疗本病所用药酒,有以祛风散寒、扶正固本为主者,常用黄芪、附子、防风、牛膝等药,如小黄耆酒;有以消痰下气为主者,常用苏子,如苏子酒;有以燥湿健脾为主者,如苍术酒;有以清热滋阴为主者,如玉露酒。
(《备急千金要方》)
【配方】黄芪、附子、蜀椒、防风、牛膝、细辛、桂心、独活、白术、芎、甘草各三两,秦艽、乌头(集验用署预三两)、大黄葛根、干姜、山茱萸各二两,当归二两半。
【制法】上十八味咀,少壮人无所熬练,虚劳人微熬之,以绢袋中盛,清酒二斗渍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大虚加蓰蓉二两,下痢加女萎三两,多忘加石斛、菖蒲、紫石各二两,心下多水者,加茯苓、人参各二两,署预三两。酒尽,可更以酒二斗重渍滓。
【主治】大治风虚痰癖,四肢偏枯两脚弱,手不能上头,或小腹缩痛,胁下挛急,心下有伏水,胁下有积饮,夜喜梦,悲愁不乐,恍惚善忘,此由风虚五脏受邪所致,或久座腰痛,耳聋卒起,眼眩头重,或举体流肿痛痹,饮食恶冷,  恶寒,胸中痰满心下寒疝,药皆主之,及妇人产后余疾,风虚积冷不除。此药攻痹甚佳,服一剂得力,令人耐寒冷补虚,治诸风神良。
【用法】先食服一合,不知,可至四五合,日三服,服后小热宜冷饮食。服之不尔,可暴滓捣,下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之。
说明:《普济方》无乌头,余同上。
13、小茴香酒——(白浊)
白浊有溺浊和精浊之分,前者指小便色白混浊(见《诸病源候论·虚劳小便白浊候》,后者指尿道口常滴出白色浊物,小便涩痛明显,但尿不混浊(见《证治要诀》。小茴香酒治疗的是精浊属精道感受风寒者。
(《医林改错》)
【配方】小茴香(炒黄,为粗末)一两。
【制法】上件用黄酒半斤烧滚冲,停一刻,去渣。
【主治】治白浊,俗名骗白,又名下淋,精道受风寒,汤药全不效。
【用法】服酒。
14、小芥子酒方——(哮喘)
(《外台秘要》)
【配方】小芥子(捣碎)一升。
【制法】以绢袋盛,好酒二升浸之七日。
【主治】疗气喘。
【用法】空腹温服三合,日二服,渐渐加之,以知为度,酒尽旋旋添之,无所忌。
15、小品桃皮酒——(水肿臌胀)
(《外台秘要》)
【配方】桃皮(削去黑,取黄皮)三斤,女曲、秫米各一升。
【制法】上三味,以水斗,煮桃皮令得一升,以五升汁渍女曲,五升汁饭,酿如酒法,熟漉去滓。
【主治】疗水肿,以体中有热为候,小便多者即是,病去便愈。
【用法】服一合,日三,耐酒者增之,忌生冷酒面一切毒物。
16、小品正朝屠苏酒——(疫毒)
(《肘后备急方》)
【配方】大黄、川椒各五分,水桂三分,桔梗四分,乌头一分,菝葜二分。
【制法】上七物细切,以绢囊贮之,十二月晦日正中时悬置井中至泥,正晓拜庆前出之,正旦取药置酒中。
【主治】令人不病温疫。
【用法】屠苏饮之。
17、小叶杜鹃酒——(哮喘)
哮以突然发作,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为特征;喘以气息迫促为主要表现。哮必兼喘,故哮病又称为哮喘。喘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病程中,当其成为这些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证时,即称作喘证。哮喘有发作期和缓解期,一般在发作期较少用药酒治疗,以缓解期用之为多。在我国古代,较少用药酒治疗哮喘,在防治慢性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药酒亦不失为治疗哮喘的一个有效手段,值得努力发掘。但应注意,对某些酒哮者或对酒过敏者,不宜用药酒治疗。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配方】小叶杜鹃(干品)2两,白酒1斤。
【制法】浸泡7日后,去渣服用。
【主治】慢性气管炎,哮喘。
【用法】每服10毫升,日服2次。
18、缬草酒——(失眠)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配方】缬草1两,白酒5两。
【制法】浸泡48时后服用。
【主治】神经衰弱,心悸。
【用法】分7日服。
19、杏仁酒摩方——(破伤风)
(《圣济总录》)
【配方】杏仁(碎研生用不去皮类)三斤。
【制法】上一味,蒸令一馈久,更研令极细,入酒三升,绞取汁。
【主治】治金疮中风,角弓反张。
【用法】每服五合,日二夜一。汗出慎外风即愈,兼将杏仁酒汁摩疮上。
说明:《普济方》同上。
20、杏枝酒——(跌打损伤)
(《普济方》)
【配方】杏枝一握。
【制法】以水一大升,煮半升,酒三合。一方取东引杏枝三两,细剉,微熬好酒二升,煎汁数沸去滓温,分二服,如人行二三里再服。
【主治】治坠伤及坠马损,损疼、血在内烦闷。
【用法】分再服。
说明:《普济方》云:“出圣惠方”。《太平圣惠方》载“杏枝酒”以“东引杏枝不限多少,细剉,以酒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每服半两,每于食前温服。治马坠”。
21、芎 酒方(二)——(口眼歪斜)
(《圣济总录》)
【配方】芎、羌活(去芦头)、莽草、细辛(去苗叶)、甘草(炙剉)各一两,黑豆(炒)二合。
【制法】上六味,粗捣筛,分作八帖,每帖以酒一升,煎取五合。
【主治】治热毒风攻口面歪斜,及偏风。
【用法】热含漱,咽亦无妨。
说明:《普济方》同上。
22、雄黑豆酒方——(背强口噤)
(《太平圣惠方》)
【配方】雄黑豆(小紧者是)三合,鸡龚白二合。
【制法】上诸药,先炒豆声欲绝,入鸡龚白同炒令黄,投酒五升,后去滓。
【主治】妇人中风口噤迷闷。
【用法】每服一小盏,拗开口灌之。
说明:《普济方》一方同上。
23、雄鸡酒——(补益增白)
皮肤白皙嫩鲜,取决于人体气血的强弱。产后、病后往往可使人气血亏损,皮肤颜色萎黄无华。采取益气养血的方法则可使之肌肤丰满,恢复正常,达到补益增白的作用。以下介绍两种药酒。其中入酒的药品有黑雄鸡、肥地黄、糯米等,均是补养气血的精品。以此制成的补酒,想必会达到补益增白美容的效果。
(《普济方》)
【配方】黑雄鸡(理如食法,和五味炒熟香)。
【制法】上即投二升酒中,封口,经宿取饮。
【主治】治新产妇,令大肥白。
【用法】饮之。
说明:方名系作者所命名。
24、续筋接骨酒——(跌打损伤)
(验方)
【配方】透骨草、大黄、当归、芍药各10克,丹皮6克,生地15克,土狗(捶碎)10个,土虱30个,红花10克,自然铜(末)3克,好酒350毫升。
【制法】将上药,除自然铜外,其余粗碎,用酒煎取1半,去渣,候温,分作3份。
【主治】跌伤、打伤。
【用法】每日用1份药酒,送服自然铜末1克。
25、玄参酒(二)——(瘰疠)
(《普济方》)
【配方】玄参(又名馥草)。
【制法】酒渍。
【主治】疗诸毒鼠瘘。
【用法】饮之。
说明:原书无方名,据药味命名。《普济方》注出“本草”。
26、玄参酒(一)——(瘰疠)
(《圣济总录》)
【配方】玄参(细剉)三斤,磁石(烧令赤醋淬七遍细研水飞)三斤。
【制法】上二味,以生绢袋盛,酒三斗,浸六七日。
【主治】治瘰疠寒热,先从颈腋诸处起者。
【用法】每服一盏,空心临卧温服。
27、玄胡酒——(产后腹痛)
(《百病饮食自疗》)
【配方】玄胡10克,白酒300克。
【制法】将玄胡入酒中浸泡3天,即可饮用。
【主治】产后少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滞涩,有紫黑瘀血块,面色青紫,舌有紫点,或瘀斑,脉弦涩。
【用法】每次饮用15-30克。视酒量大小。
说明:有肝病史者忌服。
28、痃癖不能食酒方——(痃癖)
痃癖系古病名,见《外台秘要》,是脐腹部或胁肋部患有癖块的泛称。病因饮食不节,脾胃受伤,寒痰结聚,气血凝滞所致,除癖块胀痛外,常伴见消瘦,食少,疲乏等全身症状,治应消积、散寒、涤痰、理气、和血、消瘀,药如紫苏、丹参、牛膝、香豉、橘皮、生姜、猪胰等。制成药酒常饮缓图,其效亦彰。
(《普济方》)
【配方】紫苏、牛膝、丹参、紫苑、橘皮各三两,生姜六两,生地黄(切)四两,香豉(熬)三升,防风四两,大麻仁(熬)一升五合。
【制法】上细切绢袋盛,以清酒二斗五升,浸三宿。
【主治】痃癖不能食。
【用法】后温一盏,用下桃仁丸,酒尽更添,忌芜荑。
29、雪莲酒——(关节疼痛)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配方】雪莲5钱,白酒或黄酒100毫升。
【制法】浸泡7日后服用。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妇女小腹冷痛,胎衣不下。
【用法】每服10毫升,日服2次。
30、寻骨风酒——(痹证)
(验方)
【配方】寻骨风200克,酒750克。
【制法】将上药粗碎,用酒浸7日后开口,去渣备用。
【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
【用法】每次空腹温饮10-15毫升,每日3次。
31、延年生石斛酒——(痹证)
(《外台秘要》)
【配方】生石斛(搥碎)三斤,牛膝一斤,杜仲、丹参各八两,生地黄(切,暴令干)三升。
【制法】上五味切,以绢袋盛,以上清酒二斗,入器中渍七日。
【主治】风痹脚弱,腰胯疼冷,利关节,坚筋骨,令强健悦泽。
【用法】每食前温服三合,日三夜一,加至六七合,至一升,忌芜荑。
32、延年薯蓣酒——(眩晕
(《外台秘要》)
【配方】薯蓣、白术、五味子(碎)、丹参各八两,防风十两,山茱萸(碎)二升,人参二两,生姜(屑)六两。
【制法】上八味切,以绢袋盛,酒二斗五升浸五日。
【主治】主头风眩不能食,补益气力。
【用法】温服七合,日二,稍加,忌桃李雀肉等。
说明:《普济方》同上。
33、延寿获嗣酒——(阳萎)
(《惠直常常经验方》)
【配方】生地(用益智仁60克同蒸半小时,去益智仁)360克,覆盆子、山药、芡实、茯神、柏子仁、沙苑子、山萸肉、肉苁蓉、麦冬、牛膝各120克,鹿茸一对,龙眼肉、核桃肉各250克,酒40公斤。
【制法】将上药同酒一起入缸内,封固,隔水加热3.5小时后,埋入土中7天后取出。
【主治】肾阳虚弱,肾精不固,遗精阳萎,婚后无嗣或妇女受孕易流产,以及须发早白,耳目失聪等症。
【用法】每晚服4-5杯,勿饮至醉。
说明:阴虚火旺者及孕妇禁用。
34、延寿酒
【来源】《中藏经》
【原料】黄精30克、天冬30克、松叶15克、枸杞20克、苍术12克、白酒1000克。
【制作】将黄精、天冬、苍术切成小块,松叶切成碎末,同枸杞一起装入瓶中。再将白酒注入瓶内,摇匀,静置浸泡10-12天即可饮用。
【功效】补虚强身,延年益寿。
【用法】早晚各服1次,每次10-15克。
35、延寿酒(四)——(阳萎)
(《中国医学大辞典》)
【配方】白术(土炒)、青皮、生地、厚朴(姜汁炒)、杜仲(姜汁炒)、破故纸(微炒)、广陈皮(去净白)、川椒各30克,青盐15克,黑豆(微炒)60克,巴戟肉、白茯苓、小茴香、肉苁蓉各30克,高梁酒1.5公斤。
【制法】上药共碎为粗末,夏白布或绢袋盛,置于净器中,注酒封口浸之,春夏7日,秋冬10日即可取用。
【主治】脾肾两衰,男子阳萎,女子经水不调,赤白带下。
【用法】每早、晚各空心温服1-2杯。勿食牛、马肉。妇女受胎不可再服用。
36、延寿瓮头春(一)——(阳萎)
(《寿世保元》)
【配方】天门冬、破故纸、肉苁蓉、粉甘草、牛膝、杜仲各30克,制附子15克,川椒30克(以上八味,制为末,待用),淫羊藿(以羯羊脂500克拌炒)、头红花各500克,白芍30克,生地黄60克,苍术120克,熟地黄60克,白茯苓120克,甘菊花30克,五加皮、地骨皮、当归各120克(以上十二味,切片,用绢袋装好备用),宿砂仁、白豆寇、木香、丁香各15克(以上四味,制为末,待用),糯米二斗,红曲末2000克,好酒20公斤。
【制法】将糯米洗净,浸24小时,再用水淘一次后,上锅蒸为糜,取出晾冷,用红曲及以天门冬等八味药末加入糯米糜中,调匀。再将装有淫羊藿等十二味的绢袋,置于缸底,把已调好的曲、药的糯米糜置于缸中,压住绢袋,拍实。投入好酒,封固7天,榨出洽清酒液,注入酒坛中,加入砂仁等四味药物,再封固酒坛,隔水加热1.5小时,取出,埋入土中3天后,即可饮用。
【主治】肾阳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痿软无力,阳萎遗精,精液清冷,婚后无嗣,小便频数,妇女经血不调,带下清稀,周身疲乏,精神不振,食少腹胀,胃脘冷痛等;无明显不适症状,但素体虚寒,气祛血弱者可做为一种保健酒饮用。
【用法】每天视个人情况,酌饮1-2杯。
说明:①饮用该酒可有浑身觉热,脐部发痒的感觉。②应用制过的熟附子,并掌握用量。
37、花菟丝子酒——(水肿臌胀)
(《普济方》)
【配方】芫花、菟丝子各一升。酒五升。
【制法】上以酒浸二药二三宿。
【主治】治卒肿满身面皆肿。
【用法】每服一升,日二服。
说明:《普济方》注“出肘后方”。方名为笔者所加。
38、芫青酒——(癫痫狂)
癫证是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的疾患;痫证是以突然昏仆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等神志失常为特征的疾患;狂证是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宁,打骂毁物,动而多怒为特征的疾患。本类疾患多与痰结、火郁、血瘀、气滞或暴受惊恐,先天禀赋不足等有关。治疗本类病证的药酒,有的以活血为主,如丹参酒;有的以豁痰开窍为主,如菖蒲酒;有的以安神镇惊为主,如丹砂酒;有的以散寒除积为主,如芫青酒。但总的说来,治疗这类疾患的药酒较少。
(《千金翼方》)
【配方】芫青、巴豆(去皮心熬)、斑蝥(去翅足熬)各三十枚,附子(去皮)、踯躅、细辛乌头(去皮)、干姜、桂心、蜀椒(去目闭口者汗)、天雄(去皮)、黄芩各一两。
【制法】上一十二味切,以酒一斗渍十日。
【主治】百病风邪狂走,少腹肿,症瘕霍乱,中恶飞尸遁注,暴症伤寒,中风湿冷,头痛身重诸病,寒热风虚及头风。
【用法】每服半合,日二。应苦烦闷,饮一升水解之。以知为度。
39、雁脂酒——(半身不遂)
(《老老余编》)
【配方】雁脂五两。
【制法】上药熬化。
【主治】老人风痰,偏枯不利。
【用法】每日空心温酒化半合服。
40、羊胫骨酒——(筋骨诸病)
(《肘后备急方》)
【配方】羊胫骨适量,酒适量。
【制法】将羊胫骨用酒浸之。
【主治】筋骨挛痛。
【用法】随量饮之。
41、阳春酒——(痈疽、疮疡、发背)
(《外科正宗》)
【配方】人参(切片)、白术、熟地各五钱,当归身(切片)、天门冬、枸杞各三钱,柏子仁、远志各二钱五分。
【制法】上药,用绢袋宽贮,以无灰好酒五斤,磁罐内浸至一伏时。
【主治】治脑疽、诸发已溃流脓腐尽时,脾胃虚弱,肌肉生迟;或气血原不足以致肉色淡白,不能长发收敛,宜服此酒生长肌肉,强健脾胃,美悦颜色,滋润皮肤。凡大疮后饮此,不惟却病,亦且延寿。
【用法】每早、中、晚各饮一杯热服。如夏日天炎易坏,不堪久服,将药分作五分,每次用酒一斤随便浸服亦效。如酒将完,药尚有味,再添酒浸饮之,一次己后,药淡无味,不必再浸用之。
42、杨梅酒——(中暑)
中暑为酷暑炎热之季,感受暑热邪气,以致津伤气耗,表现为发热、烦渴、汗出、胸闷心烦、头痛头昏、身重、呕恶、神昏等症状的一种疾患。临床又分中暑阳证、中暑阴证、暑犯心营,肝风内动等证,常用清热、益气、养阴、除湿、开窍等法治疗。
治疗本病的药酒,以预防中暑和解除轻度暑热为主,不适于暑犯心营、肝风内动等证。
【配方】鲜杨梅500克,白糖80克。
【制法】将杨梅洗净,加白糖共装入瓷罐中捣烂,加盖(不密封,稍留空隙),约7-10天,自然发酵成酒。再用纱布绞汁,即成约12度的杨梅露酒,然后倒入锅内煮沸,待冷装瓶,密封保存,时间越久越佳。
【主治】预防中暑。
【用法】夏季饮用最宜。
43、杨梅醴——(中暑)
(验方)
【配方】鲜杨梅500克,白糖50克。
【制法】鲜杨梅洗净,加白糖,置瓷罐中捣烂、加盖(但需留空隙),一周后自然发酵成酒,用洁净的纱布绞汁,即为约12度的杨梅醴,如甜度不能还可酌加白糖,再置锅中煮沸,停火,待冷,装瓶,密闭保存,陈久为良。
【主治】夏季常饮可预防中暑,并有止泻之功。
【用法】夏季作饮料饮之。
44、养生酒
【来源】(经验方)
【原料】当归身、菊花各30克,桂圆肉240克,枸杞子120克,白酒浆3500克,滴烧酒1500克。
【制作】将上药盛入绢袋内,悬于坛中,加入酒封固,窖藏1个月以上,便可饮用。
【功效】补益强身,养生防病。适用于血虚精亏,面色不华,头晕目眩,视物昏花,睡眠不安,心悸,健忘等症。常饮能改善老年人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延缓衰老。
【用法】每日1-2次,每次饮服1-2小盅。
45、一醉不老丹(一)——(乌须黑发)
(《古今医 》)
【配方】莲花蕊、生地黄、槐角子、五加皮各二两,没食子六个,好清酒十斤。
【制法】上诸药,以木石臼碎,用生绢袋盛药,同酒入净坛内,春冬浸一月,秋二十日,夏十日,紧封坛口,浸满日数即成。
【主治】专养血乌须黑发。
【用法】任意饮之,所醉为度,须连日服,若不黑,再制,服之自黑。
46、一醉膏——(痈疽、疮疡、发背)
(《普济方》)
【配方】大甘草(为粗末)半两,没药(研)一份,栝蒌(大者去皮)一个。
【制法】上用无灰酒三升,熬至一升。
【主治】治发背痈疽,一切恶疮。
【用法】放温顿服之,如一服不尽,分三两服,连服尽。当先用托里药,使毒气皆出,凡初觉发背痈疽者,即多服,用大黄、甘草等药,极疏转以行结毒,次用此药。
47、一醉散——(乌须黑发)
(《普济方》)
【配方】槐子四钱,旱莲草四分,生地黄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无灰酒一瓶,将药投酒内,密封之,浸二十日。
【主治】黑发。
【用法】取酒饮一醉后,觉来须发尽黑。恐人不信,将白鸡犬喂试之,白毛鸡犬皆变为黑鸡犬也。
48、益母草浸酒——(脱肛)
脱肛又名“截肠”。是指直肠粘膜或直肠脱出肛外的一种病症。多因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所致。以老年人和小儿多患。初开始仅于大便时肛门脱垂,能自行回缩;病久则脱出较长,需用手托纳回。每于行走、劳累、咳嗽、用力等而脱出,肛门坠胀不适,久不回纳,则局部紫赤,肿痛加剧,甚则溃烂。以下介绍用益母草浸酒治疗脱肛。
(《普济方》)
【配方】益母草(炙令香)。
【制法】以上味浸酒。
【主治】治脱肛下血。
【用法】服之。
说明:《普济方》注出“本草方”,原无方名,此方名据所用药物及制法命名。
49、益肾明目酒——(耳聋)
(验方)
【配方】覆盆子(去梗)50克,巴戟天(穿心紫者,去心)、肉苁蓉(酒浸,去皱皮)、远志(去心)、川牛膝、五味子、续断各35克,山萸肉(去核)30克,醇酒1公斤。
【制法】将上药共捣为粗末,用夏白布袋盛,置于净器中,注酒浸之,密封口,春夏5日,秋冬7日,然后添冷开水1公斤,合均备用。
【主治】肝肾虚损,耳聋目昏,腰酸腿困,神疲力衰。
【用法】每次空心温饮10-15毫升,每日早、晚各1次。
50、薏苡仁酒(二)——(痹证)
(《活人书》)
【配方】薏苡仁、牛膝各二两,海桐皮、五加皮、独活、防风、枳壳(炒)、杜仲(姜汁炙)各一两,干生地黄二两半,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入生绢袋内,用好酒五升浸,春秋冬二七日,夏月盛热,分作数贴,逐贴浸酒。
【主治】脚痹。
【用法】每日空心温服一盏或半盏,日三四服,常令酒气醺醺不绝。
说明:久服,觉皮肤下如数百条虫行,即风湿气散。
51、薏苡仁酒(三)——(脚气)
(《普济方》)
【配方】薏苡仁五两,羚羊角屑三两,川升麻二两,秦艽(去苗)三两,黄苓二两,地骨皮一两,羌活二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土瓤)、牛膝(去苗)五两,五加皮三两,独活二两,牛蒂子(微炒)二两,桂心二两,大麻仁五合,生干地黄五两,防风三两(去芦头)。
【制法】上件药剉碎,以生绢袋盛之,以酒三斗,浸六七日。
【主治】风治脚气风毒,发歇疼痛,四肢拘急,背项强直,言语蹇涩。
【用法】每于食前,随性暖服之。
52、薏苡仁酒(一)——(筋骨诸病)
(《医部全录》)
【配方】薏苡仁(绝好者,研粉)适量。
【制法】将上粉同曲、米如常法酿酒。
【主治】去风湿,强筋骨,益肺肾,健脾胃。
【用法】随量饮之,或将粉以袋盛之,煮酒饮。
53、茵陈酒——(风疾诸病)
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风之为病善行而数变,治无常方。风邪致病,表现筋肉关节、气血经脉者,用药酒治疗尤宜,因酒有和血活血之功,“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酒可引诸药直走血分。常用药有:茵陈蒿、麻黄、防风、独活、肉桂、秦艽、牛膝、天雄、当归、五加皮、侧子、海桐皮、附子、乌梢蛇、百灵藤、川芎、虎骨、牛蒡子、大麻子、天蓼木、石南、乌头、茵芋、细辛、桑枝、槐枝、松针等。
(《本草纲目》)
【配方】茵陈蒿(炙黄)一斤,秫米一石,曲三斤。
【制法】如常酿酒。
【主治】治风疾,筋骨挛急。
【用法】饮之。
说明:本方见《本草纲目》卷二十五附诸药酒条下。
54、茵芋浸酒方(一)——(痹证)
(《圣济总录》)
【配方】茵芋(去粗茎)、萆、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狗脊(去毛)、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石斛(去根)、生姜各一两半。
【制法】上九味,口父咀,以生绢袋贮,以酒一斗,浸经三两宿。
【主治】风寒湿痹,皮肉不仁,骨髓疼痛,不可忍。
【用法】每服一盏或二盏温服,服尽酒一半,更添新酒浸之。觉药味淡,即再合。
说明:《御药院方》同上。
55、茵芋酒(三)——(筋骨诸病)
(《太平圣惠方》)
【配方】茵芋20克,白及、薏苡仁、赤芍、桂心、牛膝、酸枣仁(炒)各30克,炮姜15克,制附子30克,炙甘草15克,酒1公斤。
【制法】将上药共捣碎细,和匀,以酒浸于净瓶中,封口,7宿后开取,去渣备用。
【主治】筋脉拘挛,不可屈伸。
【用法】随量温饮,不拘时候。
56、茵芋酒方(二)——(癞病)
(《太平圣惠方》)
【配方】茵芋一两,乌头(炮裂去皮脐)一两,天雄(炮裂去皮脐)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一两,踯躅花(醋拌炒令干)一两,干姜(炮裂)一两,桂心一两,防风(去芦头)一两,石南叶一两,甘草(炙微赤剉)一两,莽草(炙微黄)一两。
【制法】上诸药,细剉,以生绢袋盛,以清酒一 五升浸三七日满后服。
【主治】治大风疾。
【用法】每日空心及临卧时,暖一小盏服之。
说明:《普济方》同上
57、淫羊藿酒(二)——(阳萎)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配方】淫羊藿(全干草)1斤,白酒3斤。
【制法】将淫羊藿浸泡在酒内,密封7天7夜(前4天4夜温度在50℃以上,后3天3夜温度在5-8℃内),过滤贮瓶备用。
【主治】阳萎,早泄,四肢麻木。
【用法】每服10-20毫升,日服3次
58、淫羊藿酒(一)——(阳萎)
(《普济方》)
【配方】淫羊藿一斤。
【制法】上以酒一斗,浸经三日。
【主治】益丈夫兴阳,理腰膝冷。
【用法】饮之。
说明:方名系笔者所加。
59、银酒——(流产)
(《妇人大全良方》)
【配方】根(剉)二两,银五两,清酒一盏。
【制法】上以水一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滓。
【主治】治妊娠胎动欲堕,腹痛不可忍。
【用法】分温二服。
说明:《普济方》同上。
60、饮酒令人不醉方(二)——(解酒毒)
(《太平圣惠方》)
【配方】葛根汁(或枇杷叶汁)一盏。
【制法】取上药汁。
【主治】欲饮时先服上药,即倍能饮酒。
【用法】饮酒前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