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心血管病的流行状况与防治对策

 曹娥江 2014-02-10

                王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而加快。我国心血管病(包括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心血管病患者至少2.8亿,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350万人,心血管病死亡比率占居民总死亡的41%,居各种原因首位[1-2](图14)。心血管病流行广,病程长,费用贵,致死致残率高。心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群众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影响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图1 1990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图2 19902010年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图3 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图4 2010年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20125月,卫生部、发改委、科技部、社保部等15个部委联合制定的《2012-2015年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发布[3],随后制定了国家心血管病防治行动计划和方案,为全国慢性病的防治指明了方向,为心脑血管病防治提出了具体策略和行动。我们就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状况及防治策略进行简要论述,希望为国家心脑血管病防治工作添砖加瓦。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持续升高

    心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超重/肥胖、糖尿病[1]

1.1 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半数以上心血管病发病与血压升高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血管病的切入点,也是在基层较易操作的效费比好的干预措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2002年调查显示,全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近几年部分省市的调查提示,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5%30%,估算高血压患者现至少2.5亿。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盐饮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长期过度精神紧张。肥胖者[体质指数(BMI)≥28 kg/m2]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体质量者(BMI24 kg/m2)的3倍;超重者(BMI 24.027.9 kg/m2)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体质量者的2倍。每天酒精摄入量≥40 g者高血压患病率增加72%。高盐饮食的北方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南方人群(盐摄入量相对少)。限盐是改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且价廉的预防措施。正常高值血压的检出率2002年高于1991年,是高血压庞大的后备军 。预防高血压应加强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健康教育,监测血压,每6个月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少儿高血压: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显示,19912004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与非超重组比较,超重组和肥胖组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分别增加123%271%

1.2 吸烟

    吸烟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男性吸烟率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处于平台期,但年轻女性略增加,总计烟民3.5亿,被动吸烟者5.4亿。近年来15岁以上人群戒烟率略有增加,但控烟任务仍相当艰巨。控烟是效费比较高的预防心血管病的手段。

1.3 血脂异常

    近年来,血脂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尤其应注意少年儿童血脂水平的升高。2002年全国调查,成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其中高胆固醇血症(TC5.72 mmol/L)患病率2.9%,高三酰甘油血症(TG1.70 mmol/L)患病率11.9%,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血症患病率7.4%。估计目前血脂异常者至少2亿。

1.4 超重/肥胖

    超重/肥胖是心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002年调查超重率达17.6%,肥胖率达5.6%,估算目前超重者2.4亿,肥胖者7000万人。少儿和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值得关注。

1.5 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血管病发病重要且增长速度较快的危险因素。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领导下,于20076月至20085月期间完成了中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来自14个省市、年龄≥20岁的46239名成年人都接受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了空腹和服糖2 h后的血糖。根据患者的自我报告确定以往的糖尿病史。年龄标化的总糖尿病患病率是9.7%,男性是10.6%,女性是8.8%;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是15.5%。在BMI18.518.524.925.029.9和≥30的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分别为4.5%7.6%12.8%18.5%。城市居民中的糖尿病患病率是11.4%,农村居民中为8.2%。单纯糖耐量受损的患病率高于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率(在男性中为11.0% 3.2%,在女性中为10.9%2.2%)。其他危险因素还有高盐饮食、运动不足等。近年来,我国居民整体膳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特点:谷类食物摄入量下降明显,而脂肪摄入量明显增加;食盐摄入量(平均每天12 g)大大超过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小于6 g的标准;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缺乏体力活动可导致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升高,并增加心血管病发生风险。

2 心血管病的流行与趋势

    由于心血管病的多种危险因素持续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戒烟及控制体质量效果不佳,故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心血管病(心脏病、脑卒中)的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估计全国心血管病患者2.8亿,其中高血压患者至少2.5亿,脑卒中患者1300万,心肌梗死患者200万,心力衰竭患者420万,肺心病患者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00万。每5个成年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未来10年,将是我国心血管病高发期,增长速度快,发病人数多。估算心血管病患者将超过3.5亿,其中高血压患者将超过3亿。

3 心血管病防治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3.1 心血管病防治需坚持三项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基本模式。各级政府是慢性病防治的领导主体,政府制定政策,协调卫生、社保、财政等多部门的工作;委托第三方考核防治绩效;健全相关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慢性病防治。(2)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效果。(3)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以城乡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为干预重点,以健康教育和患者管理为主要手段,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治作用,促进预防、干预、治疗的有机结合。

3.2 2015年心血管病防治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35岁以上成年人血压和血糖知晓率分别达到70%50%;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下降到9 g以下;成年人吸烟率降低到25%以下;经常参加体力活动人数达32%以上;成年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不超8%;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40%,血压、血糖控制率达60%;脑卒中发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内,死亡率下降5%

4 慢性病防治的策略与措施

    1)关口前移,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利用媒体广泛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卫生部门定期发布健康核心信息。科学合理膳食,推广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的健康食品。积极营造运动健身环境。切实加强控烟工作,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2)及时发现并管理高风险人群。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覆盖人群,加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血压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和吸烟、酗酒、肥胖、超重等)的检出和管理。各级卫生机构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3)规范防治,提高慢性病诊治康复的效果。推广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遵照指南或规范,对各级医务人员进行培训。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2011年《中国血压测量指南》[5]2012年正在制定的《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等可作为基层医生高血压防治的指导性文件和培训教材。(4)明确职责,加强慢性病防治有效协同。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病防治机构、二三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分工、负责和分级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和任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相关慢性病防控措施的执行与落实。(5)抓好示范,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6)共享资源,完善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7)加强科研,促进技术合作和国际交流。总之,我国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持续增加,导致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心血管病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适合中国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以遏制心血管病的增长态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