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感动中国”的医者们

 杏苓 2014-02-11
那些“感动中国”的医者们
作者:梁钦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公众号时间:2014-2-11编辑:叶芳

导语:2月10日晚, 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落下帷幕。以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等十名优秀代表被评为本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

标签:感动中国  胡佩兰  吴孟超

  2月10日晚, 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落下帷幕。以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等十名优秀代表被评为本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始创于2003年,作为央视倾力打造的精神品牌栏目,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它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向全国观众推出了许多杰出人物。这么多年来,每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当中也有很多医者的代表。

  大医精诚,医者父母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感动中国”的医者。

  【2013年度】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

  个人事迹:胡佩兰,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1986年,年逾七旬的胡医生在退休后坚持每周在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六天,20年风雨无阻。亲自接诊开药,开完病人才走。胡医生说“人活着不能对比人没一点用。”医者仁心,让人肃然起敬。上个月,98岁的胡医师离开了人世,她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这样一位贴近百姓的仁医走了,但她留给世人的“志存济世,大医精诚”的医德楷模。

  颁奖辞: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2012年度】 周月华,艾起:清香传得天心在——“爬”遍青山送医上门

  个人事迹:周月华,女,汉族,1969年8月生,重庆北碚人,系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周月华8个月大时,因小儿麻痹症致左腿残疾。她坚持读完了卫校,毕业后,她回到家乡西河村开起了诊所。结婚16年来,周月华趴在丈夫的背上,“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名村民服务。

  颁奖词: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地升起。

  【2011年度】 吴孟超:肝胆春秋——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个人事迹:吴孟超,我国着名肝胆外科专家。1922年生于福建省闽清县,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吴孟超在长达50多年的肝胆外科职业生涯中,几乎每天在动手术刀,一双手曾为13600多名肝病患者解除病痛。他擅长疾病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他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让中国肝胆外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2005年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颁奖词: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2007 年度】陈晓兰——大医医心

  个人事迹:陈晓兰,原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 的各种医疗器械达20多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因此被央视评为2006年度“3·15质量先锋” 。

  颁奖辞: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2006 年度】华益慰:好医生

  个人事迹:华益慰,湖北人,原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专长为普通外科: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疾病的外科诊断治疗。1933年3月出生于天津的一个医学世家,华益慰行医56年,接诊上万人,手术数千例,从没有出过一起医疗差错,从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病人的事。始终如一地像白求恩那样对事业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

  颁奖辞: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2005 年度】  李春燕:照亮苗乡的月亮

  个人事迹:李春燕,女,苗族,1974年5月出生,贵州省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卫生室卫生员,李春燕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一个苗族青年后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在没有工资、医疗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在平凡的乡村,十年如一日。她为病人所垫付和免收的药费数以万计,经她双手接生的婴儿不计其数,她被誉为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

  颁奖辞: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2004 年度】 桂希恩:抗艾英雄温情无限

  个人事迹:桂希恩,1937年出生,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医学部传染病学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医生,中国艾滋病防治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国艾滋病高发区的最早发现者。在那个在那个谈“艾”色变的年代,他将目光投向了特殊的群体,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唤醒了社会良知。因其在艾滋病教育、预防、关怀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成为贝利马丁基金会颁发的2003年度贝利马丁奖唯一得主。

  颁奖辞:他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汇聚,直到更多的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生命有博大的爱。

  【2003 年度】钟南山: “非典”时期做出卓越贡献、给予人们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力量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个人事迹:钟南山,福建厦门人,生于南京,出身医学世家,呼吸病学专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钟南山是呼吸道疾病方面的专家,中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2003年,在SARS猖獗的非常时期,钟南山不但始终在医疗最前线救死扶伤,还积极奔赴各疫区指导开展医疗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

  颁奖辞: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敬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2003年度】高耀洁:70多岁高龄的“民间防艾第一人”、河南中医学院退休教授

  个人事迹:高耀洁,女,山东曹县人,生于1927年,195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退休教授、妇科肿瘤病专家。多年来她共花费近百万元自费印刷防艾宣传资料、救助艾滋病患者和艾滋孤儿,被媒体誉为“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 。

  颁奖辞:这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但她在实现“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的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却迈着坚定的脚步。她以渊博的知识、理性的思考驱散着人们的偏见和恐惧,她以母亲的慈爱、无私的热情温暖着弱者的无助冰冷。她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推动着人类防治艾滋病这繁重的工程,她把生命中所有的力量化为一缕缕阳光,希望能照进艾滋病患者的心间,照亮他们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