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节草

 木易翁 2014-02-11

节节草

节节草,别名:土麻黄,草麻黄,木贼草,拉丁学名: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中小型植物。根茎直立,横走或斜升,黑棕色,节和根疏生黄棕色长毛或光滑无毛。地上枝多年生。以根茎或孢子繁殖。根茎早期3月发芽,4月产孢子囊穗,成熟后散落,萌发,成为秋天杂草广泛分布各地,喜近水,农田杂草
中文学名
节节草
拉丁学名
Equisetum ramosissimum
别    称
土麻黄,草麻黄,木贼草
二名法
Equisetum hiemale L.
植物界

1形态特征编辑

中小型植物。根茎直立,横走或斜升,黑棕色,节和根疏生黄棕色长毛或光滑无毛。
节节草

节节草[1]

地上枝多年生。枝一型,高20-60厘米,中部直径1-3毫米,节间长2-6厘米,绿色,主枝多在下部分枝,常形成簇生状;幼枝的轮生分枝明显或不明显;主枝有脊5-14条,脊的 背部弧形,有一行小瘤或有浅色小横纹;鞘筒狭长达1厘米,下部灰绿色,上部灰棕色;鞘齿5-12枚,三角形,灰白色,黑棕色或淡棕色,边缘(有时上部)为膜质,基部扁平或弧形,早落或宿存,齿上气孔带明显或不明显。侧枝较硬,圆柱状,有脊5-8条,脊上平滑或有一行小瘤或有浅色小横纹;鞘齿5-8个,披针形,革质但边缘膜质,上部棕色,宿存。孢子囊穗短棒状或椭圆形,长0.5-2.5厘米,中部直径0.4-0.7厘米,顶端有小尖突,无柄。[2]

植物形态

  • 节节草全株
    节节草全株(2张)
  • 节节草根茎
    节节草根茎(1张)

2生长习性编辑

土生,喜近水生,长溪边、河边、海边、水田边。生于湿地、溪边、湿砂地、路旁、果园、茶园,为麦类、油菜等夏收作物和棉花、玉米、甘薯等秋收作物以及果树、茶树的常见杂草。[1]

3地理分布编辑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海拔100-3300米。日本、朝鲜半岛、喜马拉雅(印度等)、蒙古、俄罗斯、非洲、欧洲、北美洲有分布。[2]

4亚种种类编辑

1、节节草(原亚种)(中国高等植物图鉴)subsp. ramosissimum
中小型植物。根茎直立,横走或斜升,黑棕色,节和根疏生黄棕色长毛或光滑
节节草

节节草[1]

无毛。地上枝多年生。枝一型,高20-60厘米,中部直径1-3毫米,节间长2-6厘米,绿色,主枝多在下部分枝,常形成簇生状。主枝有脊5-14条,脊的背部弧形,有一行小瘤或有浅色小横纹;灰白色或少数中央为黑棕色,边缘(有时上部)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为膜质,背部弧形,宿存,齿上气孔带明显。侧枝较硬,圆柱状,孢子囊穗短棒状或椭圆形。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2]
2、笔管草(亚种)(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纤弱木贼(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台湾木贼(台湾植物志)
大中型植物。根茎直立和横走,黑棕色,
笔管草

笔管草

节和根密生黄棕色长毛或光滑无毛。地上枝多年生。枝一型。高可达60厘米或更多,中部直径3-7毫米,节间长3-10厘米,绿色,成熟主枝有分枝,但分枝常不多。主枝有脊10-20条,脊的背部弧形,要一行小瘤或有浅色小横纹;鞘筒短,下部绿色,顶部略为黑棕色;鞘齿10-22枚,狭三角形,上部淡棕色,膜质,早落或有时宿存,下部黑棕色革质,扁平,两侧有明显的棱角,齿上气孔带明显或不明显。侧枝较硬,圆柱状,有脊8-12条,脊上有小瘤或横纹;鞘齿6-10个,披针形,较短,膜质,淡棕色,早落或宿存。孢子囊穗短棒状或椭圆形,长1-2.5厘米,中部直径0.4-0.7厘米,顶端有小尖突,无柄。
产陕西、甘肃、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海拔0-3200米。日本、印度、锡金、尼泊尔、缅甸、中南半岛、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新几内亚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里多尼亚、斐济等有分布。[2]

5药用价值编辑

节节草又名锉草、木贼.笔头草、是蕨类植物木贼科.[span]三道乡境内蕴
节节草

节节草[1]

藏量丰富。木贼具有疏风散热,解肌退热功能,临床可治疗尖锐湿疣、牛皮癣疾病。延边大学医学院已着重对木贼中抗皮肤病有效成分及其药物制剂进行研究与开发。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节节草Equisctum ramosissimum Desf.的全草。四季可采.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马、骡中毒后主要出现中枢神经中毒症状,以运动机能障碍为主,有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后躯摇摆、眼睑下垂、肌肉强直、全身或局部肌肉颤动、阵发性痉挛,呼吸困难、全身出汗,最后陷于虚脱和窒息状态。
  多年生,根茎细长入土深,黑褐色。茎细弱,绿色,基部多分枝,上部少分支或部分枝,粗糙具条棱,叶鳞片状,轮生,基部联合成鞘状。孢子囊长圆形,有小尖头;孢子叶6角形,中央凹入。以根茎或孢子繁殖。根茎早期3月发芽,4-月产孢子囊穗,成熟后散落,萌发,成为秋天杂草。
  【别名】土木贼、锁眉草、笔杆草
  【来源】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节节草Equisctum ramosissimum Desf.的全
节节草

节节草[1]

草。四季可采,割取地上全草,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明目退翳,祛痰止咳。用于目赤肿痛,角膜云翳,肝炎,咳嗽,支气管炎,泌尿系感染。
  【用法用量】 0.3~1两。
  【分布】 科尔沁、辽河平原、赤峰丘陵、阴南、鄂尔多斯、东阿拉善、西阿拉善。广布于全国各地;亚洲、欧洲、非洲北部及北美洲。
  【产地产量】产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哲里木盟(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赤峰市(翁牛特旗)、伊克昭盟(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节节草

节节草[1]

阿拉善右旗)。产量极多。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鼻衄咯血淋病、月经过多、肠出血、尿道炎、痔疮出血、跌打损伤、刀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5克(鲜者50~100克)。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用药禁忌:气血虚者慎服。[3]

化学成分

含有犬问荆碱、菸碱等生物碱,还含有黄酮类成分山柰2酚一3一槐糖甙一7一葡萄糖甙、山柰酚一3一槐糖甙、木犀草素一5一葡萄糖甙。尚含豆甾醇、β一谷甾醇、葡萄糖、果糖、廿八烷、卅烷、卅三烷等。另含无机元素铅、锑、锶、锌、铜、砷、镍、钴等。

常用选方

1、治火眼:笔筒草金钱草四叶草珍珠草谷精草各五钱。煎水内服。(《重庆草药》)
2.治眼雾:笔筒草,煎水洗并内服。(《重庆草药》)
3.治急淋:节节草一两,冰糖半两。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4.治肠风下血,赤白带下,跌打损伤:节节草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节节草

节节草[1]

5.治迁延型传染性肝炎:节节草、络石藤川楝子各三钱,黄栀根、香茶菜各四钱。水煎服。
6.治血尿:节节草、羊蹄鳢肠各五钱,檵木花一两,白茅根四两。水煎服。
7.治肾盂肾炎:节节草、一包针、车前草马蹄金各五钱,黄毛耳草活血丹各一两。水煎服。(⑤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8.治疟疾:节节草一钱。水煎服,或捣烂敷大椎穴。(《湖南药物志》)
9.治跌打骨折:整复后,用鲜节节草一握,调红糖捣烂外敷。(《福建民间草药》)

文献论述

1.《草木便方》:"通气,明目,利九窍,治跌伤,消积滞,止嗽化痰。"
2.《分类草药性》:"男子平胃火,妇人补血气。"
3.《天宝本草》:"治赤白云翳,去风,清火,除湿,通淋。"
4.《福建民间草药》:"明目,益志,清热,利尿。"
5.《四川中药志》:"清心火,去潮热,散云翳。治暴发火眼,涩痛,溢泪及目赤肿痛,并疗鼻血。"
6.《湖南药物志》:"治妇女血崩,筋骨痛,火牙痛。"

史料记载

明·李时珍称“此草有节,面糙涩。治木骨者,用之磋擦则光净,犹云木之贼也
节节草 药用

节节草 药用

。”古代将专食苗节的害虫称之为贼,“食根曰蟊,食节曰贼”。这也是《本草纲目》中将“木贼”之来历的注释。而唐·陈藏器谓“问荆……生伊洛洲渚间,苗如木贼,节节相接,一名接续草。”老木工称木贼为“锉草”。
节节草属多年生草本,根茎黑褐色,生少数黄色须根。茎直立,单生或丛生,高达70厘米,径1~2毫米,灰绿色,肋棱6~20条,粗糙,有小疣状突起1列;沟中气孔线1~4列;中部以下多分枝,分枝常具2~5小枝。叶轮生,退化连接成筒状鞘,似漏斗状,亦具棱;鞘口随棱纹分裂成长尖三角形的裂齿,齿短,外面中心部分及基部黑褐色,先端及缘渐成膜质,常脱落。孢子囊穗紧密,矩圆形,无柄,长约0.5~2厘米,有小尖头,顶生,孢子同型,具2条丝状弹丝,十字形着生,绕于孢子上,遇水弹开,以便繁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