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 艺术 想象力 余光中 英国唯美运动的一位健将王尔德则说过,Itisnotartthatimi-tateslife,butlifethatimitatesart,意即:不是艺术模仿人生,而是人生模仿艺术。这一句话,写实主义的奉行者一定觉得它荒谬,但是有它的道理。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人,其实是一个输家,可是他在心里总想占人家的便宜,我们说这个人就是阿Q,这不是鲁迅的艺术教我们如何看人生吗?我们看到一个女子非常的柔弱,非常的多愁善感,我们说简直就是林黛玉,这不是曹雪芹教我们如何看人生吗?我们看到一片风景这样美,我们说简直是莫奈的画面,那就是一个画家把他的眼睛借给我们看风景。所以艺术可以教我们如何看待人生。 所以,我觉得艺术创造应该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有知识;第二,要有经验;第三,要有活泼的想象。 所谓想象就是广泛的同情,就是能够设身处地。以登山为例。你去登一座山,也许会问一问这座山的地理如何,生态如何,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等等。但是你知道这些之后不见得都有用,可是你可以选择,选择对你有用的知识,对你有用的经验,然后用你的想象联合起来,组成一篇作品。你一定要能够像柳宗元,或者像徐霞客这样的人,他们不但是一个科学家,一个探险家,一个身体力行的实践者,而且他还有想象力,还有文采,这样才可以完成一篇登山的游记。比如柳宗元写山石:“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睭然相累者,若牛马之饮于溪”,牛马好像排队下来,要到溪边喝水。这个比喻是很有想象力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比喻都是创造的。你说“燕子飞得好快,简直像老鹰一样”,这个不算。所以,比喻往往以不类为类,天南地北搭不上关系,因为你的想象力一搭就上。像林语堂有一次演讲,他说我这次演讲大家放心,我不会讲得又臭又长,他说演讲就像女人的迷你裙,越短越好。演讲跟裙子有什么关系?天南地北、不伦不类的东西摆在一起,这个就是想象力。 英国浪漫诗人雪莱有一篇很长的论文,非常有分量,叫做《诗辩》,就是为诗辩论。他说“科学综万物之意,而诗综万物之通”,科学要分门别类,要分析;而文学和艺术要综合,要把不同的东西用想象力贯穿起来。宋朝文人王质有一篇游记,他说“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如珠走镜,不可收拾”。星光倒映在水中,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我们通常说好像落到水中,水就像镜子一样。而他说“如珠走镜”,星光在水面上,好像珠子在镜面上滚来滚去,不可收拾。这就比一般的比喻更转了一个弯。 我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很多年,我的宿舍阳台朝着西边,有一座山,阳台下面有一块草地,草地的边缘有很多松树。我看到太阳落下去,落到西边,就落到松树的背后。我这样说,“落日说,黑蟠蟠的松树林背后,那一截断霞是他的签名”。当然,落日不会讲话,我派他讲,这就是艺术家可以做造物主,可以让万物为他效劳。晚霞斜斜的一道好像落日签的名,这个签名的有效期间是黄昏,到了晚上我的签名就作废了,就像我们现在拿到的支票,一年之内要去兑现,对不对?所以我把人间的事情,跟大自然发生的现象综合起来,这样就成为一首诗。 艺术经验可以互通。画家感受到的美,可以移到诗人的纸上;小说家书中所写的人情世故,可以移到导演的镜头前面。假设一个作家可以这样互通,那他灵感的来源就会增加很多。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有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有一些人就跟他抬杠,为什么“鸭先知”,为什么不是“鹅”先知呢?苏东坡对鹅有偏见吗?其实苏东坡讲得很清楚,这是他的间接经验,不是他的直接经验,因为这个画面是惠崇的直接经验,是苏东坡的间接经验,苏东坡是看画看来的。 所以我说艺术经验可以互通。画家感受到的美,可以移到诗人的纸上;小说家书中所写的人情世故,可以移到导演的镜头前面。很多艺术,舞蹈、雕塑、绘画、音乐,与建筑、文学、戏剧都可以互通。假设一个作家可以这样互通,那他灵感的来源就会增加很多。 再举个例子。《马可福音》第14章里面有6、7节的文字,写耶稣在逾越节的那一天,跟他的门徒在一起吃晚餐。耶稣说,你们之中有一个人会把我出卖。他的门徒很惊慌,就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好。耶稣进一步说,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坐在我旁边。这件事成为西洋绘画里经常碰到的题材。但是这样的题材,后人要写的话根本没有多少的知识,更不可能有所经验,因此要靠想象力,要靠合情合理的推论。我们知道最有名的绘画《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所作,在他前后,有不少画家都曾对这个题材有所涉猎,但画得都不一样。原因是画家笔下有完全不同的想象和不同的处理,风格不同,情绪也不一样。
我曾经为一些艺术品写过诗,不妨一起来看一看。 梵高画过一幅《荷兰吊桥》。这个吊桥也很特别。那时候日本平面绘画在巴黎展出,巴黎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的画家都受其影响很深。他们画画用的是纯粹的色彩,不在调色板上调,而是直接画到画布上去,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做调色板。《荷兰吊桥》的画风也受此影响。这幅画里,一辆马车在过吊桥,桥下面的河边,有很多人在洗衣服。我就在想象,梵高的一生,就好像经过这一座吊桥,从河的那一边到河的这一边来—— 这里提到了梵高的弟弟,他们兄弟两个差4岁,感情非常好。梵高的画没有人买,他弟弟在巴黎每个月寄给他150法郎,让他好安心画画。怕哥哥面子不好看,他说我这是投资,将来天晓得我们可以赚多少钱回来。结果他一文钱都没有赚到。梵高在世时只卖出了一幅画,只有一个评论家写了一篇短文肯定他,如此而已。所以梵高的画是:生前没人看得起,死后没人买得起。 梵高死了之后不久,他弟弟也死了。弟弟的夫人整理丈夫的遗物,发现哥哥梵高写了500多封信给弟弟,告诉他今天画了什么,用了什么色彩,要表现什么感情,什么主题,等等。这位夫人看了很感动,于是就把这500多封信翻译成英文,让它流传全世界,然后奔走于美术馆之间,要为梵高的画办展览。过了20年,才有人去看他的画,才有年轻一代的画家,就是所谓的“野兽派”来追随他。 所以,文学、文化、艺术的发展是比较慢的,一个文艺复兴就会弄上两三百年,一个运动往往要过很久很久才有效果出来。就看后人如何评论。
想象是我们要言之有物,我心中有一种感情、一种感想要说出来,但不知道怎么表达才好,于是闷在心里,但我们并没有把它忘记了,而是把它摆在潜意识里面去酝酿了,直到有一天,我们豁然想通了。所谓想通了,不是一首诗就自动出现在你面前,不是一幅画整个自动画好了,而是你想到了第一句是什么。这一句出来了以后,后面一句跟一句,连锁作用。就像一个线头找到了,一抽一拉,整个线团都抽出来了。我写诗,往往是想到这个题目很好,或者是想到其中有一句很好,我就有把手,就有用武之地,我就可以把它延伸,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 所以想象力就是应该培养的,并不是没有知识、完全抛掉经验的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是没有成果的,一定要朝着某一个方向好好地去想。有的时候,就是因为你看别人的艺术作品,启发你自己这一行怎么用作品来表现那样的感情。所以我今天所讲的就是不同的艺术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互相通融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