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光往事:读书改变命运

 zzhclcq 2014-02-11

绿光往事:读书改变命运

2014年01月26日11:09  读书专栏  作者:范典  我有话说(38人参与)
绿光往事绿光往事

  说起詹宏志,读书界恐怕要尊他为师长,几万册的藏书,每日读好几本书,而又非专职作家,在公司里一边上班一边趁着开会前几分钟,或等人、等车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看书,他每晚只睡4个钟头,他毫不避讳地承认:“我是个书呆子,它带给我全部的生活,对我来说,是兴趣,也是幸运。看书能懂,又有乐趣,加上锲而不舍、追踪不放的习惯,我在社会所有可以赖以维生的力量,都从这里来的。”

  现在的许多读书人,藏书几千几万册,却并未真正去读,像我,总是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这就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不停地囤积,却没有去消化它,以致许多如雷贯耳的名著时常排序在后。然而,任何知识的新诞都是延续着一脉相承的理念,凭空出世的只有孙悟空那样的。只懂得后来者,不知道前拓者,这是一种知识的架空。这就有必要取一取真正读书人的经。

  循着詹宏志的《绿光往事》,见着了乡野风情、童年糗事,必然也会逢着他当年读书的拗劲。果不其然,他二姐的抽屉成为他翻查的对象,三不五时,二姐便尖叫着有人翻她抽屉,如同设好了机关被人重重突破,像电影《偷天陷阱》般,这回取的是书而非名画。詹很诧异自己一丝不苟的回复原貌怎仍会被发现?

  二姐在书店工作时带回书,他总要霸占一个晚上,次日便要带回书店,于是不管看多晚,他都要拼命阅读。这近乎于文革期间,大陆知识青年的那种求知欲,完全是忽略身体存在的一种精神渴求。这分析起来,就如书的后面,他回到母校演讲,问那些孩子看过哪些文学书,竟然遭遇尴尬场面,他从中联想到自己的童年,意识到这正是贫困带来的无知。而他的幸运在于他的兄姐们从城市里带回书籍,满足了他的求知欲。这与吴念真在《这些人,那些事》中所写,如出一辙。

  读书改变命运,这道理恐怕连他那老实巴交的矿工父亲也懂得。所以一家人才会寄脱困的希望于詹宏志的二哥身上,因为全家人数他读书最好,也因此,父亲拖着病体也要亲自送老二去参加中考,还拉着詹宏志一同陪行。贫困能深入骨髓,只有深深体尝了其中艰辛的人,才会对出路和去向持如此敬重的态度。

  詹宏志在构架这本书时,看似大部分与其成长中的人与事有关,但其实也将“读书改变命运”的实践精神贯穿始终。除了疯狂读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书”,他也摸索出读书的真谛,并将这种读书文化从“小我”发扬到“大我”。他认为读过的书就应与朋友分享,藏书千万,他也愿意在过世之后分赠予各大馆社,让更多人得飨精神食粮。现在的读书人很难做到这么大方,认为买到一本书就已然全部占有它,殊不知,只有将它读至内心、转化为一种人生养料才是真正的占有,而那时,何不将它的功效发挥至最大,让更多的人一同分享?

  梁文道曾于《读者》中讲过一个小故事,大学生暑期兼职帮书店收购旧书,不想收到了自己大学教授的所有书。他认为人死书存,书其实便是这个人的灵魂,为了不致于这颗灵魂分散到各处,他自己收购了所有书。由此可见,从所读何书中,足以看穿一个人的本质。詹宏志自认是个自闭之人,不喜与外界交涉过密,有一知半解或疑惑之处总求书中找解,包括他到新岗位,对职业上的问题都通由读书改善。一旦读书的兴趣有了一个突破口,这种兴趣便会乘胜追击、废寝忘食、不知天高地厚。

  灵魂的广阔度便来自这种不知天高地厚,詹宏志与书店因此建立了很深的关系,无论台湾还是国外,他的常客身份还在其次,倒是他对稀缺本收集的执着和坚持,感染了很多书店老板。无论是有着搜齐天下所有书的野心并从不拖欠账款的南一书店,还是伦敦一家旅游书店,都与他有很深的交往,结果书店搬走了,徒留读书人的一腔怅惘,倒与《查令十字街84号》有某种契合的相像。

  《绿光往事》分两部分,另外作者也提到他的家人,那位明知疾病无法治愈、省下药费给儿子买面吃的父亲形象,留给人很深印象;父亲去世后,母亲无力照顾这么多孩子,想纷纷过继给亲戚的那种无助也令人心痛;他那病重发胖的舅舅问起外祖母过世时有否带假牙的事,因在梦中常见到老人讨要假牙的情形,令人又惊又伤感;还有他那些阿姨们、兄弟姐妹们,一拨拨在他的童年里涌动,造成了那样一番热闹的亲情和往事。生活的贫苦在甘甜到来之际,总是显得那样平淡,詹宏志的叙述平淡无奇,却令人感受到虽隔了时空却清晰逼真的心痛。然而他自得其乐,在书的堆垒中渐远了贫苦带来的磨折,他称其为“绿光”,一种难以常见、却可以通过一番艰辛跋涉可以见到的天文奇观,正代表了往事之于他个人的成长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唯一、可贵而确实存在的现象。

【相关阅读】

绿光往事

作者:詹宏志

岁月流转,物是人非,往事却并不如烟。在第一部“家族私史”中,詹宏志追忆似水流年,深情回忆亲情故事,巧妙编织出自身从懵懂到认知的成长经纬,同時营造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社会氛围。第二部“...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