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电视剧“亮剑” 目标七:《我的团长我的团》

 闻诗人 2014-02-11

虞师长误读“弹压”

◆沈南国

    《我的团长我的团》(下文简称《团长》)第17集,师长虞啸卿举着沾满血迹的双手,对川军团团长严肃地说:“前主力团团长,我的胞弟慎卿,把个江防搞得外紧内松,自己临阵失惊。我刚去dàn压,把他砍了。”虞师长显然读错了音。表示用武力镇压、压服这个意思,叫“弹压”。其中的“弹”,读作tán ,不读dàn 。

    “弹”字有两个读音,不同的音对应不同的用法。作名词或名词性语素用时,“弹”读dàn,义为弹弓,引申指弹丸,后亦泛指枪弹、炮弹、炸弹等。组成的语词有“弹壳”“弹尽粮绝”“弹丸之地”“弹无虚发”,等等。

    作动词或动词性语素用时,“弹”读tán 。本义是说用弹丸射击;引申指弹击、叩打,如“弹奏”“弹冠相庆”;又引申指弹劾等。“弹压”是由两个动词性语素构成的动词。其中的“弹”,义为打压、制服,因而应读tán 。

    虞师长在《团长》中是个严肃的指挥官,一向军纪严明,但是在关键场合误读字音,多少有点煞风景吧。

不“记”名利?

◆南 菊

    《团长》第15集,唐副师长说要提拔林译担任副团长兼督导,林译表示感激。唐副师长认为提拔他是应该的,说:“你们不jì名利,我们还不该惦记着啊!”这时字幕打出来的是“不记名利”。错了,应该是“不计名利”。“计”与“记”读音相同,但用法不一样。

    “计”的本义是结算、清算,如“计价”“计时”“计件工资”等;引申指计虑、考虑。如《管子·中匡》:“计得地与宝,而不计失诸侯;计得财委(积蓄),而不计失百姓。”“不计名利”是一个常见的说法,即不考虑个人的名位和利益。其中的“计”,就是计较、考虑的意思。类似的说法还有“不计成败”“无暇计及”等。

    “记”的基本义就是“不忘,把印象保留在脑中”;引申指记录、登记等。如把对别人的仇恨记在心里叫“记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叫“记录”,办理有关手续时登记名字的制度叫“记名制”,等等。“记”没有表示“考虑、计较”的用法。

     “计”与“记”各有所司,不可混淆。“不记名利”从字面看勉强也能说得通,即“不记住名利”,但与唐副师长要说的意思相去甚远。


不该鼓励“效尤”

◆毛煦静

    《团长》第22集,一士兵为了寻找父亲当了逃兵,抓回后,被绑在阵前。他说:“这是让所有在江防上的人都看得见我,以示效尤。”这里的“以示效尤”显然是“以儆效尤”之误。

    儆,读jǐng,形声字,从人,敬声。本义是“警戒”“戒备”。《说文·人部》:“儆,戒也。” “儆守”“儆备”等词中的“儆”,就是此义。引申指“警报”“紧急情况”。还引申指“警告”“使戒惧”。《淮南子·天文训》:“儆百官,诛不法。”“儆百官”即警戒百官。再如“杀鸡儆猴”即用杀鸡来警告猴子,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杀一儆百”即处死一个人以警戒许多人。

    尤,过失;效,效仿。效尤,即效仿做坏事 。“以儆效尤”,用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办法,以警告效仿做坏事的人。如鲁迅《准风月谈·文床秋梦》引林丁给《涛声》编者的信:“我以为各人均应先打屁股百下,以儆效尤,余事可一概不提。”

    示,表示。“以示效尤”只能理解成“以表示效法做坏事”,这不是提倡做坏事吗?这显然有违事理,上述情节不会是这个意思。


何来“紫薇星”

◆立 青

    《团长》第27集,几位士兵在夜幕下的丛林中,仰望天空,感慨万千。一位说道:“只见紫微星微微发亮……”字幕把“紫微星”误成了“紫薇星”。

    紫微即紫微垣,也名紫宫垣,星官名,三垣之一。 中国古代为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若干颗恒星多少不等地组合起来,一组称一个星官。众星官中,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占有重要地位。紫微垣有星15颗,分两列,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状。古人认为“紫微垣”是天帝所居之处。《晋书·天文志上》:“紫宫垣十五星……,一曰紫微,大帝(天帝)之座也。”古代帝王自比天子,所以 “紫微”也指帝王宫殿。如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古代总管国家政事的中书省,是帝王管理国家的中枢机构。唐代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由于省中种紫薇花,所以也称“紫薇省”。

    可见,在指天文上的星象时,“紫微”是不能写作“紫薇”的。


不知所云的“何其所在”

◆艾 玉

    《团长》第33集,有一个回忆的镜头:虞师长命令张立宪接手第二主力团,张提出一个建议——在日军第二道防线施加黄磷弹进行轰击。孟凡了听了表示担忧,说这会伤及我军第一主力团的残部。张立宪振振有词地反驳道:“为国捐躯,得其所哉!”此时字幕出现的却是“为国捐躯,何其所在”。

    “得其所哉”亦省作“ 得其所 ”。“得”,得到;“其”,它的(他的);“所”,处所、环境;“哉”,语气词。成语的意思是,得到合适的处所或位置。语出《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 ,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yǔyǔ)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春秋时期,有人给郑国大夫子产送了一条活鱼,子产舍不得吃,就叫人把鱼放到池子里去养着。谁知管池人竟偷偷把鱼煮了吃了,然后谎报子产,说鱼放到水池里后,开始不灵活,接着慢慢地游动了起来,最后一溜烟地游走了。子产听后高兴地说“得其所哉”。

    剧中张立宪的意思是说,第一主力团残部为国捐躯,是有意义的,不必太多虑。“何其所在”则不好理解。“何其”是副词,义为多么;“所在”是名词,义为处所、存在的地方。两个词连在一块儿说,就让人不知所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