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英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昵称15725164 2014-02-11


 

《英语课程标准》公布后,面对新理念、新教材、大容量,很多英语课堂“教与学”的状况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老师教得辛苦,学生记得痛苦;老师备课扎实,学生迟钝接收;学生消化不好,教与学的效率低下。这种无效的“教与学”的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针对以上问题,我组适时地实行了“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上矛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突显了课堂“教与学”的实效性。

高效课堂关注的是人,人的灵魂深处的情感互动。教师不再是一个霸占课堂的灌输者,而是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引领者和参与者,同时也是学习者。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在理念上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摸索,这种新旧方法互补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研读学案,确定有效教案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导学案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注意文中的短语,一些关键的句子,要掌握的语法等。第二,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我们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3.精讲释疑。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使用性。要是所将的内容条理化、层次化、浅显化、实用化,力争用浅显的例句,解决实际运用的问题

4.反馈检测。这是导学案最后一个环节。反馈检测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应由浅入深、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检测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检测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检测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学案导学”,注重“导”与“学”

  1、“学案”应注重“学”;

学案中的“学”在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英语课是充实的。因此,在设计学案时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发展他们那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准备一些适应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活动和带有自主性的活动。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跳一跳”,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

2、“学案”应注意“导”;

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既然有了学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这和以前有了天壤之别,不要无故干涉学生的活动,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远远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拙”。在课堂上,我们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旦你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他们潜力的巨大会让你瞠目结舌。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使我们的教学有戏剧性的境界。对学生大可不必担心,放开他们的手脚,大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在巡回的帮助他们时,学生绝对不会“冷落”了你,你自己也开心的参与,忙得不亦乐乎。

3、有了“学案”,教师的任务并非减轻;

我们实施了“学案导学”方案后,实际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自己的任务,加强业务素质。课堂上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不是有了“学案”就“放羊”,把课堂教学搞的热热闹闹,没有成效。课下教师需要搜集更多适合教材、学生的教学、教育资料和相关信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由此,此时教师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大了工作量,只不过都“隐藏”在课下了!课下,教师的工作需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生活化,力争做到“百货迎百客”。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游刃有余。

三、反思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不足,变教师单向知识传授为师生互动合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凸现,真正实现了“教与学”零距离接触。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现象需要改善。

1. 教师对学生缺乏“信任度”。教师备课时,缺少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尤其是七年级教师,全盘否定小学的教学成果。半数教师该“放手”时,却不放手,“保姆”心态尤存——担心知识传授不完整,影响考试成绩。在引导阶段,教师依然独霸“话语权”。

2.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随意而不精致,缺乏目标导向、解决问题不凸显、部分人的“专利”、活动缺乏评价等。

3. 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尤其表现在内化阶段和产出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过多,学生自主时间太少,很多活动只是“昙花”式,没有真正达到当堂让学生在运用中巩固知识、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体验学习的效果和快乐,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4.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观念与行为、思考与方法、课内与课外等都涵盖其中。在课堂上变革一两种方法是容易的,而要有深层次的变革,就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多角度的透视,要有一种执着的追求。学校的管理机制不到位,导致许多教师缺乏这种执着,只是顺应潮流,追赶“教育时尚”。

四、解决办法:

1.寻找学生知识地“兴趣点”,巧设活动,落到实处。

精心设计每一项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保障。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实效性——诱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提升自己获取新知的能力。在教学中使设置的活动目标明确,形成梯度。这样才能确保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

2. 加快节奏,优化时间,给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

“高效课堂”提倡“快节奏、大容量、高密度”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不必要的说明解释,要将学生的学习行为统筹加以考虑。通过优化教学时间,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了,活动密度增强了,课堂节奏加快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解决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